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本電影《拆彈部隊》戰勝《阿凡達》,因為這三個原因

2020-12-18 鍋哥的吃瓜時間

2010年的第82屆奧斯卡獎,一部票房慘澹的戰爭題材小成本電影《拆彈部隊》, 擊倒了當年在全球狂收25億美元票房的科幻巨製《阿凡達》,拿到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6項大獎,這是一個影壇版大衛戰勝巨人歌利亞的故事。女導演凱薩琳.畢格羅在《拆彈部隊》前,已經執導過7部院線長片,但是在大眾面前她最知名的身份還是詹姆斯.卡梅隆的前妻,在奧斯卡上戰勝前任,可謂志得意滿。

一些人批評《拆彈部隊》是一部迎合奧斯卡評委的美國「主旋律」影片,其品質不如《阿凡達》。其實,這兩部電影代表了好萊塢電影的兩種製作方向,《阿凡達》包括宣發費用在內總計5億美元的高昂成本,讓詹姆斯.卡梅隆不得不在藝術和商業的選擇上更傾向後者,革命性的視聽技術背後是較為單薄的劇情。而1500萬美元成本的《拆彈部隊》在藝術探索和人文思考上更深一些,這麼說並非空口無憑,當年《拆彈部隊》斬獲英國學院獎、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紐約影評人協會獎等多個前哨站的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所以它在奧斯卡上戰勝《阿凡達》根本談不上冷門。

拋開此片的政治屬性和意識形態之爭,擅長拍戰爭題材的凱薩琳.畢格羅在電影的結構、人物塑造和紀實風格上有諸多大膽的實驗和探索,是電影得到業界廣泛認可的重要原因

01

《拆彈部隊》圍繞著一個三人組成的拆彈小組展開,這是一部典型的結構主義戰爭片,在劇情的設置上,凱薩琳.畢格羅有意違背傳統敘事中講究的情節推動,把整部電影的基本構架切割成七個段落。正如美國影評人艾米.陶賓調侃的,這部電影可以取名為「拆解簡易爆炸裝置七例」:

①影片以一次失敗的拆彈行動開場,蓋.皮爾斯飾演的拆彈隊長陣亡。

②上士威廉士詹姆斯被緊急調入拆彈小組,與拆彈組另兩人——士官桑波恩、特種兵歐文進行首次合作。

③小組發現一車炸彈,順利拆除,但是詹姆斯行為方式和前任比起來顯得很魯莽,引起了還有38天就可以換防回國的桑波恩和歐文的強烈反感。

④心懷不滿的兩人想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幹掉詹姆斯,但是遭遇一場沙漠狙擊戰後,小組三人增加了彼此的信任和好感。

⑤拆彈小組遭遇了一個當人體炸彈的伊拉克孩子,在場的醫生死亡,兩位戰友相繼受傷。

⑥詹姆斯沒能在拆彈任務中拯救一位向他求助的伊拉克人。

⑦任務結束回國後的詹姆斯,選擇返回戰場。

影片在故事背景和情節上的著墨很吝嗇,全片呈現出一種如短篇小說集般的結構。可以看出除了結尾,每個段落都是一個獨立的行動,每個段落都是一個小的三幕劇,有自己的開端、高潮以及收尾。七個段落各有戲劇性的發展軌跡,劇烈程度是相等的,最後一個段落不見強於第一個,沒有傳統線性敘事引導的高潮與起伏,這是凱薩琳.畢格羅在戰爭題材電影上的一次大膽嘗試。

從電影的第1分鐘開始,雖然每個段落都是一個拆彈任務,但是每次都設置了若干的懸念和反轉,整部影片不斷處於發現、拆除、意外的過程,而不停出現的衝突使觀眾處在持續的緊張感中。

拆彈過程中各種不經意的死亡,拆彈小組三人一次次的對自己從事工作的疑問與思考,這既有個人對自身存在的疑問,也有對整個戰爭的思考。導演巧妙的將這種情緒、情感作為一條隱藏的副線,讓看似獨立的7個段落有了邏輯的內在聯繫。前幾個段落鋪墊了詹姆斯的情感轉變,他在認同和否定自己的工作中徘徊,逃避自己內心的真實聲音。在結尾,他從前線回到美國的家裡,聽前妻說有人把車開到市場發免費的糖果,當孩子們都跑來了,就有人引爆炸彈。詹姆斯對前妻說「那邊需要拆彈專家,我要回去。」,從情感到立場的轉變,使得這條副線得到了升華。

