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 文
最近有一部大受歡迎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講述的是3個原生家庭有缺失的孩子,組成了一個非血緣關係的家庭,兩個爸爸和兄妹三人在成長中彼此扶持的故事。
頭兩集開播,就有一個情節引起了熱議:上了高中的李尖尖,興高採烈地向家中所有的男性宣布:我來例假了!全家人都面面相覷、不知所措。
有觀眾覺得大大咧咧的李尖尖好可愛,但也有很多人覺得「太尷尬了」,當時的微博熱搜,用了大量「尷尬到我用腳趾摳出了三室一廳」、、「兩個哥哥社會性死亡」一類的詞語,來形容這個情節。
但我覺得,開心的李尖尖,坦然面對正常的生理現象,突破月經、身體發育帶給女孩的羞恥感,正代表著一個社會性教育的進步。
這樣的進步,一點兒也不尷尬。
看了這個情節,有網友也回憶起了自己第一次來月經時,爸爸媽媽的溫暖舉動。
拒絕月經羞恥,把它視為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是父母為孩子普及正確的性觀念,所必須要做的、也是最基本的事情。
我們現在的社會和家庭教育,雖然已經不再是「談性色變」,但要求父母正確、從容地和青春期的孩子談論性問題,似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近,我讀到了一本好書——《從尿布到約會:家長指南之養育性健康的青少年》,這是美國性教育權威專家黛布拉·W·哈夫納的經典力作,暢銷美國20年,被譽為「性教育聖經。
此前,本書作者的《從尿布到約會》兒童篇,是性教育話題的必讀書目;現在新出版的青少年篇,主要針對的是青春期孩子的性教育。
本書內容非常全面,涉及到許多當下廣受關注的青春期性教育問題,提供了權威而具體的父母指南,幫助家長放鬆、智慧、專業地和青少年談性。
什麼是「性健康」的少年?
本書引用「美國青少年性健康國際委員會」的說法,給「性健康」的青少年,做了如下定義:
他們會欣賞自己的身體,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與父母保持有效的溝通,與男性和女性都能夠禮貌並有效地交流,並根據他們的年齡,妥善地表達愛意和親暱。
一言以蔽之,性健康家庭培養出性健康的孩子和青少年,他們長大以後,就會成長為性健康的成年人。
健康的性教育,究竟有多重要?
從青少年個人來講,他們有著積極的自我價值感和身份認同感,能夠建立健康的成人親密關係,更可能獲得幸福而充實的人生。
從整個社會來講,他們懂得保護自己,知道不能傷害他人,是組成安全、穩定、高效的社會運轉系統中的一份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性教育老師。他們讓孩子初步了解性別角色、人際關係、價值觀,有了對自尊和關愛的最初感悟。
給孩子做正確的性教育,從0歲就可以開始了。但同時別忘記,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和孩子談談你的性價值觀
幫助孩子糾正他們對性的錯誤看法很重要,更關鍵的是,你要告訴孩子你的性價值觀,並給孩子討論他們對性的態度和感受的機會。
家長需要花時間認真思考,你希望向孩子傳遞怎樣的性價值觀。
下面有個簡單的測試,可以讓父母知道,自己是否和孩子在性教育方面進行了充分的探討。
作者強調,父母不要只是被動地等孩子來問問題,要鼓勵你的孩子提出問題,和孩子交流的時候,有一些注意事項:
最後,作者還提出了一點:別忘記同孩子談論性的樂趣。
這可能是中國的家長沒有意識到,也很難做到的。
作者認為,我們一定不想讓我們的孩子去面對性侵害、早孕、性傳染病,或者感情上的巨大創傷。
但是,預防犯罪、極端和傷害事件,並不是性教育的全部目的。我們同樣不希望孩子伴隨著性恐懼或者性罪惡感長大。
性本身並不是惡的來源,畢竟,性健康的孩子,才有可能擁有健康的心理和掌控自己的人生。
誰的青春不迷茫
青少年分為三個階段:青春期早期、中期和後期。
