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5日電 題:專訪埃及前總理沙拉夫:中國將在全球經濟復甦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新網記者 劉旭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全球經濟面臨巨大考驗。埃及前總理伊薩姆·沙拉夫日前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惠及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未來中國將在全球經濟復甦中發揮重要作用,幫助世界在疫情後重回正軌。
「一帶一路」倡議惠及全球
「首先,我想強調『一帶一路』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倡議。」沙拉夫認為,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恰逢其時。「當時世界正面臨孤立主義、單邊主義、壟斷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帶來的巨大挑戰,世界需要一個發展方向,『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可謂恰逢其時。」
在沙拉夫看來,「一帶一路」倡議最重要的影響是建立起一種全球合作機制,倡導在公平治理模式下的多邊主義,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化原則。在這種機制之下,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其中,這項倡議也轉化為了切實的合作成果。截至目前,中國已經與130多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籤署超過200個「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共同開展了至少2000個合作項目,貨物貿易總額超過7.8萬億美元。
埃中合作前景廣闊
談及埃及和中國之間的合作,沙拉夫表示,從歷史上看,埃及和中國一樣,都是文明古國,而且自古就通過古絲綢之路與中國聯結,在東西方交往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從地理上看,埃及有著多重身份,它是非洲國家、是阿拉伯國家、是發展中國家、是地中海國家,也是伊斯蘭國家,它的每一個身份都蘊含著與中國的合作可能性。「再加上有蘇伊士運河走廊作為東西方的紐帶,我們相信,無論在哪個維度,埃及都能夠為中國提供幫助,同時埃及也將從與中國的合作中受益。」
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埃中兩國已經開展了一系列合作項目,涉及到基礎設施建設、產能合作、交通、水利、能源等不同領域。沙拉夫還特別提及埃中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項目。沙拉夫認為,這些合作在推動埃及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促進民生改善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談及未來埃中合作的具體方向,沙拉夫認為,一方面中國工業化經驗有助於推動非洲工業化進程;另一方面,埃及和中國同為文明古國,兩國在文化領域也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當今世界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各個文明之間缺乏了解和互信。」沙拉夫提議,「埃及和中國同是最古老的文明國家,我們可以舉行一系列文明對話和文化交流論壇。我相信埃及和中國可以在『一種人類和多種文化』的總體概念下,引領一項旨在增強全球軟連接和建立信任的倡議。」
中國助力全球經濟復甦
受疫情影響,世界主要經濟體大多遭遇了嚴重衰退,而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率先「轉正」,成為去年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國家,為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發揮了積極作用。
沙拉夫認為,由於當前某些國家奉行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和反全球化思潮,世界經濟還將遭受一段時間的衝擊。「但對於中國來說,鑑於其對多邊主義、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的充分認可推動,中國將在復興全球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
沙拉夫特別指出,2021年中國將開啟「十四五」規劃。「『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雙循環』的發展理念。這是加強中國國內發展的黃金機會,同時也將有助於全球經濟的增長。」沙拉夫說,「十四五」規劃的推進與「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功是並行的,中國在實現國內經濟發展的同時,還通過「一帶一路」合作機制與外界保持有力聯繫。「我相信在這場疫情過後,藉助『一帶一路』倡議的合作機制,中國將使世界經濟重新煥發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