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抗日戰爭時期的山東民兵,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毛澤東同志人民戰爭思想的指引下,經過艱苦的鬥爭,從無到有,逐步成長壯大,成為「三結合」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戰勝日本侵略者,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人民武裝組織的發展歷程
第三階段,從一九四三年到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寇投降,為山東民兵有組織有領導的大發展時期。
一九四三年三月十日,一一五師和山東軍區合併,實行一元化領導;十八日,山東分局、山東軍區決定,區黨委、地委實行一元化領導,統一軍事指揮,撤銷一一五師和山東縱隊各旅的番號,與軍區、軍分區合併,從組織上進一步加強了對地方武裝和人民武裝的領導。三月二十日,山東分局、山東軍區發出《關於一九四三年群眾工作的指示》,要求在我區百分之百的村莊實行減租減息,增加工資,大量發展民兵,爭取達到佔人口的百分之五。四月九日,山東分局發出的《關於一九四三年民兵工作的補充指示》指出:今年的民兵工作,除魯中區以鞏固為主外,各地區均以普遍發展為主,特別注意鞏固發展邊沿區和薄弱區,開展敵佔區工作。
同月,山東軍區發出《為普遍掀起人民武裝運動而鬥爭》的訓令,指出:要繼續貫徹一九四二年的《八一訓令》精神,大量發展民兵,仍然是一個嚴重的政治任務。八月一日,山東分局通過的《山東省戰時施政綱領》中強調:「堅持山東抗戰,愛護抗日軍隊,增強主力,加強縣區武裝,發展民兵」。九月九日,山東召開了人民武裝首次代表大會,正式選舉出山東人民武裝的領導機關武委會,朱則民為主任委員。十一月十日,山東省行政委員會公布了山東人民武裝代表大會首次會議通過的《山東人民武裝抗日自衛團組織條例》。各地認真貫徹了上述指示精神,黨政軍民一齊動手,緊密結合減租減息和增加工資的群眾運動,狠抓了民兵組織的發展。一九四三年六月底,民兵已發展到佔我區總人口的百分之三點一九。其中,膠東佔百分之四點三五,魯中佔百分之二點六三,清河佔百分之一點三六,濱海佔百分之一點六二,魯南佔百分之一點四八。
自衛團佔我區總人口的百分之十四點五。其中,膠東佔百分之十九點八,魯中佔百分之十三點九,魯南佔百分之九點四,濱海佔百分之七點八,清河佔百分之二點七。到年底,民兵發展到佔我區人口的百分之四,自衛團發展到佔人口的百分之十八。
經過一九四三年的鬥爭,山東根據地的形勢有了很大變化,敵頑對我夾擊的不利局面開始扭轉。一九四四年上半年,日寇因加強正面戰場進攻,戰線延長,兵力不足,已不能對我組織大規模的掃蕩。為防守要點,便向我實施機動掃蕩,採取「重點主義」配備,全山東共設有重點四十七處。敵強我弱的基本形勢尚未根本改變。因此,大力發展人民武裝,配合主力和地方武裝,堅持分散的遊擊戰爭,粉碎敵人的機動掃蕩,保衛根據地,為反攻創造條件,是擺在我抗日軍民面前的重要任務。
一九四四年一月二十七日,山東分局發出《關於加強人民武裝政治工作的指示》,要求各地糾正黨支部忽視掌握民兵的傾向三月十八日,山東省武委會發布《積極參加和保衛今春大規模生產運動的動員令》,要求各級武委會、民兵和自衛隊員,緊急動員起來,積極參加和堅決保衛大生產運動,將生產和戰鬥結合起來。二十日,山東分局發出《關於加強人民武裝整訓工作指示》。八月二日,山東軍區召開英雄大會,到會的戰鬥英雄代表二百五十六名,其中民兵英雄九十三人,佔三分之一以上。十二月二十七日,山東分局、山東軍區發出《關於研究敵重點主義,加強邊沿區工作的指示》,強調健全民兵聯防,配合部隊打擊敵人。通過對上述指示的貫徹,各級重視了對民兵工作的領導,根據武委會、自衛團兩個條例的要求,逐步建立健全了人民武裝的領導系統,民兵組織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到一九四四年底,全省民兵已發展到三十七萬人,佔我區人口的百分之四點六。
經過一九四三年的鬥爭,山東根據地的形勢有了很大變化,敵頑對我夾擊的不利局面開始扭轉。一九四四年上半年,日寇因加強正面戰場進攻,戰線延長,兵力不足,已不能對我組織大規模的掃蕩。為防守要點,便向我實施機動掃蕩,採取「重點主義」配備,全山東共設有重點四十七處。敵強我弱的基本形勢尚未根本改變。因此,大力發展人民武裝,配合主力和地方武裝,堅持分散的遊擊戰爭,粉碎敵人的機動掃蕩,保衛根據地,為反攻創造條件,是擺在我抗日軍民面前的重要任務。一九四四年一月二十七日,山東分局發出《關於加強人民武裝政治工作的指示》,要求各地糾正黨支部忽視掌握民兵的傾向三月十八日,山東省武委會發布《積極參加和保衛今春大規模生產運動的動員令》,要求各級武委會、民兵和自衛隊員,緊急動員起來,積極參加和堅決保衛大生產運動,將生產和戰鬥結合起來。二十日,山東分局發出《關於加強人民武裝整訓工作指示》。
