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年會吃下多少塑料?塑料微粒會對人體產生什麼樣的危害?

2020-12-12 科學交響樂

關於塑料微粒在生活中有多泛濫好像已經見怪不怪,我們知道它累積在食物鏈裡、出現在海鹽、自來水、世界各個角落,甚至是人類排洩物中。接下來,我們又該用什麼方式來讓大家談論這個議題呢?

塑料微粒直徑小於5毫米,主要來源於人造衣服纖維、牙膏的微珠,或者更大的塑料碎片。

當這些含塑料微粒的物體被丟棄並暴露在自然環境中時,會逐漸分解成更小的塑料碎片,隨即進入河流和海洋,被魚類和其他海洋動物吃掉,但是人類作為地球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這些塑料微粒不可避免的一定會隨著食物被人體攝入。

蔬菜和水果中也有塑料微粒

來自義大利卡塔尼亞大學的一份報告顯示,當地農產品,如西紅柿、洋蔥、西蘭花、馬鈴薯、蘋果和梨等,都含有微塑料。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與南京土壤研究所和荷蘭萊頓大學的聯合研究發現,萵苣和小麥作物根部的裂縫可以吸收土壤和水中的微塑料,然後傳播到可食用部分。

我們已經知道塑膠微粒會透過不同管道累積在我們的體內,但到底有多少呢?

平均一周攝取五克

今天,你想來點什麼?是頂級樂高壽司、鮪魚佐信用卡熱狗堡、還是嚴選塑膠安全帽?

2019年,世界自然基金會調查報告指出,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周攝取到約2,000單位、5克左右的塑膠微粒。

但這一數字也存在區域性差異。研究引用2018年一項調查稱,美國和印度自來水中的塑料含量是歐洲或印度尼西亞的兩倍。

美國人每年攝入7.4萬至12.1萬個塑料微粒,而那些只喝瓶裝水不喝自來水的人,每年攝入的塑料微粒總量甚至可達9萬個。

現在,我們用一下用具體的塑膠製品做比較,讓我們意識到自己每天、每周、每年到底會把多少塑膠吃下肚。

一天,0.7克,打拋塑膠吸管。

七天,5克,冰晶鈕扣

十天,7克,相當於信用卡

三十天,21克,季節和風骰子。

十二個月,248克,嚴選塑膠安全帽。

人類的罪最終會自食其果

由於人類無休無止的生產塑料垃圾,導致了海洋出現嚴重的危機,以前發達國家的垃圾經常會被販賣到中國、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進行傾倒。

這些「洋垃圾」在發展中國家會被掩埋和焚燒處理,這兩種處理方式會將「塑料微粒」帶到地下水和空氣之中,對環境產生嚴重的危害。

所以發達國家的優美環境和健康身體,實際上是發展中國家為他們買的單,但是這幾年隨著發展國家環保意識的提高,中國和馬來西亞等發展國家已經不再接收「洋垃圾」的處理。

2013年至2014年間,加拿大一家企業向菲律賓發來了103個貨櫃共計2450噸物品,箱子上標著「塑料」。當時的說法是,加拿大希望將這批「塑料」在菲律賓回收再利用。

然而,菲律賓海關檢查員檢查發現,這些貨櫃中真正裝的竟是「貨真價實」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塑料垃圾甚至成人紙尿褲等。

這件事導致了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大怒,揚言如果加拿大不把他們的垃圾運走,就會將這批垃圾傾倒到加拿大的海岸上。

實際上人類往海洋傾倒垃圾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了。僅是太平洋上的海洋垃圾就已達300多萬平方公裡,甚至超過了印度的國土面積。

在太平洋上形成了一個面積有德克薩斯州那麼大的以塑料為主的「海洋垃圾帶」。如果不採取措施,海洋將無法負荷,而人類也將無法生存。

海面漂浮垃圾的分類統計結果表明,塑料類垃圾數量最多,佔41%,其次為聚苯乙烯塑料泡沫類和木製品類垃圾,分別佔19%和15%。

表層水體小塊及中塊垃圾的總密度為2.2克/百平方米,其中,木製品類、玻璃類和塑料類垃圾密度最高,分別為0.9克/百平方米、0.5克/百平方米和0.4克/百平方米。

