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築高唱《大風歌》徐州漢文化注入新活力

2020-12-23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張靜)「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漢高祖劉邦衣錦還鄉酣暢之時擊築而詠的《大風歌》,千古流傳,奉為經典。這首彰顯徐州漢文化傳統底蘊的代表性詩歌,徐州人家喻戶曉、耳熟能詳,被以多種形式加以傳播,成為徐州漢文化走向世界的亮麗名片。

2020年12月20日下午,歌曲《大風歌》的宣傳推介會在徐州新城會議中心舉辦。此次推介會由徐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徐州廣播電視傳媒集團主辦,徐州市演藝集團承辦。會上發布了歌曲《大風歌》的新版MV,引起廣泛關注。

徐州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漢高祖劉邦由此起兵,開啟了兩漢四百多年的歷史。劉邦晚年回到故鄉徐州慨然而歌《大風歌》。這曲一氣呵成、氣勢豪邁的千古之作傳唱至今。近年來,《大風歌》被改編成了歌曲、舞蹈、劇作等形式搬上舞臺,擁有了更豐富的藝術生命和更精彩的文化魅力。其中,由張逸馬作曲,屠洪剛演唱的歌曲《大風歌》更是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經典傳唱曲目。此次發布的《大風歌》MV,是徐州文廣旅局新推出的精品力作,在原屠洪剛的演唱基礎上,重新製作了MV宣傳片,既呈現了漢文化之城波瀾壯闊的歷史圖景,也展現了新時代徐州高質量發展的振奮成就。

徐州市文廣旅局局長崔鋒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徐州市文廣旅局不斷深入挖掘和整合漢文化資源,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打造更多具有漢文化特色、適應市場需求的文旅產品,漢樂、漢舞、漢服創新性轉化和創作性發展,為打造世界級漢文化傳承和旅遊目的地建設注入新活力。歌曲《大風歌》也是在這一背景下推出的又一精品,希望能通過經典金曲的傳唱,進一步擦亮徐州漢文化品牌,提升城市形象。

江蘇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雲龍書院院長徐放鳴教授對《大風歌》詩詞做出詳實的解讀和精彩賞析。通過徐教授深入淺出的剖析,讓現場的觀眾領會到《大風歌》是「有情有意,敢作敢為」的徐州精神最早的生動表達,是最能體現徐州厚重人文精神的篇章之一。

記者在發布會上看到,經過精心編曲的新版《大風歌》MV,畫面唯美壯闊,聲音渾厚有力。透過歷史的底色,在遼闊的中原大地上,仿佛看到了群雄逐鹿、金戈鐵馬的時代,給人以較強的帶入感。融入徐州山水美景和漢文化元素的呈現方式,甫一亮相,便吸引與會嘉賓目不轉睛全程觀看。此次推介會中,編曲張逸馬通過視頻與觀眾分享了歌曲的創作背景和心路歷程,帶領大家走進了這首廣泛傳唱、經久不衰的金曲幕後。

