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KT」肌內效貼火爆全世界???

2022-01-15 MindBrainLab

放暑假在家,整理一個關於肌內效貼「Taping」專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價值觀。

最近幾年肌內貼火的不行了,各種肌內效貼認證課程班也吸金不少。

筆者第一次接觸貼扎這項技術是一本叫做《Taping techniques principles & practice》的書。

當年年少無知,差不多把整本書翻譯了一遍,還是不得要領。早上又重新看了一遍,發現其實taping technique 這本書裡面的貼扎技巧和現在看到的市場上那種花花綠綠的貼扎有很大的差別,寫的很清楚對於taping的效果探討,

1. placeboeffect 2. therapist effect 



現在風靡全世界的肌內效貼:

嘿嘿嘿真好看

為什麼「KT」肌內效貼火爆全世界呢???

這是一場商業炒作後的結果嗎?


還是先講一下肌內效貼Kinesio Tape®的歷史。

KT 是一種彈性、非侵入的治療性貼布,是日本醫師加瀨建造(Dr. Kenzo Kase)在20世紀70年代(1979年)所研發成的。從1988年首爾奧運會(Seoul Summer Olympics Games)開始引起全世界注意。1999年,第一個關於KT的產品專利被發表。2007年,成立國際KT協會(KTAI),以及其他相關產品,包括

Certified Kinesio TapingPractitioner®, the Kinesio® Tex(the tape itself), theKinesioTaping® Method (procedures for tapeapplication) and the Kinesio Tape® and/or KinesioTaping® (a global reference of the tape ormethod),其中最著名的就是Kinesio Tape® and/or KinesioTaping®。

彈性貼扎帶裡面不含有任何化學或藥物成分,可防水,治療師易上手,KT的彈性可以達到它本身初長度的120-140%,貼扎帶又相對便宜。這些特點促使它在全球的流行以及使用。

肌內效貼主要的治(xuan)療(chuan)效果:

1. 重塑肌肉功能。從肌肉近端到遠端(肌肉起點向肌肉止點方向)貼扎,可刺激肌纖維收縮,提高活動度。KT提供觸覺輸入,刺激2型皮下感受器,提高募集神經元。刺激筋膜,提高對肌肉的張力。相反,如果是從肌肉遠端貼扎到肌肉近端(肌肉止點向肌肉起點方向),可以緩解肌張力。

2. 提高組織層中液體交換。提高新成代謝活動,促進受傷組織的再生及營養情況。牽拉皮膚上層組織,增加皮膚,肌肉,細胞間間隙。也增加了毛細血管網和深層組織的血液流動,淋巴液的運輸,清除組織積液和皮下出血。

3. 通過神經的擠壓緩解疼痛。通過捲曲減少疼痛刺激和對疼痛的感知。KT可以減少刺激傳入神經,刺激觸覺神經連接脊髓后角的凝膠狀物體,產生突觸前抑制以減少疼痛(閘門通道學說)。

4. 復位半脫位的關節。通過貼扎帶的張力以增加關節的穩定性和功能。

其他KTAI不承認的功能

關節本體感覺的促進

韌帶和肌腱的支持

姿勢糾正

增加靈活度

疤痕修復

 

治療效果基於貼扎帶的方向以及張力情況:

0-10% 張力(非常小):邊緣性貼扎

10-15%張力(paper off):促進組織液回流,肌筋膜的抑制

15%-25%張力(輕度):貼扎方向從肌肉遠端到近端,抑制肌肉活動

25%-35%張力(中等):貼扎方向從肌肉近端到遠端,促進肌肉收縮

50%-75%張力(很大):跟腱,韌帶和機械矯正

70%-100%張力(完全性):機械性矯正和韌帶技術

== 表示不懂


其實覺得挺好看的嘿嘿



然後看一下這幾年來的科研結果:選取2013-2017年關於肌內效貼的系統性綜述


關於卒中後-貼布輔助作用有效性的系統性綜述【1】

作者搜索從1966年到2013年的文章關於卒中後肌內效貼的使用,包括7例肩關節,1例腕關節,2例髖關節,1例膝關節,和4例踝關節的文章,只有4篇文章質量比較好。初步證據顯示無彈性貼扎帶能夠緩解肩關節疼痛,但是貼扎帶緩解疼痛的程度,改善關節活動的範圍,降低多少肌肉張力,增加多少力量,或是恢復功能到何種程度(Body Functionsand Structures)都沒有得出確切結論。關於貼扎帶來比較使用何帶改善患者活動(activity)和參(participation)也證據不足。作者建議未來需要嚴謹詳細的描述貼扎類型,方法和劑量。

