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寶書」∣精美圖譜,生動形象!換個方式看心臟解剖(3)

2020-12-10 騰訊網

前兩期我們介紹了心臟四腔切面橫斷、心臟三維結構模型、心耳和三尖瓣、冠狀靜脈竇口、Koch三角、右室流入道和流出道等的結構。本期我們接著上期,講解室間隔、左心室、左室流出道的解剖結構。

下面我們先說兩個抽象的解剖結構,這兩個結構就是室上嵴和界脊,說它們抽象因為在解剖圖譜上經常要把心臟切成兩部分,如果一個結構跨越這兩個位置或處於轉折處,那作圖表達起來就有困難,所以這個結構在三維圖上把右室透明化處理(圖1)。

圖1. 界脊和室上嵴解剖示意圖。

室間隔

室間隔這個部位命名方式眾多,較為混亂,下面由簡入繁地介紹。

室間隔分法一(圖2):經典的解剖學劃分方法,以隔帶的 Y字作為天然的分界線,分為竇部、小梁部和漏鬥部。竇部上面有內側乳頭肌和圓錐乳頭肌供三尖瓣隔瓣附著,小梁部上面有肌小梁和肉柱,漏鬥上面部光滑,什麼都沒有。

圖2. 室間隔竇部、漏鬥部和小梁部的解剖示意圖。

室間隔分法二(圖3):據經典病理學分法,室間隔可分為膜部和肌部兩部分。沒有肌肉就叫膜部,有肌肉就是肌部。膜部邊界很小,它是心室肌最薄的地方,是室間隔缺損最好發的地方。

圖3. 室間隔膜部與肌部的解剖示意圖。

室間隔分法三(圖4):經典供血分法是我們很熟悉的分法,它把室間隔分為前緣和後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前室間隔和後室間隔,有時又稱它為室間隔上部和室間隔下部。如此眾多的表述名稱,確實易引起混亂,前室間隔由前降支分出的穿隔支供血,後室間隔由後降支供血,故這種分法也適用於心肌梗死的心電圖定位。但是,我們要知道,這種分法遺漏了室間隔上緣。上緣這個地方地勢奇特,毗鄰眾多,解剖結構異常複雜,因而它又分成3個部分,在這裡就不展開。

圖4. 室間隔上緣、前室間隔和後室間隔的解剖示意圖。

室間隔分法四(圖5):把室間隔分為室間隔上部、室間隔中部、室間隔下部,就是把上面兩分法改為3分法。這個讀者一看就知道,不再展開。

圖5. 室間隔上緣、室間隔上部、室間隔中部和室間隔下部的解剖示意圖。

室間隔分法五(圖6):根據超聲心動圖的切面,劃分為上段、中段和下段,這個會在心臟超聲切面解剖中詳細說明。這裡就簡單解釋一下,即在左室長軸切面切斷,切線剛好經過間隔上部、中部和下部,是一個平面的概念。

圖6. 室間隔上段、中段和下段的解剖示意圖。

室間隔是右室和左室共有的部分,右室的解剖圖說在這裡結束,而左室的解剖圖說又從這裡開始。

左心室

室間隔既是右室的組成部分,也是左室的組成部分,在心肌缺血的定位中,大左室的概念包括室間隔(前間壁+後間壁)、左室前壁、左室側壁、左室後壁、左室下壁。下圖剝離右房、右室等部位,單獨把左室提取出來展示(圖7)。

圖7. 左室壁結構劃分示意圖。

左室分為16個小部分,圖中均已標明,16個部分的動態演示如下所示。此處讀者先簡要認識一下各部位名稱,後文還會進一步介紹。

視頻1. 左室16分法動態視頻。

心電圖上簡要的缺血定位為 V1、V2前間壁,V3、V4前壁,V5、V6側壁,V7、V8後壁,II/III/AVF下壁,這個心電圖上的定位和解剖位置大體相當(圖8)。這裡再強調一下心臟空間觀念,如果你發現心尖正對著你,那一定不是前後位,這是左前斜45~60度的左前斜位,注意右上角那個題注。

圖8. 左室壁各部位對應心電圖導聯示意圖。

心肌嚴重缺血或梗死後相應心肌出現運動漸弱、停止或矛盾運動,其定位對冠心病的定位診斷和預後評價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那麼,把左室劃分成幾部分,怎麼劃分最有利於節段性室壁運動分析?

