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債務壓頂 光匯石油瘦身自救能否成功復牌?

2020-12-21 新浪財經

來源:華夏時報

原標題:監管利劍 | 百億債務壓頂、子公司攜用戶資金「裸奔」 光匯石油瘦身自救能否成功復牌?

3月份以來,國際油價發生巨震,國內油價更是從1月初就開始下滑,而素有「第四桶油」之稱的光匯石油(00933,HK),也自2020年年初便進行了一系列動作。

1月7日,光匯石油就其擁有的舟山石油倉儲及碼頭設施的股權,與一位潛在買家籤訂了初步協議;1月31日,公司公布了停牌期間的部分業績報,同時宣布已向香港聯交所提交了復牌計劃;2月28日,公司宣布「爭取於5月29日或之前發布所有未刊發的財務業績」。

照此看來,積累了上百億元債務、已停牌超過2年的光匯石油,正不斷推進債務重組、準備復牌。

不過,在債務金額重大、子公司深圳光匯雲油電商公司(下稱「光匯雲油」)多項業務違規以及自融嫌疑未斷的情況下,光匯石油能否在2020年成功復牌,還有待考量。

債務「黑洞」難補 停牌後瘦身自救

從「神壇」跌下「谷底」,光匯石油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

2017年8月2日,光匯石油宣布公司進入《財富》發布的2017年中國500強榜單的喜訊,公司以493.6億元的營收、15.2億元的利潤,排在第139名;兩個月後,由於延遲刊發2017財年業績報,公司在港交所的股票買賣於2017年10月3日被暫停至今。

而停牌的背後,是債臺高累的現實。

根據公司官方介紹,光匯石油是中國最大的海上供油服務商,按集團劃分,光匯石油是「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之外的第四大石油集團。

為進軍石油行業的上遊,以獲取更豐厚的利潤、更大的行業話語權,2014年,光匯石油業務版圖積極擴張,收購了多個油田區塊、油氣區塊,也由此積累了部分負債。不料,原油價格大幅波動、融資銀行收緊貸款,導致了光匯石油帳上的可用資金持續縮小,「債務雷」也開始引爆。

《華夏時報》記者根據光匯石油於今年1月31日才公布的公司前兩年的、未經審核的初步業績報統計,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公司總負債金額分別為220.58億港元、180.36億港元和194.23億港元,而銀行透支、借貸佔據其中的57%、74%、47%。

此外,停牌期間,光匯石油的利潤逐年下滑,從2017年盈利11.82億港元,轉為2018年虧損6.68億港元、2019年上半年虧損25.54億港元。

除停牌外,有關光匯石油的另一件大事聚焦在了其創始人身上——因個人擔保的公司無法償還逾期債務,2019年4月1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裁定,光匯石油董事局主席薛光林破產,涉及債務金額僅為3000多萬美元。對於一位多次榮登福布斯富豪榜的石油大亨來說,這樣捉襟見肘的處境不免令人唏噓。自此,薛光林卸任在光匯石油的一切職務。

在債務壓身、老闆個人破產的陰影下,光匯石油正在通過「瘦身」和融資的方式自救。

根據公司披露,2019年上半年,光匯石油出售了4艘郵輪,獲得逾2億美元的款項以解決公司的債務問題。剩餘11 艘油輪也正在安排售出,其中包括2艘約30萬噸級超大型油輪、3艘Aframax遠洋油輪及6艘加油駁船,所得款項將於償還船舶債務後,用於解決其他部分債務。

2020年1月7日,公司就其擁有的舟山石油倉儲及碼頭設施的股權,與一位潛在買家籤訂了初步協議;1月31日,公司公布了停牌期間的初步業績報,同時宣布已向香港聯交所提交了復牌計劃;2月28日,公司宣布「爭取於5月29日或之前發布所有未刊發的財務業績」。

此外據媒體報導,光匯石油於今年1月份完成了 156 億元人民幣的債務重組,與 8 家銀行籤署《聯合貸協議》,在三年後還本付息。不過,記者未在公司官網上查詢到此協議。對於此消息的真實性,以及公司能夠實現還本付息的途徑,本報記者向光匯石油發去採訪函,但截至發稿未得到回覆。其子公司光匯雲油、上市公司光匯石油(控股)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均表示「集團事情不屬於我們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光匯石油近期似乎又多了一筆債務。天眼查顯示,2020年1月16日,光匯石油新增10條被執行人,執行標的累計約3億元。記者試圖在執行法院——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官網搜尋案件詳情,但未查詢到結果。

