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1月7日,魏老爸 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有家長從市面上購買「噯嬰樹」品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給5個月大的孩子使用後出現「大頭娃娃」現象: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 據悉曝光事後,家長、嬰兒輾轉做全套檢查,檢查結果均顯示正常。醫生指出孩子是否使用激素藥膏,家長才懷疑「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存在問題。據福建漳州市衛健委工作人員稱,元旦期間該部門已接到浙江消費者舉報,正積極參與調查,目前工作人員就在執法現場。漳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也向記者表示,維護消費者利益是他們的職責,該局已經介入調查了解情況。
養娃路上的坑實在太多,花高價買的東西,未必就好;宣稱無添加純天然的東西,也未必安全。
科普一下:如果真的是比較嚴重的溼疹等,激素類的藥膏是首選,很多商家片面宣傳激素對寶寶的危害,恐嚇媽媽不敢正常使用正規藥物。即便是弱性藥膏也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不要被一些產品迷惑,「消」字號屬於衛生消毒用品,「妝」字號則是化妝品。對於這兩類產品,國家有明確規定:不得添加激素,也有明確不得加入的成分。更是不能代替藥物, 不得宣傳醫療作用。還有,如果真的有效,它們為什麼不去申請一個「國藥準字號」,然後光明正大的賣,偏要偷偷摸摸的打擦邊球呢?還有現在的藥店不是只賣藥,購買要擦亮眼睛。
根源問題不是激素,而是它們宣稱了無激素,卻又違規添加了激素。這就導致很多家長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把它們當作日常護膚品給寶寶用了!
怎麼選,才最安全?
認準國藥準字號;國藥準字號需要在國家藥監局申請,拿到生產批文非常難,一個新藥甚至常常需要投入數以億計的研發經費。而相比之下,得到妝字號、消字號就容易多了。所以,即使是在藥店購買相關藥物,我們也要留個心眼,認準國藥準字號!
溼疹膏·正確使用方法:
寶寶溼疹分為輕、中、重度,重度才需要選擇相應藥物。使用藥物時請閱讀說明書,或遵醫囑。每天使用1~2次(如果寶寶溼疹嚴重需要塗抹強效激素,那麼每天1次就好)。
如果寶寶只是輕度溼疹,日常一定要做好保溼工作。比起含水量多的洗劑和潤膚乳,含油量多的潤膚霜更值得選擇。常見比較安全的保溼成分有:甘油、凡士林、或動物油脂等。添加過多其他成分,比如各種香精、防腐劑、中草藥提取物等,容易造成嬰幼兒過敏,孩子用起來反而不安全。
總而言之,普通妝和消字號保溼霜的功效就只是保溼,它不具備治療性作用。
如果寶寶有皮疹,請務必先去醫院讓醫生面診,因為很多不同皮疹有相似的症狀,需要面診才能確定,不要亂用藥,如果是輕度溼疹那做好保溼工作即可。如果是中重度溼疹,根據醫囑正確使用藥物治療,不要擔心激素的副作用。
我們把這個副作用抓在自己手裡,總比在不知情下使用了巨量激素安全多了。
從過往報導來看,嬰兒「溼疹霜」是【違規添加激素】的重災區。這次又出現了嬰兒抑菌霜。大部分家長是沒有辨別能力的,希望有關部門能加強監管,尤其是在某些重點省份。這次被踢爆的產品,是消字號。但我覺得這不是關鍵:不管是妝字號(化妝品),還是消字號(消毒產品),都不可以添加皮質激素。激素是可以治療疾病的,應該歸為藥品管理
簡陋的辨別方法:只要宣稱【治療疾病】、減輕或緩解疾病症狀的寶寶產品,不管是治溼疹還是治什麼,都不要買。美白、祛痘的嬰兒產品,最好也別。寶寶面霜,保溼就好。
違規添加皮質激素的危害很多。我想大家應該都聽說過「激素依賴性皮炎」,就是指長期使用皮質激素後,形成依賴,一旦停止使用,皮膚會有發紅、灼熱、丘疹膿皰等一系列皮炎症狀。寶寶的皮膚比成人更薄,吸收外來物質的能力非常強,再加上正處於生長發育期,所以更容易被激素影響,甚至出現大頭娃娃症狀。我很擔心經過皮膚吸收的激素,還會帶來其他發育上的問題。
所以,一定要掐死這些違規添加激素的產品。正常的嬰兒,不需要外用抑菌霜。
對於溼疹、特應性皮炎,輕症應該做好保溼,成分簡單的寶寶霜就可以,有很多大品牌可以選。
症狀嚴重的寶寶,可以到兒科/皮膚科,請醫生看看。醫生會根據嬰兒的特點和藥物的特點,開合適的藥。注意,醫生也有可能開激素,記得遵醫囑定量使用,醫生也會叮囑外用激素不可長期使用。不要因為害怕副作用而耽誤孩子治療。
最後還是想說:家長要給寶寶選擇合規、大品牌的嬰兒產品,最好成分簡潔;不要迷信純天然、草本、無激素之類的宣傳。
有關部門一定要加強監管,不要讓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
對此,你怎麼看?
歡迎評論區留言!歡迎關注,更多後續精彩內容等你來看。
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看一看!
看完文章覺得小龍蝦寫得不錯的,記得幫忙點讚,點一下下方的「推薦」小火箭!感謝閱讀,祝大家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