得了糖尿病,還能活多久?能問這樣問題的人,是真的不了解糖尿病這個慢性疾病。實際上,對於絕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來說,在目前的醫療條件下,如果能做到早發現、早幹預、早控制,平穩控制血糖達標,糖尿病人的預期壽命,與普通健康人群,並不會有太大的差異。
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關鍵是看我們能不能用積極的態度去對待糖尿病問題,用科學合理的手段管理好自己的血糖水平。
糖尿病人保證預期壽命的關鍵,可以總結為一個字——「早」,早發現,早幹預,早控制,儘早的把血糖控制好,控制平穩,才能夠更好地減少糖尿病血糖升高帶來的健康危害,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對於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在空腹血糖7.0mmol/L以及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的臨界點下,與空腹血糖6.1mmol/L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7.8mmol/L以下,還有兩個介於健康人與糖尿病患者的中間值,屬於這一種情況的朋友,通常被稱為空腹血糖受損(空腹血糖高於6.1而未超過7.0)和糖耐量異常(餐後2小時血糖超過7.8而未超過11.1),這樣的情況,都屬於糖尿病前期的一種過渡階段,之所以設置這樣的一個「緩衝區域」,就是為了讓我們儘早的能夠關注血糖的升高趨勢,儘早對於血糖的升高做出幹預和控制。
如果能夠在發現血糖升高,已經到了糖尿病前期的這樣一種情況,就開始啟動高血糖的控制管理,能夠嚴格自控,通過生活上的飲食控制、加強運動等方式來調控血糖水平,儘量的把血糖控制到達標平穩的範圍,就能夠大大減少血糖繼續升高,發展成新發糖尿病的機率,如果不管不顧,任由發展,可能要不了多久,就會真正的發展成真正的糖尿病患者。
強調從糖尿病前期就要開始加強血糖控制,不光是為了減少糖尿病的發生風險,實際上,多項大型臨床研究都發現,如果能夠在糖尿病前期就加強血糖控制,做好血糖控制,在真正發展為糖尿病問題後,其在後續的糖尿病病程發展中,其出現心血管併發症和微血管併發症的機率同樣也會大大減少,因此,儘早的控制好血糖水平,儘量的控制血糖達標、平穩,其對於身體的健康獲益將是長期的,遠期的,也是保證糖尿病人預期壽命的重中之重。
對於已經發展為糖尿病問題的朋友,也不必過分擔憂,隨著我們對糖尿病這種疾病認識的不斷深入,以及相關新型藥物的不斷出現,控制好血糖水平,已經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了,糖尿病治療控制的五架馬車,提出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了,但到目前為止仍然是糖尿病人控制好血糖水平的法寶——飲食調理,運動鍛鍊,合理用藥、血糖監測,糖尿病教育,這五個方面,都是加強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的重要方面,飲食調理控制能力攝入,運動鍛鍊加強消耗和改善胰島素抵抗,通過合理用藥加強血糖控制,通過血糖監測了解自身的血糖控制情況,通過不斷的學習糖尿病的相關知識,提高糖尿病這種慢病的管理能力,從而達到減少併發症發生風險,提高生活質量,提高預期壽命的最終目的。
當然這「五架馬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並沒有那麼容易,這需要糖尿病人以及糖尿病患者的家人一起努力,生活上跟方面都加強自控,堅持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用藥,做好血糖監測,不斷學習新知識,糖尿病的控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我們一直堅持,只要做好了血糖的控制,能夠長期平穩的控制好血糖水平,糖尿病人,一樣可以和正常人一樣活得健康又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