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尿布到約會,如何養育性健康的孩子?

2021-01-09 壹父母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 文

最近有一部大受歡迎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講述的是3個原生家庭有缺失的孩子,組成了一個非血緣關係的家庭,兩個爸爸和兄妹三人在成長中彼此扶持的故事。

頭兩集開播,就有一個情節引起了熱議:上了高中的李尖尖,興高採烈地向家中所有的男性宣布:我來例假了!全家人都面面相覷、不知所措。

有觀眾覺得大大咧咧的李尖尖好可愛,但也有很多人覺得「太尷尬了」,當時的微博熱搜,用了大量「尷尬到我用腳趾摳出了三室一廳」、、「兩個哥哥社會性死亡」一類的詞語,來形容這個情節。

但我覺得,開心的李尖尖,坦然面對正常的生理現象,突破月經、身體發育帶給女孩的羞恥感,正代表著一個社會性教育的進步。

這樣的進步,一點兒也不尷尬。

看了這個情節,有網友也回憶起了自己第一次來月經時,爸爸媽媽的溫暖舉動。

拒絕月經羞恥,把它視為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是父母為孩子普及正確的性觀念,所必須要做的、也是最基本的事情。

我們現在的社會和家庭教育,雖然已經不再是「談性色變」,但要求父母正確、從容地和青春期的孩子談論性問題,似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近,我讀到了一本好書——《從尿布到約會:家長指南之養育性健康的青少年》,這是美國性教育權威專家黛布拉·W·哈夫納的經典力作,暢銷美國20年,被譽為「性教育聖經。

此前,本書作者的《從尿布到約會》兒童篇,是性教育話題的必讀書目;現在新出版的青少年篇,主要針對的是青春期孩子的性教育。

本書內容非常全面,涉及到許多當下廣受關注的青春期性教育問題,提供了權威而具體的父母指南,幫助家長放鬆、智慧、專業地和青少年談性。

什麼是「性健康」的少年?

本書引用「美國青少年性健康國際委員會」的說法,給「性健康」的青少年,做了如下定義:

他們會欣賞自己的身體,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與父母保持有效的溝通,與男性和女性都能夠禮貌並有效地交流,並根據他們的年齡,妥善地表達愛意和親暱。

一言以蔽之,性健康家庭培養出性健康的孩子和青少年,他們長大以後,就會成長為性健康的成年人。

健康的性教育,究竟有多重要?

從青少年個人來講,他們有著積極的自我價值感和身份認同感,能夠建立健康的成人親密關係,更可能獲得幸福而充實的人生。

從整個社會來講,他們懂得保護自己,知道不能傷害他人,是組成安全、穩定、高效的社會運轉系統中的一份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性教育老師。他們讓孩子初步了解性別角色、人際關係、價值觀,有了對自尊和關愛的最初感悟。

給孩子做正確的性教育,從0歲就可以開始了。但同時別忘記,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和孩子談談你的性價值觀

幫助孩子糾正他們對性的錯誤看法很重要,更關鍵的是,你要告訴孩子你的性價值觀,並給孩子討論他們對性的態度和感受的機會。

家長需要花時間認真思考,你希望向孩子傳遞怎樣的性價值觀。

下面有個簡單的測試,可以讓父母知道,自己是否和孩子在性教育方面進行了充分的探討。

作者強調,父母不要只是被動地等孩子來問問題,要鼓勵你的孩子提出問題,和孩子交流的時候,有一些注意事項:

最後,作者還提出了一點:別忘記同孩子談論性的樂趣。

這可能是中國的家長沒有意識到,也很難做到的。

作者認為,我們一定不想讓我們的孩子去面對性侵害、早孕、性傳染病,或者感情上的巨大創傷。

但是,預防犯罪、極端和傷害事件,並不是性教育的全部目的。我們同樣不希望孩子伴隨著性恐懼或者性罪惡感長大。

性本身並不是惡的來源,畢竟,性健康的孩子,才有可能擁有健康的心理和掌控自己的人生。

誰的青春不迷茫

青少年分為三個階段:青春期早期、中期和後期。

在青春期期間,孩子在生理、生殖和性親密能力上都已經發育成熟,已經成長為生物學意義上的成年人。

但是心理上的獨立,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青春期的最終目標是:從情感、心理和經濟上獨立於父母。