關於腦癱兒童-肌內效貼有效性的系統性綜述【2】

作者搜索到2015年為止所有腦癱兒童肌內效貼的使用有效性的文章,9篇入選,5篇是隨機對照試驗,3篇是多案例報導,一篇是單案例報導。4篇文章質量比較好,2篇文章發現肌內效貼能夠有效提高腦癱兒童的活動。但是不能夠得出結論說肌內效貼確實有效。需要有大樣本隨機雙盲對照試驗來進行驗證,而且需要明確貼扎步驟以增強試驗的可靠性與可重複性。總結說來,作者認為貼扎的短期效果並不清楚,但是對於長期效果持樂觀態度,作者也建議將來試驗要根據康複目標提出更明確的肌內效貼的貼扎步驟,有利於後人驗證。

有證據顯示無彈性貼扎布對於限制關節活動度比有彈性的貼扎布(肌內效貼)好。

關於兒童運動障礙-彈性貼布對運動功能改善有效性的系統性綜述【3】

作者篩選出近十年發表的12篇文章(5篇隨機對照試驗),有7篇是關於腦癱的,2篇先天性斜頸,2篇臂叢麻痺。得出的結論是肌內效貼能夠提高上肢功能,粗大運動,姿勢控制,肌肉平衡,提高功能表現和日常活動表現。但是這些研究文獻的質量比較低下,在他們的研究中呈現出臨床和研究對象差異性太大。系統性綜述表明該話題擁有的高質量研究太少了。

 

關於慢性下背痛-肌內效貼的系統性綜述【4】

這是第一篇關於KT對於下背痛有效性的系統性綜述。下背痛是一種常見的肌肉骨骼系統疾病,大概有60%-80%的成年人在一生中都有過至少一次下背痛的經歷。大約有10-20%進展為慢性下背痛。雖然進行了很多研究但是還是沒有搞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下背痛的。另外,慢性下背痛的有效治療手段也沒有得出結論。

這篇文章選取所有關於KT運用於下背痛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結果。5篇文章總共306個樣本。沒有充分證據證明KT比空白對照組對於緩解疼痛、功能障礙減輕上更有效。中等證據證明KT作為單獨治療或和其他手段配合治療比傳統手法和鍛鍊更能緩解疼痛和減輕功能障礙。很少證據支持,在短期時間內,KT比空白對照更能改善關節活動度,和改善global perceived effect (GPE) 。非常非常少的數據證明,KT比傳統物理治療更能夠調動參與姿勢控制腹橫肌和皮質區域。提示:KT不能夠取代傳統物理治療或鍛鍊,然而可以成為一個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因為也許能夠提高ROM,肌肉耐力和運動控制。將來的研究需要進一步考慮多重因素,比如從短期,中期和長期來看,KT對於慢性下背痛的效果,以及KT 對於不同程度慢性下背痛的幹預。

 

關於肩峰下撞擊症候群-肩胛骨貼扎有效性研究的系統性綜述【5,18】

文章【5】綜述5篇,樣本量總共98例,3篇文章質量比較好。一篇初步隨機對照試驗顯示,無彈性貼布在短期內緩解疼痛提高功能有效。三篇隨機對照試驗和一項對照臨床試驗,顯示肌內效貼(有彈性的貼布)能提供中等證據證明,短期內肌內效貼能夠緩解疼痛,提高功能。作者建議將來的實驗要對貼扎帶的類型和方法步驟進行詳細描述,以及對肩部貼扎的長期效果進行比較。

