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綜合治療的價值和意義|專訪中國醫大一院腫瘤內科劉雲鵬教授

2020-12-26 騰訊網

在第六屆中國·瀋陽惡性腫瘤綜合治療高峰論壇上,大會主席、來自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內科的劉雲鵬教授認為,腫瘤綜合治療的價值和意義重大。

過去,針對惡性腫瘤的治療多數以外科治療為主。最近二三十年內科治療才逐步發展起來。而如今,外科微創技術、放療精準技術、以及新藥研發上市等方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綜合治療變得尤為重要。

「一個惡性腫瘤患者,如果能夠接受目前所有的治療手段,將更有可能取得最佳療效。」劉教授以腸癌為例,指出腸癌雖然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模式,如今在微創治療方面、精準放療和藥物治療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他表示,晚期腸癌或術後復發轉移的腸癌病人,在過去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案,但現在可以選擇多種化療方案,同時可聯合多種靶向藥物。例如,化療聯合抗血管靶向藥物、抗EGFR抑制劑或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乃至聯合免疫治療。而且,不僅是腸癌,很多癌症都已經進入到了綜合治療的時代。

「對於醫生來講,綜合治療的確提供了多種治療手段,但是也面臨很大的挑戰。」劉教授提出,要通過多學科協作的綜合討論,為患者提供最佳治療方案,讓患者從中獲益。

本次大會有兩個討論熱點:一是探討靶向治療的優勢人群,通過不同靶向藥物的應用,來進行綜合評價。二是研究癌症治療布局、優化治療決策。對此,劉教授提出了兩大探討方向:一是從機制上研究如何從靶向免疫治療等新療法中獲益,二是現階段我們如何提高療效,這還需要大量的樣本支持。

劉教授認為,精準治療的第一步精準診斷尤為關鍵。因為是靶向藥或特異性藥物,所以必須要通過特異性的檢測找到特異性的人群,而二代測序(NGS)在精準診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NGS檢測技術的水平不斷提高,成本不斷下降,在臨床上變成了一種可行的檢測技術。當醫生不確定一個病人存在哪種突變的情況下,就需要進行廣泛的篩選。劉教授指出,隨著相應靶點的獲批藥物逐漸增多,NGS的價值會越來越大。

