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2.0全面升級:助力博物館完成數位化蓄能

2020-12-23 央廣網

  文物,在社會生活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它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不僅是國家的「金色名片」,也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和生生不息的實物見證,更是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根脈。《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促進文明交流互鑑。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文物事業的重視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與博物館相關的文旅消費增長迅猛。根據「旅遊消費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發布的《中國旅遊消費大數據報告2019》顯示,2019年我國居民旅遊消費的一個新亮點是文旅融合,博物館、歷史文化型景區及文化藝術場館在節假日平均消費金額增幅超過25%;消費人次增幅同比增幅均值更是均高於30%。

  然而,由於特殊情況影響,文博、文旅行業在過去數月遭受重創,眾多博物館被迫關門,全球文博行業陷入停滯,遭遇有史以來最長的「至暗時刻」。在中國,故宮、中國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廣州博物館、南京博物館……一夜之間,五千多家博物館集體閉館。

  文旅產業損失之大,已無爭議。以故宮為例,去年日均接待人數超過3萬人,而特殊期間無法接待遊客,5月12日之後每天也僅限流8000人,損失可見一斑。尤其是一些博物館投入巨資打造的展覽和文創產品未能實現預期收益,損失更為慘重。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魏小安曾公開表示,2019年中國旅遊業總收入6.5萬億元,平均一天178億元。這意味著,文旅行業停工一天的損失就高達百億。

  不幸中萬幸的是,在網際網路的時代,關上門的博物館卻打開了一扇新窗——萬物皆可「雲」。特殊期間,國家文物局就曾發出指導意見,鼓勵各地博物館利用數字資源,通過網上展覽、在線教育、網絡公開課等方式,不斷豐富完善展示及內容,提供優質的數字文化產品和服務。一時間,雲逛展、雲遊博持續興起、不斷發熱。

  不過,「在雲端博物館大熱的情況下,我們其實更需要冷思考:雲端的存在是當前大背景下不得已而為之的自救手段,還是文博行業可以順勢而為的發展趨勢?」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百度百科運營負責人容薇在主題為「多元與包容:當下的全球文博行業的挑戰與機遇」的線上論壇直播提出了這一思考,引發業內人士強烈共鳴。

  事實上,百度百科在特殊期間的一系列探索嘗試與創新舉措,已經給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業解決方案。

  上線《行走的文明》,促進文明交流互鑑

  近一段時期,直播越來越火,入局者越來越多,競爭日趨激烈。為了擺脫文博行業的困局,助力博物館實現產業復甦,同時也著眼於博物館更好地打造文博品牌文化,百度百科從2月底開始,就開啟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博物館直播活動,涵蓋了包含西班牙、荷蘭、日本、澳洲、瑞典、中國在內的6個國家14個博物館,直播累計已經覆蓋近千萬用戶,百度百科把這個項目命名為《行走的文明》。

  (上圖為會議資料)

  「取名為《行走的文明》有兩個釋義:一是希望全世界的精神文明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的手段自由行走,將海外的文化帶回國內;二是希望全世界的人民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在不同的文化或者說是文明中平等、自由的行走,去感受文化的魅力。」會議介紹,啟動這個項目的目的,就是希望因為宅在家中的人們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看、去接收、去學習更多有意義、有意思的文化知識,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情、提升對家國文化的認知。」

  作為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推出的線上直播類科普系列節目,《行走的文明》第一季由海內外博物館官方專家通過直播的形式讓在家的用戶足不出戶就能通過網際網路「雲遊全球」。在12期直播節目中,觀眾領略了西班牙的文森之家、日本的琉璃玻璃村、澳洲的雪梨歌劇院等12個地標性文化場館,橫跨亞、歐、澳三大洲的6個國家。

  例如在第一期直播節目《解鎖塵封132年的西班牙文森之家》中,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與西班牙世界文化遺產文森之家建立了深度的官方合作,邀請文森之家首席數字官Pilar Delgado作為直播講解員,連同巴塞隆納大學西班牙文學歷史博士,共同為屏幕前的觀眾帶來了一場3國語言的精彩而有趣的導覽解讀。

