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問答上有個很火的問題:為什麼超市上班,一個月休四天,月薪兩千,還是有人幹?
由於我之前在超市兼職過,對這群底層人比較了解,也深知他們的選擇,所以我寫了一份回答,內容見下文。
當然這部分內容,也可以作為前幾天寫的文章《工作5年,以為月入6000很窮,是年輕人的最大錯覺》的一個佐證。雖然都已經2020年了,但是中國低收入人群依然大有人在,6000對他們來說真的是高薪。
問題回答的內容:
我以前在超市做過兼職,每小時17元,一個月也能賺2000多,暑假還能賺4000到5000。
照這麼算,一個月休4天,工資兩千,肯定是平時上班的時間很少,一天可能上班4小時左右。
或者是在三四線小城市的超市,一個親戚在老家縣城做超市收銀員,工資就是兩千出頭。
這樣分析看來,工資這麼低依然有人幹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作為補充性收入,兩份工作「相得益彰」
以前做兼職的時候遇到過一個40多歲的大姐,她身兼兩職,早上在超市做收銀員,從早上八點工作到中午十二點,吃完午飯之後然後去送外賣。
或者早上送外賣,下午五點在超市上班,一直到晚上十點關門。
這樣算下來,她每個月的工資至少有5000出頭,只要身體狀態好,有時甚至能達到6000+。
我和她聊過,每個月超市的收入只佔一部分,是她用來調節收入構成的,這樣做有兩個非常直接的好處:
第一,天氣太熱或者太冷的時候,超市的工作明顯比送外賣的環境好,送外賣半天,超市工作半天剛剛好。
第二,電瓶車的電量根本不足以支持跑一天,上半天跑外賣,下半天充電,剛剛好。
對於底層能吃苦又能打拼的人來說,這也算是竭盡全力地增加收入吧。
2.缺乏學歷技能,超市收銀員算是比較合理的掙錢方式
除了上面比較敢打拼的大姐以外,還有一類是有一點點知識文化,但是不能勝任其他工作的,而對於她們來說,做農民工又太苦累,待在家裡又毫無收入。
在超市做收銀員雖然工資低,但是有兩個很直接好處:
第一,身處環境比同做苦力活的人來說要稍微好一點,至少不用淋雨,冷暖也都有空調。這些都比農民工風吹日曬要好些,家裡不是特別需要錢的話,底層人民很少願意做農民工的。
第二,每個月兩千意味著閒散時間較多,可以兼顧家裡的瑣事,照顧家裡人生活起居,為其他勞動力省出時間去掙錢。
有個大姐就是這樣,她老公在附近一家汽車廠工作工資比她高得多,中午飯他在廠裡吃,晚飯則等她下了班回去做好,她老公吃完晚飯有時會回廠裡加班增加收入。
對於沒有知識技能改變人生的大齡底層人民來說,在超市這樣的地方工作貌似是為數不多輕鬆又有錢拿的。
3.小地方的兩千塊,純收入的話也比較體面了
老家的那個親戚,在超市每天工作十個小時,每月到手的純收入在兩千出頭左右,但超市還為他們買了基本的保險,在當地看起來也還行吧(當地當房價3800+左右)。
相比起其他在農村苦哈哈種地的親戚來說,月入兩千雖然不多,但是生活輕鬆一些,對於他們那樣子女都已工作,只是自己想找個地方打發時間的人來說,超市也還可以。
他們幾乎沒啥更高的追求,能生活,能有事做就滿足了,超市不僅給他們發工資,每個月處理的廉價商品,也幫他們解決了大部分的生活成本問題,我覺得比在老家種地,看老天爺臉色過日子好。
總之,在超市打工是一部分人的最優選擇,不能僅僅從月入2000看問題,有時候不僅是錢的問題,更是生活質量改善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