這就意味著,早在孩子十二三歲的時候,就需要開始和父母拉開距離。而這種日益獨立的過程,也是父母和青春期孩子之間出現諸多矛盾的原因之一。

但是,大多數青少年仍然會希望:從父母和家人那裡獲得指導和幫助。

有的父母錯誤地認為,他們需要做的就是告訴孩子,性是怎麼回事。有的甚至認為,只要將相關書籍交到孩子手中,就完成了性教育任務。

這些傳遞出來的信息是:我們希望你了解自己的身體和性知識,但我們不想和你談論這些事。

這不是性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

青春期發展的五個任務是:智力、獨立、身份、正直和親密。

而智力中的抽象思考能力,是青春期和成年期性健康的基礎。

年輕人需要思考他們行為所產生的後果。對於性健康的人來說,最重要的行為就是能夠理解性感受與性行為之間的差異。實際上,我們希望人們能夠區分,提高生活質量的性行為和可能傷害自己以及別人的性行為。

研究表明,青少年是沒有規劃性行為的能力的,也就是說,他們沒有預測未來後果的能力,更沒有承擔後果的能力。

身為父母,你必須幫助青少年不要魯莽行事,避免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過快地將性感受轉變成性行為。

平時父母可以平時加強演練,問問你的孩子:「如果有人給你啤酒,你會說什麼?」「如果有人邀請你去家裡玩,你應該怎麼做?」

多和孩子探討這方面的問題,就不會在真正遇到問題時手足無措,或者被人控制。

另外,性別認同是特別重要的一點。

性別認同,包括對男性和女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對男性或女性的角色、價值觀、指責和責任的理解。

實際上,「性別刻板印象」對男女青年都造成了傷害。限制了他們在學校的課程選擇,限制了他們未來的理想,限制了他們的自我性認識。

同時,性別角色的成見,會導致青少年面臨意外懷孕和性傳播疾病的風險。

因為年輕女性如果經常被教導「可愛和受歡迎比聰明更重要」「女孩通常沒有多少性感受」「為性愛做準備的女孩是壞女孩」。

這些深受其害的女性,往往在遭遇了性騷擾甚至強姦之後,明明身為受害者,卻歸責於自己身上,認為是自己「不夠好」,或者對方是因為「愛我」才那樣做的。

從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到最近在微博上一直各執一詞,撲朔迷離的一個事件:梁某控訴被羅某某強姦,被迫成了他的女朋友之後,遭到精神虐待。無論真相如何,這篇微博內容,引來了很多女性的共鳴,訴說了自己相同的遭遇。

這其實說明了一件事:沒有從原生家庭中接受到正確的性教育,會造成多麼可怕的而令人心痛的後果。

網友控訴,她的前男友對自己採取了強暴的方式,逼迫她成為他的女朋友,並且遭到了虐待和精神控制,但男方否認,說女方是敲詐勒索,目前真相未明。

而對於男孩來說,如果他學到的是「真正的男人總是需要性」,「男孩不應該表現得像個女孩子。」那麼成年後的他,就不會懂得尊重異性,也不會有正確的性觀念。

書中提到,一項研究表明,認同傳統男性氣概的青春期男孩,比其他年輕男性更少堅持使用避孕措施,因為他們很少想到,男人有責任防止性伴侶懷孕。

此外,青少年還需要培養自己的正直感。他們正在培養和測試自己的價值觀。他們需要確定自己的價值觀,並決定哪些東西適合他們。

一句話,他們正在為自己在社會上扮演的成人角色做準備。

父母對此責無旁貸。

青春期少男少女:擁有「想像的觀眾」

這本書中,把青春期分為了早期、中期和晚期三個階段,整個階段跨越了女孩從9歲開始,男孩從11歲開始,一直到18歲成年之後。

在不同的階段,青少年的發展特徵和心理變化都是有所不同的,但自始至終,無論發育早或者晚,他們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擔憂:我正常嗎?