文章【18】顯示不能夠得出明確結論是否有效,需要更多臨床隨機對照試驗。

關於膝關節炎-肌內效貼有效性的系統性綜述【10】

11篇隨機對照試驗(RCTs)包括168個受試者患有膝關節炎。發現能夠改善疼痛,膝關節活動度,恢復膝關節的健康狀態,促進本體感覺。但對膝關節肌力無改善。但是文章作者承認現在資料庫裡面關於KT的文章質量太差,沒有嚴格的對照,沒有樣本量計算的詳細信息,11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有clinical trial number。所以需要引用本實驗得出的正向結果時,可能會處於某種偏倚。

 

關於慢性膝關節痛-髕骨貼扎有效性的系統性綜述【13】

很少有證據支持髕骨貼扎的有效性,並且作者提出之前的研究有發表偏倚(publication bias)

 

關於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貼扎帶有效性的系統性綜述【14】

肌內效貼只能做為傳統治療的一種輔助支持手段。不支持肌內效貼單獨使用。


關於下肢肌肉骨骼疾病-肌內效貼有效性的系統性綜述[11] 

可緩解水腫,疼痛,靜脈症候群,但是對關節功能障礙的改善,生活質量的提高,或是肌力加強沒有明確實驗結果支持。

 

關於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和功能失常-肌內效貼效果的系統性綜述【6】

17篇文章臨床對照試驗顯示,KT與少量幹預(空白對照和安慰劑組)相比更能緩解疼痛(p=0.009),但是對於功能的改善沒有提高。

KT與其他治療手段相比對疼痛的緩解程度,功能狀態的改善沒有明顯差異。由於對KT的機制並不明確,作者建議可能是安慰劑作用。

關於肌肉骨骼損傷-肌內效有效性的系統性綜述【12,16】

文章【12】綜述6篇研究文獻,2篇是下肢肌肉骨骼損傷,報導KT的使用不會影響試驗結果。2篇文獻報導,KT的使用可立刻或損傷後24小時後仍能改善「」脊髓揮鞭樣「」損傷所造成的疼痛程度和關節活動範圍。但是,從長期效果來看,與其他手段的幹預措施並無差別。

1篇慢性下背痛對於KT 的研究文獻,將患者被分成三組,單獨貼扎組,單獨運動組,貼扎+運動組都在短期內緩解了疼痛,然而長期結果來看,運動組存在更少的功能殘疾。

2篇文獻描述了肩關節肌肉骨骼損傷。1篇文章說缺乏充分證據表明,KT減少年輕人的肩峰撞擊徵疼痛和功能殘疾,另1篇文章說KT可在短期內緩解肩峰撞擊徵患者的疼痛。

但沒有足夠證據證明KT的有效性。需要高質量的實驗研究來確定KT的有效性。

文章【16】提出現存實驗不充足,不足以證明肌內效貼對於肌肉骨骼的有效性,也無法支持其在臨床上的幹預。

貼扎帶的預防效果的系統性綜述【15】

在先前受傷過的運動員身上使用貼扎帶效果好於沒有受過傷的運動員。但是這種普遍性還需要確定。

關於脊柱痛和殘疾 - 貼扎有效性的系統性綜述【17】

由於缺少可靠性實驗,以及實驗中缺少對貼扎方法和肌內效貼種類的詳細描述,不能支持貼扎帶是否有效。

骨質疏鬆的人矯形器和貼扎帶對於脊椎骨折的管理的系統性綜述【21】

該研究話題研究實驗的質量不高。不足以得出結論。臨床上在使用矯形器和貼扎帶對於脊椎骨折的管理時,需要醫護人員操作謹慎。

KT有效性研究的系統性綜述【20】

缺少明確證據證明KT有效性。

 1. 沒有精準的重複性試驗支持貼扎有效性(例如,貼扎帶的牌子,形狀,貼紮起止點,應用張力的大小,體位)

2. 缺少縱向研究

3. 樣本特點:沒有包括健康人和不健康人的人群,沒有空白對照組和安慰劑組。樣本量通常太小。

4. 缺少雙盲試驗。治療師總是知道哪個受試者在治療或對照組,很難進行雙盲試驗,或是進行雙盲試驗的成本太高

5. 該領域缺少高質量的實驗和文獻,主要是缺少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缺少雙盲試驗,或是信息丟失。