在青春期期間,孩子在生理、生殖和性親密能力上都已經發育成熟,已經成長為生物學意義上的成年人。
但是心理上的獨立,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青春期的最終目標是:從情感、心理和經濟上獨立於父母。
這就意味著,早在孩子十二三歲的時候,就需要開始和父母拉開距離。而這種日益獨立的過程,也是父母和青春期孩子之間出現諸多矛盾的原因之一。
但是,大多數青少年仍然會希望:從父母和家人那裡獲得指導和幫助。
有的父母錯誤地認為,他們需要做的就是告訴孩子,性是怎麼回事。有的甚至認為,只要將相關書籍交到孩子手中,就完成了性教育任務。
這些傳遞出來的信息是:我們希望你了解自己的身體和性知識,但我們不想和你談論這些事。
這不是性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
青春期發展的五個任務是:智力、獨立、身份、正直和親密。
而智力中的抽象思考能力,是青春期和成年期性健康的基礎。
年輕人需要思考他們行為所產生的後果。對於性健康的人來說,最重要的行為就是能夠理解性感受與性行為之間的差異。實際上,我們希望人們能夠區分,提高生活質量的性行為和可能傷害自己以及別人的性行為。
研究表明,青少年是沒有規劃性行為的能力的,也就是說,他們沒有預測未來後果的能力,更沒有承擔後果的能力。
身為父母,你必須幫助青少年不要魯莽行事,避免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過快地將性感受轉變成性行為。
平時父母可以平時加強演練,問問你的孩子:「如果有人給你啤酒,你會說什麼?」「如果有人邀請你去家裡玩,你應該怎麼做?」
多和孩子探討這方面的問題,就不會在真正遇到問題時手足無措,或者被人控制。
另外,性別認同是特別重要的一點。
性別認同,包括對男性和女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對男性或女性的角色、價值觀、指責和責任的理解。
實際上,「性別刻板印象」對男女青年都造成了傷害。限制了他們在學校的課程選擇,限制了他們未來的理想,限制了他們的自我性認識。
同時,性別角色的成見,會導致青少年面臨意外懷孕和性傳播疾病的風險。
因為年輕女性如果經常被教導「可愛和受歡迎比聰明更重要」「女孩通常沒有多少性感受」「為性愛做準備的女孩是壞女孩」。
這些深受其害的女性,往往在遭遇了性騷擾甚至強姦之後,明明身為受害者,卻歸責於自己身上,認為是自己「不夠好」,或者對方是因為「愛我」才那樣做的。
從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到最近在微博上一直各執一詞,撲朔迷離的一個事件:梁某控訴被羅某某強姦,被迫成了他的女朋友之後,遭到精神虐待。無論真相如何,這篇微博內容,引來了很多女性的共鳴,訴說了自己相同的遭遇。
這其實說明了一件事:沒有從原生家庭中接受到正確的性教育,會造成多麼可怕的而令人心痛的後果。
網友控訴,她的前男友對自己採取了強暴的方式,逼迫她成為他的女朋友,並且遭到了虐待和精神控制,但男方否認,說女方是敲詐勒索,目前真相未明。
而對於男孩來說,如果他學到的是「真正的男人總是需要性」,「男孩不應該表現得像個女孩子。」那麼成年後的他,就不會懂得尊重異性,也不會有正確的性觀念。
書中提到,一項研究表明,認同傳統男性氣概的青春期男孩,比其他年輕男性更少堅持使用避孕措施,因為他們很少想到,男人有責任防止性伴侶懷孕。
此外,青少年還需要培養自己的正直感。他們正在培養和測試自己的價值觀。他們需要確定自己的價值觀,並決定哪些東西適合他們。
一句話,他們正在為自己在社會上扮演的成人角色做準備。
父母對此責無旁貸。
青春期少男少女:擁有「想像的觀眾」
這本書中,把青春期分為了早期、中期和晚期三個階段,整個階段跨越了女孩從9歲開始,男孩從11歲開始,一直到18歲成年之後。
在不同的階段,青少年的發展特徵和心理變化都是有所不同的,但自始至終,無論發育早或者晚,他們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擔憂:我正常嗎?