電影為何要以拆彈小組為敘述主體呢?因為他們是機會均等的拯救者。詹姆斯成功拆了873枚炸彈,但是在下個炸彈面前,仍然還是50對50的成功機會。電影的英文片名《The Hurt Locker》是美軍的一句俚語,也是雙關語,既指被炸傷,也指身陷困境。這已經非常直白的表達導演對這場戰爭的定義。

戰爭中的偶然和無序性是凱薩琳.畢格羅表達的一個主題,早期的《K-19:寡婦製造者》和後來的《刺殺賓拉登》都體現了這一點。作為一個女導演,她熱衷於將戰爭電影作為一種實驗的媒介,《拆彈部隊》在結構上的創新,讓這種偶然性更加顯現,而對人物心理的把握,對細節處理的到位,與《前進巴格達》、《鍋蓋頭》這些充滿荷爾蒙的戰爭電影相比,顯得細膩許多,《紐約時報》曾稱讚《拆彈部隊》是至今為止伊拉克戰爭題材電影中最優秀的一部。

02

《現代啟示錄》、《細細的紅線》、《野戰排》等經典戰爭電影在塑造人物時,通過人物群像的方式展示不同個體在戰爭中的體驗,但《拆彈部隊》幾乎把重要的筆墨都用在刻畫傑瑞米.雷納扮演的拆彈專家威廉士.詹姆斯上。

這個角色和以往美國電影裡的戰爭英雄大不一樣,他是個技術狂人,對技術極度痴迷,擁有高超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愛,他拒絕使用遙控機器人,還脫掉厚厚的防護服、切斷通訊設備,拆彈過程讓他產生異常的快感和滿足感。他缺乏普通人的情感,沒有像其他身處前線的士兵一樣充滿恐懼和不安。有輕度的人際交往障礙,失敗的婚姻和不懂與戰友相處就是明證。就詹姆斯這個人物對戰爭片的意義而言, 這意味著他不具有以往戰爭片中承擔人性內容的象徵性的符號功能。

相比於以往戰爭片中人性的被毀滅, 《拆彈部隊》塑造了一個人性重建的逆向過程。在電影開始時,詹姆斯是個從不失手也幾乎不帶任何感情的拆彈機器,但是和伊拉克男孩貝克漢姆相處過程,使他情感和心理出現了波動。當他有天突襲一個炸彈製造窩點的時候,意外的在那裡發現了貝克漢姆的屍體,屍體被武裝分子做成了人體炸彈,身體裡塞滿了炸藥,這次經歷讓這個拆彈機器痛苦萬分,催化了他原有的人格特徵出現了差異性的變化。最後一次拆彈任務,為了救那位被裝了人體炸彈的伊拉克男子,他讓其他戰友都撤離了炸彈爆炸區, 自己卻留了下來,直到最後一刻,他救不了那名男子, 他不斷地說著:「對不起, 對不起。」爆炸後, 死裡逃生的詹姆斯打開防護面罩,靜靜地看著藍天,在車上桑伯恩問他為何冒死做這個工作時, 他遲疑片刻, 回答:「我也不知道,我只是從來不去想。」

詹姆斯面臨著自己的本性分崩離析的局面, 他感到了自己被撕扯成碎片的巨大痛苦。在拆彈過程中, 他拆除的不僅僅是炸彈, 而可能就是自己這臺機器。詹姆斯這種另類獨特的戰爭體驗過程, 讓他對戰爭的依賴遠遠大於對戰爭的恐懼。回國後,他與正常生活格格不入,回到戰場成為他這臺拆彈機器的惟一選擇。

阿爾貝·加繆在《西西弗的神話》中說:

「戰爭不可否定。人們必須為它生為它死。因此它是與荒謬相伴的:是與它共呼吸, 認識它的教訓並恢復它的肉體的問題。」

詹姆斯就是個西西弗式的人物,戰爭讓他上癮,明知戰爭可能給他帶來致命的後果,但卻不由自主、心甘情願地沉溺其中,這種荒謬恰恰將這場戰爭的本質凸顯出來。

03

作為紀實影片代表作品之一, 《拆彈部隊》有著許多經典的技術手段和創新的拍攝方法,要知道,它可是在《阿凡達》頭上拿走奧斯卡最佳剪輯、最佳音效剪輯、最佳音響效果等這些技術類獎項的。

電影是通過攝影機運動和緊密的空間連續性,運用超過4臺的16毫米手持攝像機來營造一種紀錄片式的風格。鏡頭緊跟著演員的身體和眼睛,用快速的推拉搖移和失去平衡的傾斜構圖來體現前後左右襲來的各種危險。機位之間的切換建立起快速變化的主觀視角,讓觀眾感覺和電影裡的人物一樣陷入危機四伏的境地之中。

手持攝影的搖晃除了讓觀眾有強烈的參與感之外, 並也為影片提供了第三者視角,讓拆彈小組的行動時時處在一種被觀察的狀態中。在每個在拆彈現場都出現了一些正在旁觀的伊拉克人,就是電影的第三者視角,導演沒有交代他們是什麼身份、來自哪裡,他們既是戰爭的參與者,也是旁觀者,隱喻著無從不在、無法擺脫的危險,使全片從始至終籠罩在一種不安裡。

除了手持攝影,影片還使用了完全不同的鏡頭語言來營造紀實感。比如在給詹姆斯拆彈過程不斷以特寫的同時,對他的兩個戰友給予了大量的超短鏡頭組接,塑造出分秒必爭的危機感。桑伯恩等人在沙漠與僱傭兵遭到偷襲,這個戰鬥場景中, 多次用到變焦鏡頭。這種變焦鏡頭不僅能交代環境位置,還能給予人壓迫、緊張的感受,並且通過變焦鏡頭配以瞄準鏡裡的主觀鏡頭,帶給觀眾更加真實的戰爭體驗感。拆彈小組應對「土炸彈」的段落中, 導演充分利用調度能力把整個現場及人物表達展現得淋漓盡致,通過不同的機位、角度、景別來闡述劇情的發生, 從大遠景到特寫, 從旁觀者到主人公, 生動地刻畫著每一個人物的內心活動以及劇情的發展。

為了含蓄的表達較為複雜和多元的主題思想,導演還使用了戰爭電影中很少見的空鏡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詹姆斯在電影結尾被爆炸衝擊波擊倒在地上,這時天空中飛著一隻美麗的風箏,這個空鏡頭的運用顯得別有韻味,電影對人的憐憫和對戰爭的批判不言而喻。

《拆彈部隊》把視角聚焦在鮮為人知的拆彈部隊上,獨特的選材增加了影片的影響力和觀賞性。影片通過拆彈三人小組、特別是主角威廉士.詹姆斯的刻畫,深刻分析了戰爭對於人的心理和行為的重要影響,體現了一個反英雄人物的人格重建過程。即便去除電影的政治屬性,導演凱薩琳.畢格羅在電影結構、人物塑造和營造紀實感上的探索和創新,使《拆彈部隊》成為了一部不可忽視的戰爭力作。

