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回老家,有個養豬的朋友問我,母豬到底怎樣飼養才是正確的,首先希望我們大家,知道母豬的飼養分為4個階段,首先產仔前的一個月為攻胎期,剛配種結束為安胎期,然後在這兩個階段之間的那一段時期叫做妊娠期,母豬是非常難飼養的,因為它們每個階段所需要的飼料和營養都是不一樣的,那麼接下來,小編根據自己養豬的經驗,給大家講一講母豬到底應該怎麼喂,怎麼餵才能餵好,下面我們開始。
首先第1個就是,母豬在不同階段要餵不同的飼料,俗話說得好,大豬怕飼料細,小豬怕飼料粗,我們要根據,母豬處於什麼階段,來進行不同的餵養方法和管理方法,妊娠期的母豬,要給它們足夠多的粗纖維飼料,這樣能夠讓食物在腸胃中充分吸收,小編以前養豬的時候,常常會看到母豬舔牆壁舔地板,有的時候也會吃了吐吐了吃,這種情況是豬的胃酸分泌過多的表現,這個現象是比較常見的,雖然說我們都知道,但是沒有什麼較好的解決方法,嚴重了有可能會形成腸胃炎,對母豬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所以說我們要增加飼料的粗度,來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
接下來就是我們要知道,母豬在不該餵的時候千萬不要喂,我們知道飼養母豬,要有三天不喂,第1天就是配種當天不給它餵食,第2天就是發現有產仔徵兆的當天不餵食,還有就是產後的第1天不餵食,因為母豬空腹配種的話,有利於減少腹部的壓力,還有就是在產仔的時候不喂,是為了可以讓小豬有足夠的活動空間,生完小豬之後不餵食,可以讓母豬快速的排出胃裡殘留的食物,有利於以後的吃食,所以小編建議大家,在這三天儘量不要餵食,如果說要餵的話,儘可能的少量餵食。這樣可以減輕母豬的壓力。
還需要我們養豬人注意的事,在母豬產仔後的第2天,也要少餵飼料,這個需要我們根據母豬產仔時間的長短,因為時間短的消耗體力要少一點,時間長了消耗體力就相對要多一點,所以說上面講了第1天儘量不要餵食,但是呢需要我們注意的是,要給母豬做好產後消炎,防止母豬出現各種炎症,過了第2天之後,基本上每天餵飼料3~4斤,在後期小豬的增長過程中,要不斷增量,讓母豬有足夠的母乳餵養小豬。
上面講了,母豬還有一個攻胎期,那麼我們在這個階段一定要多餵一點,我們要促進母豬的發育,確保他們在產仔的時候,能夠有足夠的體力支撐下來,還有就是如果餵得不好,就有可能營養不良產下來的小豬仔比較瘦弱,成活率比較低,如果說母豬的肚子比較大,那麼就說明所懷的小豬數量比較多,應該在10個以上,那麼我們餵的飼料,就一定要多一點。防止母豬因吃不飽而營養不良。
最後講的就是,斷奶後的母豬要儘可能的多餵一點,因為它們需要產奶哺乳小豬,雖然說母豬提倡早斷奶,但是也要在半個月到一個月左右,因為這樣在利於增加產仔窩數的同時,又可以讓小豬健康成長,我們還要給斷奶後的母豬儘快補充營養,讓它們可以快速的恢復過來,恢復得越早,母豬就可以早發情,多排卵,多產仔。以上便是小編根據自身經驗給大家講解的技巧和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同時我也希望養豬達人們能夠在評論區留言,把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分享出來,讓我們大家能夠得到共同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