相關焦點

  • 專訪魯東醫院腫瘤內科主任梁榮祥:一個和藹可親的「腫瘤殺手」
    提到腫瘤、癌症,我們都會心生恐懼。對於這個揮之不去的「陰影」,患者們當然希望能找到最厲害的專家,享受到最優質的醫療資源。為此,我們特別專訪了山東省立醫院(集團)魯東醫院腫瘤內科主任梁榮祥,這位有著40餘年實體惡性腫瘤診療經驗的專家為我們深度解讀,癌症背後的有效預防措施。
  • 中國醫大一院渾南院區醫技二號樓、綜合病房樓破土動工
    10月8日,我院渾南院區二期項目——醫技二號樓、綜合病房樓建設在省市區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在各合作單位和醫院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下破土動工。施工現場全景渾南院區二期項目位於瀋陽市渾南區白塔一街208號,項目距離中國醫大一院主院區約19公裡,距離瀋陽市政府約5.6公裡。
  • 新華醫院疼痛科馬柯主任在線分享《腫瘤疼痛的綜合治療》--腫瘤患者在線免費講座之三
    疼痛是對患者和醫生的共同挑戰,疼痛常常是患者的主要痛苦,不僅限制的日常活動,同時導致情緒波動,意志消沉,這對積極治療十分不利。「很多人不怕疾病,只怕疼痛」在我們聯繫馬柯主任的時候,馬柯主任如是說。可對頸椎病、腰腿痛、退行性骨關節痛等常見疼痛性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並能結合各種微創技術進行處理,尤其在頑固性腫瘤疼痛的綜合治療、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脈衝射頻治療、頸腰椎退變、椎間盤突出的標準射頻、臭氧微創治療等方面有較為深入的機制研究和臨床經驗。
  • 上頜骨腫瘤波及眼眶 山醫大一院開展手術成功切除腫瘤
    於是來到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就診,經醫生檢查後,發現癥結所在原來是鼻腔鼻竇上頜骨腫瘤壓迫侵犯眼眶。通過檢查,發現單側鼻腔腫瘤堵塞鼻道,鼻竇冠狀位CT及MRI示鼻腔、篩竇及上頜竇腫物影,考慮鼻竇良性佔位性病變。初步考慮為鼻腔鼻竇骨化纖維瘤,波及上頜骨、硬顎以及眼眶,這種腫瘤易復發,易惡變,治療的關鍵是通過手術徹底切除。
  • 粵喀聯手,攻堅克難—受援醫院新成立兒科血液腫瘤組
    2020年,新一批廣東援疆兒科專家陳廣道及血液內科專家蘇暢的到來,為喀地一院兒科中心在這個難題上開闢了新的解題思路。在按照醫院學科發展需求精心挑選的兩位醫學博士的幫助下,在兒科兩位血液專科醫生的勇於承擔和辛勤付出下,喀地一院在兒科血液腫瘤建設的「稻田」上播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
  • 王椿教授:造血幹細胞移植、CAR-T制勝血液腫瘤,這些問題值得關注
    長久以來,造血幹細胞移植都是血液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將自體或者他人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可以恢復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CAR-T療法是血液腫瘤治療領域新興的治療手段,能將患者的T細胞在體外經過基因修飾之後再回輸到患者體內發揮抗腫瘤活性。
  • 微脈亮相2020中國腫瘤標誌物學術大會,傳遞網際網路+腫瘤管理新思路
    結合腫瘤患者的實際就醫場景和本地化運營管理,微脈以本地核心醫院為服務實體,與腫瘤專科共建服務團隊,為腫瘤手術患者提供包含「協助治療時間/方案制定、院內專業陪護、複診用藥提醒、線上團隊諮詢、院後隨訪、居家康復、健康宣教」等在內的全流程閉環管理服務。「我們希望讓腫瘤患者感受到更多人文關愛的同時,也最大限度地釋放醫療服務效率和能力,為患者提供腫瘤治療的最佳綠色通道。」胡煒說道。
  • 精準放療 直擊腫瘤 康靜波教授詳談哪些腫瘤對放療敏感
    2.中度敏感  由於有一定敏感性且遠處轉移相對少,放射治療療效較好。  頭頸部鱗癌、食管鱗癌、肺鱗癌、宮頸癌、皮膚癌、乳腺癌、移形細胞癌。  3.低度敏感  需要較高的放療劑量才能對腫瘤有效控制,通常與手術、化療、內分泌治療等聯合綜合治療,可提高局控和生存率。
  • 腫瘤的蛛絲馬跡:脖子上長包,醫生卻建議她趕緊查查腸鏡?
    原來晚期直腸癌的治療涉及到大腸外科,腫瘤內科及放療科等多個科室,王大媽和家人在當地醫院一個個科室跑下來,不同科室的醫生給予的治療建議都有出入,看完一圈門診,王大媽和家裡人都有點懵,不知道怎樣的治療方式更合適。
  • 微脈網際網路+腫瘤管理服務亮相中國腫瘤標誌物學術大會
