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魚缸的整體水質和觀賞魚的狀態而言,硝化細菌能算個啥?

2020-12-14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今天有一位魚友提出了一個這樣問題:

在我們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剛開缸的時候,為什麼要去提倡爆氧,是為了更快地生成硝化細菌嗎,是不是說硝化細菌就一定需要高氧環境呢?

為什麼給我的感覺就是,我的魚缸越是爆氧水質反而越渾濁,在還沒有爆氧之前,水質倒是很清澈,這樣的爆氧操作到底是好還是壞,對於魚缸的水質來說,我怎麼看著好像是起到了反作用呢,如此渾濁的水質,難道硝化細菌它就不缺氧了?

這樣吧,咱們先把硝化細菌這個問題放到腦後,最後再說,我們來談一談為什麼我們開缸需要爆氧的問題,我也不是什麼專家,我只憑藉自己的理解,分為不同情況來談談我的感受吧。

魚缸裡沒有魚,直接自來水入缸,有可能需要爆氧,主要問題是為了除氯

假設說,我們的魚缸裡之前啥也沒有,提前也沒有進行適當的、有效地困水,就是說直接自來水入缸了,那麼,首先第一點就是,魚缸的缸壁或者缸底可能會殘存大量的氣泡粘附缸壁,這個氣泡有可能是氯氣,也可能是由於自來水的水壓所導致的各種氣泡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依然要去考慮到很多因素的,未必就是一上來就要去爆氧,這個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除非是我們急於放魚,魚已經買回家了,正等著要下鍋呢,不是,是正等著要入缸呢。

如果說我們不著急的話,不防就讓這個水質靜置兩天為好,哪怕是一天也可以,因為自來水的氯氣也會有一個反向殺菌的作用,我們可以有效利用這一點,權當是為魚缸再次消毒了,同時也會有利於自來水中各種管道雜質的沉澱。

假設,一兩天後,我們看到了魚缸的底部有一層殘渣之類的東西,那么正好,我們把它們通過抽底換水濾除掉就可以了,然後再去開啟氧氣泵和過濾循環一兩天。

換句話說,氧氣泵可以開,無論是為了除氯,還是消除掉魚缸裡缸壁上的那些氣泡,但是在開啟氧氣之前的唯一前提就是,魚缸裡不要有過多殘渣,否則一旦氧氣量過大就會導致雜質紛飛。

這個當然也要看我們魚缸的氧氣量開到多大,太小了,和沒開一樣,缸壁上的氣泡還會在,太大了的話,魚缸裡的氣泡反而會更多,或者說是,生水就是這個樣子,那些氣泡不是一天可以消除掉的。

這是一個問題,也就是說,我們在開缸初期的主要打氧目的,就是一個除氯和一個是為了消除缸壁氣泡,一般的情況下,氧氣泵開啟一天也就夠了,因為我們還有過濾。

氣泡可以人工消除,也可以通過魚缸的過濾系統消除的,只是時間問題

其實呢,這個開缸初期魚缸的氣泡問題,也是可以人工消除掉的,除非是我們的魚缸太大,否則的話,只要是個小魚缸,一米以下的,看到缸壁或者缸底有氣泡存在,我們但凡使用一個較長的小魚網,順著缸壁或者缸底輕輕撥動的話,這些氣泡很快就會上浮到魚缸的水面,這個動作有十分鐘就可以完成,簡單易操作,如果我們採用了這一招,基本上氧氣泵開與不開,都不重要了。

我的所有魚缸,在開缸初期根本就沒有什麼氧氣泵的存在。

當我們消除了缸壁的氣泡之後,這些氣泡就會漂浮在魚缸的水面,這個時候其實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上浮到魚缸水面的氣泡,破不破裂的問題了。

因為各種水質的不同,如果用土話來說的話,就是水質濃不濃、生不生了,如果是水質過生、裡面的某些物質,比如說礦物質之類的吧或者其他東西過濃的話,這個氣泡其實剝離後,依然還會在水面迴蕩,這個時候就需要過濾器的下水來有效擊打水面,以及濾棉的有效過濾來把它們逐步濾除了,氧氣泵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水面太濃的話,只會適得其反,還不如一個油膜處理器來的實在。

這個時候,水面殘餘的氣泡有可能變成了大量的泡沫在缸壁的水面邊緣大幅度聚集,而且這個問題又會與濾材裡面的雜質過多有關了,我們如果發現這個問題,就需要停掉過濾,把缸底沉澱的濾材雜質再一次抽底,然後就不用管了,過濾一直開著,直到氣泡基本消除,極為少量的可以忽略。