目前看來,光匯石油正在努力推進債務重組計劃,對復牌寄予希望。不過,記者調查發現,光匯石油的「王牌」子公司——光匯雲油,似乎成為了公司正名路上的絆腳石。

子公司業務違規 監管處於真空狀態

為向「網際網路+」轉型,光匯石油創始人薛光林一手打造了光匯雲油。

記者通過現有的公開資料了解到,平臺曾是一個類似股票市場的在線儲油工具,不過,以往的高風險產品已經相繼下架,如今平臺僅有可享受加油折扣的油卡。「目前介入的加油站大約7萬家,有優惠的加油站將近6000家,最高可享1.5元/升的優惠。」光匯雲油客服回應稱。

但頗具風險的是,在光匯雲油購買油卡,用戶需一次性充值至少3個月的額度,平臺按月等額返現,或到期後一次性返還。然而,這期間用戶資金的流向是哪裡,平臺隻字未提,只大力宣傳產品的優惠——充值時間越久、金額越大,平臺返額越多。記者計算出,光匯雲油儲油卡年化最高達13%。

更重要的是,光匯雲油並沒有接入銀行存管,用戶若在光匯雲油投資,無異於讓資金「裸奔」。且公司對外宣傳的「易安保險、陽光保險承保資用戶資金安全」,實際上也並沒有降低用戶的投資風險。

記者在閱讀平臺提供的相關協議中發現,保險僅在用戶帳戶被盜用,或「被保險人被歹徒脅迫的狀態下」造成帳戶洩露而帶來資金損失的情況下擔責。簡而言之就是「帳戶安全險」,而非履約保證險。

因監管處於真空狀態、母公司未走出債務困境,有關「光匯雲油涉嫌自融,向母公司輸血」、「光匯雲油搭建資金池」的外界質疑聲不絕於耳。面對《華夏時報》記者提出的有關公司債務、產品的問題,光匯雲油品牌部負責人黃書平僅表示:「問題存在不實,無法進行回答。」但當記者再三向其追問「哪個問題不實」時,並未得到回應,此後記者又連續多天撥打語音電話但對方不應答。

此外,光匯雲油還涉嫌違規留存用戶信息、違規提供超額加油卡。

按照平臺要求,當用戶通過光匯雲油成功加油後,公司可開具電子發票,但開票者需提供「身份證反面複印件並本人籤字,發掃描件給在線人工客服」。在本報記者的提問下,光匯雲油客服對用戶身份信息材料的需求作出了進一步解釋:「因此類發票需到稅務局申報,提供身份證是稅務局的基本要求,若稅務局還需要其他資料則後補。」

而記者調查後發現,現有規定恰好與客服的回答相悖。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進一步優化營改增納稅服務工作的通知》第十八條指出:「個人消費者購買貨物、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索取增值稅普通發票時,不需要向銷售方提供納稅人識別號、地址電話、開戶行及帳號信息,也不需要提供相關證件或其他證明材料。」

廣東華商律師事務所的律師齊巖冰向《華夏時報》記者進一步表示:「如果客戶拒絕,應當按照其他可行方式開具發票,如果因此拒絕開票涉嫌附加法外條件,客戶可以據此向稅務部門進行投訴。」

不僅如此,光匯雲油所提供的1萬元面額的油卡,也超過了法律規定的額度。齊巖冰向《華夏時報》記者指出,按照商務部《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規定,單張記名卡限額不得超過5000元,單張不記名卡限額不得超過1000元。「因此,加油站接受的充值,如果超過了以上限額,也是涉嫌違規的。」齊巖冰說。

還需提及的是,按照天眼查披露的信息,2018年12月20日,光匯雲油與光匯石油及旗下子公司共同成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為40.8億元。對於成為被執行人對企業帶來的影響,盈科(深圳)律師事務所的徐崗律師向本報記者指出:「如果去銀行融資,正常情況下不會得到授信。」對於「被執行人」是否會成為企業拿到融資的一大阻礙,徐崗表示需要看案件的性質及執行的金額等因素。

