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所、衛生室、醫院等各類的衛生機構,針對患者所提供的診療服務,本身就是具有風險性的,因此對於各類的醫療器械檢查,也非常嚴格。福建省永春縣的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日常的巡查過程中,發現轄區內一家村衛生室,有十四小包過期的醫用棉籤,根據相關規定,該村衛生室被罰款20000元,那麼這樣的處罰,是制度嚴格還是小題大做?官方通報來了。
經過執法部門的檢查發現,村衛生室的負責人為馮某,於2017年5月17日進購了這批醫用棉籤,有效期至2019年1月1日,也就是說這批棉籤已經過期半年多,且是在當事人診療室藥品柜上檢查發現的,應認定當事人使用過期醫療器械,由於危害後果輕微,予以20000元的從輕處罰。
要知道,醫用棉籤也屬於醫療器械,當事人馮某的行為,已經違反了《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第四十條的規定,構成使用過期醫療器械的違法行為。幾包棉籤過期,村衛生室被罰款20000,究竟是制度嚴格還是小題大做?鑑於當事人系初次違法,涉案醫用棉籤為第一類醫療器械,貨值金額僅為2.66元,因此除罰款外,不做其他處罰。
客觀來講,村衛生室冤不冤?其實不冤,反而應該慶幸沒有因此而出現醫療事故,否則不僅僅是罰款,吊銷執業證書、刑法打擊、牢獄之災都有可能;但從側面來講,出現這樣的事件,也是經營者不願看到的,僅因為幾包棉籤,就損失了數萬元,也是有苦難言。橘香園學堂提醒大家,醫療無小事,隨著檢查季的來臨,基層醫生更應該注意規範。
事實上,近年來由於醫用廢物和過期器械被罰款的情況,已經屢見不鮮,而且不少都是屬於平時不注意的「小事」,比如除了棉籤外的創可貼,也有的衛生機構,因為幾片創可貼被罰款數萬元,因為創可貼也同樣屬於醫療器械,因此切記因小失大,不管是創可貼、棉籤還是其他的一次性的醫用材料,基層醫生都要注意規範存放、使用。
基層醫生作為醫師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待遇問題卻一直是他們的「心頭病」,那麼想要合理改善生存困境,有什麼好的途徑嗎?從長遠來看,考證的作用很明顯,國家所制定的各類福利政策,也大多是偏向於具備醫師資格的人士來落實的,幾包棉籤過期,村衛生室被罰款20000,究竟是制度嚴格還是小題大做?但能夠取得正規醫師證書的還是少數,因此掌握一門創收的手藝,對多數人來講是十分關鍵的。
眾所周知,由於限輸限抗政策的持續高壓,加之群眾健康意識提升,基層醫生倘若僅掌握輸液打針類的技術,不僅要受到政策限制,也更不被群眾接受,因此綠色健康的中醫實用技術,比如非藥劑性的針灸、推拿、正骨等,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多患者看病的首選,橘香園學堂了解到,這幾類技術已被納入了醫保體系中,未來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自幼跟隨姑奶雙橋老太羅有明學習,國家級非遺羅氏正骨的第七代傳人羅東亞教授指出,中醫人才成長的周期確實比較長,不僅需要實踐經驗與理論基礎,更要有傳統的中醫性思維,這樣才能成長得更快。學員們在跟隨羅東亞教授學習後,也紛紛表示,所帶來的收穫不僅僅是技能上的提升,更關鍵的是對中醫整體性上的認知,這也是很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