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情感調查員 ELLEMEN睿士
兩個人戀愛多久適合結婚?
英國的一項調查機構在對1000對夫妻進行調查後發現,婚姻關係和諧的夫妻,平均的婚前戀愛時間是3年。「久戀不婚」可能是出於現實原因,也有可能是在戀愛長跑中,結婚這件事逐漸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我們採訪到了三位戀愛十年以上卻未走入婚姻的人,跟他們聊了聊「久戀不婚」背後的原因:
——
首先聲明,我跟我男朋友沒結婚的原因在我,我是一個還算堅定的「不婚主義者」。
我23歲去英國讀研的時候認識的他,他初中那會兒就舉家搬來英國,從此在這定居,算是西化程度比較高的華人吧。
我的想法在出國之後經歷過比較大的轉變,放在十年前,我也沒想過自己不要結婚之類的。當然了,一個客觀因素是:天高皇帝遠,人在國外,受國內傳統觀念的影響逐漸弱化,三十歲以前家裡也一直催婚,甚至還千裡迢迢跑來英國「考察」我的男朋友。
跨過三十歲這個坎兒,他們「淡然」了許多,可能看我在國外生活得挺好的,當然也是因為插不了手吧。
不想結婚的原因不是因為感情,在一起十多年,我們只出現過一次感情危機,當時是因為我工作調動去了歐洲其他國家,異國狀態讓我有點分心,準確說,是碰到了另一個讓我短暫crush的人,雖然最後並沒有發生什麼,卻促使我對親密關係進行了一次深入反思。
從一而終當然是好事,但是我敢說絕大多數成年人很難真的從頭到尾只喜歡一個人,雖然有道德感的人懂得止步於行動。我個人認為「開放式關係」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我不認可「開放式婚姻」,有些人結婚之後各玩各的,婚姻反而只是一種經濟上的紐帶,我不明白這種名存實亡的婚姻有什麼維持下去的必要。
同理,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也並不需要靠一紙婚書來證明什麼,我是否和這個人在一起,只取決於我們之間的相處是否合拍、是否能支持彼此的生活。我和男友同居六年了,無論是日常瑣事還是人生中比較大的變動都一起經歷過一遍了,老實說和結了婚的夫妻也沒什麼分別。
最近因為疫情的影響還讓我們的關係變得更親密了,之前各自忙工作,每天呆在一起的時間其實有限,現在在家辦公,反而多出時間去探索更多的共同愛好。我聽國內的朋友說,隔離生活之後出現了一波「離婚潮」,這更加驗證了我先前的觀點:好的關係和是否結婚沒有必然聯繫,婚姻也不是一段親密關係的必然走向。
可以預想,以我現在的年紀,如果還生活在國內的話,是一定要被周圍人說閒話的,甚至不只是我,我的家裡人可能也要跟著遭殃。但在英國,像我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沒人會把我們「當回事」,男朋友的家人前兩年「旁敲側擊」地問過我們一次結婚的事,在沒有得到肯定答覆之後便也非常默契地閉口不提。
後來,每逢比較大的節日,我還是會去他家吃飯,我們像親人一樣和諧相處,是妻子還是女朋友,身份有那麼重要嗎?
——
我16歲開始和男朋友在一起,這段感情陪伴我走過了最純潔無暇的校園時光,遺憾的是,應該是不會走入婚姻了。
原因說起來挺俗的,門不當戶不對,無法調和,但我又捨不得這段十多年的感情。
大學畢業之前,我們的感情一直是處於「地下狀態」,家裡人沒問過我,我就也沒說。原以為,等工作穩定一兩年後,我也能擁有「從校服到婚紗」的完美婚禮,誰知,這段關係剛剛浮出水面,就遭到全家人的一致反對。
男朋友的家境不太好,出身農村,雖然他本身十分要強,但並不能改變在我父母眼中「鳳凰男」的人設。二十一世紀都過去二十年了,我家人還是非常信奉「門當戶對」的那套東西,而且這件事不只是我父母這輩反對,連家裡的老人都苦口婆心地出來做我的思想工作。
讓我哭笑不得的一點是,我外婆給出的例證之一是我媽就是找了「鳳凰男」——我爸才讓自己過得那麼辛苦,因此絕對不能讓我重走我媽的老路,我心說我爸這麼些年真是不容易,作為家裡的經濟支柱還要被他們背地裡看不起。
老人年紀大了,就算心裡不爽也不能公開頂撞,所以在他們的強烈要求下,我面子上裝作已經跟男朋友「分手」了。家裡的壓力我只隱約向男朋友透露過局部,他也知道我們想要在上海立足,目前只靠自己是做不到的(房子的首付他家那邊完全幫不上,我家這裡又僵住了),我就說等我們兩個有能力了,再去談婚事也不遲,現階段見家長只能碰一鼻子灰。
