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來找我設計文身,說:
「我是想要黑白的,但是又想加一點點彩色,你看這樣可以嗎?」
其中一個原因,我想可能是你們是看了一些黑白作品,覺得挺喜歡,但是又看了另一些彩色作品,也想試試……
其實呢,不管理由是什麼,我十分不建議大家走「黑白+彩色」這種玩法,因為你想像中的效果很可能是根本達不到的
理由有3個如下:
1.黑色文身和彩色文身的質感是不同的
通常所使用的文身色料,黑色是水性色料,而彩色是粉性色料。所以黑色很薄,很輕盈,而彩色很厚重
哎,這個有點難解釋,怎麼說呢,有點像是清湯和勾芡湯的區別
這個質感,你在ins上、在微博上看別人的文身圖,是看不出來區別的,因為照片很少能拍出來粉性質感。所以,你看別人的文身圖,會覺得黑色和彩色在一起很和諧很舒服,其實no,現實生活中並不如此
2.彩色文身面積一定要大,小面積的彩色會很難看
彩色文身的一個特性,就是它的顏色不是所見即所得。文身恢復好以後,顏色是和瓶子裡的顏色不一樣的,它會隨著不同的皮膚改變
多數情況下,是變得暗淡,亞洲人如果皮膚原本比較黑或黃,就會有很明顯的泛黃
舉個例子,亮藍色恢復完以後,會變成有點暗的藍綠色。
所以這就會產生一個問題,那就是:當彩色的面積很小時,它的顏色是暗淡看不清楚的。
比如黃豆大的一塊黃色,恢復完以後只會讓人覺得「這一塊怎麼看起來髒髒的」。但是大面積的黃色恢復好,就會讓人覺得「哦,黃色。」
很多人想要一小塊顏色是為了提亮的,比如我接到過的做獅子老虎肖像之類的活兒,有大概30%的人會很希望「把眼睛做成彩色的」,原意是希望眼睛亮亮的很有神……
這想法可以理解,但是我告訴大家,這種做法很容易適得其反,請一定記得文身和紙上畫畫是不一樣的,它不是所見即所得,它的效果在文完以後才能看出來,有時候恢復完以後還會變。
(所以插一句,對設計類的事情,不要直接自己給出solution,因為過程有坑你不知道)
說回彩色
邏輯就是,大面積的彩色,就算恢復完變得暗淡了,整體也還是很鮮明的,所以彩色文身要面積大了才會好看,才能形成色彩感。
3.黑白+一點彩色的設計容易有點問題
有句話叫獨木不成林
從設計師的角度來看,一個元素是不能單獨存在的,它一定要有襯託,有對比,有排列……而單獨的一點顏色,沒有這些,所以它很容易突兀,除非你讓它成為主體(不可能的)或者成為點睛之筆(難度很大,要碰運氣)
另外,單色設計有單色的邏輯,彩色是另外一套方法,就好像粵菜是一套體系而湘菜是另一套
你讓一個粵廚做一桌粵菜但是非要加辣,嗯,很可能不好吃……
當然了,我只是純從一個設計師的角度來告訴大家,這樣的設計很有可能不耐看。不夠專業的人,很可能因為不了解所以不會覺得有問題,就好像一個會做飯的阿姨,你讓她炒個菜她就炒,你要加辣就加辣,什麼廚師標準粵菜體系,無所謂
所以,如果你無所謂,那也成……
(但是我想說,人的標準是會不斷變高的,就好像我小時候沒啥西餐館,吃個中式牛排就覺得「哇,牛排「,直到出國待過吃到了真正好吃的牛排,我再也不碰中式牛排了……)
有人可能會問,那很多彩色文身也用黑色勾邊呀,怎麼不違和?
——那是因為,在這種設計中,黑色是作為「一種暗的彩色」使用的,它是在彩色設計體系裡,作為一種方法用來襯託其他顏色的,而不是單獨的元素。
比如像下圖,黑色再多也無所謂的,它的本質就是一個彩圖:
我所不推薦的,是整體做黑色文身,而把小塊彩色(尤其是只有1種顏色)作為點綴加進去。這種設計使用的是單色設計邏輯,彩色是一個難以處理的不和諧元素:
除非這塊彩色本身的面積足夠大,同時設計師對它另外做了襯託呼應等處理,那麼會好一點,但是你要知道會做這種設計處理的人很少,大部分文身師都是「客人要加,我給加上就完事」。
(所以作為客人,你可以從源頭上斬斷這種不靠譜要求)
一個非常牛逼的黑白+彩色的文身,應該是黑色部分和彩色部分兩者的設計關係都各自做到圓滿,同時又互相依存,彩色絕不能僅作為點綴存在。
我給大家看個好點的例子,這是兩位國外文身藝術家(一個擅長單色幾何,一個擅長彩圖)合作出來的作品:
「哎呀真好看,我就想要這樣的」
——我還想我每個作品都能做成這樣呢,哼。
綜上
如果你們是第一次做文身的,強烈建議不要啥都想要,簡單點,要麼純黑白走幾何、圖騰、黑灰風格;要麼純彩色走各種school。
因為你想像中那種黑白+彩色很美的效果,就像我上圖例子那樣,它大概=兩個米其林三星大廚合作了一個月精心打造出一道獲獎融合菜;而你在國內隨便找個文身師要求「黑白加一點點彩色」,大概率得到的是阿姨燒菜隨便加辣……
要求少一點,這樣才會坑少效果好,贊!
我是文身藝術家補丁,畢業於清華美院。工作室位於上海。
文身諮詢:補丁文身流程/價格/地址
我的作品:微博 文身藝術家_補丁 ins patch_tattoo_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