2008年的海洋垃圾監測統計結果表明,人類在海岸活動和娛樂活動,航運、捕魚等海上活動是海灘垃圾的主要來源,分別佔57%和21%;人類海岸活動和娛樂活動,其它棄置物是海面漂浮垃圾的主要來源,分別佔57%和31%。

海洋垃圾不僅會造成視覺汙染,還會造成水體汙染,造成水質惡化。我們已經看到了很多海洋生物因為被套在塑料之中而痛不欲生,實際上這些海洋身體所吸收的塑料微粒數量遠超我們的想像。

有危害,但就是很好用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在2019年的報告,我們的日常食品和飲料中都會出現塑料微粒的「身影」,比如水,啤酒,貝類海鮮和鹽,其中最大的塑料攝取來源是飲用水。

雖然塑料微粒不易被人體吸收,被人體攝入後也會很快排出體外,但是微塑料表面容易吸附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如農藥、阻燃劑、多氯聯苯等。這些可能會導致一些化學物質在人體蓄積,對人體產生不利的影響。

雖然已經有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塑膠垃圾分解後形成的塑膠微粒會四散在環境、最終累積在人體裡面,但因為塑膠製品成本低、方便、可塑性強等特性,讓塑膠製品在這50年來的數量仍然不斷上升。

從塑膠微粒到納米塑膠

英國哈德森大學的環境科學教授哈得遜指出,大部分關於塑膠微粒的研究已經做得差不多了。

現在,科學家正在往更小的單位:納米塑膠會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繼續研究——它們不僅更難被察覺,也更可能被我們吞下肚。哈得遜說:「它們會一路經過我們的血液、淋巴系統,然後累積在我們的內臟裡。」

累積起來的東西 像未爆彈

其實過去學者談到累積在人體的塑膠微粒時,均承認他們尚不知道這樣的累積會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系帶來什麼影響,但也就是這樣的不確定才令人擔憂。

「它們就像小小的定時炸彈,」哈得遜說道,他向記者展示了自己在一處沼澤找到的微小塑膠碎片,又說:「它們等著自己小到足以被野生動物或人體吸收後,就可能帶來有害的後果。」

