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拂穴手,是桃花島的獨門武功,黃藥師與黃蓉父女倆會用。書中記載,拇指與食指扣起,餘下三指略張,手指如一枝蘭花般伸出,姿勢美妙已極。講究「快、準、奇、清」。尤以」清」字訣最難,需出手優雅,氣度閒逸,輕描淡寫,行若無事。
點穴,是指用拳、指、肘等骨梢之強固點來按壓人體上的某些穴位,從而達到按摩的效果。在武學小說中,點穴的效果不僅限於按摩,甚至能取人性命,今天,我們就來探討桃花島的一門點穴功夫——蘭花拂穴手。
殊不知黃蓉這「蘭花拂穴手」乃家傳絕技,講究的是「快、準、奇、清」,快、準、奇,這還罷了,那個「清」字,務須出手優雅,氣度閒逸,輕描淡寫,行若無事,才算得到家,要是出招緊迫狠辣,不免落了下乘,配不上「蘭花」的高雅之名了。四字之中,倒是這「清」字訣最難。
金書中為了點穴而練手指的功法有不少,比如少林派的「貓功」,峨眉派天地莊的「鷹爪勁」和「虎爪勁」,而黃蓉這門「蘭花拂穴指」巧妙的地方在於,她不單用一個手指去點敵人的一個穴位,而是用她1-5個手指去點敵人1-5個穴位,以達到克敵制勝的目的
峨眉十二莊中的拿雲莊,有一種叫「太極五指功」的說法:「先用虎口勁向上提,次用袖底勁向下劈,兩手動作連成一園圈,以腕為中心而操作,再翻腕變陽掌從中央向下一拍,再翹掌用腕勁向前一撞,五指同時可點五處穴道」。「蘭花拂穴手」或許就是來源於此。
出招快,點穴準,時機奇,動作清。書中已為我們點明了「蘭花拂穴手」招式的特點,這個「清」字,是指優雅不失氣度,「輕描淡寫」、「行若無事」,「蘭花」之名,便由此而來。看來優雅才是桃花島武功的第一要義。
這味蒸豆腐也有個唐詩的名目,叫作「二十四橋明月夜」,要不是黃蓉有家傳「蘭花拂穴手」的功夫,十指靈巧輕柔,運勁若有若無,那嫩豆腐觸手即爛,如何能將之削成計四個小圓球?這功夫的精細艱難,實不亞於米粒刻字、雕核為舟,但如切為方塊,易是易了,世上又怎有方塊形的明月?
如果做一期舌尖上的金庸江湖,那必然少不了這一道「二十四橋明月夜」,沒錯,「蘭花拂穴手」除了能克敵制勝,還是一門下廚的好功夫,如果不是江湖恩怨不斷,或許黃蓉能靠這一門「靈巧輕柔」、「運勁若有若無」的手法成為江湖一代大廚。
「二十四橋明月夜」,只能說金庸先生想像力之豐富,具有文人老饕的浪漫精神,連菜名都起的這麼意境悠遠,令人遐想。明月夜,長橋上,吹簫人,此情此景,比任何美食都要回味無窮。
只見對方左掌忽起,如一柄長劍般橫削而來,掌風虎虎,極為鋒銳,急忙側身閃避,忽覺後頸一麻,原來已被黃蓉用「蘭花拂穴手」拂中了後頸椎骨的「大椎穴」,這是人身手足三陽督脈之會,登時手足酸軟。黃蓉踏上半步,伸手又在她右腰下「志室穴」戳去,穆念慈立時栽倒。
他哪裡知道黃蓉身穿軟蝟甲,鋼刀傷她不得,就在他欲收不收、又驚又悔之際,腕後三寸處的「會宗穴」已被黃蓉用家傳「蘭花拂穴手」拂中。
黃蓉伸右手抓住他後領,冷笑道:「逞甚麼英雄好漢?」左手輕揮,已使「蘭花拂穴手」拂中了他右肩「肩貞穴」,這才放開他衣領,抓住他左臂。柯鎮惡侍要掙扎,但半身酸麻,動彈不得,只得任由她扶住,口中不住喃喃咒罵。
小說中「蘭花拂穴手」的實戰不多,但也頗為精彩,穆念慈一戰,僅僅是一個躲閃的時間裡,便連點穆念慈「大椎穴」、「志室穴」兩大穴,直接將其制服。黃蓉後面幾戰,但凡出現「蘭花拂穴手」的功夫,都是很快就將敵人制服,可見這門武功雖然不及「打狗棒法」等黃蓉的其他武功,但是在實戰中起到的作用卻是非常大的,往往能夠起到出其不意,快速制敵的作用。
放置江湖中的蘭花拂穴手,是桃花島的武學之一,出招時指拂處若春蘭葳蕤,出手優雅,氣度閒逸,輕描淡寫,行若無事。搭配碧波神功或青帝神功,達到一定條件,便可使用主動技能拂穴。
使目標定身,使其一段時間內無法行動(對其造成過量傷害會使該效果失效)
如此優雅的武功大俠不考慮學一學麼,5塊錢一本,咳咳,喜歡桃花島的大俠要多支持一下呀,有什麼看法也要在留言裡分享喲。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於金庸小說作品、百度貼吧、知乎等,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參考,具體內容請以遊戲內實際情況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