心理學家說,準少男少女都會有一個「想像的觀眾」:他們認為每個人都在看著他們,所以他們往往花幾個小時穿衣服,弄頭髮,收拾自己的外表,因為他們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與讚揚。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對孩子說:你可能不知道,你的發育是正常的,的確沒有任何問題。

所有的男孩和女孩,在不同的年齡都以不同的速度發展。到你18歲的時候,你就是成人了。到那個時候,你才知道你的身體,是以你自己的速度發展的。

同時,父母要幫助孩子培養正面的身體形象。

根據《美國飲食失調宣傳和預防計劃》,擁有正面的身體形象包括:

明確並真正地接納自己的身體;

讚美和欣賞自己的自然體型;

認識到身體外形很少能體現人們的性格或價值;

為自己獨特的身體感到自豪,並接納它;

拒絕花費太多的時間來擔心食物、體重和卡路裡;

進行鍛鍊是為了感受到自己身體的運動,並為身體變得更加強壯而感到開心。

懷有負面身體形象的年輕人,更容易缺乏自尊,也更容易抑鬱。

這個社會對明星的「body shame」(身材羞辱),也會影響到孩子們對健康身體形象的看法。

前一陣,步入中年的鞏俐的就被人詬病「身材管理不到位」。

而年輕的李斯丹妮,也被同一個綜藝節目的男演員說「腿粗不適合跳舞「。

對一個人,特別是女性的苛刻的身材要求無處不在,所以青少年難免會受到影響,父母要把這些時候當做是「可教時刻「,鼓勵孩子培養正面的身體形象,讓他們成為自己,欣賞自己,從而愛自己。

在任何一個「可教時刻」,表達自己的價值觀。關鍵是,你答覆孩子的內容,要跟你想要和孩子分享的價值觀一致。

父母究竟該怎麼做?

對於性成熟的孩子,父母最擔心的,莫過於他們可能會過早地發生性行為,或者遭受不愉快的性騷和性傷害,從而在心理和生理上造成不可磨滅的創傷。

研究表明,大多數過早發生性行為的年輕人都是問題少年。他們渴求融入感、力量感,並希望受到關愛,但父母、學校和社區並沒有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似乎被拋棄了

這些青少年可能會利用自己的身體和性,去滿足他們青春期時對愛和情感的正常需求。

因此,問題回到了原點:父母的關愛,才是真正保護孩子的法寶。

在美國,有專門的「青少年性侵犯和騷擾預防課程」,裡面提到了對青少年女性的建議:

要堅定,如果你對另一方的行為感到有任何不適,一定要和對方溝通;

避免酒精和毒品。不要喝醉,否則你可能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或幫助需要你的朋友;

始終有辦法回家,與你的父母達成協議,如果你察覺到危險,他們會來接你,而且不問任何問題;

相信你的感受。如果你感到壓力,那就是有壓力;如果你感受到危險,那就可能有危險。要迅速擺脫困境;

學會對性行為說不,設置性界限。

同時,給青少年男性的建議如下:

了解你的性慾和界限。清楚地表明他們

接受女性的決定。「不」總是意味著「不」。

不要單純根據女性的穿著或行為,來斷定這位女性想要發生性行為。

之前的性行為許可,並不意味著你現在可以這樣做。

避免酒精和毒品。

這些課程給了家長們一種指引,如何去保護我們的孩子,如何讓他們懂得尊重,懂得正確地去愛別人和自己。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父母站在他們的身後,溫柔的保護,和永遠敞開的懷抱,等待孩子的疑問和求助。

寫在最後的

這本書是重點以美國青少年的發展狀況而編寫的,有一些地方可能和我國的社會環境與習俗不盡相同,但是我仍然覺得,這是一本非常值得借鑑和學習的家長指南。

《哈利·波特》中有這樣一句臺詞:「When in doubt, go to the library。(有疑惑的時候,就去圖書館吧。)」

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而學習,是我們通往合格父母之路上一直要做的事情。

作為父母的我們,可能有很大一部分人在自己的青春期,並沒有接受到良好的、系統的性教育,因此,曾經心潮澎湃、性慾萌發而又擔驚受怕。害怕父母會察覺到自己的思想、行為、戀情以及性幻想,羞於談性,卻無法自洽。

如今的青少年,可能和你青春年少時一樣,經歷著類似的性感受。

這個時候,身為父母的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幫助他們,也幫助自己,為未來世界協力培養性健康的成年人。

