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的人物訪談,居然能在今天掀起轟轟烈烈的爭議。
2012年有一部關於鍾南山院士的個人紀錄片,講的不是鍾老鞠躬盡瘁救死扶傷,而是平淡瑣碎的生活日常。八年前早已名揚天下的鐘南山跟普通醫生並無二至,狹窄的格子間裡看病接診,不大的老式公寓內,全家居住。
鍾南山家裡的裝修很簡單,家具都是四五十年的老傢伙。桌布早已經泛黃,家裡邊最顯眼的是數不清的獎盃、獎狀,就連餐桌上的果盤,都是用獎盃來代替的。
然後呢,這部紀錄片如今被回鍋,並不是因為主角鍾南山。原來有觀眾在片中發現鍾南山的兒子鍾韋德也在這部片裡邊出鏡。而鍾韋德接受採訪的時候,竟然繫著一條金光閃閃的腰帶。定睛一看這不是國際大牌「愛馬仕」嘛。一時間,鍾南山兒子用「愛馬仕」的,消息傳得是沸沸揚揚。
有人吐槽,這個皮帶真是刺眼。有人諷刺本事不大顯白不小,有人痛批啃老炫富奢侈無度。一言蔽之就是鍾南山的兒子不能窮奢極欲。但是你以為這位鍾偉德的身份就只是鍾南山的兒子嗎?
當然不是,我們先來看看鐘韋德經過縮減之後的名頭。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家級百千萬人才、享受國務院特別津貼,英國伯明罕大學、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以及瑞典科洛倫斯家研究中心學術顧問、客座研究員。曾經獲得中國泌尿外科最高榮譽吳階平泌尿外科獎,以及六項省市國家科技進步獎獲,獎勵科研基金五百萬元。而周維德專業方向是治療泌尿系統的惡性腫瘤和結實。
不知道這個身份是否配得上帶一條六千多塊錢的「愛馬仕」皮帶。
和父親一樣鍾韋德的人生經歷,同樣是腳踏實地演繹精彩。
1998年鍾韋德下鄉鍛鍊。他發現自己開了處方,但是當地的村民卻沒有去拿藥。難道是自己的方子有問題嗎?一問才知道原因,是買不起。當地的農民一筐豆角才賣五毛錢,而處方裡有一種藥要幾十塊錢。按處方,一個月至少要花費上百塊。鍾韋德這個時候想到的不是簡單的墊款捐助,而是深入思考,能不能尋找、解決問題,而且是價格比較低的治療辦法。
針對越來越先進的醫療體系,鍾韋德有自己的思考。為什麼一個感冒咳嗽要開上百來塊錢的藥,為什麼醫院很少開過去的便宜藥了?難道老藥真的應該被新藥進口藥淘汰嗎?而研究的結果是有一些老藥臨床歷史悠久,並不比一些新藥差。新藥的價格高,只是因為前期投入研發大,並不代表療效更好。甚至鍾韋德在曾經的調查報告中直接指出,一些醫院獎金的分配方式,是導致只見新藥不見老藥的最重要原因。
日常工作之外,思考發現問題,撰寫行業報告,同時鐘韋德還用實際行動努力地降低患者拍照。
七十三歲的孤寡老人,病到無法排尿,只能插管導尿,按照常規的治療,醫療費最少每周一百塊。而鍾韋德給他使用了便宜又有效果的藥,每周花不到十塊錢。對於大多數的醫生來說,病人要對症下藥。而對於中國人來說,治病還要充分考慮病人的經濟能力,要因人下藥。
對前列腺重症患者來說,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可以省下一大筆費用。但是國外研製出來的這個基因診斷晶片的價格高昂,要兩、三千塊錢才能檢測出來。鍾韋德開始於中山大學生命醫學院,開展了前列腺癌基因前端晶片研製。晶片研製成功之後,把診斷的價格有從幾千塊錢,降低到了兩、三百塊錢。
這就是被父親光芒籠罩,但是依然自我綻放的鐘韋德。這就是被指責。佩戴愛馬仕皮帶的鐘韋德。想一想,你讓他扛得起天上的重任,為何又不許他配上這盛世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