心理學家說,準少男少女都會有一個「想像的觀眾」:他們認為每個人都在看著他們,所以他們往往花幾個小時穿衣服,弄頭髮,收拾自己的外表,因為他們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與讚揚。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對孩子說:你可能不知道,你的發育是正常的,的確沒有任何問題。
所有的男孩和女孩,在不同的年齡都以不同的速度發展。到你18歲的時候,你就是成人了。到那個時候,你才知道你的身體,是以你自己的速度發展的。
同時,父母要幫助孩子培養正面的身體形象。
根據《美國飲食失調宣傳和預防計劃》,擁有正面的身體形象包括:
明確並真正地接納自己的身體;
讚美和欣賞自己的自然體型;
認識到身體外形很少能體現人們的性格或價值;
為自己獨特的身體感到自豪,並接納它;
拒絕花費太多的時間來擔心食物、體重和卡路裡;
進行鍛鍊是為了感受到自己身體的運動,並為身體變得更加強壯而感到開心。
懷有負面身體形象的年輕人,更容易缺乏自尊,也更容易抑鬱。
這個社會對明星的「body shame」(身材羞辱),也會影響到孩子們對健康身體形象的看法。
前一陣,步入中年的鞏俐的就被人詬病「身材管理不到位」。
而年輕的李斯丹妮,也被同一個綜藝節目的男演員說「腿粗不適合跳舞「。
對一個人,特別是女性的苛刻的身材要求無處不在,所以青少年難免會受到影響,父母要把這些時候當做是「可教時刻「,鼓勵孩子培養正面的身體形象,讓他們成為自己,欣賞自己,從而愛自己。
在任何一個「可教時刻」,表達自己的價值觀。關鍵是,你答覆孩子的內容,要跟你想要和孩子分享的價值觀一致。
父母究竟該怎麼做?
對於性成熟的孩子,父母最擔心的,莫過於他們可能會過早地發生性行為,或者遭受不愉快的性騷和性傷害,從而在心理和生理上造成不可磨滅的創傷。
研究表明,大多數過早發生性行為的年輕人都是問題少年。他們渴求融入感、力量感,並希望受到關愛,但父母、學校和社區並沒有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似乎被拋棄了
這些青少年可能會利用自己的身體和性,去滿足他們青春期時對愛和情感的正常需求。
因此,問題回到了原點:父母的關愛,才是真正保護孩子的法寶。
在美國,有專門的「青少年性侵犯和騷擾預防課程」,裡面提到了對青少年女性的建議:
要堅定,如果你對另一方的行為感到有任何不適,一定要和對方溝通;
避免酒精和毒品。不要喝醉,否則你可能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或幫助需要你的朋友;
始終有辦法回家,與你的父母達成協議,如果你察覺到危險,他們會來接你,而且不問任何問題;
相信你的感受。如果你感到壓力,那就是有壓力;如果你感受到危險,那就可能有危險。要迅速擺脫困境;
學會對性行為說不,設置性界限。
同時,給青少年男性的建議如下:
了解你的性慾和界限。清楚地表明他們
接受女性的決定。「不」總是意味著「不」。
不要單純根據女性的穿著或行為,來斷定這位女性想要發生性行為。
之前的性行為許可,並不意味著你現在可以這樣做。
避免酒精和毒品。
這些課程給了家長們一種指引,如何去保護我們的孩子,如何讓他們懂得尊重,懂得正確地去愛別人和自己。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父母站在他們的身後,溫柔的保護,和永遠敞開的懷抱,等待孩子的疑問和求助。
寫在最後的
這本書是重點以美國青少年的發展狀況而編寫的,有一些地方可能和我國的社會環境與習俗不盡相同,但是我仍然覺得,這是一本非常值得借鑑和學習的家長指南。
《哈利·波特》中有這樣一句臺詞:「When in doubt, go to the library。(有疑惑的時候,就去圖書館吧。)」
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而學習,是我們通往合格父母之路上一直要做的事情。
作為父母的我們,可能有很大一部分人在自己的青春期,並沒有接受到良好的、系統的性教育,因此,曾經心潮澎湃、性慾萌發而又擔驚受怕。害怕父母會察覺到自己的思想、行為、戀情以及性幻想,羞於談性,卻無法自洽。
如今的青少年,可能和你青春年少時一樣,經歷著類似的性感受。
這個時候,身為父母的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幫助他們,也幫助自己,為未來世界協力培養性健康的成年人。
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夠明白,性健康的青少年,並不是偶然長成的,他們都擁有一個性健康的家庭。
在這個家庭裡,父母將性教育視為重要責任,並且會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以便自然輕鬆地討論性話題。
在性健康的成人世界裡,所有人都會在誠實、平等、尊重和快樂的基礎上擁有良好的親密關係。
以上。
你和你家娃談過性教育方面的話題嗎?歡迎留言。
「 壹薦」
《從尿布到約會(青少年卷)》
【美】黛布拉·W·哈夫納 著
望秀雲 譯
青豆家教館|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作 者 -
Summer姐姐
資深電視人、綜藝達人
熱愛一切八卦,對世界永遠好奇
貓奴、吃貨、愛購物
在意生活品質,更喜歡種草
堅決不過「沒必要」和「差不多得了」的生活
倡導美好的親子生活方式
文章版權歸壹父母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壹父母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