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夠明白,性健康的青少年,並不是偶然長成的,他們都擁有一個性健康的家庭。

在這個家庭裡,父母將性教育視為重要責任,並且會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以便自然輕鬆地討論性話題。

在性健康的成人世界裡,所有人都會在誠實、平等、尊重和快樂的基礎上擁有良好的親密關係。

以上。

你和你家娃談過性教育方面的話題嗎?歡迎留言。

「 壹薦」

《從尿布到約會(青少年卷)》

【美】黛布拉·W·哈夫納 著

望秀雲 譯

青豆家教館|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作 者 -

Summer姐姐

資深電視人、綜藝達人

熱愛一切八卦,對世界永遠好奇

貓奴、吃貨、愛購物

在意生活品質,更喜歡種草

堅決不過「沒必要」和「差不多得了」的生活

倡導美好的親子生活方式

文章版權歸壹父母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壹父母助理

相關焦點

  • 《從尿布到約會》:性教育聖經,我讀過壓力最大的一本教育類書籍
    文 / 魔斯媽媽我讀過很多教育類書籍,《從尿布到約會:家長指南之養育性健康的青少年》是我讀過壓力最大的一本。這部由美國性知識教育理事會會長黛布拉·W. 哈夫納博士結合30多年性教育工作和研究經驗創作的經典著作,在美國已經暢銷了20年,被譽為「性教育聖經」。
  • 孩子用紙尿褲還是用尿布,婆婆媳婦吵不停,事情如何解決
    孩子用紙尿褲還是用尿布,婆婆媳婦吵不停,事情如何解決同事小琳最近經常火冒三丈,經常發朋友圈聲討自己的婆婆。比如把孩子交給婆婆帶,婆婆就不給孩子用紙尿褲,非要給孩子用尿布,兩人因為這件事經常會吵得不可開交。小琳認為,尿不溼非常乾淨,也不用寶媽經常清洗,只需要偶爾給寶寶清洗一下就好了,非常衛生和健康。
  • 布尿布、紙尿褲、尿不溼如何選擇?看看你的孩子到底適合什麼
    許多媽媽在給孩子選擇防護用品是都會遇到這麼一個問題,那就是布尿布、紙尿褲、尿不溼都有什麼作用?應該怎麼選擇呢?我的孩子適合什麼產品呢? 別著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好好看看布尿布、紙尿褲、尿不溼的秘密!
  • 在家還需要穿尿布,到幼兒園怎麼辦?
    「寶寶都滿3歲了,還是離不開尿布,不會自己獨立上廁所,眼看著就要上幼兒園了,這可怎麼辦呢?」相信這是令不少寶爸寶媽感到頭疼的問題。孩子在家還需要穿尿布,到了幼兒園怎麼辦?老師會幫TA穿戴尿布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幼兒的身體健康以具備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為主要特徵。」
  • 婆婆用舊衣服給孩子做尿布,怎麼辦?
    用很正常,老一輩的人就是用舊衣服給孩子當尿布過來的。不用也很正常,好好跟婆婆溝通,態度好但拒絕接受,畢竟年代不同了,現在嬰柔兒用品,質量好品種多且方便。一、婆婆用舊衣服給孩子做尿布,是婆婆勤儉持家,如果自己能接受,也是挺好的。
  • 澳洲英國的託兒所給孩子用布尿布?|是進步還是退步
    孩子少遭罪,大人也少遭罪。以前用尿布那是沒辦法,現在科技進步了,不去享受科技帶來的成果,繼續使用麻煩的老辦法,這是何苦呢!以前我也給孩子用的尿不溼,懷孕那時我也覺得吧,用尿布多麻煩啊,清洗尿布的時候洗到懷疑人生,大人孩子都受罪。用尿不溼,你好我好大家好。孩子2歲多的時候再慢慢戒尿片,最多3、4歲,總是也能學會如廁的。所以在孕期的時候,我就已經決定好給孩子用尿不溼。
