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兩種人,一種人他一直抱著水杯喝個不停,但是一天也難得見他去次衛生間。另一種人恰恰相反,只要喝點水,就停不下來,總跑衛生間,領導都以為他故意偷奸耍滑了。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一、尿液形成的過程?
當水被喝下去之後,首先經過口,食道,然後胃、腸,經過消化系統的吸收進入血液。一杯水入口後,需要先經過食道進入腸胃,然後經過消化系統的吸收,進入血液中。然後就會由腎臟進行過濾,形成原尿,原尿再經腎臟吸收,其中的營養物質就會被吸收,而其中的多餘的水分和廢物就會排出體外,這就是尿。
二、每天尿多少呢?
水是生命的源泉,我們一天可以不大便,但是一天不小便是不行的。基本上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去小便。一般情況下,人每天攝入的水量應該在1500-2500ml。正常排尿次數一般白天4-6次,夜間0-2次,一般總量不超過3000ml。如果24小時之內小便次數超過8次,就屬於尿頻的情況。
三、喝完水到尿尿大概多久?
一般情況下,水從喝下到正常排尿的時間,大概45分鐘左右,為什麼學生一堂課45分鐘,看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即使你的時間長點或者短點,也不一定代表腎臟就有問題。其實水變成尿的時間並不是完全固定不變的,會受到你當前的狀態的影響,比如氣候,情緒,出汗量,是否缺水等因素有關。
四、喝點水就尿和喝水多尿的次數少,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1、 膀胱括約肌鬆弛不同度不同
我們都知道,尿液在排出之前,是儲存在膀胱裡的,而膀胱括約肌就像膀胱的水龍頭開關,從而來控制人的尿意的。我們都知道孕婦比較容易出現尿頻,尿失禁的情況,其實就是因為子宮壓迫膀胱,導致膀胱括約肌鬆弛,從而難以控制尿意。
2、膀胱的大小不同
每個人的膀胱大小也是不一樣的,個體差異比較大,如果膀胱比較大,自然儲存尿的就比較多。當尿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會刺激排尿,所以他們即使喝水比較多,排尿次數卻很少。
而先天膀胱小的人群,就會出現喝水跟排尿次數不成正比的情況。
3、排尿習慣不同
其實每個人的排尿習慣也不一樣,有些人稍微有些尿意,就要去衛生間。而有的人就有憋尿的習慣,尿意比較濃了才去解決。
4、 心理影響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當比較緊張的時候,就會出現尿頻的現象,總想去廁所。這是因為緊張狀態下,血液循環加快,激素水平會有所改變,從而引起排尿次數增多。
5、氣候影響
天冷的時候,身體為了維持溫度,膀胱也會不自覺的收縮,從而引起儲存能力下降。另外天熱的時候,由於大量出汗,會引起排尿次數的減少。
6、警惕疾病引起的排尿次數異常
比如糖尿病會有多飲多尿的情況出現,尿路感染會引起尿頻的情況,前列腺炎也會引起尿頻尿不盡的現象。所以對於一些疾病引起的應提高警惕。
寫在最後
不管你是喝水就容易排尿,還是喝水排尿次數少,只要是身體健康,不要太擔心,都是正常的。如果出現了突然的排尿次數異常,應該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