  據了解,文森之家建於1883年-1888年,是西班牙建築師、塑性建築流派的代表人物安東尼·高迪的家庭住宅處女作設計,為歐洲建築開啟了革命之窗。整棟房子是座由石頭、粗紅磚和彩色瓷磚建成,設計風格與眾不同。在1個小時直播中,帶來了數十萬人在線「硬核雲遊」。對此,文森之家負責人直言,通過直播,線上遊客總數超過了百年以來文森之家的線下總遊客量,堪稱數字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當前,知識類視頻已成為主流的知識獲取方式之一。《行走的文明》正是以博物館為切入口,為百度以知識和信息為核心的移動生態打開視頻直播的新窗口。不僅讓博物館在直播技術的加持下獲得了新的生命力,同時通過互動體驗式「雲看展」讓更多人看到了歷史文明的活力。

  打造數位化博物館,創造全新互動性體驗

  其實,《行走的文明》系列節目不僅讓博物館有了新的線上傳播方式,也是博物館數位化的一種新載體,更是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在全新領域的探索。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希望通過增加互動性體驗,讓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手機、電腦,足不出戶就看到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典藏,讓更多人平等有趣地獲取知識。

  隨著國內穩步復工復產,百度百科發現對雲端博物館有需求的不止是「宅在家中的人」,博物館館方、還有普通「遊客」對雲端的需求有增無減。 在各大網際網路平臺中,通過幾個月的博物館直播,一大批網民被博物館文化種草,成為了博物館的精準粉絲。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在之前就深愛博物館文化,愛研究歷史更愛逛館,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新增」粉絲,他們涉足文博領域少之又少,但是通過直播這樣的輕互動形式讓自己喜歡上了這種極具民族自豪感的文化,從自己看變成了全家雲遊。

  可以說,雲端博物館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去飽覽歷史文化,與此同時,還有專家通過視頻、音頻、文字等形式為遊客進行詳盡的介紹、解讀。其實,雲端博物館不止局限在直播這樣單一的手段,還有3D、全景、AR等更加長久、穩定的數位化的博物館,讓用戶能夠隨時隨地遊覽。

  據了解,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自2012年成立以來,就一直不斷通過音頻講解、實境模擬、3D建模、全景、VR、AR等多種技術手段把實體的博物館搬到線上,讓用戶通過網際網路足不出戶地逛博物館。

  (上圖為會議資料)

  通過直播了解博物館藏品或者文化的冰山一腳,再通過數位化的博物館更加深入的學習,可以培養用戶自己對博物館文化的認知,也能大大增強去往博物館實地體驗、遊覽的機率,因為只有知曉才會有深度了解的可能。不僅如此,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希望能提供一個平臺,讓更多的用戶通過網際網路平臺知曉博物館品牌、文化,培養他們對於博物館文化的熱愛,為博物館領域加入更多的新鮮血液。

  截至目前,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計劃共收錄330餘家博物館;同時,還舉辦了一系列專題活動,如博物館奇妙夜、《聽!文物在說話》AI驅動人臉合成視頻、「館長帶你秒懂博物館」等系列熱點創意活動。

  推出2.0升級戰略,助力博物館產業復甦與品牌迭代

  當前,大熱的直播或許只是一種將文化傳達給用戶的載體、手段,百度百科相關負責人在線上會議中說到:「接下來百科希望做的有兩件事:第一,如何能將網際網路+知識科普的屬性發揮出來,助力博物館實現之後的產業復甦?第二,如何幫助博物館更好的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文化?基於此,百度百科將會在今年正式推出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2.0,為全球文博行業的B端用戶提供『3+1+N』的服務能力。」

  (上圖為會議資料)