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拆彈部隊》成黑馬 卡梅隆前妻對抗《阿凡達》
    不過,一部投資僅有《阿凡達》五十分之一(1100萬美元)的「小成本」電影《拆彈部隊》半路殺出,將成為《阿凡達》奪取小金人路上最大的敵人,而拍攝該片的正是卡梅隆59歲的前妻凱薩琳·畢格羅。1月5日,有奧斯卡風向標之稱的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揭曉,《拆彈部隊》拿下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在內的三個重要獎項。該片還在剛公布的第67屆金球獎提名上位居三席,幾乎和拿到四項提名的《阿凡達》打成平手。
  • 震撼的戰鬥場面,驚心動魄的拆彈時刻,拆彈部隊總能撼動人心
    其次我也認為,年輕人也更應該更加多的觀看外國電影,不僅僅是因為可以學習外語,原生的外國電影他的口語是非常鍛鍊人的,可以通過將電影中的聲音來鍛鍊聽力和口語,這是非常實際的。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電影,來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以及各種文化的底蘊。改變一些自己可有的看法,開拓自己的視野。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也都是非常耐人尋味的。
  • 《拆彈專家》系列「突圍」成功,卻為何達不到《拆彈部隊》的高度
    由劉德華夢造者娛樂公司參與出品,劉德華、劉青雲、倪妮、謝君豪、姜皓文、吳卓羲、黃德斌主演的香港犯罪動作片《拆彈專家2》日前已經殺青。在殺青發布會上,似乎永遠都是一頭長髮的邱禮濤導演站在C位,劉德華和劉青雲分蹲兩側,小桌子上的「炸彈」計時器已經歸零,這一幕好有儀式感。《拆彈專家》系列本身也很有「儀式感」。
  • 豆瓣日曆 2020年10月16 日《拆彈部隊》
    今日主題影片:《拆彈部隊》。 《拆彈部隊》(英語:The Hurt Locker,中國香港譯《拆彈雄心》,中國臺灣譯《危機倒數》)是一部於2008年上映的美國戰爭電影,為凱薩琳·畢格羅執導,編劇馬克·鮑爾於2004年以戰地記者身份在伊拉克戰場上的見聞所創作。
  • 《阿凡達》慘遭拆彈《魔晶幻想》重磅出擊
    三天內,兩個「天空之城」境遇悲喜兩重天3月8日,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春風得意的卡梅隆帶著他剛剛打破《鐵達尼號》全球票房紀錄的《阿凡達》,頂著9項奧斯卡提名的美麗光環,神採奕奕地坐在臺下。接下去發生的事情,也許從專業的角度,不能視作天大的意外。
  • 拆彈部隊在線觀看 拆彈部隊高清國語版 迅雷下載
    【《拆彈部隊》高清國語完整版在線觀看地址】【《拆彈部隊》高清完整版迅雷下載地址】》高清國語完整版在線觀看地址】【《拆彈部隊》高清完整版迅雷下載地址】《拆彈部隊》劇情介紹:伊拉克反叛武裝和駐伊美軍之間的殘酷鬥爭,就像是在玩著一場曠日持久的貓鼠遊戲。
  • 《拆彈部隊》中兩位演員的概述
    拆彈部隊毫無疑問是我見過的最好的戰爭畫面之一,我見過大部分。影片講述了伊拉克的三名美國士兵,他們負責化解炸彈。他們經常沿著危險的道路行駛,伊拉克恐怖分子種植了炸彈,意圖致殘並殺死美國焊工。員工中士 威廉·詹姆斯被任命為該部隊,因為他的前任被殺,解除了一枚炸彈。詹姆斯顯然不是你的正常士兵,他只是想勝任履行職責並活著回家。他已經解除了700多枚炸彈的武裝,似乎並不關心自己的安全。該單位的第二個人,更喜歡按照這本書來操作,是中士。JT桑伯恩、桑伯恩擔心詹姆斯的行為正在危及該單位所有三名男子的生命。
  • 戰爭的殘酷,2010年第82屆奧斯卡獲獎的最佳影片《拆彈部隊》
    2010年第82屆奧斯卡獲獎的最佳影片《拆彈部隊》《拆彈部隊》是由馬克·鮑爾編劇,凱薩琳·畢格羅執導的戰爭題材影片。傑瑞米·雷納、安東尼·麥凱、布萊恩·格拉提、伊萬傑琳·莉莉、拉爾夫·范恩斯、大衛·摩斯、蓋·皮爾斯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8年9月4日在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率先放映,於2009年7月31日在美國上映。