總結:

1. 沒有任何證據支持貼扎帶有長期效果

2. 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貼扎帶能夠增強肌力

3. 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貼扎帶對關節活動度的增加有長期效果

4. 沒有任何證據支持KT對淋巴回流障礙的改善

5. 雖然有實驗證明KT對短期疼痛有效,但是沒有確切證據證明其有效性

6. 本實驗領域缺乏嚴謹的實驗,實驗質量普遍不高

最後,KT 貼布真的很有誠意的投資了很多屆奧運會,大概是從1988年一直到現在了。

意思就是說,KT是奧運會主要贊助商。贊助商是什麼意思?

贊助商是指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獲得宣傳效果)而向某些活動提供資金支持的企業。贊助的實質是雙方資源或利益的交換與合作。因此一項成功的贊助必須是雙方互利互惠、互有所得的。

所以,為什麼大家不能夠用理性的思維看待這件事情呢?這就是一個廣告嘛,就是像腦白金廣告一樣嘛,"今年過節不收,禮收只收腦白金"

然而做科研最忌諱的就是「The authors declare conflicts of interest.」(作者和和本研究有利益牽扯)。因為, 一旦牽扯到利益關係,這就不是單純的科學研究而是一場商業性活動了。

從2012年到現在就有人不斷的開始做系統綜述,對KT效果的有效性進行研究,都得出不確定的結果。也是讓人很費解的地方。

 

然而越看網上這些圖,真心覺得好看,行為藝術啊,

視覺效果多於治療效果?表示疑惑 == 

不太懂是否一樣事物無法被證明有用或是無用的,那它暫時就是有用的呢?

無法證明上帝是否存在之前,上帝就是存在的?

無法證明肌內效貼是否有效之前,肌內效貼就是有效的?

作為一個醫學生或是醫務工作者還是要以科學的態度看待這整件事。

那些無法被證偽的事情,從不在科學研究範圍內啊。然而科學總會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貼扎不是因為它風靡全世界,它就是有效的,醫學還是需要實驗證據支持的。

貼扎也不是因為有實驗結果說它無效,它就是無效的。

但在沒有給出明確證據之前,不應該把貼扎炒的那麼火。

畢竟 Happiness = Reality- Expectations



謝謝,以上。

Reference:

1. Efficacy of adhesive     taping as an adjunt tophysical rehabilitation to influence outcomespost-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Namrata Grampurohit, Sujata Pradhan, Deborah Kartin, 2015

2. The effectiveness of     taping o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systematic review;ZEHRA G€UCHAN     | AKMER MUTLU 2016

3. Effects of elastic     therapeutic taping on motor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motor impairments:     asystematic review

Andréa Baraldi Cunha, Carolina Daniel de Lima-Alvarez, Ana CarolinnePortela Rocha & Eloisa Tudella, 2017

4. Kinesio taping for     chronic low back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Nicole L. Nelson, MSH, LMT 2016

5. The effectiveness of  scapular taping on pain andfunction in people with subacromial     impingement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Cassandra McLaren, Zoe Colman, Alana Rix     & Celia Sullohern,2016

6. Kinesio taping in     musculoskeletal pain and disabilitythat lasts for more than 4 weeks: is it time     to peeloff the tape and throw it out with the sweat?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focused onpain and also methods of tape application, Edwin Choon Wyn     Lim,1 Mathew Guo Xiang Tay, 2014

7. The role of sports     physiotherapy at the London 2012 Olympic Games,Marie-Elaine     Grant1,2, Kathrin Steffen3, Philip Glasgow4, Nicola Phillips5, Lynn     Booth6, Marie Galligan7

8. http://www.cnn.com/2012/08/10/health/olympics-kinesio-tape/index.html

9. http://www.foxbusiness.com/features/2016/05/12/meet-kt-tape-one-2016s-big-olympic-sponsors.html

10. Effects of Elastic     Therapeutic Taping on KneeOsteoarth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XinLi1, Xuan Zhou1, #, Howe Liu3, #, Nan Chen1, Juping Liang1, Xiaoyan Yang1,Guoyun Zhao1,

