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紅屁股大多是由於溼熱悶氣,大小便的刺激導致的,所以在護理的時候要注意清潔透氣。
1.勤換尿不溼。這一點我曾經反覆強調過,尿不溼雖然方便,吸收性強,但透氣性差,用手掂一下,沉沉的就要趕緊換了,平均三個小時就要換。再好的品牌無論標榜自己吸收多好,還是會有反滲,寶寶的皮膚接觸到或者擠壓到就會收到尿液的刺激,尤其是大便,只要一拉就要換。
2.清洗屁屁。每次寶寶大便後一定要洗屁屁。如果紅屁股的話,即使沒有大便,半天也要用溫開水清洗一次,注意是涼白開加上熱水,不可用生水。洗的時候從前往後,小便的位置用棉柔巾擠出流水清洗,肛門的褶皺要洗乾淨,紅屁股的地方要輕輕擦拭。最後用幹的棉柔巾按壓吸乾水分,我一般最後會用尿不溼扇一扇,摸著徹底乾爽才行。
3.護理保溼。清洗完屁屁後要塗一層護臀霜,保溼是其次,主要是為了隔離尿液與便便,防止其刺激到屁股上的皮膚,所以要塗得多一些。尤其是大便後,洗的徹底,就要重新塗護臀霜。
4.乾爽透氣。以前白天的時候我都會給寶寶光著屁股躺在隔尿墊上玩一會兒,讓屁股充分透氣。但後來發現天冷就不合適,容易凍到,而且光著也不衛生。後來我就用尿布替換。因為白天大人都會陪著,所以能第一時間發現是尿了還是拉了。用尿布是非常透氣的,但吸水性差,所以一尿就換,而晚上或者出去就用尿不溼反而比尿布好。
幾乎所有寶寶都得過「紅屁股」,明明已經很注意護理了,為啥孩子就是反覆紅屁股呢,到底哪裡出了錯?
一、寶寶反覆紅屁股,原因竟然是這個!
寶寶紅屁股的真正原因,其實主要是家長護理不當:
■ 沒有及時更換紙尿褲
潮溼是造成紅屁股的首要原因。
寶寶經常大便小便,如果拉了、尿了以後,家長沒有及時清理,大便中的產氨細菌就會分解尿液中的尿素產生氨類,刺激寶寶嬌嫩的皮膚,再加上尿液浸漬,就會導致紅屁股。
■ 習慣性只用溼巾清理
很多家長為了方便,每次給寶寶更換紙尿褲時,會習慣性地用溼巾來清理,接著就給寶寶穿上紙尿褲。正是這樣一個習慣性的動作,可能會導致:就算給寶寶換紙尿褲換得很及時,也還是會得紅屁股。
這是因為,即使再溫和的溼巾,也是含有清潔液的,這會刺激寶寶嬌嫩的皮膚。所以,每次寶寶大便後,家長如果用溼巾做初步清潔,那麼請記得再用溫水清洗一次,這樣在清潔皮膚的同時,也就清除了溼巾殘留在寶寶小屁屁上的清潔液。
■ 在小屁屁上擦爽身粉
有的家長可能會覺得,寶寶皮膚上擦點爽身粉,感覺滑滑的,還可以預防長痱子(其實並不能),每次給寶寶洗完澡,都會在寶寶小屁屁上擦一層爽身粉。
其實,這可能會導致寶寶紅屁股。
因為爽身粉吸水後容易硬結,不但不能保持小屁屁乾燥,還會刺激寶寶皮膚。而且,大多數爽身粉裡面都含有滑石粉,會刺激皮膚,粉塵和顆粒也容易進入女寶寶的陰道或尿道中,不利於健康。
提示:如果你平時要給寶寶用爽身粉,注意不要讓粉塵沾到寶寶的口唇和會陰部位。
二、做好3點,正確預防紅屁股
既然如此,怎麼預防寶寶紅屁股呢,要注意做好下面這三點。
1、及時換紙尿褲,保持乾爽
每三個小時左右就要更換一次。只要紙尿褲上有大便,不管多少,都要換。
2、保持清潔,最好每次排便後用溫水清理
每次排便後,先用流動的溫水清洗(不一定是水龍頭下的流水,而是水必須從屁屁的上方流到下方),再用紙巾或者柔軟的布,慢慢拍幹水分,不要來回大力擦。拍幹水分後,不要立即穿上紙尿褲,可以稍等片刻,等小屁屁充分晾乾。
3、減少摩擦和刺激
寶寶小屁屁晾乾後,可以塗上一層護臀膏、凡士林或氧化鋅軟膏,能起到隔離作用,幫助保護皮膚。
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皮膚乾燥後再塗,如果小屁屁溼溼的就塗抹,就等於是把水包起來了,反而更容易得紅屁股。
三、寶寶紅屁股,4個方法輕鬆應對
如果只是輕度的紅屁股,皮膚潮紅的話,媽媽可以用以下方法應對。
1、民間的老辦法是用香油、紫草油或茶油。
2、外用爐甘石洗劑。
3、擦氧化鋅或凡士林,既可以預防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4、讓寶寶小屁屁在適宜強度下的日光下曬曬日光浴。
如果寶寶皮膚有破潰,要暫停使用護臀膏,建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膏哦。
來看看崔玉濤醫生對嬰兒尿布疹如何護理,作何解釋:
對於尿布疹,首先應該是預防尿布疹,就是護臀膏的作用,護臀膏不是治療尿布疹的,是預防尿布疹的,原來正常情況下給他抹一層,排尿排便不會刺激屁股的皮膚,如果真的確診尿布疹的話,一定注意保證局部皮膚的乾爽,經常拿吹風機吹,這樣保持乾爽的話,它恢復得會快一些,再適當的使用一些藥物,比如懷疑黴菌感染的,我們要用一些抗黴菌的藥物,這是很重要的。
千萬不要在遇到尿布疹以後,塗上厚厚的一層護臀膏,這是最大的錯誤,往往是家長最容易犯的問題,好好的不在意,出了問題才去護住,護住的話就很麻煩了。
破潰的皮膚被護臀膏護住以後,它不透氣,就更容易出現新的問題,所以,一定得注意兩點,一點是護臀膏是預防尿布疹的,有了病以後用的是治療性的藥物,而不是用護臀膏,我們經常犯的錯誤就是用反了,才會覺得我治療了也不管用,我預防了也不管用,實際上是用反了,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