  • 拆彈部隊:那些原本你鍾愛的東西,都會被長大的你遺忘
    《拆彈部隊》想必很多人都看過,這確實不是最新的片子,講述的是戰爭時期專業的拆彈部隊士兵,一次次的用個人生命挽留很多生命的故事!片中男主是當時典型的星條旗捍衛者,經歷過戰爭的人是無法短時間回歸到正常的家庭生活中。放誕不羈的拆彈隊長詹姆斯奉命頂替犧牲的前隊長,與其老部下看似相處和睦,但總是有著微妙的隔閡關係。
  • 《喜福會》《拆彈部隊》等電影入選美國「國家寶藏」
    《迷失之地》海報和去年一樣,今年獲得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認可的這二十五部影片中,女導演作品佔據了相當比例,除《迷失之地》外,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拆彈部隊》、好萊塢早期無聲影片《懸疑》和《麵包》、1929年完成的探險紀錄片
  • 《阿凡達》獲金球最佳影片 卡梅隆擊敗前妻問鼎
    第67屆金球獎於北京時間1月18日上午正式揭曉結果:詹姆斯-卡梅隆導演的《阿凡達》擊敗前妻凱薩琳-畢格羅的《拆彈部隊》等片,獲得劇情類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兩項大獎。傑夫-布裡奇斯和桑德拉-布洛克分獲劇情類影片影帝、影后稱號。音樂、喜劇類影片最佳男、女演員獎則分別被小羅伯特-唐尼和梅麗爾-斯特裡普納入懷中。
  • 《拆彈部隊》女導演凱薩琳籌拍《刺殺本-拉登》
    奧斯卡最佳影片《拆彈部隊》導演凱薩琳-畢格羅(資料圖)  憑藉《拆彈部隊》斬獲奧斯卡大獎的女導演凱薩琳·畢格羅目前正在籌備新片《刺殺賓·拉登》(暫定名)。近日,片方索尼公司對外公布了《刺殺賓·拉登》的檔期,這部講述美軍海豹突擊隊第六分隊執行刺殺賓·拉登任務的電影,將在2012年10月12日上映。  據了解,早在賓·拉登被擊斃前,凱薩琳·畢格羅就已經和《拆彈部隊》編劇馬克·鮑爾開始了《刺殺賓·拉登》的籌備工作。今年5月1日,美國總統歐巴馬發表電視講話,宣布美軍在最新一次的軍事行動中,已成功將蓋達組織頭目賓·拉登殺死。
  • 《拆彈部隊》幕後彩蛋盤點,爆炸戲的彩蛋是真的多
    第一個彩蛋是《拆彈部隊》中的爆炸,其實我們在影視作品中能夠看到真實的爆炸現場,都多虧了麥可貝,不過《拆彈部隊》中的爆炸威力能夠塑造出更加灰暗和昏沉的效果,使用的氣體爆炸。第二個彩蛋是街道上的垃圾,因為拍攝的街道很乾淨,導演組不得不將垃圾專門運來,撒到街道上,形成髒亂差的樣子,他們試圖重現電影中巴格拉(伊拉克首都)曾經的樣子,畢竟在伊拉克戰爭的時候,公共衛生是不存在的。
  • 為什麼華仔的新作《拆彈專家2》那麼火?天王效應是其一而已!
    這幾年香港電影市場可以說不太好。如今的香港電影市場,已經很難還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盛況,很多大牌老戲的人氣和票房都不是平時的樣子,而是「四大天王」之一劉德華的人氣爆炸了幾十年。新作《拆彈部隊2》引起了觀眾的強烈轟動和票房的火爆,也帶動了香港電影市場,避開了第一部的槽點,以近乎完美的劇情狀態出現  《拆彈部隊2》能在票房上處於如此火爆的狀態,其中之一就是劉德華天王的人氣效應,而劇情的完美細節是票房人氣的基礎。
  • 電影中那些「拆彈專家」N宗最 紅線藍線要剪哪種呢?
    作為一部以小學生為主角的推理電影,觀眾就更不能把拆彈這回事當真了,拆彈只是提供一種思路。編劇的初衷是想藉由拆彈環節碰撞出人性的光輝,因為這招就是從好萊塢學來的,所以柯南劇場版的第一集顯得很有大片氣質。作為一部帶有戀愛色彩的動畫片,柯南很好地利用了紅線的雙關比喻。"因為我不想剪斷我和新一之間的紅線。"柯南把拆彈這麼生死攸關的時刻刻畫得如此浪漫,想必也賺走了不少人的眼淚。
  • 上海啟動「拆彈部隊」,流浪貓絕育再也不愁了
    這麼多隻流浪貓齊刷刷躺在地上的場景,讓人忍俊不禁,而旁邊的工作人員也被人們戲稱為了「拆彈專家」。一直以來,國內的救助人們大多以個人為主,憑著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發地守護著流浪動物們,箇中的艱辛只有自己清楚,這條路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唯有苦中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