2000年美國超聲心動圖協會推薦左室壁16分法,這種分法最符合臨床特點、心肌供血分布,也和心電圖心肌缺血定位相互呼應。它就是把這個模型用超聲束再切成3部分,但似乎有問題。3乘6等於18,怎麼少了兩塊?原來,在心尖部前後間隔融合為一段,下壁消失,所以減去兩段就是16段(圖9)。

圖9. 心臟超聲左室壁16分法示意圖。

所以,心臟的大體形態解剖是所有造影解剖、斷層解剖和超聲切面解剖的基礎,打好這個基礎,我們才能更容易理解其他的解剖方式。

下面我們打開左室,看一看他的內部結構。左室和右室一樣有流入道和流出道。注意一點,二尖瓣前葉是左室流入道和流出道天然的分隔屏障。這個不必用過於複雜的語言去描述,大家可以感性認識一下(圖10)。

圖10. 左右流出道的血流方向示意圖。

肥厚型心肌病分型

下面討論的問題跟左室流出道密切相關,大家一定都猜到了,就是肥厚型心肌病。《TOPOL心臟病學》中將肥厚型心肌病分為以下四型。I 型,前室間隔肥厚;II 型,前室間隔+後室間隔(即全室間隔)肥厚;III 型,全室間隔+左室前壁+左室側壁肥厚;IV型,僅後室間隔或僅側壁或僅心尖部肥厚。

這種分法大家較為熟悉,採用的是Maron教授一篇論著中的分型。《Braunwald心臟病學》和《赫斯特心臟病學》中則採用不同的解剖分型方式,如果讀者有興趣,可以參閱相關章節。但其最實用和經典的分型,還是依據流出道是否梗阻分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2009年ACC/AHA發布的肥厚型心肌病診療指南也是根據這一分型制定診療流程。那何謂流出道梗阻?直觀地看一下就知道了(圖11)。

圖11. 肥厚型心肌病梗阻性與非梗阻性的解剖示意圖。

由於肥厚的室間隔把原本通暢的流出道血流被分隔成A、B兩個部分,在心肌收縮時A處血流很快衝入主動脈,但B處血流由於被肥厚的室間隔阻擋而不能很快流到A處,這樣A處形成相對真空,在文丘裡效應的作用下,把正在關閉的二尖瓣前葉C給吸過來,形成二尖瓣前瓣反常運動,使M型超聲曲線CD段反常上抬,這就是非對稱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M型心臟超聲中SAM徵的解剖基礎(圖12)。

圖12.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二尖瓣前葉反常運動示意圖。

二尖瓣環與三尖瓣環相比形狀更規則,類似於圓形,質地也更硬,有利於在預激旁道的導管消融治療中使消融導管大頭掛靠。另外,冠狀靜脈剛好環繞一半的瓣環,可以把冠狀竇電極放置在這個位置。以上種種決定了如果預激症候群旁道在左側標註起來會更容易些,我們之所以在預激症候群時要簡單對其分型,就是這個道理,它決定了導管消融的大體方式。

未完待續,下一期我們繼續心臟解剖講解。

作者介紹

鄭煒平,醫學碩士,福建省立醫院心血管專業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心血管專業10餘年,對心血管內科常見病的診治和無創電生理診斷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擔任《實用心電學雜誌》編委及國內多個專業期刊審稿專家。第一作者在SCI、CSCD等專業期刊發表論著10餘篇,專家筆談、系統綜述、譯著10餘篇,主編《聰明統計學》、《內分泌那些事兒》。

主持和參與國家基金及省廳級科研項目多項。對主流3D建模軟體和編程軟體有較為深入的研究,設計的三維心臟模型及醫學軟體獲國家專利1項,軟體著作權2項,其成果在臨床、教學和科研中得到廣泛應用。