  • 孩子出了月子,是用尿布好還是尿不溼好呢?
    有經濟條件的家庭建議使用尿不溼吧,不要把時間花在給孩子洗尿布上,而是多多陪陪孩子,讓孩子更深刻地感受到父母之愛。許多家長對於照顧孩子的理解,就是簡單地滿足其生理需求,也就是說,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穿衣住行,洗尿布也成為了一種「愛」的表現,但是試想一下,一個未滿一周歲的孩子,尚且不能控制自己的膀胱系統,自然是隨時隨地的解決需求,按照我們一天更換6-8片紙尿褲來計算,那洗尿布的次數就要超過10次以上,更何況,尿布即便可循環使用,但是也有使用期限,使用了一定次數以後,也該扔掉了
  • 如何成功的跨過脫尿布這個坎
    脫尿布這件事剛經歷時是個非常讓你抓狂的事,過後想想這其實根本不是事,不就是個尿布嘛,誰大了還穿尿布呀,遲早會適應脫掉尿布,脫掉尿布不是什麼大難事,相比盯著娃做作業那些來比,尿布這事太簡單了。我是很晚很晚才訓練娃脫尿布的,因為我覺得這事不重要,只要去做孩子都能學會,不急在一時,早脫尿布和晚託尿布的差別只是媽媽需要多買點尿布。
  • 嬰兒兒童洗衣皂,專用抗菌尿布肥皂,我家孩子就用這個
    嬰兒兒童洗衣皂,專用抗菌尿布肥皂,我家孩子就用這個嬰兒衣服雖然接觸外界汙垢機會較少,但奶漬、尿漬等汙漬多。當尿漬、奶漬等留在衣服、尿布等與孩子貼身接觸的物品上時,就會為細菌生長提供環境。而由於孩子的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全,抵抗能力比較差,如果衣服洗不乾淨的話會危害孩子的健康。如何選購嬰兒洗衣皂:1.選擇嬰兒專用:要選擇嬰兒專用的牌子,因為一般的洗衣皂會有很多物質殘留在衣物中,對孩子造成傷害,而嬰兒專用品牌刺激性比較小,可以保護孩子的皮膚。
  • 如何給小寶寶換尿布 學會這些媽媽不愁
    換尿布七步驟,讓新媽媽們不慌亂  新媽媽爸爸們,聽到寶寶的哭鬧,可能自己就已經忙慌慌了,月嫂阿姨們告訴小編,堅持下面七個步驟,不僅能保證安全地給寶寶更換到尿布,而且往往能事半功倍  6、認真觀察謹防尿布疹發生:如果寶寶得了尿布疹,可使用護臀膏在寶寶的臀部建立一層保護膜以防止進一步的感染和過敏。  7、正確穿戴尿布杜絕不適和危險:這完全取決於您使用一次性尿布還是尿布巾。根據不同尿布的特點來為寶寶更換一次性尿布:尿布的前後有拉扣用於調整尿布的鬆緊。尿布包裹的過緊會使寶寶不舒適,過松會造成汙物的滲漏。尿布巾:安全的尿布巾帶有別針可調節尿布的鬆緊。
  • 晚上寶寶睡覺,你想穿尿布嗎?把尿布脫了,寶媽:太硬了
    難怪寶媽人們對他們的孩子是否應該「摘掉紙尿褲」有很大的懷疑,尤其是在晚上,當他們半夜起來給寶寶換五六次尿布時,一些家長選擇在晚上給寶寶尿布,尤其是家裡的長輩,他們認為是父親讓孩子整夜包尿布是母親「懶惰」的化身!哪種方法是正確的?哪種方法更適合寶寶健康?讓我們一起來討論!1、哪個更適合寶寶增長?
  • 【育兒交流】美國媽媽選尿布,布尿布PK紙尿布?
    上周末吃早飯等菜的時候,老公遞過來手機,指著一個網頁給我看,是一家cloth diaper service的公司主頁,我看了兩眼頓時樂了,想起平時說起寶寶的事,老公總喜歡開玩笑故意表現的不是特在乎的樣子,實際是個大親爸。他開始講,布尿布對寶寶怎麼怎麼好,我忍著笑聽著,老公有板有眼的頭頭是道。
  • 尿布與紙尿褲的區別?是差錢嗎?