相關焦點

  • 用茶包泡茶等於吃塑料?警惕日常生活中「白色汙染」危害
    美小護偶爾也會使用袋茶來衝泡茶水,尤其是辦公室來了客人,用茶包泡茶快速便捷,再方便沒有。但是今天下午的時候,有朋友發了一個視頻來,說是喝茶包等於喝微塑料!可嚇了美小護一大跳。再上網一查,果然有報導稱,麥吉爾大學科研人員在《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網站發表論文指出,含塑料纖維的茶包在95度高溫下會產生數百億塑料微粒。
  • 吃海鮮等於吃塑料?因為吃海鮮,人體每年或攝入5.5萬微塑料!
    如果塑料瓶(袋)進入大海,會危害水生生物。另外,在它們的生產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在江、河、湖、海中,塑料網和釣魚線對動物尤為有害,纏結會導致動物窒息,或者影響動物進食或浮出水面換氣。根據普利茅斯大學的研究,80%的纏結會導致直接的傷害或死亡。
  • 用茶包=喝塑料?最新研究:一個茶包能泡出上百億塑料微粒
    結果顯示:茶包浸泡後,會出現明顯的開裂和降解。同時,水裡檢測出116億個微塑料和31億個納米塑料顆粒。也就是說,喝一杯袋泡茶,至少會咽下140億個塑料微粒。據悉,這個數字創下紀錄,成為「食物中發現塑料微粒最大數」研究。在研究中,產生塑料微粒最多、釋放最快的茶包類型,屬尼龍材質,手感順滑。
  • 加拿大最新發現,一個茶包竟泡出幾十億塑料微粒!
    加拿大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人們在喝袋泡茶時,同時會喝下數十億塑料微粒。這項研究再次表明,在工業化時代人們不經意就會吃下或喝下大量微塑料。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當你在喝高溫水衝泡的茶包時,可能喝下了數十億顆的塑料微粒。
  • 「塑料包裝」對人體危害全曝光,你敢看嗎?
    塑膠袋我們天天用,但是,真的可以一直放心用下去嗎?在上篇文章中我們也說了,人類扔給自然的垃圾,正被自然還回來,而還回來的方式就是被我們吃掉,現在全球每人每天平均食用2000個微塑料,相等於一張信用卡。那麼塑料垃圾對人類到底有什麼危害呢?
  • 我們用掉的塑料轉一圈回到了我們的肚子裡!
    當下正是饕客大啖生蠔等海鮮的季節,但你有想過品嘗海鮮的同時也會把塑膠吃下肚子嗎?英國艾克斯特大學的海洋科學家波特(Adam Porter)表示:「我們累計一名普通海鮮食用者在一年內會吃下的塑膠量,結果真的非常令人震驚。」
  • |魚類|蔡雅萍|塑料微粒|纖維|微塑料
    一年後那兩條遊泳褲依然完好無損,而我則看到類似材料比基尼泳衣的廣告。可是當泳衣穿舊磨損時會發生什麼呢?它會不會向水資源或食物鏈裡釋放塑料微粒呢?瑞士聯邦材料科技實驗室(EMPA)的科研員蔡雅萍也有類似的問題,所以她和她的團隊洗了很多衣服,想搞明白合成織物在洗滌時會有怎樣的表現。
  • 北極下起了「塑料雪」,那些被你扔掉的塑料,正在一點點還給你|科學...
    在海洋裡,有多達上百種的生物體內都存在著微塑料,它們進入海洋生物的血液、肝臟、腸道……小至浮遊生物,大到鯨魚,都不可避免地吸食過微塑料,就這樣海魚、海蝦、貝類等海產品吃塑料,而人們吃海產品……比利時根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1隻牡蠣就含有約90顆微塑料,每周吃兩份,一年就已吃下超過9000顆微塑料。
  • 北極下起「塑料雪」!塑料垃圾正在吞噬我們的星球
    不僅降雪中出現了微塑料,早在去年舉行的歐洲腸胃病學會上,研究人員報告稱,首次在人體糞便中檢測到多達9種微塑料,它們的直徑在50到500微米之間。更加令人擔憂的是,微塑料已經無處不在。這些5毫米或者米粒般大小的塑料,來自降解後的塑料碎片、合成纖維和塑料膠球。
  • 飲用水空氣中都含塑料微粒,它對健康影響有多大?
    人們對塑料微粒如何影響人體仍然知之甚少。這給世界衛生組織帶來了困難,該組織近日發布了一份關於飲用水中的塑料微粒的研究狀況的詳盡報告。它得出的結論是:就目前有限的科學研究來看,沒有證據表明飲用塑料微粒會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
  • 科普|用一次性紙杯喝熱飲,15分鐘會吃下去幾萬個塑料顆粒
    一次性紙杯的使用很普遍,但如果告訴你,用一次性紙杯盛熱水,會吃下去幾萬個微塑料顆粒,你還會用一次性紙杯喝熱飲嗎?②微塑料進入到我們體內,已經有「石錘」!2018年,歐洲腸胃病學會首次報告在人體糞便中檢測到多達9種微塑料,直徑在50微米至500微米之間。這提示我們,微塑料會到達人體腸胃,可能影響消化系統。