  所謂「3」,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2.0將整合百度搜索、百科詞條、博物館計劃小程序「3」端產品同步升級,形成博物館運營主要陣地。其一就是通過精準搜索結果升級成為特型卡片,降低用戶獲取博物館準確信息的門檻;其二,藉助百科詞條升級成為loft,升級後的百科產品形態將包含更多展示內容,如視頻、動態、藏品、科普信息等,從而為博物館建立一個專屬的網際網路名片,;其三,博物館計劃小程序則作為博物館的沉澱平臺,將線下實體博物館通過百度技術加工,複製到線上形成數位化博物館。可以是簡單的圖文館,讓用戶提前了解館方藏品,引導用戶線下遊覽;也可以是全景模式,讓用戶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博物館的精品文化。無論哪種形式,博物館計劃小程序都將努力成為博物館與用戶之前最直接溝通的橋梁。

  (上圖為會議資料)

  所謂「1」,就是百度百科將為博物館打造一套開放的獨立運營管理平臺,讓博物館可以在這樣的一個平臺中自助完成藏品上傳、展訊更新、用戶互動等一系列數位化的運營。通過這個自助運營平臺,直連百度搜索、百科詞條以及百科博物館計劃小程序,完成博物館品牌基礎建設。

  (上圖為會議資料)

  所謂「N」,則是整合百度更多已有的技術能力,將如:秒懂百科的科普視頻能力、小程序的定製運營能力、百度地圖的導航能力、百家號的圖文展示及動態互動能力、度小店的電商售賣能力、AI的人工智慧能力、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的IP孵化能力。以上種種百度特有的技術能力將進行全面整合,為博物館提供更加多元立體的定製化服務體驗,打造屬於博物館自己的品牌文化、直連用戶。

  (上圖為會議資料)

  之後,用戶對於網際網路的需求及依賴程度還處於攀升的階段,C端的「雲觀展」需求不會止步於此。與此同時,隨著巴黎聖母院、日本首裡城大火等事件,讓全球的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數位化摁下了加速鍵,數位化在一定程度幫助這些具備歷史及文化價值的文物得以留存,而5G的技術手段也將增加文博數位化的更多可能性。據了解,本次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2.0將在今年開放100家博物館全鏈路升級資源,實現首批上限、強勢推廣。希望文博產業物質保護、文化傳遞可以得到更多社會關注,也希望更多的力量加入數位化文博行業,一起用科技推動文化傳承、推動文明傳播。