「一般來講,成為被執行人是不誠信或瀕臨破產的象徵。」徐崗向本報記者稱。

相關焦點

  • 百億債務「壓頂」,300億財富清算
    有著「鐵娘子」之稱的董明珠,在喪夫之後,為了生活成為了一名普通的打工妹,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她帶領格力電器創下了無數輝煌;玖龍紙業的張茵在辭職後,靠「收廢紙」起家,而今身家超過百億;老乾媽的創始人陶華碧,更是憑藉著一瓶辣椒醬做到了年營收破50億。
  • 一年關店4300家,虧損20億……拉夏貝爾能否自救成功?
    此外,三年市值蒸發百億、海外子公司破產清算、關店 4000 餘家、年虧損 21 億 …… 這家被稱為 " 中國版 ZARA" 的女裝龍頭企業,正在迎來它的 " 至暗時刻 "。實際上,刑加興的個人債務從去年就初現端倪。2019 年 8 月 6 日,拉夏貝爾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邢加興的股票質押出現違約。彼時,面對媒體的採訪,刑加興仍對拉夏貝爾充滿信心," 可能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我們又可以重新回到一個比較良性的狀態來運轉。"
  • 百億債務壓頂一舉迎來14億美元融資,看鋰業巨頭如何化險...
    導讀:天齊鋰業把在澳洲的礦產和氫氧化鋰項目一起打了個包,再引入戰投IGO,拿到資金的同時,也保住了核心資產控制權;隨著銀團鬆口,債務問題一時間也得到了強有力的緩和。最後關頭,因一場「蛇吞象」式豪賭背上巨額債務的天齊鋰業,活脫脫上演了一出「絕地反擊」。
  • 債務壓頂 天齊鋰業要賣掉世界級鋰礦
    儘管公司已經向銀團正式提交了調整貸款期限結構的申請,但目前尚在審批中,存在貸款到期未能成功展期而公司無法及時、足額償付導致違約的可能性。此外,公司暫緩支付2020年內到期的部分併購貸款利息(截至目前,累計應付未付銀團併購貸款利息金額約4.71億元人民幣,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6.76%)。
  • 盛運環保大瘦身退出五公司 百億債務危機中寄望重整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盛運環保大「瘦身」退出5公司 百億債務危機中寄望重整 債務危機之下,環保巨頭盛運仍在尋求出路。新京報記者獨家獲悉,盛運環保旗下寶潤新能源近期持續瘦身,其退出了5家子公司的股東行列。目前,盛運環保尚未就此發布公告。
  • 1800億債務壓頂 「新疆巨型集團」再遭降級
    02、1800億負債壓頂據官網介紹,廣匯集團創建於1989年,已形成「能源開發、汽車服務、現代物流、置業服務」等產業並進的發展格局。《小債看市》分析債務結構發現,廣匯集團主要以流動負債為主,佔總負債的72%,債務結構不合理。截至今年9月末,廣匯集團流動負債有1299.28億元,主要為短期借款,其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債務有688.51億元。
  • 延長化建:陝西延長石油化建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公司股票復牌的提示性...
    延長化建:陝西延長石油化建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公司股票復牌的提示性公告 時間:2020年12月22日 19:55:57&nbsp中財網 原標題:延長化建:陝西延長石油化建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公司股票復牌的提示性公告
  • 光匯石油子公司光匯雲油攜手順豐新零售,加速推進B端業務布局
    由光匯石油創始人薛光林博士(Raymond Sit)創辦的光匯雲油,定位於網際網路加油消費平臺,憑藉全國油站一卡通用的優勢,發力龐大的C端車主市場,吸引了包括順豐、華為等巨頭的注意。近日,光匯雲油產品在順豐旗下新零售品牌「豐e足食」上線,開始聚合大企業平臺的出行力量,加速推進智慧加油的B端業務布局。
  • 3千億負債壓頂,張近東能否頂住?看看他的朋友圈就知道問題不大
    不過如今王健林跟許家印都走出來了,王健林賣掉了部分資產,還了3千億的債務,把萬達的負債率降低到了5成左右。許家印則是成功說服了股東們,把戰略投資股票轉化為普通投資股票,這樣許家印就輕鬆解決了1300億的回購危機。在王健林許家印馬雲之後,現在輪到了蘇寧集團的老闆張近東了。
  • 「退市威脅」如芒在背 黃氏四兄弟隱退 明發集團開始自救
