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認真觀察過的話,就會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中國唐代以前的仕女圖幾乎都是單眼皮。不單單是仕女圖,古墓中的壁畫、出土的陶俑基本上也都是如此。這讓人不禁疑惑,難道最純正的漢人血統都是單眼皮嗎?
其實還真的差不多,單眼皮就是蒙古人種的主要特徵之一,(此蒙古人種即亞洲人種,與蒙古的關係不大。)
如果你看過兵馬俑的話就會發現那些面孔都是面寬鼻窄單眼皮,這些基本符合蒙古人種的特點。
秦、漢時期,那些遊牧民族與中原之間的交流並不密切,因此那個時候的中原人沒有受到其他基因的影響。
不過漢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是晉,這個晉就安定了晉武帝司馬炎一朝,之後便是『八王之亂』,接著又是『五胡亂華』,很多北方的晉人為了逃難『衣冠南渡』。
這樣一來北方的遊牧民族就進入到了中原,匈奴、鮮卑、羯、羌、氐等部族在華夏土地上建立起了國家,無可避免的與漢人之間互相交流。而那些南渡的晉人也與南方的土著互相之間同化。
因為戰爭,漢人首次被動地與其他民族融合。在樣貌上面也開始發生一些改變,不再如最開始那般有著巨大差異。
這種情況從皇族的姓氏上就能看得出來,結束南北朝的隋文帝楊堅,在北周為臣時叫做普六茹堅,還有個鮮卑小名叫那羅延,而楊堅之妻獨孤伽羅也是鮮卑族人。
隋之後的唐情況也差不多如此,李淵的祖父李虎是關隴門閥八柱國之一,也被賜姓大野氏,李淵的父親李昞娶了獨孤信第四女,所以李淵也有一半鮮卑血統。
之後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孫皇后,也是鮮卑族。
貴族之間尚且如此,可見當時的血統融合已經成了一定規模,不過這是被動的,真正主動的融合是從唐朝開始。
(插句題外話,楊堅奪了外孫的北周,李淵又奪了姨夫建立的大隋,真是天道輪迴報應不爽,其實也就是關隴門閥的力量在左右天下。)
唐朝時期國力強盛,開放包容,中西方之間的交流非常頻繁,有很多外國商人來到中國娶妻生子,也有很多外國人拖家帶口來到唐朝生活。
如果說南北朝時期的融合多為上層之間聯姻利益,那唐朝的融合就是各族百姓之間的互相欣賞喜歡。
我們現在可以從唐朝出土的壁畫當中發現很多外國人的蹤跡,而這些外國人,大多都是凸鼻凹目雙眼皮。
唐朝之後又是一個大亂世,同樣有異族入主中原,並且被契丹奪取了燕雲十六州,雙方之間再一次被動融合。
等到了宋朝時期對於雙眼皮也就沒那麼忌諱了,就連趙匡胤趙光義兩親兄弟都能整出一個單眼皮一個雙眼皮來。這也說明當時已經融合到了一定程度,原本的單眼皮基因被稀釋很多了。
單眼皮趙匡胤
雙眼皮趙光義
遼、金、蒙古都是北方民族,隨著戰爭又加速了融合,等到元朝大一統之時,基本上各族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基因已經改變了很多,這時就已很難能找出純正的漢人血統來了。
這一切都很正常,有交流有融合才會有進步,無論你是單眼皮或是雙眼皮,這些都是民族融合的結果,換句話講也許單眼皮也是我們漢人始祖在遷徙過程中所產生的基因變化呢?
來源:貴人講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