這些東西的存在,對於魚缸水質都是有很大的影響的,而如果我們提前困水,哪怕就把自來水放在某個容器裡靜置個三五天以後,那個水質再加到魚缸裡去,基本上就不會出現任何的問題了,這就是提前困水的好處,水面絕對不會出現大量的氣泡不破裂現象或者泡沫堆積,因為很多雜物已經提前沉澱了很長時間了,而這個水只要加到了魚缸裡,很多魚友沒有那個耐心去等待,總是想儘快試一下自己的過濾。

那麼,我們反過頭來看,魚缸的所謂爆氧操作,其實對於水質的作用根本不大,還是一個除氯和消除部分氣泡的作用。

水質清澈如洗,過濾一直開啟,魚缸裡沒有雜物,怎麼可能缺氧?既然不能缺氧的話,多餘的氧氣能夠進入水面的又會有多少?

我們假設魚缸裡沒有魚,那麼在我們的困水、去除氯氣、氣泡、雜質、開啟過濾的多重有效措施下,這個水質和困好的水幾乎是差不多了,再加上濾棉的逐步過濾,水質更會是一清如洗,這樣的水質它可能缺氧嗎,既然不能缺氧的話,氧氣泵又會有什麼作用呢?

就算是它再震動水面,魚缸裡的內環境氧氣量充足,能夠進入到水裡的氧氣又會有多少呢?其實是有它也罷,無它也可的,這個就看個人喜歡了,我是根本不會去用的,完全沒有這個必要,很多魚友之所以開啟氧氣之後,水質渾濁,那只能說明之前我們魚缸的的雜質未除,或者是過濾開啟的時間不到,養水沒有做好罷了。

觀賞魚入缸必須要爆氧嗎?一般的大可不必

關於觀賞魚入缸之後的爆氧問題,這個就要看我們的飼養密度和觀賞魚的反應了,反正是我的所有魚缸即使放魚初期也沒用過,但是對於某些新魚友來說,一米的魚缸飼養個兩三條30釐米的錦鯉,一入缸水質就會受不了,魚缸裡的氧氣量瞬間大幅度降低,水質沒有養好,觀賞魚又開始趴缸,或者是遠途運輸而來,本來觀賞魚就有點缺氧。

這個時候我們是可以進行爆氧的,但是同樣的原則,就是魚缸底部的雜物必須有效過濾,否則絕對不能氧氣量過大,那就會打碎所有的魚便,魚缸裡變成了烏泥塘,那樣的結果就是觀賞魚繼續大幅度缺氧,硝化系統就別提了,魚都死了,還硝化個啥?

所以說,對於魚缸的氧氣供應,本來就是把雙刃劍,用好了水清魚亮,魚缸裡溶氧充足,硝化系統當然也能正常運轉,如果需要除氯,我們開啟個一兩天足夠用,只要是過濾系統能把水質維持住,氧氣泵絕對不是必需品,同時,大量的氧氣供應所出現的氣泡,還會腐蝕和粘附在心理壓抑的觀賞魚的體表,造成它們的魚鰭和體表的大量潰爛,結果是得不償失的。

能夠依據自己的水質和觀賞魚的狀態,去少量的提供氧氣予以輔助,才是我們最佳的選擇。

至於說,大量供氧可以輔助硝化細菌快速形成一說,在魚缸裡沒有觀賞魚和所謂的有機物之前,硝化細菌極為少量,一般的水體溶氧足夠用,有了觀賞魚之後,魚命比硝化細菌重要,我們一步步的根據魚的狀態和水質的狀態去酌情添加供氧即可。

關於硝化細菌一說,我真的不願去說髒話,它就相當於某個東西吧,我們能吃好喝好,吸收足夠的氧氣,它就存在,我們已經危在旦夕了,需要到醫院吸氧了,它當然也需要了,要是人都不幸拜拜了,那區區一兩寸的事,還算事嗎?