    結合腫瘤患者的實際就醫場景和本地化運營管理,微脈以本地核心醫院為服務實體,與腫瘤專科共建服務團隊,為腫瘤手術患者提供包含「協助治療時間/方案制定、院內專業陪護、複診用藥提醒、線上團隊諮詢、院後隨訪、居家康復、健康宣教」等在內的全流程閉環管理服務。
  • 腫瘤康復陽光行暨胸部腫瘤防治及康復系列科普活動疫情後再出發
    在康複方面,廣大癌症患者經過初期治療,離院返家後,如何預防復發轉移、避免或減少二次治療缺乏專業、系統、規範指導,在心理疏導、健身指導、飲食輔導、生活引導方面缺乏必要的幫助。 為進一步傳播科學抗癌理念,普及腫瘤康復知識,提升社會公眾對腫瘤預防、治療和康復的科學意識。由福建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福建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宣傳處指導。
  • 長徵醫院泌尿外科王林輝教授團隊發表腎臟腫瘤治療重要研究成果
    長徵醫院泌尿外科王林輝教授團隊發表腎臟腫瘤治療重要研究成果 2020-12-14 16: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入選「國家放射與治療(介入)臨床醫學研究...
    介入治療是與內科、外科並駕齊驅的第三個學科,也是心臟、血管、腫瘤等疾病的三大治療手段之一。與傳統治療不同,介入治療是在CT、核磁、DSA或超聲等影像設備引導下進行的,醫生能夠看到目標腫瘤的位置、大小和血管情況,對目標病灶進行經皮膚或者穿刺血管進行「精準幹預」,無需開刀,創傷小,恢復快,是目前腫瘤治療的重要方法。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提出光熱和光動力協同治療腫瘤新策略降低腫瘤...
    目前納米載體介導的腫瘤光治療,特別是具有代表性的光熱治療(PTT)和光動力治療(PDT)已取得了很大進展。光熱治療腫瘤短期效果好,光動力治療持續時間較長。但無論是PTT或者PDT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單模式治療難以徹底根除腫瘤。PTT和PDT協同治療既繼承了光治療毒性低、副作用小的優點,又能使兩種治療方式取長補短,是提高療效和減少毒副作用的有效策略。
  • 腫瘤防治宣傳周 | 李進:提高腫瘤防治意識,攻克癌症不再是幻想
    昔日的絕症,已經逐漸轉變成了慢性疾病,越來越多的腫瘤患者生存得到延長,生活質量得到改善。時值腫瘤防治宣傳周,由中國癌症基金會和「醫學界」主辦的「2020癌症防治在行動」大型公益活動上,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基金會理事長、亞洲腫瘤聯盟主席、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的李進教授在腫瘤的預防和診治方面為我們做出了精彩的講解。
  • 什麼是腫瘤標誌物?腫瘤標誌物升高等於患有腫瘤嗎
    什麼是腫瘤標誌物? 談癌不色變什麼是腫瘤標誌物CANCER腫瘤標誌物是指在腫瘤發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合成、釋放或是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產生的一類物質,存在於血液和其他體液以及細胞和組織中
  • 李增寧教授:疫情下腫瘤患者營養治療要點
    李增寧:主任醫師 教授,醫學博士後,博士研究生導師。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河北省營養質控中心主任,省政府特貼專家。 人群普遍對新型冠狀病毒易感,而腫瘤患者由於疾病和經歷手術、放化療、靶向、免疫抑制劑等治療而往往免疫力低下,因此比健康人群更易感,腫瘤患者一旦感染也比健康人群更容易發展為危重型。 腫瘤患者因為疾病和治療影響了機體代謝原因等,很容易發生營養不良,進一步損害免疫功能。
  • 吉林省腫瘤醫院高新院區正式開診
    醫院選派國內知名肺癌專家程穎教授、馬麗霞教授、柳影教授、中西醫結合科專家張越教授、淋巴血液腫瘤科專家鮑慧錚教授、腹部腫瘤放療專家劉士新教授、胸部放療專家張矛教授、婦瘤放療專家孫寶勝教授、胸部腫瘤外科專家劉建陽教授、王啟文教授、劉剛教授、婦科腫瘤專家高春英教授、甲狀腺頭頸外科鄭穎教授、甲狀腺微創外科專家汪曉春教授、肝膽胰胃腸腫瘤外科專家王斌教授、李澤教授、乳腺腫瘤外科專家周子君教授、骨軟組織腫瘤外科專家姜宏教授
  • 【名科推薦】腫瘤一科
    腫瘤一科致力於對腫瘤患者的治療,形成了獨特的治療理念和特色的治療技術,減輕腫瘤患者的痛苦。腫瘤一科作為醫院的重點專科,腫瘤規範治療的專業科室,是在原腫瘤內科的基礎上組建的,全面繼承了原腫瘤內科多年的發展理念和特色技術,融合了中西醫治療,是集科、教、研為一體的綜合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