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照相」產業的逆襲!正在最常用的手機上上演著...
儘管手機品牌商們嘴上說著拍照之爭就是算法之爭,但私底下還是硬體升級「真香」!
各手機大廠在發布會上濃墨重彩地描繪各種拍照功能的背後,我們看到手機相機硬體也在迅速地升級迭代,而這背後有一股中國力量正在快速崛起。
說到隱藏在手機硬體背後的巨頭,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會想起藍思科技、伯恩光學、立訊精密、歌爾股份等手機產業鏈製造企業。
事實上,靠手機產業鏈悶聲發大財的公司還有很多,有一個來自中國的隱形龍頭,躲在蘋果、三星和華為的背後,默默的賺錢,甚至多項技術都達到了全球第一。
這個企業就是舜宇集團。2007年上市至今,舜宇光學市值增長超過30倍並超過1700億港幣,一躍成為名震全球的科技巨頭,光是2020年年上半年營收就已經達到188.64億元。
如今,舜宇的車載鏡頭業務長年保持全球第一;手機鏡頭業務、安防監控攝像頭業務全球第二;手機攝像模組業務全球前二,是華為、三星、索尼、松下、卡爾蔡司、寶馬等諸多國際品牌背後的「隱形巨頭」。
壹
它以6萬元貸款起家,經36年發展營收近400億,市值更是上千億,股價從上市時的3港元/股扶搖直上167港元/股;
它是國際知名科技大佬谷歌、亞馬遜等爭相邀請參與相關前沿產品設計的對象,也是華為、三星、海康威視、等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
它參與過谷歌的tango項目,為華為P9手機貢獻過雙攝像頭。它就是舜宇光學科技(02382.HK)。
2007年,舜宇光學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畫出了一條向上攀登的迷人K線。從上市之初市值38.2億港元,到邁入千億市值俱樂部,成為香港資本市場上當之無愧的黑馬。
從細分領域的「名配角」,到車載鏡頭雄踞全球第一、手機鏡頭和手機攝像模組名列世界第二,舜宇無疑是光學行業的巨型龍頭。
而提起舜宇集團,就繞不開舜宇集團的創始人王文鑑,他的創業經歷更是為人所稱道。
王文鑑生於百業蕭條的解放前夕,創業於改革大浪澎湃的80年代,舜宇的騰飛有時代為湯底,有機遇為佐料,但絕離不開王文鑑的經營主料。
王文鑑,1947年6月出生於浙江餘姚。
在成長過程中正趕上建國初期那段朝氣蓬勃的日子,這些經歷也促成了王文鑑後期敢拼敢為人先的精神。
到了80年代,正值改革開放的浪潮洶湧推進,餘姚希望能辦一家有科技含量的工廠。
時任餘姚電容電器廠質檢員的王文鑑帶著8名高中畢業生前往浙大學習光學冷加工技術,並且在不久之後就建立了一家光學加工廠。
貳
創業時期最忌諱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在企業造血能力不是特別強的時候,腳踏實地、穩紮穩打無疑是企業長青最好的方法。
1984年10月,37歲的王文鑑學成歸來,懷揣6萬元貸款,利用原城北膠木廠的4間廠房,將舜宇集團的前身——餘姚第二光學儀器廠辦了起來。
起步階段的舜宇集團,規模很小,主要製造傳統光學產品,包括照相機、望遠鏡、顯微鏡的鏡頭鏡片。
起初,王文鑑覺得單一項目的抗風險能力實在太差,王文鑑就有了向其他業務探索的想法,生產過通信通信交換機、消防設備、工業陶瓷等項目;
可由於欠缺相關產業的經驗以及對市場不是很了解,王文鑑不但沒有賺到錢,反而虧損了八百多萬。
與其所有行業都涉及,不如在單一行業做到狀元。
「梧鼠五技而窮。」這次失敗,王文鑑痛定思痛之後,決定開始專注於光學產業。
1988年,王文鑑團隊與浙大光電技術開發公司成立了科技生產聯合體,通過產學研結合,掌握了光學領域的核心技術,並研究生產出了光學鏡頭、顯微鏡、望遠鏡等20多種光學元器件產品。
從對高科技領域「一竅不通」,到在業內立足腳跟,公司在王文鑑這隻領頭羊的衝鋒下,發展迅速。
1994年,餘姚市第二光學儀器廠實行了股份制改造,更名為浙江大學餘姚光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司創立十周年之際,銷售額達到了6000多萬元。
