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是人體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人體的汗出具有潤澤肌膚、調節人體陰陽平衡的作用。如天氣炎熱、穿衣蓋被過暖、渴飲熱湯、勞動奔走及運動之後出現一時的汗多,並無不舒適的感覺;或外感之後服發散之藥,使邪隨汗解等均屬正常生理性出汗。
病理性出汗可表現為汗液外洩過多,或汗出時間、部位、顏色及出汗形式的異常,一般分為自汗、盜汗、脫汗、戰汗、黃汗等。
止汗是運用具有止汗作用的藥物對汗出過多進行治療的治法,止汗藥物味多酸澀,性溫或平,主入肺、脾、腎、大腸經。有斂耗散、固滑脫之功。即陳藏器所謂:「澀可固脫。」李時珍所謂:「脫則散而不收,故用酸澀藥,以斂其耗散」之意。因而本類藥物具有固表止汗作用。
1、溫補類止汗藥:
如黃芪、白朮、浮小麥、萸肉等。
黃芪味甘性溫,入脾肺經,為補氣主藥,有「補氣諸藥之最」之美稱,與白朮俱為補氣固表止汗的要藥,常相須為用,治療脾肺氣虛的汗症。這兩味藥不僅用於氣虛汗出,在養陰藥中配伍應用,有防止養陰藥的滋膩礙胃和發揮氣的生津、運津和攝津作用,加強止汗效果,此即白朮「益津液」、黃芪「不僅補氣,用之得當能滋陰」之意。浮小麥味甘鹹性平,專入心經,有益心氣、養心陰、除虛熱作用,是治療心氣不足、心有浮熱之汗症的佳品,常配入生脈散應用。山萸肉味酸性微溫,補澀俱備,既能助陽又能補精,是平補肝腎、治療肝腎不足而汗出的要藥。
張錫純謂:「萸肉既能斂汗,又善補肝,是以肝虛極而元氣將脫者,服之最效」(《醫學衷中參西錄》),張氏喜用萸肉配用生龍牡治療肝膽虛極之虛汗淋漓。
2、滋補類止汗藥:
如五味子、女貞子、夜交藤、櫓豆等。
五味子斂肺滋腎、生津斂汗,五味俱全,能散能收,能清能補,乃治陰虛汗出之妙品,臨床上常配烏梅、碧桃乾等加強止汗效果。女貞子「養陰氣,平陰火,解煩熱骨蒸,止虛汗」(《本草正》),善補益肝腎之陰,清虛火,多與地骨皮、丹皮、生地等同用。夜交藤「養肝腎,止虛汗」(《飲片新參》),能引陽入陰,交通心腎而止汗。櫓豆「壯筋骨,止盜汗,補腎活血,明目益精」(《綱目拾遺》),臨床上多與地骨皮同用,借其養血平肝、滋陰清熱之功,標本兼顧而取效。
常用藥物有:玄參、知母、鹿銜草、桑葉等。
玄參味苦而甘,苦能清火,甘能滋陰,善療胸膈心肺熱邪、清膀胱肝腎熱結而止汗。知母善清肺金而瀉火、潤腎燥而滋陰,李杲曰:「知母療有汗之骨蒸,止虛勞之熱,滋化源之陰」,配黃柏具有鎮靜、抑制虛性亢奮作用,為治陰虛火旺之低熱盜汗的要藥,臨床上常再配以玄參、生地、天冬、麥冬、地骨皮等治療肺腎陰虛之骨蒸潮熱盜汗。鹿銜草祛風除熱、補虛益腎而止汗,是一味補瀉俱備,標本兼顧的止汗藥。
《素問. 病能論》曾以鹿銜草配澤瀉、術治酒風漏汗。桑葉能清肺熱、潤肺燥,以「止虛汗、透邪汗、能調汗」見長,治虛汗挾邪有止汗不戀邪之妙。名醫傅青主擅以桑葉止汗,他先後擬定的「止汗神丹」、「遏汗丸」、「止汗定神丹」等數方,均選用桑葉為止汗神藥。
常用藥物有:龍骨、牡蠣、金櫻子、麻黃根等。
龍骨斂正氣而不斂邪氣,牡蠣主「虛勞乏損,補骨正氣,止盜汗」(《海藥本草》),無論自汗、盜汗、或大汗亡陰亡陽均可用作要藥。
