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所作的詩詞大多為豪邁的詩詞,並且詩詞均氣勢較為蓬勃。我想他的詩之所以會有如此風格,我認為應該與他所生長的環境息息相關。辛棄疾生於亂世之中,宋朝開國以來一直重視文人而輕視武館,雖然造就了文學上的盛世,但是在後期卻面臨著被金國不斷侵佔的悲劇。
辛棄疾就生在了金國的佔領區,他的爺爺因為生存不得以屈服於金人度過了自己飽含屈辱的一生。在辛棄疾小的時候,他的爺爺便對他講到國家的歷史,曾經的輝煌,而辛棄疾所能看到的卻只是金兵馬蹄下人民生活的苦難。
復仇的種子從小便在辛棄疾的心中紮下了根,他苦讀兵書,練習武術,想著自己能夠一天為國家而戰,將這些金人趕出自己的國家。
根據相關的統計,辛棄疾一共留給後世的詩詞有六百餘首,我們大多數看到的都是辛棄疾所做豪邁的詩詞。但是今天我們來看一首辛棄疾寫給自己徒弟送別詩詞。
來感受下平日裡都是殺敵救國的詩人,是怎麼樣去變現自己的對徒弟的感情。自己的徒弟即將離開自己去參加科舉考試,臨別之時詩人寫下了這首《鷓鴣天·送廓之秋試》。
「白薴新袍入嫩涼」。
這是這首詞的開頭第一句,講的是自己的徒弟範廓之穿著一身白色的由薴麻編織而成的衣服,即將離開自己去京城參加科考。大家看這句詩中的這個「嫩」字,我覺得用得特別的有趣。
將秋天天氣的涼爽惟妙惟肖的表現了出來,仿佛讓這個季節也都有了生命的靈動性。同時剛好也與範廓之年輕的生命照相呼應。作者如此這般的描述,古往今來也實屬罕見。
「春蠶食葉響迴廊」
這句話是辛棄疾對徒弟在考場中的想像,他想像著自己的徒弟範廓之在考場上面奮筆疾書,筆尖傳出沙沙的聲音,就好像春天的蠶吃著桑葉發出來的聲音一樣。這一段辛棄疾採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及其影響的描述了考生在考場上面快速答卷子,焦急的動作。
「禹門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緊接著,作為師傅的辛棄疾要表達對自己弟子的殷切盼望,同所有的老師一樣,他希望自己的徒弟在考試中能夠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就像鯉魚一下子跳躍進龍門一樣,在春季的考試中能夠榜上有名,另外在秋天正值桂花花開的時候也是到了該放榜的時間,能夠一邊聞著桂花的香味一邊享受自己中榜的喜悅。辛棄疾同時採用虛實相互結合的方式來表達著自己對弟子的祝福。
詩詞的下半部分,借用莊子逍遙遊裡的話,希望自己的弟子能夠像莊子逍遙遊裡的大鵬鳥一樣,順利的通過考試,以後的人生路能夠展翅翱翔,祝願自己的徒弟以後前途似錦。
因此辛棄疾用了「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想像著自己的徒弟以後能夠佩戴著劍,同時也拿著書。就像鳳凰朝著太陽升起的方向飛翔,自己的徒弟朝著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斷的前進。
「明年此日青雲去,卻笑人間舉子忙。」
這兩句也是整首詩的最後兩句,辛棄疾幻想著徒弟高中後開心的心情,當明年這個時候高中的你,可以懷著輕鬆愉快的心情去看那些還在為功名而忙碌的學子。
辛棄疾的詩詞多以豪放的風格為主,在給自己徒弟的贈別詩中,雖然是一首離別的詩歌,但是並沒有一絲絲離別的傷痛。反而更多的是對自己徒弟的鼓勵,以及對徒弟日後能夠高中,同時在自己人生道路上能夠展翅飛翔的殷切盼望。
《辛棄疾詞傳》再現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並結合其不同時期的經歷,對其詞進行了情感化的解讀。除此之外,這套詞還包括《納蘭容若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在閱讀詩詞時,感受詞人的一生 。
運動30分總結:
這首詩給人的感覺非常的大氣,沒有絲毫的矯情之感,但是卻依然讓你感受到師傅對徒弟的愛,同時對自己徒弟未來的美好祝福。通過辛棄疾的詩詞,我們不僅僅看到了詩人家仇國恨的一面,同時也看到了他對徒弟關懷備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