相關焦點

  • 百度百科首次航拍園林博物館 啟智慧園林新篇章
    會上,中國園林博物館和百度百科聯合發布了一系列戰略合作,包括首次航拍的園林數字博物館、線下植物名片二維碼、園林知識科普計劃等,北京博物館學會副秘書長董紀平,中國園林博物館副館長程煒,百度公司高級經理、百度百科負責人阮瑜等領導共同啟動了上線儀式。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數位化源於「愛」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的實驗室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成琪/攝數位化源於「心疼」文物三峽博物館智慧化工作起步比較早,是從紙質資料數位化開始的。2012年完成館藏老照片的數位化,2015年完成館藏古籍數位化。
  • 博物館文創,如何「牽手」數位化
    如今,依託館藏資源,開發集審美、文化和實用價值為一體的文創產品,已經成為許多博物館的共同選擇。開發文創產品,讓博物館將優質內容生產放到了與收藏和展覽同等重要的位置,將文化資源激活轉化為可開發資源。數位化趨勢無疑加快了這一過程的速度和效率。
  • 當堂吉訶德和高迪「同框」 百度百科《行走的文明》打開交錯時空裡...
    3月1日,百度百科《行走的文明》第二期節目來到了巴塞隆納蠟像館,中、西兩位專家通過直播講解為網友們勾勒出了真實鮮活的西班牙文化。僅一個小時就吸引了近80萬網友觀看,這個數字是巴塞隆納蠟像館全年總遊客量的四倍。
  • 百度百科發布「微光計劃」,為知識分享者提供扶持方案
    此外,百度百科發布「微光計劃」,聚焦天文、性教育、通識等細分垂類孵化權威專業知識分享者,提供流量扶持、粉絲聚合、個人IP打造、1對1專屬指導等多維度賦能,為知識分享者提供全方位的扶持方案。  「百度百科發揮百度移動生態優勢,將百度百科內容與百家號深度打通,知識分享者在百科編輯的詞條、視頻、文章均會在百家號主頁展現。」
  • 博物館文創,如何「牽手」數位化(新語)
    如今,依託館藏資源,開發集審美、文化和實用價值為一體的文創產品,已經成為許多博物館的共同選擇。開發文創產品,讓博物館將優質內容生產放到了與收藏和展覽同等重要的位置,將文化資源激活轉化為可開發資源。數位化趨勢無疑加快了這一過程的速度和效率。
  • 百度如流賦能知識型組織打造,助力企業全面智能化轉型
    以百度如流為例,作為新一代智能工作平臺,其不局限於以視頻會議或即時通信等單一場景為主的服務,打造了通訊流、工作流和知識流,以知識賦能企業創新,支持企業全面智能化轉型。 12月23日,「AI在手,工作如流——百度如流智會2020」會上,宣布全面升級為新一代智能工作平臺,將AI賦能深入到企業工作方方面面,助力企業完成智能化工作方式的變革。 作為「新一代智能工作平臺」,如流依託百度雄厚AI技術實力和知識管理底蘊,對AI智能工作平臺標準進行全面升維。升級後該標準的架構仍是「1+2+3」。
  • 詞條總量遠超英文維基百科,百度百科打造最大中文百科全書
    2019年過去,百度百科顯示其收錄的詞條正式邁過1600萬大關,達到1640萬條。相較之下,維基百科英文版收錄590餘萬個詞條,中文版僅收錄近108萬詞條,在單一語言詞條總量方面,百度百科已大幅領先維基百科,是後者的近3倍。作為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全書,百度百科創造了一個涵蓋各領域知識的中文信息收集平臺,滿足各行各業人們對知識的需求。
  • 全球博物館獻出「鎮館之寶」
    可以在天貓逛世界博物館!數據顯示,過去3個月,有4410萬人在天貓逛博物館。按照北京一家博物館5月日均接待526人來推算,天貓上博物館的訪問人次,達到了線下接待人次的33倍。在天貓逛博物館是什麼體驗?全世界頂尖的博物館鎮館之寶,都能在這裡看到。受疫情影響,不少國內外博物館紛紛臨時閉館,但它們轉身就上天貓開店。
  • 博物館數位化進程加快(文化脈動)
    「雲遊博物館」  漸成生活新方式  「歡迎大家觀看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的直播,這是『我堆』新館首次開放,重量級國寶即將亮相……」這是三星堆博物館的一場網絡直播,工作人員手持雲臺跟隨講解員拍攝,講解視頻通過5G網絡傳輸到直播平臺,成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博物館的獨特風景。  近年來,我國各大博物館紛紛加快數位化建設。
  • 百度百科《行走的文明》探索瑞典文化,用直播打造知識傳播新場景
    受疫情影響,宅在家成為許多人的常態,百度搜索大數據顯示,線上直播、雲看展等關鍵詞搜索熱度不斷上漲。在此背景下,百度也開始積極布局直播領域,以百度App為入口,將信息與知識以直播的形式呈現,更好地滿足用戶的搜索需求。
