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排「友善公園」入口處的「善」字造型雕塑向市民傳遞文明向善的正能量 石排供圖
12月9日,廣東表彰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新一屆廣東省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以及文明校園出爐。東莞有17個鎮村、單位、校園、家庭獲2018-2020年度省級精神文明建設獎項,其中「廣東省文明村鎮」5個,「廣東省文明單位」10個,「廣東省文明校園」1個,「廣東省文明家庭」1個。其中,石排鎮榮獲2018—2020年度「廣東省文明鎮」稱號。
近年來,石排以廣東省文明鎮為目標,不斷深化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夯實創建基礎,築牢精神文明建設基石,用文明的力量滋養和支撐全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推進文明創建常態化、制度化、規範化
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健康、脫貧攻堅、東莞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學雷鋒志願服務等主題,今年以來,石排更新或新增發布宣傳標語、宣傳噴畫等公益廣告800多幅次。加強社會宣傳工作,強化防疫宣傳,通過海報、宣傳畫、橫幅以及利用各類媒體等全方位宣傳防疫工作,並深入挖掘防疫先進典型,推薦申報市防疫「東莞好人」,通過推進各類好人好事道德模範申報工作,發揮榜樣引領作用。
該鎮按照《石排鎮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工作規則》《石排鎮文明創建督導檢查實施方案》,每月組織有關部門對13個創文主要部門和18個村進行文明創建工作督查評分,對在督導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認真督促相關單位、村進行整改,針對文明創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確保文明創建取得實效,推進文明創建常態化、制度化、規範化。
此外,石排明確了對「友善企業」、各村文明創建工作、文明示範文化樣板村、文明示範小區、文明學校、文明示範道路的資金補助標準,提高創建積極性,推進各項文明創建工作順利開展。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埔心、中坑、下沙文明實踐站的建設,組織志願服務隊,開展文明實踐活動,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提升居民「認同感、自豪感」
為推進文明美麗村居建設,石排鎮大力實施人居環境改善工程,構建美麗村居,通過生態旅遊、創意農業等一系列精品工程,充分挖掘各村特色基因和發展優勢。
「可以明顯地感受到村鎮裡的變化,道路寬敞整潔,商鋪規範,亂擺亂放的現象再也沒見過了,空氣也比以前好很多,以前總想出去城裡轉悠,現在在家裡就很舒服。」黃家壆村居民感受頗深,鄰裡和睦,綠化水平提升,道路更乾淨了,居民更具「認同感、自豪感」,「風氣越來越好了,村鎮重視重文明樹新風的工作,現在我們『攀比』的是誰家的好人好事做得多,誰家又被評為模範了。」
石排鎮不斷完善截汙管網建設,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率大大提高,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達到100%,全鎮綠化覆蓋率達46.96%,建成區綠化覆蓋總面積達到1200多公頃,公園綠化面積達108多公傾,溼地公園總面積達27公頃,建成綠道長達14公裡。石排鎮村落、道路、河道、公廁等實行一體化保潔,美麗幸福村居新風貌雛形初現,全鎮環境面貌大為改觀,城鄉顏值得到極大提升。
同時,石排鎮圍繞特色資源及優勢,結合鄉村振興工作部署,謀劃「塘尾古村落——紅石山燕嶺古採石場遺址公園」美麗幸福村居連片示範區建設,打造特色旅遊景觀,深挖文化底蘊和特色,整合歷史人文資源和自然生態資源,策劃推出特色旅遊線路。
打造安居樂業的「文明鎮」
安居方能樂業。長期以來,石排鎮堅持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集中宣傳活動,加強公共設施、無障礙設施、公共消防設施的建設和維護管理,對「六亂」問題開展了集中整治,著力解決基層社區的配套設施建設問題,讓人民享受到舒適的社會公共服務。
「確實變化大,可以感受到政府的工作落實到方方面面,夜裡燈光通明,沒有一個路燈是壞的,還經常能看到民警巡查。我們住在這裡都覺得很舒心。」居民李錦鳳說。
石排把全鎮19個村(社區)和工業園區劃分為61個基礎網格,搭建組織網絡班子,全面強化對基層工作的統籌和管理。大力提升「智網工程」效能,設立30萬元專項獎勵資金,鼓勵網格管理員積極巡查一線,主動發現問題和上報信息,全力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設立900萬元專項補助資金,推動各村著力解決37項涉及安全類、公共服務類和社會秩序類的微實事,著力實現矛盾化解在基層、問題解決在基層。
該鎮還深入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引導村民移風易俗,倡導良好道德風尚。無「黃、賭、毒」等現象,無非法宗教和邪教活動,婦女、兒童、老年人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
文字:甘劼偉 通訊員 馮慧蘭
攝影:石排供圖
編輯:胡豔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