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如約而至,許多家長卻不再像往年一樣,早早訂好機票,規划起帶孩子到外省甚至外國旅遊的行程。今年,他們選擇留在北京。
有的家長帶孩子到京郊爬山,鍛鍊體能之外,還發現原來身邊就有各種「寶藏」景點;有的家長帶孩子參觀中軸線,感受文化之餘,也重新認識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看似有些無奈的選擇,讓他們收穫意外之喜。不離京的暑假,同樣可以很精彩。
京郊爬山鍛鍊體能如畫美景近在咫尺
期末考試剛一結束,程君便被兒子「通知」,周六要去爬西山。「往年一到放暑假,就想著出去旅遊。最近也得是北戴河或者草原,遠的話直接出國,幾乎從來沒怎麼考慮過京郊。」令程君感到意外的是,兒子今年化被動為主動,自己跟同學商量起行程,「過去都是我們提前好長時間做攻略,現在把目的地鎖定在京郊,就可以由他們來主導,我們只負責跟隨。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鍛鍊,他們很樂意做這件事,家長也能輕鬆不少。」
由於距離並不算遠,程君慶幸不必像以往旅遊那樣一大早起來趕路。美美地睡個懶覺後,他們帶上乾糧出門。「孩子上了一學期的網課,太需要這樣的戶外運動。特別是男孩子,一提到爬山就興奮。」程君不禁感慨,過去只想著要出去看看祖國甚至世界的大好河山,卻忘了北京也有很多美景沒來得及欣賞,「孩子們一起拍完合影,還專門找出上次來的照片,發現已經是三四年前。」中午時分,大家在山上找地方鋪個墊子坐下來野餐,「太久沒有過這樣的體驗,哪怕只是吃點麵包和水果,也覺得很滿足。」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體驗,程君發現大家都來了興致,已經開始在微信群裡策劃下一次出行,「其實盤算下來,京郊可玩的地方還有很多,利用周末時間就能實現,家長不用特意請年假,孩子也有機會經常出去鍛鍊體能。」
對蘇燕來說,京郊遊也是被疫情「逼」出來的驚喜之選。「孩子在家都宅成小胖墩了,必須要出去活動活動,這時候到外地也不方便,索性就近找個沒怎麼去過的景點,好歹換換環境。」經過一番搜索,蘇燕決定帶孩子去一趟黃花城水長城,「雖說名氣不像八達嶺長城那麼大,但那裡有三段長城入水,景色倒是更秀麗。」
從黃花城水長城上看風景
蘇燕沒想到,平時懶得動彈的孩子一進景點就飛奔起來,一鼓作氣登上烽火臺。「站在上面可以俯瞰蜿蜒起伏的長城環繞在青山綠水之間,孩子也忍不住讚嘆如畫美景近在咫尺,未必需要遠赴千裡。」
重拾野趣回歸自然用腳步去丈量北京
儘管在北京已經生活了將近二十年,但徐鵬還是第一次聽說百泉山。相比起名聲在外的眾多5A級景點來說,這個位於懷柔區的2A級景點似乎太過普通。「偶然在網上搜到的,如果不是因為疫情期間想儘量避開人多的地方,或許根本都不會考慮。」然而,這裡卻讓他和孩子收穫了一段久違的幸福時光。
百泉山讓孩子重拾野趣
「孩子還是第一次體驗那種原生態的爬山,腳下不是平坦規整的石板,而是凹凸錯落的石頭,沒有太多被開發的痕跡,有種渾然天成的樂趣。」儘管外面烈日當頭,但穿行在茂林之中,只有偶爾從樹葉縫隙裡灑下的斑駁光影,還有略帶涼意的山風吹來,徐鵬倍感清爽,孩子也興致盎然,時不時地蹲在地上看螞蟻搬家。
沿著山路來到水邊,徐鵬帶著孩子溯流而上,在一處寂靜無人的淺灘旁停下腳步。「水特別清,陽光照在水面上,可以看到小魚遊來遊去。孩子脫掉鞋襪下去,剛好只沒過腳腕,撩著水花玩得可開心了。」徐鵬恍然意識到,如此充滿野趣的自在生活,已經許久不曾有過,「之前專門坐飛機去很遠的地方旅遊,總想著好不容易花大價錢去一趟,於是走馬觀花式地到處打卡,很容易忽略孩子的想法。」
如今,徐鵬不再有這些顧慮。「反正是在京郊,也不需要太高的成本,心態也就平和許多,孩子可以親近大自然,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家長也能放慢腳步,享受難得的從容。」