八月二日,山東軍區召開英雄大會,到會的戰鬥英雄代表二百五十六名,其中民兵英雄九十三人,佔三分之一以上。十二月二十七日,山東分局、山東軍區發出《關於研究敵重點主義,加強邊沿區工作的指示》,強調健全民兵聯防,配合部隊打擊敵人。通過對上述指示的貫徹,各級重視了對民兵工作的領導,根據武委會、自衛團兩個條例的要求,逐步建立健全了人民武裝的領導系統,民兵組織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到一九四四年底,全省民兵已發展到三十七萬人,佔我區人口的百分之四點六。
一九四五年,我已擺脫了極其嚴重的三角鬥爭中的劣勢地位,鬥爭形勢對我更加有利。為打擊敵人的重點主義和粉碎敵人的機動掃蕩,鞏固發展自己,迎接大反攻,一九四五年一月七日,山東軍區發出了為減輕人民負擔,應控制部隊擴大,大量發展民兵的指示。一月二十九日,山東省武委會發布《關於民兵冬整的補充指示》,強調指出冬整中要加強民兵的思想教育,特別是聯繫群眾的教育。工作好的地區可以組織女民兵,練武以爆破技術為主。二月八日,山東分局、山東軍區發出的《關於對敵重點主義對策指示》中指出:以重點對重點,加強重點邊沿區的主力、地方武裝的骨幹力量,加強民兵的聯防組織,建立統一的指揮機構。六月十九日,山東分局發出《關於注意民兵的鞏固工作的指示》。
抗日戰爭臨近尾聲
八月九日,毛澤東同志發表聲明指出:抗戰已到最後階段,全國人民應加強團結,舉行大反攻。八月十二日,山東分局、山東軍區作出了《關於加強縣區武裝及人民武裝領導機構的決定》。八月十四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隨著整個形勢的好轉,山東的人民武裝建設出現了新的局面。
首先,黨對人民武裝的領導進一步加強。各級黨政軍實行了一元化領導,各級黨委書記兼任該級軍事機關的政治委員教導員、指導員。農村黨支部的武裝委員任村團長,支部書記任指導員,並動員了大量黨員參加民兵,加強了民兵中的骨幹力量。據膠東三個軍分區統計,黨員佔民兵數的百分之十三點五;濱海四個縣統計,黨員佔民兵的百分之千九點七;魯中八個區統計,黨員佔民兵的百分之三十八點五。
其次,人民武裝領導系統進一步健全。各級階保留武委會系統外,在軍隊系統,從山東軍區至區都建立了人民武裝部,為武委會的執行機關,武委會正副主任兼同級武裝部的正副部長。一九四五年八月,全區共有脫產人武幹部達五千零三十人。根據對敵鬥爭任務的需要和農事季節,從一九四四年起,在各地民兵自行分散訓練的基礎上,在全省範圍內,有計劃地進行了三期大整訓。通過整訓,民兵的戰鬥力普遍提高。沂南縣在一九四五年五月上半月的反掃蕩戰鬥中,平均三十發子彈擊中一個敵人,較一九四四年的秋季反掃蕩,提高了一倍多。
第三,部隊做民兵工作更加自覺。我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從領導機關到連隊,都能把做好民兵工作作為一項經常的政治任務來抓,走一村作一村。平時幫助民兵搞教育訓練,戰時帶領民兵作戰,並能根據民兵特點,從各個方面,關心照顧民兵的生活和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全區部隊做民兵工作比較突出的有:教二旅四團、膠東十六團、西海獨立團,魯南的蘭陵縣、邳縣縣大隊等單位。
第四,民兵組織有了更大發展。一九四五年八月,我區民兵發展到五十餘萬人,佔全國民兵的四分之一;自衛團發展到一百五十萬人,女隊員佔百分之二十二。擁有長短槍八萬五千二百餘件,機槍五十三挺,子彈六十萬發。日寇宣布投降後,為大反攻做好組織準備,各地民兵按照自願原則,實行了戰時編制,按統一人數以班、排、連、營、團形式編制就序,並經常保持建制關係。能以建制實行動員、復員的有三十一個團(膠東十八個、魯南七個濱海六個),二十個大隊(渤海),編入的民兵佔男民兵數的百分之二十五。無經常建制關係,能實行統一調遣,可隨時集結的僅魯中、魯南、濱海即達三十個團。
總結
這一時期,山東的人民武裝的建設,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在對敵鬥爭上,對敵人的「重點主義」政策研究不夠,警覺性不高;對加強邊沿區的鬥爭有些忽視;在組織發展上,有些地區失去了有利時機,沒有完成預期發展任務;有的地區民兵組織還不夠鞏固,個別有投敵叛變的現象;在軍事訓練上,特別是對爆炸戰的訓練,指導方針不夠明確,缺乏周密的組織領導;在勞武結合上,長期沒有明確把握住爭取戰時糧彈自給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