座右銘: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

來源:張銘、鄭煒平主編《心血管內科醫生成長手冊》,人民衛生出版社。

相關焦點

  • 四川城市職業學院舉辦第二屆手繪解剖圖譜大賽
    (原標題:四川城市職業學院舉辦第二屆手繪解剖圖譜大賽) 你在「畫」
  • X線高清圖譜 | 精緻顳下頜關節解剖
    顳頜關節解剖及相關病變MR影像往期閱讀X線高清圖譜 | 寰樞關節半脫位診斷要點X線高清圖譜 | 精緻頸椎解剖X線高清圖譜 | 精緻肩關節解剖X線高清圖譜 | 胸片詳細診斷要點X線高清圖譜 | 乳腺鉬靶怎麼看?
  • 影像解剖學系列圖譜(涵蓋腹部、脊柱四肢、顱腦、盆底、頭頸部及胸部)
    影像解剖學系列圖譜包含:《腹部影像解剖圖譜》,《脊柱與四肢影像解剖圖譜》,《顱腦影像解剖圖譜》,《盆部與會陰影像解剖圖譜》,《頭頸部影像解剖圖譜》,《胸部影像解剖圖譜》《腹部影像解剖圖譜》主要以圖譜形式展示具有重要臨床意義的解剖學結構,力求簡明實用、小巧靈便、便於隨身攜帶及隨時隨地查閱。
  • 3D圖解心臟解剖與心臟超聲切面
    我們可以把二維超聲理解成一個切片的刀,它可以對心臟進行不同角度切片,觀察他們解剖形態聲窗:
  • 請收藏 | 下肢動脈解剖及MRA高清圖譜
    3. 下肢的動脈(1)股動脈下行至膕窩,移行為膕動脈。(3)脛前動脈穿小腿骨間膜至小腿前面,下降至踝關節前方移行為足背動脈。足背動脈位置表淺,可觸及其搏動。圖片來源:CT與MRI斷層解剖學袖珍圖譜 第二卷 胸心腹盆部(圖片5、7標註反了,5:右側髂總動脈)
  • 針灸解剖不科學?英國科學家:世界最早解剖圖2200年前出現在中國
    公元前3世紀到前2世紀兩位古希臘的醫生及解剖學家希羅菲盧斯和埃拉西斯特拉圖斯,雖被認為有更早的解剖記錄和文獻,但這些作品已在亞歷山大圖書館失火中被毀去,只在其他古代作家的文獻中有記載,因此並不能算作留存於世的最早解剖圖譜(anatomical atlas)記錄。
  • 《自然》:迄今最詳細的人類心臟細胞圖譜誕生,了解心臟細節的信息...
    根據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的報導,科學家們分析了將近50萬個心臟細胞,創建出一份詳細的人類心臟細胞圖譜,為心臟細胞的組成及其複雜的分子過程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 獸醫人員經典圖書推薦~動物解剖學類圖書
    系統介紹了了豬實體解剖學系統,以圖譜形式展現。骨骼標本仍採用傳統的解剖方式,因為這樣能展示每塊骨和關節以及肌肉附著點。該書根據體表不同的分區,按照從頭部向尾部的順序敘述。每個分區的骨學均有插圖,展現器官分布和結構;首先觀察體表解剖結構,然後再觀察新鮮屍體深層解剖。照片中的突出結構與圖例相對應,有助於辨認,以便讀者自我驗證。相關臨床、外科特徵均在照片上有詳細的標註和部位說明。血管和神經的描述僅限於在臨床和外科中重要的大血管和神經幹。
  • 第一個全息大腦「圖譜」的建立,或極大促進神經解剖和腦外科!
    這種先進的可視化硬體、軟體開發和神經解剖學數據的混合,使數十年積累的知識轉化為人類軸突通路圖譜,可用於教育、科學或臨床研究。圖1:凱斯西儲大學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使用Microsoft HoloLens混合現實平臺,創建了第一個以軸突通路為聯繫的人腦交互式全息圖繪製系統。
  • 這些手繪解剖圖走紅 網友稱原來學醫的還是隱形畫家
    近日,溫州醫科大學官方微信分享了15張由該校醫學生手繪的人體解剖圖驚豔到了眾人:「這哪是手繪的啊,明明就是印刷出來的!」解剖圖也可以萌萌噠 據悉,溫醫大官微分享的這組手繪解剖圖,來自該校第二臨床醫學院組織的「筆尖下的37℃」解剖手繪比賽的作品。這15幅手繪圖被分成3個組,分別為寫實組、藝術加工組和心臟組。
  • 神經解剖傻傻分不清?這裡有一本彩色圖譜拯救你!
    來源 | 界哥書店神經解剖學經典教科書臨床神經病學與解剖學的完美結合對於許多初入臨床的小夥伴來說,神經系統的解剖無疑是個難點本書最大的特點,是以彩色圖解的形式來介紹相關的神經解剖學知識,使直白的解剖內容立刻變得生動起來,立體解剖畫面,不僅清晰而且有層次感,引發閱讀興趣。