  • 氧氣森林、音樂博物館、羊城廣場……廣州新中軸線,全面升級!
    據了解,羊城廣場南接廣州美術館、廣州科學館、廣州博物館、赤崗塔四大文化設施,西側緊鄰軌道交通3號線及APM線,未來,南側還將有12號線羊城廣場站相連,區位條件優越。據了解,羊城廣場擬建三層地下空間及市政配套設施工程,地上1層,地下2層,計劃打造知名品牌的主力店、定製店、特色店和網紅店,並將建設800座劇場。項目計劃2021年6月落成。屆時,羊城廣場將作為廣州塔原有文旅功能的有效延伸,完善商業服務設施的升級配套,並將通過二沙島步行橋,連接花城廣場,海心沙,豐富和提升商圈環境品質。
  • 2100萬詞條背後:百度百科和700萬分享者知識傳播進階之路
    內容消費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全面升級的時代,不光是內容本身的深度和專業度,消費者對於製作的手法也要求越來越高了。同時還有一個內容升級的特點值得注意,那就是以往大家比較關注的是權威媒體和權威渠道,而現在人們則更傾向於信賴專業大V,讓內容消費之中摻入了很多人性化和社交的元素,因此在各行各業誕生了很多紅人大V的知識分享者。
  • 百度百科二維碼落地頤和園 3000棵古樹有「名片」
    正值第十四屆頤和園「秋韻」桂花節時之際,頤和園內3000顆古樹戴上了印有百度百科二維碼的銘牌,遊客只要用手機掃一掃,即可獲得詳盡豐富的植物知識介紹。這是百度百科「知識O2O」理念首次落地這一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完成了古典與科技的直接對話。
  • 百度百科校園夏令營八周年,觸碰星辰逐夢前行
    隨著同學們登上離開珠海的巴士,此次百度百科校園夏令營的珠海之行落下帷幕,2020百度百科校園夏令營也正式結營。(收穫豐富禮品)本屆百度百科校園夏令營,一改往屆傳統,走出北京,走向重慶、珠海,從非遺文化到環保事業,結合百科詞條和Vlog製作,以貼近時代的形式為「未來領袖」們提供了更具深度和廣度的成長之旅,實現全面的個人素養提升
  • 天貓發布GROW2.0白皮書 凱詰電商助力品牌重塑數位化增長力
    這場疫情給數位化進程按下了「加速鍵」,如何擁抱數位化時代,重塑數位化增長力,成為品牌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日前,天貓大快消聯合全球領先的戰略諮詢公司貝恩公司發布《溯源追本,逆勢增長:GROW 2.0品牌數位化增長解決方案與應用》,推出GROW 2.0品牌增長戰略指標,幫助品牌對標領先品牌,識別行業增長趨勢,為品牌商提供全面的數位化解決方案。
  • 博物館文創 2.0 時代,「博物館+」的無限可能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國外博物館在文創產品創意、設計、生產、銷售、售後等方面都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文創產品的銷售收入已佔博物館收入很大一比例。我國的博物館文創產業起步比較晚,大部分博物館都還處於嘗試摸索階段,只有國家博物館和北京故宮博物院為代表的個別博物館率先邁入了博物館文創 2.0 時代。這兩家博物館借著網際網路 IP 熱潮,積極試水「網際網路+博物館」模式。
  • 共傳茅臺酒文化 打造線上數字博物館
    在今天這個強調文化自信的時代,茅臺酒文化所體現的文化生命力正是需要每一位白酒文化愛好者的傳承和發揚,也正是這份傳承的使命,促使了中國首座酒文化數字博物館的誕生。3月16日,由茅臺集團聯合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共同打造的茅臺數字博物館正式上線,這座博物館擔當著新時代下傳承白酒文化的使命與責任,象徵著醇厚醬香茅臺酒的一張文化名片。
  • 北京將啟動夜京城2.0行動計劃 3年內完成22個商圈升級
    中新網北京6月10日電 (記者 杜燕)北京將啟動夜京城2.0行動計劃,設計開發10條左右「夜賞北京」線路,策劃舉辦10場精品螢光夜跑、夜間秀場等戶外主題活動。同時,實施「點亮北京」夜間文化旅遊消費計劃,推動有條件的博物館、美術館、景區、公園、特色商業街區等延長營業時間。
  • 支付寶數位化全面升級,它都有哪些變化?
    2020年3月10日,支付寶平臺進行了全面升級,無論是普通用戶,還是產品、設計師等,各界對這次升級都給與了特別的關愛,給出了各種褒貶不一的評價。筆者通過視覺、功能、業務、戰略等角度,對這次升級進行了深刻的全面剖析,與諸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