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常喝黑茶的人來說,想必都聽說過茯磚茶(黑茶類的一種)中有一種叫「金花」的獨特物質。對於這種物質,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金花是茯磚茶品質的象徵,而一部分人則不以為然,認為只是一種炒作噱頭。那麼,茯磚茶中的金花究竟是什麼東西呢?與茯磚茶品質有何關係?
金花的來源與構成
我們平日說到的黑茶「金花」,是指黑茶類中的茯磚茶經過特定的發酵工藝環節(渥堆、發花乾燥等)生成的一種冠突散囊菌,這種菌會產生金黃色的閉囊殼,其外觀是金黃色的細小花斑,成散點片狀分布,均勻滲透在茶磚內,因形似「米蘭花」且呈金黃色,故俗稱「金花」。而根據我國關於茯磚茶的國家標準,冠突散囊菌(金花)的密集程度是評判茯磚茶品質好壞的重要標準之一,也就是說金花越多茯磚茶的品質相對越好。
金花的作用
據研究表明,在特定的溫溼度條件下,金花(冠突散囊菌)可分泌多種氧化酶(如多酚氧化酶、果膠酶、纖維素酶、蛋白酶等等),催化茶葉中各種相關物質發生一系列氧化、聚合、降解、轉化,從而使茶的苦澀味減少,滋味轉為濃醇爽口,使茶湯醇厚回甘,湯色清澈。同時這種物質富含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提高人體免疫力, 降血脂及調理腸道,因此是一種有益微生物(益生菌)。
如何辨別金花與黃麴黴菌
正因為黑茶中的金花市場價值高,有商家為使黑茶出現「金花」,刻意人為改變其存儲環境,使黃麴黴菌大量繁殖,誤導消費者。相信大家也知道黃麴黴菌不但對人體沒有任何益處,而且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致癌物質。那有什麼方法能大致辨別出兩者的區別呢?
存在位置
金花一般存在於茶餅、茶磚的中心,要撬開才能看到;而黃麴黴菌多數是因為存儲不當導致的,所以通常會附著在茶品表面。
外觀形狀
「金花」是一顆顆的,不存在黴絲,在茶葉裡附著比較牢固;而黃麴黴菌因有黴絲,很容易吹走,且往往會與白黴菌共生。
分布規律
「金花」都是零散均勻地分布在茶葉內部;而因為黃麴黴菌是外界存放不當引起,會出現某些地方成片,某些地方沒有的現象。
聞氣味
有「金花」的茯磚茶品有一股清馨的茶香和菌香氣味。衝泡後菌花香明顯。而受黃麴黴菌或其他有害黴菌汙染的茶品有一股黴變氣味。衝泡後除了茶味外還有刺鼻的異味、雜味。
看茶湯
有「金花」的茯磚茶湯較普通茶品更加清澈透亮,口感圓順爽滑;衝泡後有甘香、耐衝泡。受黃麴黴菌汙染的茶湯成黑褐色或棕黑色,渾濁黏膩,味道發澀;數泡後,湯色很快變淡且依然混濁。
因此買茯磚茶時一定要注意仔細觀看茶品上長的是金花還是黃麴黴菌,切勿買到劣質茶品。而且,買茶最好選擇正規可靠的商家。一般人假如覺得很難鑑別、分辨的話,還是找有經驗的朋友分清楚再喝,以免影響身體健康。
(註:部分圖文資料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