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手錶作為人們日常的計時工具,可以指示時間以外,另外機械手錶發展至今,還有許多附加功能。例如最為常見附加功能有自動、日曆、星期。檔次再高級一點的機械手錶有月相、能量顯示等,頂級的腕錶還具有複雜功能,包括陀飛輪、萬年曆、打簧問表和計時碼錶。例外還有一些採用特殊技術或結構,例如積家空氣鍾,還有比較有趣味的創意、設計,如古董滾鍾、「瘋狂時間」以及「軌道機芯」。但今天鑫諾德小編要和大家分享不是這些「奇奇怪怪」鐘錶結構,而要分享的是自動手錶原理。
根據最基本依據,機械手錶可以簡單粗暴分為手動和自動兩大類,而手動機械手錶和自動機械手錶區別就在,自動機械手錶就是在普通機械手錶上面增加一套自動上條裝置,這個裝置就是將人體手臂擺動的動能收集起來,存入發條,免去佩戴者要進行每天上條的麻煩,這個可以說是製作手錶的「能工巧匠」,為機械手錶發展作出了一個偉大的貢獻。
雖然自動機械手錶免去了人們每天上調的煩惱,但是不代表自動機械錶永遠都會自己走時。這個手錶的自動裝置僅僅是將手臂運動使手錶的自動機構給機芯的原動系補充能量。
其是機械手錶機芯中唯一的,一個能夠補充機芯能量的裝置,而機械手錶的其他附加裝置,從能量方面來說,基本上都是屬於消耗能量的機構。
我們都知道,要保持手錶的精準走時,持續穩定動力供給是基礎。而這些耗能裝置可以說是對機械手錶的走時精確性是不利因素,例如日曆、星期、月相、星象、24小時指示、陀飛輪、萬年曆、能量顯示、計時碼錶、日出日落,世界時等;耗能裝置越多,對走時精確性的影響就越大,這是毫無疑問的。因此自動上條機構,對機械手錶走時精確性是非常有利的。
那麼機械錶的自動機構由什麼組成呢?一般的自動手錶的自動機構由30~40個零部件,包括自動錘、自動夾板、螺釘、軸承、換向輪、自動過輪等,主要起到與基礎機芯之間連接的作用,將自動錘收集到的能量傳遞給發條。
這個機械錶自動上條裝置的能量傳遞流程大概是人體手臂的動能——>勢能(位能)——>自動錘——>換向裝置——>自動輪系——>原動系(基礎機芯),將發條上緊。也就是說實際上是手腕的運動使這個偏心的自動錘往復運動,通過換向裝置,帶動自動輪系,保證大綱輪定向向上緊發條的方向轉動,不斷地上緊發條。
另外還需要和大家說的就是,一般這個自動上條裝置的減速傳動的傳動比,在1/140~1/160之間,設計時要考慮各行各業人員的具體情況。
而對於自動機械手錶來說,一天至少要戴8~12小時,才能保證這個機械手錶可以上滿發條,從而保證手錶的延續走時至少在40小時以上。今天鑫諾德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讚,加個關,往期有更多有趣好看的內容哦!下次小編繼續和大家分享更多簡單有趣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