    明發集團創始人黃煥明中房報記者 李葉 北京報導股票停牌4年後明發集團開啟了「破釜沉舟式」自救路徑。此次,明發集團能否順利復牌保住上市公司地位仍存變數。「上市」與「停牌」據明發集團官網介紹,明發集團有限公司創始於1994年,是一家以城市運營為核心,以商業地產、住宅地產、酒店經營為支柱產業,並涉及工業、商貿、投資等多項領域的大型現代集團企業。2002年開始明發將戰略重點轉向商業地產的開發和運營。
  • 山東西王集團百億債務危機化解內幕
    2019年10月24日,山東大型民企西王集團發生債券違約,引發百億債務危機,對企業生產經營、當地經濟和金融環境、社會穩定帶來重大影響。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省委、省政府堅決果斷決策,科學高效處置,濱州、鄒平兩級市委市政府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至今年3月成功化解西王集團債務風險,開啟了企業「浴火重生」新徵程,在全國蹚出一條處置大型民營企業債券違約的成功之路。
  • 又一家房企被迫退市 五洲國際持續虧損、深陷債務漩渦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陸肖肖 北京報導在經歷了業績虧損、債務壓頂、變賣資產等諸多波折之後,五洲國際最終沒能逃過退市的命運。在公告中,五洲國際表示,對上市覆核委員會的決定感到失望,公司為推進重組及達成復牌指引付出巨大努力,公司已經履行9月3日季度更新公告所載的所有復牌指引。
  • 斯裡蘭卡,債務壓頂
    特別是,受新冠疫情影響,相關的主權債務佔GDP之比急劇上升,以及融資選擇範圍縮小,加劇了債務可持續性風險。中期來看,蘭卡的外部資金需求巨大,政府在2021年至2025年期間的外債債務高達232億美元,即每年約40億美元,而10月底的外匯儲備僅為59億美元。
  • 五洲國際:舒氏兄弟債務「潘多拉」
    自2018年7月首先爆出債務危機,到隨後宣布停牌,兩年時間裡,五洲國際一直在通過出售資產等方式展開自救,爭取復牌,但如今依舊回天乏術。據了解,五洲國際的債務糾紛多來自銀行、信託公司、資產管理公司、自然人等主體的逾期債券、借款,以及與施工單位產生的金錢糾紛。根據其延遲至今年早些時候才發布的年報,2018年,該集團當時的計息銀行及其他借貸、優先及可換股票據及公司債券總額分別為37億元及57億元。當中,該公司當時須於一年內償還的債務達45億元。
  • 今百億債務「壓頂」,300億財富清算
    周曉光白手起家花了40年的時間,但他從神壇上「掉下來」,僅用了半年時間就背負了200多億元的公司債務。人生的起起落落也許不過如此。都結束了嗎?根據相關報導,2019年,新光向其子公司提交了重組申請。為此,不少網友不禁說,從「首富」到負債百億,300億財富清算,浙江女首富徹底「熄火」?
  • 天齊鋰業引入戰略投資者,交易能否成功仍面臨不確定性
    曾經的10倍牛股,市值巔峰時期接近千億的天齊鋰業自從陷入債務危機後,股價一直萎靡不振,但昨晚一則公告,不僅令該股股價今日早盤一度漲停,收盤也大漲5.92%。如今引入戰投後,債務危機有望解除。
  • 1300億「山東鋁業巨頭」債務壓頂,將迎來集中兌付期
    如今這家500強企業面臨業績下滑、債務龐大、融資遇阻等隱憂。 01集中兌付 7月24日,南山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山集團」)公告稱,「17南山02」回售有效登記數量為49.95萬手,回售金額為5億元,回售兌付日為8月14日。
  • 8億債務壓頂,股份全面凍結,實控人拖累花王股份
    從公告來看,花王集團持有公司股份全部被凍結主要是基於花王集團債務問題。而截至目前,花王集團共有8.33億元債務存在逾期情況,其中4.58億元為股票質押借款,3.75億元為涉及訴訟債務。 轉讓控股權出「變數」 換不起債而鬧上法庭,由此可見,花王集團的資金已經極度緊缺,到了即使控股花王股份也無法償還的地步。
  • 中國鼎益豐復牌重新出發
    自去年3月起,中國鼎益豐經歷了超過十個月停牌的日子,最終在今年1月23日宣布復牌。復牌後,中國鼎益豐隨即公布委任新主席,股價雖然如預期般一度尋底,但近期已自谷底回升。事件擾攘多月後,總算告一段落,而公司在復牌後委任了新主席,加上股價一度尋底後出現回升,給予投資者重新出發的感覺。
  • 國資出手 康美藥業復牌漲停 廣藥集團成最大贏家?
    在停牌近一個多月後,康美藥業9月3日正式復牌。而在復牌前夜,康美藥業背後的接盤方也浮出水面。9月3日,康美藥業開盤一字漲停。截止收盤,ST康美收於3.1元/股,漲幅為5.08%。總市值達154.19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