    看到這些尿布唯一的感受就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過針線活能超越我婆婆的人,看到婆婆做的尿布,我想直接找家代工廠按著這款式深加工去賣好了。內層是純棉布,外層是純紗布,邊角的碼線非常整齊,比全棉時代的幾層紗布的尿布要高檔的很多。如果拿出來賣,絕對是一款高端尿布。然而,我還是不願意用尿布,原因很簡單,麻煩!!!
  • 你做好這幾點就不會有尿布疹,孩子不正常睡覺你知道這幾點嗎
    當寶寶出現尿布疹,父母如何應對好?尿布疹是幾乎每個嬰兒都可能患的一種情況啊,這主要是由於就是寶寶的大便次數比較多的時候,然後呢尿布換的不勤所導致的,那麼這種情況的話就是要勤換尿布溼,這個時候就不能省尿不溼而不換,有這個情況一定要及時的更換的啊。
  • 新生兒尿布的如何選擇和使用
    尿布不宜太厚或過長以免長時間夾在腿間造成下肢變形,也容易引起汙染。尿布在寶寶出生前就要準備好,使用前要清洗消毒,在陽光下曬乾。如果選用紙尿褲,一定要選擇透氣性好的,且符合寶寶身材大小合適號的紙尿褲。  如何給寶寶墊尿布?
  • 智能尿布快來了
    對家長來說,換尿布是一件眼色活,畢竟寶寶還不會講話,家長在沒解開尿布之前,是無法知道尿布到底是否需要更換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近期麻省理工學院(MIT)著手開發出了一種智能尿布。他們在普通尿布中加入了一個 RFID 傳感器,一旦檢測到尿布被尿溼,就會自動向接收器發信號,並通過藍牙或者 Wi-Fi 將信息推送到指定的手機上,大大減少了家長檢查尿布的麻煩。▲ RFID 晶片用於尿布 圖片來自:麻省理工學院新聞可能你會疑惑,如何檢查是否尿溼,在技術上應該並不難,為什麼現在才出現解決方案呢?
  • 孩子屁股又紅又腫怎麼辦?我家尿布換得很勤啊!
    今天兒保科門診上有個孩子一直哭鬧不安,也不餓,也不熱,結果打開包裹一看,身上溼疹也不多,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解開尿布一看,是孩子得了尿布疹。皮膚都破了,通紅的一大片。這樣破損的皮膚很脆弱,一旦孩子出現排尿,排便的情況,就會大哭,因為這種情況又給嬌嫩的皮膚增加了強烈的刺激。再次,如果家長包裹很緊,或者哄睡時拍到孩子的臀部,孩子也會出現哭鬧。那麼,紅屁股怎麼護理呢?破皮了怎麼辦呢?尿布疹的治療方案又是什麼?
  • 給孩子用尿布還是紙尿褲,應該聽誰的?你會怎麼選
    故事一:得到了尿布使用權的姥姥自己打了退堂鼓我的朋友家是個女寶寶,平時是姥姥幫忙帶孩子。與奶奶帶娃的不同,姥姥帶娃的媽媽似乎會更加堅持自己的觀點。所以孩子出生之後一直是使用紙尿褲的。一邊還數落著,你自己平時來姨媽墊衛生巾不難受嗎,這個可比那個大多了,孩子得多難受呀……朋友架不住親媽的軟磨硬泡,心想,不如就讓她試試吧。於是乎姥姥高興地給孩子換上了尿布,可是剛換上寶寶就尿了,不僅尿溼了自己的衣服,還把床墊也弄溼了。大家趕緊一塊收拾。
  • 老人說「女孩用尿不溼不好,要用棉尿布」,作為父母,如何選擇?
    文|文兒表妹剛生完孩子,我去看她。還沒進她的房間,就聞見一股比較濃重的味道。表妹正在哄孩子睡覺,床邊盆裡放著幾個用過的棉尿布,其中還有粑粑。表妹在幫孩子換尿布,所以讓我幫忙拿個尿布。找到一個棉尿布遞給她,把孩子哄睡著,表妹才有空跟我說話。我問她怎麼就她自己照顧孩子,她說婆婆去親戚家了。看著發硬的棉尿布,我就問她:怎麼不給孩子用尿不溼,這棉尿布能好用嗎?表妹就答:一開始我也覺得棉尿布不好,但婆婆說,女孩子不能用尿不溼,容易生病。對孩子皮膚不好什麼的,所以就用棉尿布。當初生孩子的時候,婆婆也是這樣說的,女孩子不能用尿不溼,但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