這個道理新魚友們怎麼就是不明白呢?對於魚缸整體水質和觀賞魚而言,硝化細菌也只能算個鳥罷了。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液體硝化細菌和乾粉硝化細菌,哪個更靠譜?這是觀賞魚玩家的難題
    歡迎朋友們再一次回到這個有點不一樣的寵物魚專欄,我就是那個魚和熊掌已經兼得的譁仔。大約兩個月前的一個晚上,熊掌問我:譁仔啊,你說是乾粉硝化細菌更好用,還是液體硝化細菌更好用?譁仔一聽,瞬間覺得這是個不錯的主題,經過一番並不太嚴謹的實驗,譁仔得出一些屬於自己的心得。
  • 水質沒問題,觀賞魚還是養死?這4個細節方面你要注意
    技術方面主要考慮水質的變化,養魚之前先養水。水質方面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水發白,水質一旦變白,通常意味著水中的菌群已經失衡了。菌群失衡,代表水中的氨氯含量超標,會直接導致魚缸生態系統的崩潰,會直接威脅魚的生命。清除掉氨氮成分需要適合的微生物細菌,當然,直接換水也可以。
  • 每次換水加入硝化細菌,魚缸水質就清澈了,這算水質穩定了嗎?
    最近由於很多的新魚友,總在那裡不停地折騰魚缸的水質和過濾系統,尤其是在開缸初期,所以養魚老道在昨天的視頻中,希望各位新魚友能夠以魚缸的水質穩定為主,不要再去把觀賞魚飼養了大半年,依然還是新水養魚,因此這個魚缸水質永遠也不會穩定。
  • 魚缸常出現這些「髒東西」,可它們對觀賞魚好,也能淨化魚缸水質
    一旦蔓延開來非常危害觀賞魚的健康,他會大大的減少觀賞魚的活動空間,甚至有時候嚴重了會將觀賞魚纏在裡面,然後死亡。重要的一點是,基本上沒有什麼生物愛吃這玩意兒,黑殼蝦也不理不睬的。一旦長起來就是綠綠的一團,特別容易出現在水草上,抑制水草生長。不過他也是一個固氮者。水質檢測者—青苔當水養久了,魚缸的角角落落會開始長青苔,也是一種附著性的藻類。
  • 闢謠:往魚缸裡放鹽能保養觀賞魚?魚缸裡可別隨意放鹽
    很多魚友經常喜歡往魚缸裡面撒鹽。亦或是有魚友的魚生病了,他就會叫那個魚友撒點鹽。這鹽真的是說撒就撒的嗎? 一般情況之下,往魚缸裡扔鹽,究竟目的何在? 1.殺菌消毒。 鹽其實就是氯化鈉。很多生活在淡水中的細菌或者是寄生蟲之類的東西非常不耐鹽。
  • 魚缸的藻類確實是個好東西,對水質而言,成也是它,敗也是它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相信有很多飼養觀賞魚的新魚友,在調理魚缸水質的時候,會敗在兩種東西上。一種就是魚缸裡的異養菌,這個是與飼養密度、養水和選魚問題都有關的,我早就說過多次了。
  • 觀賞魚極度恐懼,未必是受到驚嚇,可能和水質又很大關係
    但是,很多魚友會發現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突然間,自己飼養的觀賞魚在某一天,開始變得集體膽子過小、開始害怕主人了,或者扎堆、或者極易驚缸、或者開始拒食……特別是我們已經飼養了很長時間的,和自己有很好互動性的觀賞魚,之前也沒有發現有過任何的驚嚇情況,這不是很奇怪嗎,原因到底在哪裡呢?
  • 魚缸過濾系統和照明燈,24小時開啟,觀賞魚能不能被累死呢?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關於魚缸過濾系統24小時開啟,能不能把觀賞魚給累死的問題,以前經常有魚友會提及。一般情況下,應該是不至於,但是有幾種特殊情況,可能也會導致觀賞魚的死亡,任何問題都不是那麼絕對的。
  • 來自中國本土簡單好養會清潔魚缸,長得還好看的觀賞魚,品種也多
    當然,死水我不建議養吸鰍,即使能活也活得不自在。我喜歡乾淨的水源吸鰍的原產地水質都是極好的,甚至可以喝!所以,魚缸的水質千萬不能差,如果超過了吸鰍能承受的範圍,可能會造成吸鰍歸西的現象。乾淨的水源肯定少不了強大的硝化細菌系統,所以我們一定要培養好硝化細菌,多提供細菌屋。當然也需要物理過濾去過濾掉那些大顆粒雜質,這樣才能維持好一個健康的水體,保證吸鰍活得快活,健康。
  • 改善魚缸水質的6種武器,哪一個才是魚寵愛好者的屠龍寶刀?
    魚缸裡的水處於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不同於自然界中始終處於流動狀態的活水,稍不留神,水就會變渾。造成水渾濁的原因包括:物理渾濁、化學渾濁,和生物渾濁。今天,七秒小編我就來盤點一下圈子裡的朋友們亮出的各種改善水質的法寶武器。      一、換水
