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購買pop mart時我們在購買什麼
(導語):幾乎所有女人都會在購物中獲得別樣的快感,而這一次,她們買的不再是Gucci Chanel……
繼「衣櫃裡永遠缺一件衣服」「在等我幾分鐘就好了」「這個色號我沒有」這女孩三大經典謊言之外,又增添了一個「買夠100 個盲盒就收手」。如果讀到這裡,你還在納悶,盲盒是什麼,那麼恭喜你,你已經被時尚甩了七八個太古裡了。
金色頭髮,碧綠大眼,撅著嘴的小女孩,popmart帶起了一股奇異的潮流玩具審美風向,這個在弄潮兒眼裡十分可愛的手辦玩具,以龍捲風的速度迅速霸佔時尚女孩兒們的桌面,席捲潮流玩具市場。今年雙十一,泡泡瑪特又一次幹掉了樂高萬代,穩穩登上玩具大類top1的寶座。
消費現象如此火熱的同時,也讓一部分人開始疑惑,pop mart為何能夠大行其道?平心而論,價格大致為59,69一個的盲盒對於學生黨而言並不算便宜,而它的消費主力軍也正是90後,00後這一代人。除了它可愛的外表讓消費者趨之若鶩,背後更深層的原因就是pop mart正在形成一個消費符號。法國社會學家鮑德裡亞認為,在後現代性的社會中,人們會通過消費來顯示自己的品位,通過其消費的符號來標記出自己所歸屬的階級。受眾的生活方式是存在鄙視鏈的,這樣的階級劃分與符號價值在網際網路環境中會被放大。反觀生活中熱衷於購買泡泡瑪特的女孩們,幾乎每購買一個就會發一條精緻的動態,配圖除了泡泡瑪特,還可能有若隱若現的大牌logo或者一杯星巴克咖啡。所以我們不難從中發現,泡泡瑪特和星巴克,lv一樣,逐漸變成了一種消費符號,通過購買這一產品,我們能夠獲得一種先於他人接觸到這一信息或產品的優越感,當然,這裡的優越感並非貶義詞。
除此之外,消費者的錢也不是那麼好圈,除了能夠通過泡泡瑪特彰顯品位外,還有另外的因素促進了它在中國市場的風行。在面對記者關於為何熱衷購買盲盒的詢問時,已經集齊了十九個盲盒的大三學生小李回答到:「因為她們很可愛,很治癒,生活已經夠難了,我需要可愛的事物裝點我的生活。」前陣子《奇葩說》曝出金句:「21世紀,誰tm不孤獨」。與上一代消費者不同,Z世代作為看著電視、玩著手機長大的一代,他們是獨生子女,也是最孤獨的一代,對於消費的邏輯天生與上代消費者不同。他們熱衷新鮮事物,追逐潮物消費,都是個頂個的「弄潮兒」。他們在社交媒體中尋找自我,卻時常迷失在現實生活中,所以他們需要人的陪伴,但也害怕人的陪伴,小時候他們排遣孤獨的方式就是買玩具,所以長大了理應擁有更精緻的玩具,而在Z世代追求潮物消費的過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盲盒市場的POP MART泡泡瑪特應運而生。
如果說名創優品就是無印良品的下沉,那麼這個撅著嘴的pop mart其實就是手辦市場的下沉。面對價格更加昂貴的手辦,我們可以選擇另一種性價比更高的精緻,就是泡泡瑪特。而商家也正是看準了消費者的這一心理,察覺到許多消費者容易陷入這樣一種盲盒怪圈,抽中了這一個,更期待下一個未知。
所以究其所有,我們購買盲盒到底是為了什麼呢?為了一個心理滿足?為了一個對未知的驚喜期盼?其實,大概都是買一個不長大的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