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大流行以來,有關瑞姆昔韋是否可以有效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問題一直爭議不斷。
在經過最初被吹捧為抗新冠神藥後,我國首先進行的雙盲試驗顯示瑞姆昔韋抗新冠病毒沒有顯示出優於安慰劑的效應。
但是,有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資助的研究顯示,儘管不能有效降低covid-19病人死亡率,瑞姆昔韋卻可以縮短重症病人住院時間。
基於此,FDA很快授予瑞姆昔韋在治療住院重症covid-19病人上的緊急使用授權。
由WHO牽頭的驗證包括瑞姆昔韋,羥氯喹等藥物抗新冠病毒有效性的所謂團結試驗初步結果顯示,瑞姆昔韋對降低住院病人死亡率無效。
然而,這並沒有阻礙FDA給予瑞姆昔韋用於所有住院covid-19病人治療正式的授權。
到10月15日,WHO對團結試驗中11266名住院covid-19患者使用瑞德昔韋,羥氯喹和洛匹那韋-利託那韋治療的結果進行了最終分析,其中使用瑞姆昔韋的2570例,羥氯喹954例,洛匹那韋-利託那韋1411例,常規治療6331例)。
結果顯示,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以上幾種藥物對改變covid-19病人結局方面有任何作用。
基於此,WHO於11月20發布的第二版covid-19生存指南指出,不論是非重症,重症還是危重症,都不建議(recommendation against)使用瑞姆昔韋。
專家組強調,證據表明瑞姆昔韋對covid-19死亡率,機械通氣的需要性,臨床改善時間和其他臨床表現都沒有重大影響。
至此,有關瑞姆昔韋的爭論似乎可以蓋棺定論了?
最新研究,瑞姆昔韋或可能是高效的抗新冠病毒藥
但是,事情似乎沒有那麼簡單。
現在,最新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項研究以強有力的證據提示,瑞姆昔韋或可能是高效的抗新冠病毒藥。
這是一項什麼樣的研究居然可以提供強有力證據?
這並非是什麼大型研究,僅僅是一個個體病例報導。
只不過,這個並有有些特別。
這是一位31歲患有XLA的男性新冠病毒感染者。
所謂XLA,全稱是X-linked agammaglobulinaemia,即X染色體連鎖的丙種球蛋白血缺乏症。
這是一種與X染色體連鎖的隱性遺傳性免疫缺陷疾病,這種病人不能產生丙種球蛋白,就是不能產生抵禦感染性疾病的抗體。
這樣,這些人被感染後一般不能靠自身免疫力來清除病原體。
由劍橋大學領銜的報導中,男子發病開始表現為發燒,咳嗽,噁心和嘔吐。在第19天,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證實感染了新冠病毒。
由於他的症狀持續存在,於第30天入院接受治療,由於存在呼吸困難接受了吸氧治療。
奇怪的是,儘管他的發燒和肺部炎症持續存在超過了30天,卻沒有引起嚴重的呼吸困難,感染也沒有擴散到其他器官。
入院後,男子首先接受了羥氯喹和阿奇黴素的組合治療,效果不明顯,並在第34天停用。
然後,醫生對他開始了為期10天的瑞姆昔韋治療療程。
結果顯示了戲劇性的療效,在36小時內他的發燒和呼吸急促就得到了改善,噁心和嘔吐消失。血氧飽和度的上升使他可以停止吸氧。
化驗檢查顯示,症狀迅速改善的同時,反映炎症反應的C反應蛋白(CRP)水平逐漸降低,免疫細胞(淋巴細胞)數量逐漸增加,胸部CT掃描顯示肺部炎症正在清除。
患者於第43天出院。
出院一周後,患者再次出現發燒,呼吸急促和噁心,在發病第54天再次入院,並再次接受了吸氧治療。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再次顯示陽性,同時CT顯示肺部存在炎症,血液CRP水平升高,淋巴細胞計數下降。
這意味著,他的新冠病毒感染「復燃」。
在第61天,患者再次開始接受10天療程的瑞姆昔韋治療。
治療開始後,他的症狀再次戲劇性迅速好轉,發燒減退,呼吸消失而停止吸氧;同時,CRP和淋巴細胞計數水平和再次回歸正常。
在第69天和第70天接受了恢復患者血漿治療,3天後出院,症狀沒有再次出現。
進一步研究顯示,患者在接受第一個療程瑞姆昔韋治療過程中,病毒水平逐漸下降,這種下降與他的症狀改善相對應。
當第一個療程停止時,他的病毒水平也隨著症狀的出現再次增加。
第二個療程的瑞姆昔韋治療又更加迅速和完全清除了體內的病毒。
到第64天時,他體內不再能檢測到新冠病毒。
這個病例的特殊性在於,由於他的免疫細胞不能產生抗體,因而不能自行清除體內病毒,實際上等於排除了不使用抗病毒藥可以自愈的可能性。
而兩次使用瑞姆昔韋治療的結果顯示,瑞姆昔韋的使用每次都可以迅速降低體內病毒水平,因而充分證明了瑞姆昔韋可以高效的抗這種病毒。
至於臨床試驗為什麼沒有顯示出瑞姆昔韋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病人的死亡率和症狀,科學家解釋說,死亡率和症狀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病毒不受控制的大量複製和免疫系統的反應都起著重要作用。
通常,免疫系統的反應的影響可能更為重要。
比如,已知,SARS和新冠病毒的危重症都主要是炎症因子風暴導致的,可以充分說明這一點。
因此,僅著眼於死亡率和症狀並不能反映藥物對病毒有沒有抑制作用。
而這個特殊的病例由於自身不能產生抗病的抗體,免疫系統自身不具有對抗病毒的作用,病毒在體內水平的變化全部是「外援」作用的結果。
前面使用的羥氯喹完全沒有顯示抑制病毒的作用,而瑞姆昔韋的兩次使用都顯示出了高效抑制病毒的效應。
儘管僅僅是一個病例,由於其特殊性,也足以證明瑞姆昔韋對抗新冠病毒不僅有效,而且異常高效。
因此,臨床上,在感染早期患者,及時使用瑞姆昔韋應該是有幫助的。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