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出鞘》算是近期比較優秀的懸疑劇了,不過我觀影的時候總覺得這應該是部喜劇和家庭倫理劇,結局雖然有反轉,但是善良的瑪塔最後還是拿到了遺產。
不過,我認為這就是像是電影裡說的,這個甜甜圈還差中間那部分。
而缺失的部分就是哈蘭·斯倫比策劃了自己的死亡。
首先,哈蘭在一周前篡改了遺囑,並在生日當天召集了全家人。
現在我們來看看他這天做了什麼:
哈蘭發現了大女婿的婚外情,在書房說「要麼你自己跟她坦白,要麼我替你說」。他還拿出一個信封,告訴大女婿證據都在這封信裡。哈蘭揭穿二兒媳婦每年從他這裡騙10萬美元的學費。並且表示這是我最後一次給孫女匯學費了,二兒媳懇求無果(哈蘭很有可能早就知道)。哈蘭和經營出版社的小兒子爭吵,兒子說要賣影視改編權。哈蘭不允許,然後說我安排你接管我的出版社是我的錯,我沒有讓你去做自己的事業,現在開始出版社不用你管了。哈蘭跟美隊飾演的大外孫吵架,並說遺囑已經改成了全給小護士瑪塔,在爭吵後大外孫離開。
這麼一看,哈蘭簡直就是把懸疑劇裡的作死方式都實踐了一遍。
但是我們不要忘記哈蘭是誰,他可是連警察都驚嘆的推理作家!
既然我們都能看得出來,哈蘭沒理由不清楚。
他刻意在生日全家人都在的這天,把家庭矛盾加劇,甚至讓一些人沾上「犯罪動機」,就是為了讓他的自殺戲劇化。
再回頭來看看自殺前這段戲,可以看出很多端倪。
首先,哈蘭肯定知道真被注射嗎啡的情況下,屍檢報告一定是會對瑪塔不利的,所以確定一個前提,那就是哈蘭知道自己沒有被注射嗎啡!
哈蘭當時還戲精附體,拿小本本記下這個謀殺方式,現在看來都不過是他在演戲給瑪塔看的。
理論上5分鐘後哈蘭應該就會出現注射嗎啡過量的不良反應,可是在後面,哈蘭意識十分的清楚,哈蘭拿刀自殺也是因為在這樣下去就會被瑪塔發現,自己注射的根本不是嗎啡!
哈蘭還在幾分鐘之內就為瑪塔設計了一套脫罪方案,這有可能是哈蘭早就預想過的,也可能只是因為他邏輯思維特別強。
如果哈蘭沒有想過自殺,那麼就算打的是真的嗎啡,以哈蘭的頭腦也有很多解決方案。
比如打112,然後去樓下和家人說明情況,自己把責任扛了,這樣瑪塔就不會失去繼承資格。
如果瑪塔沒有注射「嗎啡」,哈蘭也會選擇在這一天自殺,只不過在那時候,他發現有更戲劇的選擇。
因為只有他自殺,遺產給外人,才能幫助他那些沒有教育好的子孫們,不然他的家人們只會在繼承家產後繼續沉淪。
在電影中,哈蘭的家人總是說他是一個戲劇化的人,現在,他給自己設計了極有戲劇性的結局。
看完本劇,不由得對哈蘭產生一絲絲的同情,雖然事業極其成功,但是卻沒法從家庭中獲得溫情,只能從護工瑪塔那裡獲得一絲慰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