叄
苟富貴勿相忘!很多企業家能做到與員工共苦,卻鮮有同甘之輩。而王文鑑的舜宇光學卻做到了股權分散、錢散人聚,甚至於公司的保安、食堂裡打飯的員工都成為了千萬富翁。
作為民營企業家,很多人在創業的道路上,都會讓家族成員擔任高管,掌握企業主動權。但是,王文鑑不一樣,不僅防止家族化,還儘量讓員工獲利。
在1991年,為了避免出現任人唯親,特地建立了選拔機制,引進高層次人員。
1994年,舜宇光學開始施行股份制改造,王文鑑沒有選擇把股權集中在家族成員和主要經營者手中,而是按照員工的工齡長短、崗位職責和貢獻大小,把股權量化分配給了更多員工,讓1993年底前進入公司的300多名員工,連保安、廚師和保潔人員在內,都以極低的價格擁有了股份。
同年,餘姚市第二光學儀器廠更名為「浙江大學餘姚光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在次年升格為省批企業集團,更名「浙江舜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之後,舜宇又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調整,王文鑑的股份進一步被稀釋,而持股的員工人數不斷增加,如今已經有2600多人獲得了公司股份。
而這些員工中,就連掃地員工都在內。所以,在2007年,舜宇集團上市,催生了幾十位億萬富翁和幾百位千萬富翁。但是,創造這一切的王文鑑,從未登上新財富500富人榜。
肆
隨著數碼科技的興起,夏普、諾基亞、索尼等巨頭相繼發布帶攝像頭的手機,有一款能拍照的手機成了時尚青年出街必備品。
1999年,舜宇開始生產數碼攝像頭,進入光電信息領域,並在這一波浪潮中再次騰飛。
2004年,舜宇進入車載鏡頭領域,為汽車企業提供各種鏡頭。2008年,判斷智慧型手機將取代功能手機,手機鏡頭的主要應用領域也會向智慧型手機快速轉移,舜宇迅速收購了韓國力量光學54.9%的股份,獲得設計並生產高端智慧型手機鏡頭的能力。
就這樣,在王文鑑的帶領下,硬生生將4間舊廠房,打造成行業帝國。
隨著國產手機在全球市場份額不斷提升,搭上順風車的舜宇業績也突飛猛進,2017年到2019年,舜宇的營收分別是223.6億元、259.32億元、378.49億元,市值業已達到1622.24億港元,成為頭毫無疑問的光學巨頭。
如今的舜宇,已是全球光電領域的龍頭。然而,與其輝煌的業績相比,舜宇普通員工都能成為千萬富翁的故事更讓外界稱奇。
作為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企業。早在2011年,舜宇的銷售收入達18億元。但讓人出乎意料的是,董事長王文鑑在公司只佔不到7%的股份;
除了王文鑑外,舜宇的領導層中沒有一位家族成員,他唯一的兒子也沒有接班,王文鑑也被員工親切的讚譽為「最六親不認的老闆」!
在很多草根創業的第一代創業者把辛苦打拼的企業交給下一代時,舜宇卻離家族化越來越遠。2010年,舜宇拿出了1億股份重獎公司優秀員工。
從曾經的「三無」小作坊,到如今的全球光電龍頭,舜宇和它的創始人王文鑑最為人所知的,不是公司上市後市值增長超過30倍並超過1700億港幣,而是讓公司的保安、食堂裡打飯的員工都成為了千萬富翁。
舜宇的成功能否被複製,我們不得而知,但其創始人王文鑑的創業經歷中,有不少經驗值得被借鑑與銘記。
財富上要看得開,企業家有舍才有得
「一部電影,不可能只有主角。配角演好了,也照樣光彩照人。零部件做得好,能提高終端產品的身價,照樣有很大的市場。當人家用了你的鏡頭感到自豪的時候,你就成功了。」——王文鑑
參考資料:
尖商星評《王文鑑:中國智能光學製造先行者》、
寧波日報《舜宇創始人王文鑑:學習是贏得競爭的唯一武器》、
東南財經《這位餘姚人造就了數十位億萬富翁、數百位千萬富翁……》、
全球甬商《踐行「四知四行」甬商風採錄——王文鑑:千億集團平地起》、
華商韜略《王文鑑,他6萬元辦出世界級大公司,廠裡的保安、廚子都跟著成了千萬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