Yanping Song2, Qing Du1, 2, *,2017

11. The Effects of Kinesio     Taping® in Lower Limb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A Systematic     Review

Ricardo Ferreira1, a *, Rui Resende1, 2, Paulo Roriz1, 2,*,2017

12.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KinesioTaping for Musculoskeletal Injury, Mehran     Mostafavifar, Jess Wertz & James Borchers, 2012

13. Patellar Taping and     Bracing for the Treatment ofChronic Knee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STUARTJ. WARDEN,1 RANA S. HINMAN,2 MARK A. WATSON, JR.,3 KEITH G. AVIN,3

ANDREA E. BIALOCERKOWSKI,2 AND KAY M. CROSSLEY2,2008

14.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of Taping Techniques on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Catherine A.     Logan, MD, MBA, MSPT,* Abhiram R. Bhashyam, MD, Ashley J. Tisosky, MD,Daniel B. Haber,     MD, and Matthew T. Provencher, CAPT, MT, MD, MC, USNR, 2015

15. Prophylactic Ankle     Taping and Bracing: ANumbers-Needed-to-Treat and Cost-Benefit Analysis,Lauren C. Olmsted; Luzita I. Vela; Craig R. Denegar; Jay Hertel,2004 

16. Current evidence     does not support the use of Kinesio Taping inclinical practice: a     systematic review,Patrícia,2014

17. Effect of Taping on     Spinal Pain andDisability: Systematic Review and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Carla Vanti, Lucia     Bertozzi, Ivan Gardenghi, Francesca Turoni,Andrew A. Guccione, Paolo Pillastrini,2015

18. Clinical outcomes of a scapular-focused treatmentin patients with subacromial pain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Elja A EReijneveld,1 Suzie Noten,2 Lori A Michener,3 Ann Cools,4 Filip Struyf2,2017

19. A system review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Kinesio Taping - Fact of fashion?

20.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Kinesio® Tex taping: Asystematic review,D. Morris, D.     Jones, H. Ryan & C. G. Ryan, 2013

21. Orthotics and taping     in the managementof vertebral fractures in people withosteoporosis: a     systematic review,2017


本期彩蛋:

1. 老梁觀世界-瑜伽的氣球越吹越大:http://tv.cntv.cn/video/C33933/8893c504fd7d3ddc209587de0a4e5c44

之前看過第一個很有趣的視頻

2. 膕繩肌: 股二頭肌長頭,半腱肌,半膜肌。不會只有我一個人一直以為股二頭肌短頭也包括在膕繩肌裡面吧?

股二頭肌長頭起自坐骨結節,股二頭肌短頭起自股骨粗線,共同止於腓骨頭側面。但是!!Tricky的事情是,雖然長頭短頭他們都叫做股二頭肌,長頭的支配神經是坐骨神經,脛骨分支,短頭是由坐骨神經,腓總神經支配的。很神奇吧。