據嶽美中經驗,牡蠣配杜仲、麻黃根具有較好的補腎攝精止盜汗作用。臨床上治療汗症習慣用煅龍骨、煅牡蠣,而張錫純認為以生用為宜。龍骨、牡蠣在治療汗症時,單純陽虛汗出者,宜煅用去性取用;如兼有熱象或邪氣,以生用為宜。金櫻子「生津液,收虛汗,斂虛火,益精髓,補五臟,養氣血」(《本草正》),功專固澀,適於各種虛汗的治療。麻黃根「引止汗之藥,以達於表而速效」(《本草經讀》),常配黃芪、當歸治自汗不止;配牡蠣、五倍子研粉外用,治產後虛汗不止;配生地、熟地、萸肉、龍骨、牡蠣等治陰虛盜汗。
1、溼痰
——法半夏 厚樸 陳皮 天南星 白附子 草果 薏苡仁
2、寒痰
——生薑 皂莢(頑痰)花椒 芥子 紫蘇子 牡荊子(老痰)
3、燥痰
——川貝母(散痰結)款冬花 瓜蔞仁 冬瓜子 天花粉 南沙參 天冬(治頓咳痰黏)紫菀 百部 玄參
4、熱痰
——射幹 山慈菇 桔梗 竹茹 竹瀝 黃藥子 浙貝 川貝 海浮石(軟堅散結)海藻 海蛤殼 牛蒡子 瓜蔞(滌痰)瓜蔞皮 甘草 膽南星 胖大海 虎杖 車前子 金蕎麥 馬兜鈴 魚腥草 黃藥子(化痰藥軟堅) 天竺黃 冬瓜子 夏枯草 枇杷葉
5、火痰
——天竺黃(豁痰) 竹瀝 礞石(頑痰)牛黃(痰結胸膈)大黃(破熱痰結)
6、風痰
——僵蠶 膽南星 天竺黃 白附子 白蒺藜
1、氣鬱生痰,理氣化痰
——佛手 梅花(痰結)陳皮 香櫞 枳實(破氣) 檳榔(破氣)橘紅 鬱金
2、降氣化痰
——前胡(清熱)旋覆花(微溫)白前(溫而不燥)紫蘇子 萊菔子 枇杷葉
3、瀉下祛痰
——牽牛子 大戟 大黃 巴豆霜 甘遂 芫花 澤瀉 葶藶子 枳實
4、食積生痰
——麥芽、神曲、萊菔子
5、軟堅化痰
——貝母 海藻 昆布 夏枯草 海蛤殼 牡蠣(痰核、瘰癧)
6、祛風溼化痰
——威靈仙 穿山龍
7、補氣化痰
——刺五加 沙棘 靈芝 絞股藍
8、補陽化痰
——冬蟲夏草
9、活血化痰
——紫金牛 沙棘 鬼箭羽
1、入絡化痰
——薑汁 竹瀝 白附子 白芥子 地龍(配伍茺蔚子治痰瘀阻絡)
2、皮裡膜外之痰
——絲瓜絡、橘絡
3、頸部、皮下痰核
貓爪草
4、痰阻清竅,開竅化痰
——石菖蒲(入心滌痰) 遠志 麝香 皂莢(頑痰)
1、老痰
牡荊子 (性溫宜寒痰,可配伍鬼箭羽) 芒硝(潤燥瀉痰火)
2、痰結
枳實 大黃 川貝 梅花 海藻(軟堅) 海蛤殼(熱痰不易出) 瓜蔞 牡蠣 檳榔 蜈蚣 僵蠶
3、頑痰
海浮石、皂莢、礞石、白礬(善吐下老痰)
參考文章:陳瑞春:治痰九法 朱曾柏論痰病
朱良春:石菖蒲用於神志病功擅治痰
適合肺癌的藥膳食療,美味又營養!原料:白蘿蔔150克、胡蘿蔔60克、粳米60克、豬肉末30克,鹽、味精、麻油各適量;
做法:白蘿蔔及胡蘿蔔洗淨切絲,與粳米、豬肉同時入鍋內,加清水上火煮成粥後,加鹽、味精、麻油調味。每日分3次服食,連服3-4周;
功用:寬中消極,降氣化痰。適用於肺癌咳嗽痰多、胸悶者。
原料:甜杏仁15克、法半夏15克、薏苡仁60克;
做法:加水適量煮粥,去渣;
功用:化痰除濁,適用於肺癌咳嗽、痰多者;
原料:胡蘿蔔60克、杏仁15克、銀耳15克;
做法:提前將銀耳泡軟糯,將胡蘿蔔、杏仁、銀耳上料入鍋,加清水煮沸成湯。喝溫熱湯,吃胡蘿蔔、銀耳。每日1次,可常服;