  • 達文西共解剖30多具屍體 所作人體解剖圖生動清晰
    達·文西自畫像  提起達·文西,人們首先想起的是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以及達·文西自畫像所呈現的哲學家形象;雖然被廣泛認為是迄今為止最偉大的畫家之一,達·文西卻絕非僅是畫家。他是個全才,從藝術到科學幾乎無所不能——與神之間似乎只差一具不死之身。隨著8月1日英國愛丁堡藝術節的開幕以及達·文西人體解剖圖手稿的展出,達·文西再一次成為英國藝術界的熱詞——這一次,人們聚焦的是作為人體解剖學家的達·文西。
  • 【臨床美圖】全身各區域淋巴結 CT 圖譜!
    常規 CT 情況下如何確定全身各區域淋巴結,HAOYISHENG為大家搜集整理了一些非常清晰的圖譜,一起來欣賞一下吧。醫學美圖聯播 l 口腔科精美的心臟解剖圖譜集錦【圖解】兒科醫學美圖聯播醫學美圖聯播 l 臨床操作大全醫學美圖聯播
  • 氣管和支氣管精細解剖圖譜
    氣管是由一串馬蹄形透明軟骨環與膜性組織連接而構成的管腔,氣管軟骨呈「C」字形,透明軟骨環約16-20個。透明軟骨位於外層和黏膜下層之間,為馬蹄形的不完整環,佔氣管前2/3;後壁為無軟骨的堅實膜壁,由纖維結締組織和平滑肌構成,平滑肌和彈性纖維可使管壁有一定的舒縮性,適於其後方的食管腔內食團順利下行及頸的俯仰動作。氣管切開通常選在第3、4或第4、5氣管軟骨環處沿正中線切開。
  • 納粹人體構造圖譜的邪惡黑歷史
    他甚至也身體力行,將維也納大學醫學院的所有猶太人趕走,其中還包括3名諾貝爾獎得主。彭科夫與希特勒的私人醫生為了讓畫家們更清晰地畫出人體組織器官,彭科夫和他領導的解剖團隊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這項工作很不簡單,他們常常要從骨頭上刮下筋膜、鋸開頭骨露出精細的動脈、硬腦膜下一綹綹的靜脈
  • Circulation:構建出人類心臟細胞圖譜
    2020年9月30日訊/生物谷BIOON/---雖然對許多科學家而言,了解人類心臟疾病的致病機制是一個活躍的研究領域,但關於它的組成和功能的重要知識仍然未知。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布羅德研究所精準心臟病學實驗室、拜耳公司、麻薩諸塞州總醫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揭示了一些有關心臟生物學的緊迫問題。
  • 人腦的「地圖」——腦圖譜
    要想知道大腦能運行什麼、操作什麼,首先要了解它是如何組織和連接的,這個複雜的腦部研究形成了腦圖譜。但由於技術限制,早期的腦圖譜研究存在局限性,如對功能複雜腦區的功能亞區便捷劃分不明確、缺乏精度、與大腦很多區域最新的解剖和功能數據不匹配等。近年來,隨著腦影像數據採集設備和技術的進步,如高場強磁共振成像在活體上的應用,特別是彌散張量成像技術的發展,為腦網絡組圖譜繪製提供了技術基礎。
  • 人體圖譜:解剖學 組織學 病理學
    推薦閱讀《人體圖譜:解剖學 組織學 病理學》是一本享譽國際的人體圖譜,由中國解剖學會理事長帶領國內15所重點醫學院校解剖專業負責人擔綱翻譯的鴻篇巨製。《人體圖譜--解剖學、組織學、病理學》引自歐洲,由中國解剖學會理事長李雲慶教授帶領國內15所重點醫學院校解剖教研室負責人翻譯,為了方便國際學術交流,每個解剖名詞後都保留了的英文。作為一部人體圖譜,本書的圖片質量超越了其他同類書。285×340的超大尺寸,使圖片給人過目不忘的視覺效果;充滿歐洲藝術氣息的大幅手繪圖,讓閱讀和學習成為享受。
  • 給心臟換個閥門——心臟瓣膜置換手術
    心臟的瓣膜是心臟供血時的「閥門」,如果這個閥門壞了或缺損了,那麼,心臟就不能很好的供血,血液也就不能全部迸出。
  • 不一樣解剖 | 面部肌肉解剖彩繪
    歡迎大家來到doctor xx的《不一樣解剖》今天是第一期-面部肌肉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