誒也是最近才搞清楚的。說來也是慚愧。

相關焦點

  • 當中醫遇上肌內效貼,該如何看待?
    當中醫遇上肌內效貼,該如何看待?就肌內效貼而言,光對於它的命名就有很多種說法,如肌效貼、運動機能貼布、kinesio tape 、kinesiology taping等,而且似乎不同的稱呼之間還存在一定的『鄙視鏈』。
  • 肌內效貼布小知識
    在運動場上,肌內效貼布幫助運動員發揮出正常水平,普通人在日常活動或一般的運動中遇到肌肉酸痛、勞損的情況時,同樣可以使用肌內效貼布。肌內效貼布(kinesio taping)這個拗口的名字,由日本人加瀨建造(Kenzo Kase)發明並命名,並在臨床上開始廣泛應用。
  • 談談肌內效貼布的功效
    肌內效貼布,由日本醫師加瀨建造(KenzoKase)研發,於1980年首次問世,同時還研發出適宜的貼布使用技術。這種貼布本身不具藥性,一般不會有過敏現象,屬於高接受度的低過敏性貼布。而肌內效貼豐富多彩的顏色,主要是為了配合運動員在場上的服裝以及提供心理支持,對於彈性本身並沒有太多區別。當在受傷肌肉部位貼上肌內效貼布後,皮膚受到肌內效貼布的牽拉,使皮下組織與肌肉之間的間隙增加,從而促進組織的血液循環和淋巴回流,緩解疼痛,改善循環,減輕水腫。它還可以幫助支持穩定關節,矯正姿勢,提升運動能力等。
  • 你了解肌內效貼嗎?
    肌內效貼布於20世紀70年代起源於日本,發展於歐美,而國內對肌內效貼布的認識則始於北京奧運會。經推廣,現該技術不僅用於各類運動損傷的處理,且廣泛延伸到臨床康復等領域。肌內效貼布是一種帶有彈性的超薄透氣膠帶,有不同的寬度、顏色和彈性,可以根據需要剪切成不同的形狀,貼在需要治療的皮膚、肌肉和關節上。
  • 漲知識 | 肌內效貼布是什麼?
    這就是肌內效貼布(kinesiology tape),也稱運動貼布,為治療關節和肌肉疼痛而開發的貼布,被普遍應用於運動防護和緩解疼痛。肌內效貼布是一種有彈性的超薄透氣膠帶,它有不同的寬度、顏色和彈性,可以根據需要剪切成不同的形狀,貼在需要治療的皮膚、肌肉和關節上。與傳統的膏藥或藥布相比,它能極大地減少皮膚過敏等不良反應,且允許治療部位自然活動。
  • 它叫肌內效貼布
    仔細找找,其實這種「彩色膠布」在體壇上一直很受歡迎:李娜在2011年法網公開賽中,右腿膝蓋下方就貼著黑色的一圈,巴神在本屆歐洲杯時背後也貼了藍色的三條……  這種「彩色膠布」叫做肌內效貼布,據說是30多年前日本一位醫師發明的,不含任何藥物,只是利用純物理牽拉的原理,貼在受傷或需要保護的部位上,起到支撐、穩定肌肉或關節的作用。
  • 肌內效貼的臨床應用及其作用機制
    布基採用防水彈力布,膠水為醫用亞克力膠,膠面呈波紋狀不完全覆蓋在布基上。肌內效貼的厚度與透氣性均類似於人體的皮膚,可用來減輕水腫、改善循環、支持、訓練、放鬆軟組織、減少炎症反應、降低疼痛;肌內效貼在未施加拉力或在拉力範圍(原長120%-140%)內時,肌內效貼布具有持續的自然彈性,還能提供持續有益的感覺輸入。
  • 肌內效貼的臨床運用和機制
    肌內效貼在未施加拉力或在拉力範圍(原長120%-140%)內時,肌內效貼布具有持續的自然彈性,還能提供持續有益的感覺輸入。前幾年來,因為肌內效貼能較好地預防和緩解運動員運動損傷及提高其運動能力,且具有較好的即刻和延遲幹預效果,這一非侵人性的治療手段已風靡整個體育界。
  • 肌內效貼,看這一篇就夠啦~
    本期導讀// 肌內效貼出鏡率為啥越來越高// 肌內效貼的作用// 肌內效貼的消炎止痛原理// 肌內效貼和傳統貼布區別// 肌內效貼只是運動員專用的必勝法寶麼放錯了,這個是神秘東方秘術——Cupping(拔罐兒)不光是運動員在貼
  • 肌內效貼布使用方法大全圖解
    「肌內效貼布」(KINESIO),簡稱肌效貼。它們的作用在於支持和放鬆肌肉,增加關節的活動範圍和促進血液循環,最重要的是,它們還能減輕疼痛。
  • 肌內效貼布
    肌內效貼布主要是為治療關節和肌肉疼痛而開發的貼布。                            從運動貼布的功效而言,一般運動員所使用的運動貼布只能暫時止痛而缺乏治療的效果。 運動員使用肌內效貼布,舊傷以及先前累積的肌肉疼痛可以好轉,在傷害未痊癒卻得繼續進行練習得情況下,可以避免舊傷更加嚴重而再次引起傷害。