功用:溫中潤肺,散結化痰,適用於肺癌痰瘀互結證。
原料:冬瓜皮60克、冬瓜子60克、蠶豆60克;
做法:將上述食物放入鍋中加水3碗,煎至1碗,再加入適當調料即成,去渣即可飲用;
功用:除溼、利水、消腫,適用於肺癌有胸水者。
原料:鮮無花果30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做法:粳米洗淨按常法煮粥,粥將成時加入去皮無花果略煮,加入冰糖即可。佐餐食用,連服20日;
功用:潤肺解毒,適用於肺癌熱毒壅肺者。
原料:枇杷葉15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許;
做法:枇杷葉煮濃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煮好後加入冰糖即可服食;
功用:止咳化痰、清熱止血,適用於肺癌咯血者。
原料:甜杏仁10枚、牛乳100毫升、大棗5枚、桑白皮10克、生薑3克、粳米50克;
做法:杏仁用水浸泡,去皮尖,加入牛乳絞取汁液;大棗去核,生薑切片,備用。先煮桑白皮、生薑、大棗,煎取湯液,加米煮粥,臨熟時點入杏仁汁,再繼續煮至粥成。每日食用2次。
功用:止咳平喘、補中養胃,適用於肺癌之咳嗽氣喘、咽幹口渴者。
原料:黃芪30克、百合30克、薏苡仁60克;
做法:加水適量煮粥,去渣食用;
功用:益氣養陰,適用於肺癌之乾咳、咽幹口渴者。
原料:阿膠、鮮地黃各30克,糯米50克,白蜜適量;
做法:將阿膠搗碎炒成黃色後,研為細末。地黃切成片,待水沸時與糯米同煮成粥,臨熟時加入阿膠末,攪勻,再加白蜜煮熟,即可食用。每日1劑,晨起或臨睡前均可服用;
功用:滋陰潤肺,適用於肺癌之乾咳少痰、咽幹口渴者。
原料:甲魚1隻,川貝母6克、雞湯500克,生薑、食鹽、花椒適量。
做法:將甲魚殺後,去殼、頭、爪,切成塊,放入砂鍋中,加入川貝母、生薑、食鹽、花椒、雞湯和適量清水一併燉煮,先用大火燒沸後,再用小火慢燉,至熟爛後調味即可。食用甲魚、飲湯,可佐餐服食,也可單獨食用,隔2日1劑,每劑分2次食完,連服3-5劑。
功用:養陰清熱、潤肺止咳、適用於肺癌之咳嗽痰少,口乾少飲,舌紅少苔,脈細弱者。
原料:甘草10克、雪梨2個、豬肺約250克,冰糖少許;
做法:梨削皮、切成塊;豬肺洗淨、切成片,擠去泡沫,梨、豬肺與甘草同放入砂鍋中,加入少許冰糖、適量清水,用小火熬煮3小時後服用。喝湯、食豬肺。每日1次。
功用:潤肺除痰,適用於肺癌之咳嗽少痰,口乾,盜汗,舌紅少苔,脈細弱者。
了解更多醫學、養生知識關注本公眾號,我們為將來的健康共同努力。
您共閱讀 · 秒,感覺不錯,可以轉發或關注下面二維碼
版權聲明:本平臺致力分享好文精選、精讀。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侵權敬請原作者聯繫給予刪除!特別提醒:如文章所涉及的各類食療及驗方其真實性、可靠性有待大家斟酌,僅供參考,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你若喜歡,記得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