相關焦點

  • 唱出古時徐州文化,唱響今日徐州成就!《大風歌》新版MV今日發布
    會上發布的歌曲《大風歌》的新版MV,引起廣泛關注。徐州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漢高祖劉邦由此起兵,開啟了兩漢四百多年的歷史。劉邦晚年回到故鄉徐州慨然而歌《大風歌》。這曲一氣呵成、氣勢豪邁的千古之作傳唱至今。
  • 徐州北區大風歌城迎來第一拆!徵收面積37.3萬方,涉及823戶!
    近日,東天齊村啟動拆遷,因拆遷範圍與投資265億的史詩級項目高度重合,故引來猜測,大風歌城啟動拆遷?!這個世界級漢文化旅遊度假勝地款款而來?東天齊村拆遷啟動打響「大風歌城」拆遷第一槍?近日,《九裡山片區項目東天齊村徵地房屋補償方案》張貼上牆,東天齊村的拆遷工作正式啟動。
  • 《大風歌》豪邁雄壯 徐州漢文化再度掀熱潮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在點評《大風歌》時說:「劉邦是大漢開國,大家都認為是蒸蒸日上的時候,他卻居安思危,他本身是個沒什麼文化的人,但是他能唱這首歌出來,這完全是英雄肺腑。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國力非常的強大,文化非常的昌明,對外的交流也非常的活躍。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了很深的文化印記。
  • 屠洪剛演唱的《大風歌》新版MV在徐州發布
    徐州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漢高祖劉邦由此起兵,開啟了兩漢四百多年的歷史。劉邦晚年回到故鄉徐州慨然而歌《大風歌》,氣勢豪邁,彪炳千秋。近年來,《大風歌》被改編成歌曲、舞蹈、劇作等多種形式展現在舞臺。此次發布的《大風歌》MV是市文廣旅局最新推出的精品力作,由中國知名音樂人張逸馬作曲、屠洪剛演唱。
  • 徐州漢文化傳承創新之舉:打造漢文化與婚慶產業「跨界」融合
    2020年12月19日下午2點,「國潮漢風2020中國(徐州)漢文化婚慶產業博覽會」在徐州市復興蘇寧廣場隆重開幕。本次活動由徐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徐州廣播電視傳媒集團指導,徐州市旅遊業協會、漢文化促進會共同主辦,徐州市復興蘇寧廣場、徐州萬科企業有限公司合作舉辦。
  • 舞動漢風,再唱新時代「大風歌」
    17日,由江蘇省委宣傳部、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徐州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的首屆漢文化論壇在徐州舉行,海內外專家學者、文旅行業領軍人物、知名作家等150餘人參加,共同討論漢文化的特質與價值、傳承與發展,如何以漢文化引領區域發展,把論壇辦成弘揚江蘇吳韻漢風的品牌平臺。
  • 徐州,原來你這麼潮!
    周鐵根為獲獎選手頒獎後表示,徐州作為漢文化的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漢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近年來,通過舉辦漢文化旅遊節、漢服嘉年華、規劃建設「大風歌城」等舉措,有效宣傳推介了漢舞、漢樂、漢禮、漢服等漢文化元素,賦予了漢文化鮮明的時代性。
  • 當徐州漢文化遇到上海時裝周......
    獲獎作品貼合大賽主題,結合漢文化特色和國際流行趨勢,創新設計並具備商業價值和市場潛力。,緊扣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徐州雙向開放戰略,將漢服打造為徐州「看得見、穿得出、傳得開」的文化符號,賦予漢服大賽鮮明的時代性,「走遍五洲,難忘徐州」展現了徐州漢文化的國際名片。
  • 中國·徐州漢服設計大賽總決賽暨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辦
    本報訊(徐報融媒記者 鄔政)10月11日下午,中國·徐州漢服設計大賽總決賽暨頒獎典禮在上海國際時尚中心舉辦。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周鐵根,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劍鋒,市委常委、秘書長王強,副市長徐東海出席活動。本次中國·徐州漢服設計大賽以「國潮漢風·漢家霓裳」為主題,致力推動國潮漢風的結合,推動傳承與創新的共生。
  • 首屆漢文化論壇配套活動——舞臺劇《大風歌》明日公演