  • 肌內效貼療法,您了解嗎?
    安軍明主任醫師介紹到,為該患者貼敷的彩色的膠布被稱作「肌內效貼布」,別看他貌不驚人,卻是治療肌肉與軟組織損傷的利器。  肌內效貼布本身沒有任何藥物成分,主要是利用貼布的張力與紋路來牽拉皮膚,牽動皮下組織,增加皮膚與肌肉間的筋膜空間,進而促進血液與淋巴循環,起到放鬆肌肉的作用。此外,肌內效貼還具有無痛,使用方便,無任何副作用的特點,在消除肌肉疼痛,穩定關節的同時,不影響人體正常活動等優點,尤其適合運動員使用。
  • 讀書會|《運動傷害與肌內效貼布》
    今日圖書內容簡介:《運動傷害與肌內效貼布  「緒論」讓讀者對肌內效貼布有初步的認識,再進行「各部位運動傷害之貼扎詳解」。內容分為〈下肢篇〉、〈腰背篇〉、〈上肢篇〉,以肌肉解剖學、肌動學為依據,先說明傷害成因、病理變化及症狀、肌肉檢測等,搭配該傷害部位的位置示意圖、傷處之描繪,採圖文對應的方式呈現貼扎步驟,並標註處理目標與貼布作用,一目了然。
  • Speedwell肌內效貼布
    產品介紹品牌:Speedwell名稱:肌內效貼布
  • 【健康】康復神器:肌內效貼布
    這些小布貼是肌內效貼布,來源於運動機能學,主要是為治療關節和肌肉疼痛而開發的貼布,被普遍應用於運動保健及防護。隨著肌內效貼布的發展,醫學界也開始應用這種貼布於關節和肌肉疾病的治療。 肌內效貼布不像傳統的膏藥具有藥性,它無藥性,完全的物理拉力治療,主要功效就是來源於它的拉力與彈性,在不限制活動度的同時,能夠改善皮下間隙,促進血液和淋巴的循環,加速損傷部位的恢復。
  • 不妨試試肌內效貼布
    肌內效貼技術(Kinesiology Taping)是目前不錯的選擇。 神奇功效廣受推崇肌內效貼技術起源日本,由日本醫師加瀨建造(Kenzo Kase)於1973年始創,經過歐美等多地運動醫學、康復醫學的專家進行改進、推廣,肌內貼布及其貼扎技術已被世界各地的運動人群接受,廣泛應用於運動損傷的防治。
  • 神秘的彩色貼布-「肌內效貼」
    本文預計閱讀 10分鐘每天看文章的人,怎麼吃都不會胖我們時常會在各種體育比賽中,看到選手的腳踝、膝蓋、肩部、以及肘部等身體部位貼著一條或幾條彩色貼布,這就是肌內效貼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肌貼」。肌內效貼布(Kinesio Tape)作為現在常用的運動防護手段,最早是由日本脊柱治療博士加瀨( Kenzo kase)於1973年開發的治療性貼扎技術,命名來自於英語的「運動機能學」(kinesiology)的前綴。 近些年,無論是在競體體育,還是體育愛好者身上,時常看到這些彩色貼布,2008 年北京奧運會後,其使用在國內推廣起來。
  • 關於肌內效貼布 我們應該了解些什麼?
    關於肌內效貼布 我們應該了解些什麼? 原標題:關於肌內效貼布 我們應該了解些什麼?
  • 「肌效貼」究竟神奇在哪裡?
    很多運動愛好者都見過貼在身上各部位的彩色「肌效貼」,現在除了不少專業選手用,甚至在家庭主婦、高齡長輩、上班族,甚至小朋友的身上也越來越常見了。是什麼原因讓各年齡層、各種生活狀態的人群都開始喜歡上了肌效貼?
  • 中國肌內效貼技術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20版)
    kinesiotape即肌內效(貼)布,是就其材料而命名;kinesiotaping即肌內效貼,是就其技術動作而命名。為更好地促進肌內效貼技術在國內的應用和發展,中國肌內效貼技術臨床專家共識組參考相關文獻,結合臨床應用經驗,就貼布材料的物理特性、專有名詞和術語、技術要素、作用原理、臨床應用及治療程序等。討論制訂了«中國肌內效貼臨床應用專家共識» ,旨在為國內康復醫師、治療師、體能訓練師以及其他相關臨床工作者等提供可參考的診療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