在丁越看來,京郊有很多「寶藏」景點值得前往。「以房山為例,十渡的山水堪稱『小桂林』,孤山寨的一線天可謂鬼斧神工,聖蓮山的險峻不愧為『京西小五嶽』。」前不久,丁越辦了三張京津冀旅遊年卡,照著目錄列出一張清單,打算帶孩子逐個探訪,「疫情發生以前,孩子甚至都弄不清北京究竟有哪些區。後來因為經常看疫情通報,總算知道了十六區分別叫什麼,但也還是有很多區從沒去過,剛好可以借著暑假的機會多走一走,用腳步去丈量一下北京。」
到博物館看中軸線帶著問題讀懂城市
「你瞧,元代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中軸線的雛形,明清時期又在原來基礎上不斷拓展,到現在咱們還能看到這些建築。」在首都博物館地下一層展廳中,林舒雅正帶著九歲多的女兒參觀「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的展覽。
北京中軸線有多長?明清時期的鐘鼓樓功能是什麼?天壇形制為什麼是北圓南方……與常設展覽不同,這場專門為青少年量身定製、展教一體的互動體驗式展覽延續「讀城」系列的理念,通過25道問題,結合22件套文物和各類模型,將北京中軸線自南到北、從古至今串聯起來。
「這種方式很有啟發性,適合孩子邊看邊思考。」在林舒雅看來,女兒雖然也曾去過故宮、天壇等景點,但並沒有把這些串聯起來,形成中軸線的概念,「事實上,中軸線匯集了北京古代建築的精髓,既是北京城市框架的脊梁,又是展現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主線。藉助這樣的展覽,可以讓孩子體會到北京獨特的文化底蘊,加深對這座城市的理解。」
位於首都博物館地下一層的「探秘北京中軸線」展覽
與往年暑假相比,林舒雅發現今年的首都博物館格外安靜。「大概因為疫情的關係,少了很多外地遊客,再加上需要提前預約,所以現場觀眾非常有限,倒是更適合孩子靜下心來慢慢看。」林舒雅帶著孩子又來到一層,參觀了設在這裡的「1420:從南京到北京」臨時展覽,「原以為6月底就結束,沒想到延期到8月初,還能趕得上一飽眼福。這些珍貴文物,能幫助孩子更直觀地了解這段歷史,明白城市的發展脈絡。」
位於首都博物館一層的「從南京到北京」展覽
從胡同裡找京味兒在炸醬麵中看講究
這個暑假,王文麗在日程上列了一項特別的安排——帶孩子到胡同裡遛彎兒。
「雖說是生在北京、長在北京,可孩子平時很少深入了解過北京。」作為京一代,王文麗經過多年打拼,總算在這裡站穩腳跟,但發現孩子跟這座城市仍然缺少一種親近感,「平時上學,經常是在學校、輔導班和家之間三點一線。暑假難得有時間,也基本都是往外面跑,恰恰沒怎麼逛過北京,特別是老城區。」
提起這些,王文麗有些哭笑不得,「外地人一說起北京,就會想到胡同,覺得這是一種極具北京特色的文化符號。可孩子在這裡生活近十年,真正去過的胡同屈指可數,對胡同的了解多半還停留在書本上。」
令王文麗感到欣慰的是,孩子對於這樣的安排頗感興趣,還主動提出一起搜集資料,整理一份胡同檔案,作為探訪攻略。
「我們打算去看看名人輩出的史家胡同,到楊梅竹斜街感受一下那裡的文藝氣息,尋訪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胡同……」王文麗相信,從胡同裡可以找到最地道的京味兒文化,也讓孩子重新認識這座熟悉而陌生的城市,「最近,剛好街上人也不算太多,很多胡同少了幾分商業的喧囂,多了幾分清淨的韻味。」
除了逛胡同以外,王文麗還打算帶著孩子品嘗一下「舌尖上的北京」。「前段時間北京疫情反彈,漫畫裡畫的就是『穩住,炸醬麵』,可見這已經成為北京的代名詞。」王文麗坦言,孩子雖然也曾吃過,但並不清楚其中的講究,「面碼分文武,炸醬有葷素,這些連我都是才知道,裡面學問還多著呢!」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宗媛媛
流程編輯:TF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