但隨著年紀一年年增長,我自己心裡有時候也在打鼓,看著周圍的小姐妹一個個都出嫁了,我這個「戀愛的排頭兵」反而落後於大部隊了。另一方面,我著實羨慕那些家境旗鼓相當無需操心這些事的人,哪怕他們中的一些在我看來只是通過相親認識,兩人的感情不那麼深厚。
青春期的時候,我也憧憬過那種夢幻的婚禮,年紀大了之後才發現,那種莊重的現場感背後要經歷多少現實的考驗。房、車、存款、彩禮……沒有物質保障的婚姻就像地基不牢的大廈,我不敢想像邁進去之後的場景。
或許就像那句老話說的,談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而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情,我也聽說過在談婚論嫁階段吵崩了的情侶,更不用說結婚之後贍養老人和撫養小孩的問題,所以還是等我們有足夠的底氣面對這些的時候再說吧。
對家裡名義上恢復「單身」之後,我媽也給我張羅過對象,但本著對男朋友負責的態度,我全部都推掉了,對方善解人意一點的我會私下裡解釋原因,不好說話的就直接拉黑了。
這些事我從來沒跟男朋友說過,雖然自己兩邊「演戲」挺累的,但生活的壓力已經那麼大了,我不想再給他增加不必要的煩惱。
——
我18歲和現在的女朋友在一起,還有兩天就是整整十年。
準確的說,我們是一對結婚失敗的情侶。
差不多25歲的時候,也就是三年前,我和女朋友嘗試結過一次婚,因為兩個人真的很合得來,當時對結婚這件事也沒什麼概念吧,她家裡一直催,我家裡也跟著催,我們倆合計了下,那就結吧。
當時覺得,結婚對於我們戀愛,應該沒什麼影響,頂多就是更有儀式感了一點。我們的家庭關係都是比較和睦的那種,爸媽心態也年輕,所以當時以為,結婚就是更正式一點的戀愛關係。
定下日子之後,就開始操辦,爹媽鼓搗我們結婚熱情,鼓搗完了立即扮演甩手掌柜,結伴旅遊去了,留下我和女朋友看著婚期一天天逼近,一天天忙,一天天焦慮。
籌備結婚的那三個月,讓我們兩個七年的感情差點崩潰,基本就是把在一起七年的架都吵完了。
25歲正是工作上奮鬥的年紀,我和女朋友都是挺要強的那種,放在工作上的精力很多,突然要分出一部分業餘的精力搞婚禮,真的一個頭四個大。
不僅僅是婚禮,你結婚,買房子要提上日程吧,兩家父母只顧著遠程發號施令,我和女朋友照做,盯房子,找婚慶公司,雙管齊下,打得我倆措手不及。
矛盾就是這時候產生的。本來那天晚上要去試衣服(只有晚上有時間),我卻突然被通知要加班,挺累挺煩的,並且已經延期兩次了,我打電話和女朋友說,她直接就火了,說這不是她一個人的婚禮,問我能不能上點心。
我在公司的樓梯間和她吵了半個多小時,兩個人都說自己最近有多辛苦,吵到最後她哭了起來,說不能處就分。
我當時就愣住了,就覺得我們這麼多年的感情,多少事都沒吵散,以前吵架的時候也不會提分手,這次居然這麼輕易就動搖了感情。
婚姻讓我害怕,就是從那一瞬間開始的。
那是我第一次翹班,趕緊回了家,找到哭著的女朋友,我們兩個認真地分析討論了一晚上,得出的結論是:我們的感情本身沒問題,一切的問題,都是結婚對我們生活狀態產生的影響。
本來已經很忙了,原本戀愛中需要體貼彼此的時間,都被婚禮的瑣事分走了大半。
慶幸的是,我們最後還是和好了,當然婚禮就算了,和雙方父母解釋了很久,他們慢慢也選擇尊重我們的決定。
經歷了這一遭,我發現,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婚姻作為感情的進階或者紐帶,只要兩個人都舒服並且可以做到忠誠和相愛,婚姻帶來的責任和約束,也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我和女朋友談了十年的戀愛,還是彼此的初戀,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結婚,但我知道那個時候一定是「對的時候」,能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走到下一步——做好準備的時候。
結婚不僅僅要對的人,對的時間,重要的是對的感覺。
採訪、撰文:MK、PP
編輯:MK
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