  • 塑料汙染多嚴重?全球一半的人體內都有微塑料!
    早在2018年,歐洲聯合胃腸病學周曾發布了一項研究,就首次確認了在人體內發現了多達9種不同種類的微塑料。之後,奧地利維也納醫藥大學和奧地利聯邦環境局表示,科學家在參與研究的8位實驗對象的糞便中同樣發現了塑料微粒,且平均每10克糞便中就含有約20個微塑料顆粒。
  • 為什麼糖友要少吃塑料包裝食品?塑料危害腸道菌群健康
    現在食品的包裝越來越精美,越精製的食品,價格越高,包裝越好,而其中塑料是包裝的主要材料。但是,這些塑料真的很健康嗎?最新研究發現,納米塑料(食品飲料等等塑料包裝含有大量納米級塑料碎片)會導致腸道菌群異常,而腸道菌群紊亂會增加炎症因子,引起肥胖、2型糖尿病等多種問題。
  • 最新研究,水果蔬菜也被塑料汙染,每周吃一張信用卡的塑料
    塑料必須榜上有名。 看看我們的周圍,鍵盤、筆桿、椅子、食品袋、快遞包裝、飲料吸管、兒童玩具、家電材料,到處都是塑料。 塑料為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它充斥在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現在早已習慣了用塑料,穿塑料,玩塑料,吃……塑料。
  • 知否|飲用水空氣中都含塑料微粒,它對健康影響有多大?
    人們對塑料微粒如何影響人體仍然知之甚少。這給世界衛生組織帶來了困難,該組織近日發布了一份關於飲用水中的塑料微粒的研究狀況的詳盡報告。它得出的結論是:就目前有限的科學研究來看,沒有證據表明飲用塑料微粒會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作為世界衛生組織的協調員,布魯斯·戈登(Bruce Gordon) 幫助完成了該項報告。「我們從審查過的數據中得知,我們正在攝入塑料微粒。
  • 用一次性紙杯喝熱飲,15分鐘幾萬個微塑料顆粒進入身體!減少危害...
    25,000個微米大小的微塑料微粒。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確認了微塑料顆粒被釋放到超純水中,一個一次性紙杯暴露在熱液體中15分鐘將會產生大約102億個亞微米大小的顆粒。 靜置15分鐘後,在20倍螢光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微塑料。
  • 可以吃的吸管你喜歡嗎 塑料食品袋有這5大危害
    從今年的五月份開始,英國的1000多家麥當勞已經停止了使用塑料吸管。最近有一位女生設計了一款可以吃的吸管,這類吸管和杯子差不多,吸管主要是以海藻為原料,從植物蔬菜中提取了各種顏色,還可以挑選不同口味的吸管。沒有拆封的這類可吃吸管可以保存一年時間以上,就算不想吃,也可以把吸管扔到花瓶裡,還可以當肥料使用,這款吸管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對大自然也不會帶來汙染。
  • 海鮮中含微塑料,會對人體健康有危害?
    【流言】 海鮮中含有大量微塑料,而這些海鮮正在毀掉無數中國人的身體! 【真相】 「海鮮裡可能含有微塑料」的說法並非最近出現,早在2018年,它就已經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 自然界中微塑料廣泛存在。
  • 護膚品含有「微粒」 到底會損膚還是利膚?
    圖片源於5Gyres,宜居廣州編譯  網友對此事件反響強烈,因為塑料微粒可能時時刻刻雖在於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關乎於每一點生活細節。像是牙膏、洗面奶、沐浴啫喱等清潔產品中都會含有塑料顆粒。  對於這個事件,很多吃瓜群眾都表示一臉懵逼,到底塑料微粒是怎樣的存在,是否真的對海洋環境、人體健康造成了影響呢?
  • 塑料微粒正進入人類體內 相關健康風險認知仍不足
    關鍵問題是,我們迄今仍不了解相關的健康風險,很難評估攝入量對人類的危害。  更何況,脆弱的嬰兒似乎也在承受著塑料微粒進入體內的潛在影響。  先前研究:每周攝入一張信用卡?當這些含塑料微粒的物體被隨意丟棄並暴露在自然環境中時,會因逐漸分解尺寸越來越小,匯入江河湖海被魚類和其它海洋動物吞食,最終進入食物鏈,來到人類體內。  出生以後:或每天暴露於百萬個塑料微粒中  在非纖維塑料裡,聚丙烯的年產量佔總產量的20%,是食品製備中使用最廣泛的塑料。但是,人們對這類容器的塑料微粒釋放情況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