  • 沒有強大過濾系統,魚缸底部雜物如何去除,怎樣保證魚缸水質?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在養魚老道給大家發的視頻中,有很多魚友對於我家中魚缸的水質如何保持問題,尤為好奇,紛紛在詢問一個話題,那就是這些魚缸底部的雜物到底是如何去除的,需要定期抽底換水還是會有別的原因?
  • 為什麼有的魚缸,都看不見魚在哪裡了,觀賞魚它也不死呢?
    大部分情況下,褐藻和青苔對於魚缸的水質並沒有什麼不好的影響,反而會有助於穩定魚缸的水質,所以有些魚友會選擇留下缸壁三面的青苔,只把正面的擦去用以觀賞,如果是純粹的褐藻也沒有什麼問題的,就怕是我們魚缸水中的雜質過多,不斷粘附在褐藻上,雜物和褐藻攪合在一起,魚缸的水色越來越暗、越來越黃,那樣就需要處理了。
  • 為什麼造景缸的水質也可以保持清澈,魚缸底部的糞便可能排除嗎?
    很喜歡缸裡的造景啊,但水平太低只能裸缸養魚,一直有個疑問啊道長,假如魚缸裡有那麼複雜的造景,比如說又是石頭、又是沉木、底沙啥的,食物殘渣和糞便肯定是無法順利到達下水口而濾出的啊,不知您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難道就是讓魚少食多餐嗎,還是依靠缸裡成熟的細菌體系來分解這些殘渣?
  • 適合魚缸造景的幾種觀賞魚,魚缸造景「大神」之路從它們開始
    平時我們進行魚缸造景的過程中,有一個讓人比較頭疼的問題。那就是有進行造景的魚缸平時不方便清洗。也就是說,大部分養魚的朋友認為有造景的魚缸裡面,不好進行日常維護。其實如果合理安排一下魚缸造景的內容包括水草,還有觀賞魚的種類,以及品種搭配比較科學的話,還是很容易進行日常維護的。
  • 魚缸裡的生化濾材是不是多餘,沒有它魚缸水質是不是更好控制?
    因為濾材對於雜質的處理效率比起濾棉和生化棉,要差得遠了,當濾棉的有效過濾一旦失效,魚缸裡的雜質就是在淤堵的生化濾材表面和主缸裡玩漂移,這樣子魚缸的水質所表現出來的狀態就是,水泵功率越大,雜質在魚缸裡翻滾的越嗨。
  • 只要水質好,觀賞魚就不可能蒙眼,這個結論未必正確
    關於魚缸的物理過濾系統效果和水質問題,昨天養魚老道發表了一個視頻,魚缸最佳物理過濾的相關事宜,我不敢說它就是完全正確,但對於我們飼養小型觀賞魚來說,至少我所使用到的就是那個方法,在我這裡是絕對管用的,保證是水清魚亮,改天通過文章再給大家介紹一次。
  • 細菌的口水在魚缸長這模樣,養觀賞魚免不了遇到這白色黏膜
    很多魚友擔心菌膜對魚會有傷害,別擔心,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菌膜到底是個啥玩意兒。菌膜,從字面意思上來講就是細菌的薄膜,通俗一些來講,菌膜就是細菌的口水,有些像燕窩。有益菌們在不舒服的情況下,或者是種群弱小就會「啐自己」,用自己的「口水」將自己包起來,保護自己。
  • 魚缸綠水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與之相伴,水中的氨急劇增加,同時作為硝化反應的最終產物——硝酸鹽的濃度不斷累積,兩種物質都促使綠藻快速滋生。 富營養化時氮循環圖示魚缸水綠的原因和處置辦法綠水是一種常見的水質問題,用肉眼觀察,魚缸中的水整體呈現綠色,因而得名。
  • 80釐米的魚缸,到底能夠飼養多少孔雀魚,或者其他小型觀賞魚?
    很多魚友對於觀賞魚的飼養密度總是在不斷地打聽,其實這裡面根本不會有一個什麼比較確定的概念,正如今天養魚老道購買了140條的孔雀魚種魚,對於每個魚缸的魚兒密度的放置也是經過了仔細的分析的,並不是說我就是簡單的把魚兒往每個魚缸裡一分就完事了,再者即使如此每個魚缸裡的飼養密度它也未必一定都是絕對的正確。
  • 對於養魚先養水,大多數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三四五六……
    魚缸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都有可能被汙染。無論是來自玻璃膠本身遺留的化學物質,還是外界沾染的各種細菌病毒寄生蟲,都很容易讓你心愛的觀賞魚生病。使用高錳酸鉀消過毒之後,就可以注入爆過氣的自來水了。餘氯雖然不傷魚,但是傷硝化細菌,所以我們最好還是把它去除掉為妙。養水的重頭戲——培菌工作開始往水裡投放硝化細菌和酸奶吧~在保證水溫達到25攝氏度的前提下,請添加對應比例的硝化細菌,然後再添加適量原味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