    連日來,徐州市歌舞劇院百餘名演職員正在加緊合成聯排,精心打磨首屆漢文化論壇配套活動——舞臺劇《大風歌》,爭取以豐富的舞臺元素、完善的演藝形式、最佳的舞臺效果展示給參加論壇的嘉賓。舞臺劇《大風歌》包含四個篇章:楚漢相爭、文華盛世、大風起兮、天地祥和。據介紹,觀眾從中不僅能看到楚漢相爭等重大歷史事件、經典人文故事,還能欣賞到精美的漢服、曼妙的漢舞以及精彩的漢代百戲表演。
  • 他們這樣說徐州
    探尋漢魂魅力,品味古城新姿在首屆漢文化論壇召開之際10月16日、17日10位知名作家在徐州進行文學創作採風此次應邀來徐採風的作家陳應松 魯迅文學獎得主 我是第一次到徐州來,對於徐州漢文化的感受可以說是非常震撼。參觀了徐州博物館後,我感到徐州的漢文化瑰寶非常絢麗,讓我對徐州產生了新的認識。
  • 徐州北區重磅利好,再添660萬㎡超級項目!
    大風歌城完成規劃設計根據公告內容,大風歌城項目選址於鼓樓區九裡山北麓,北至三環北路、南至九裡山、西至天齊路、東至中山北路,用地面積約6.6平方公裡,核心景區位於馬洪路以西,用地約4.5平方公裡!大家知道佔地6.6平方公裡是什麼概念嗎?
  • 徐州打造漢文化特色廉潔品牌
    徐州打造漢文化特色廉潔品牌「漢風清韻」浸潤彭城中國江蘇網訊(李化龍 蘇牧 王巖) 2020年12月30日,徐州市舉行「漢風清韻」廉潔文化專場演出,用琴書、漢樂、朗誦等藝術形式,讓廣大機關黨員幹部在濃濃漢風中上了一堂特殊的廉政教育課。
  • 黃海之濱的鹽城因鹽得名,大美徐州—彭祖園,裡邊風景超美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徐州古稱彭城,中華養生學的鼻祖彭祖、漢代開國皇帝劉邦人傑鬼雄項羽都在徐州留下了他們的痕跡。海港山城連雲港是新亞歐大陸橋的東端起點,因古典名著《西遊記》(花果山)而聞名遐邇。淮北明珠宿遷旅遊資源豐富。
  • 徐州漢服設計大賽決賽暨頒獎典禮舉行
    本次大賽以「國潮漢風·漢家霓裳」為主題,藉助「漢服」這一載體,向國際推廣漢服所承載的徐州兩漢文化城市內涵,緊扣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徐州雙向開放戰略,將漢服打造為徐州「看得見、穿得出、傳得開」的文化符號,賦予漢服大賽鮮明的時代性,「走遍五洲,難忘徐州」展現了徐州漢文化的國際名片。本次總決賽共有來自相關業界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媒體代表近500人參加。
  • 金螳螂打造的徐州喜來登酒店再顯實力,文化美學相得益彰
    金螳螂打造的徐州喜來登酒店再顯實力,也再次展示了其專業能力。金螳螂在徐州喜來登酒店項目的整體打造中,將空間、美學、文化拿捏的極其巧妙。在徐州喜來登酒店項目打造中金螳螂結合徐州漢文化,以京杭大運河、海上絲綢之路為設計靈感進行空間設計,提取其當地人文景觀元素、船隻元素、漢文化元素並通過演變與創新運用在各個空間設計中,實現了情感與文化的交流。
  • 江蘇徐州,到底有多厲害,小小的沛縣竟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
    徐州,到底有多牛呢?它憑什麼這麼牛呢?徐州這個城市到底有什麼魅力,每年吸引著3000多萬遊客來此處遊玩呢?在小編的記憶裡,徐州這個城市的名字,還是從三國演義裡知道的。徐州牧陶謙猝,劉備接任徐州牧,隨之被呂布坑了一把,從而暫駐小沛,開啟了劉備的發家之史,而後等等的一系列趣事。
  • 國潮漢風·漢家霓裳 徐州漢服設計大賽決賽暨頒獎典禮舉行
    本次大賽以「國潮漢風·漢家霓裳」為主題,藉助「漢服」這一載體,向國際推廣漢服所承載的徐州兩漢文化城市內涵,緊扣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徐州雙向開放戰略,將漢服打造為徐州「看得見、穿得出、傳得開」的文化符號,賦予漢服大賽鮮明的時代性,「走遍五洲,難忘徐州」展現了徐州漢文化的國際名片。
  • 「國潮漢風·漢家霓裳」中國·徐州漢服設計大賽圓滿成功
    ,同時多角度展現了徐州漢文化的深厚底蘊。新華社、人民網、文匯報、上海電視臺、徐州電視臺、新民晚報、新浪、網易、騰訊、今日頭條、第一紡織網等50多家國內外主流媒體給予了重點宣傳報導,讓古城徐州的新風採再次呈現在世界面前。
  • 中國三大漢文化聖地——漢中、徐州、太原
    這三座城市分別是漢中、徐州和太原。作為兩漢都城的西安和洛陽,目前主打的都是盛唐文化,漢文化則被忽略了。漢朝的發源地——漢中漢中在漢王朝的發源地。秦末,劉邦被封為漢王,封地在漢中。後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滅掉三秦王。後建立漢朝一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