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集老領導發揮餘熱指導養殖基地和老區紅色村建設

2020-12-21 廣州日報

11月24日,肇慶市懷集縣原縣四套班子退休老領導到革命老區永固鎮蒼嶺村和宿安紅色村開展參觀考察活動,他們走基層、看變化、提建議,發揮餘熱助推老區鄉村建設。

老領導們首先來到地處大山深處的蒼嶺村「嶺上人家」山坑玉米鴨養殖基地,現場考察該基地利用山坑水塘養殖玉米鴨情況,聽取「嶺上人家」農業專業種養合作社負責人孔祥林介紹利用當地自然生態地理環境優勢,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分散養殖模式和環保生態循環養殖方式發展玉米鴨「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情況。

目前,該合作社帶動99戶農家養殖玉米鴨,每月出欄玉米鴨4000—5000隻,鴨肉鮮美香滑不膩,沒有羶味,並加工成「茶油鴨」,精美真空包裝出售,掃碼按址預約快遞,暢銷縣內外,深受消費者青睞,產品供不應求。

隨後,縣老領導又來到永固鎮宿安紅色村革命紀念館和烈士紀念公園參觀學習,深入了解宿安、聯安、永良、保安、朝進、富祿和富德等7個革命老區村湧現出植啟芬、陳如傑等11位有較大影響的革命烈士的光輝事跡,重溫革命年代,體會烈士們用生命代價浴血奮戰的烽火硝煙場面,烈士們的英雄事跡讓老領導們深受教育,銘記於心。沿石梯級步上烈士紀念公園,只見整齊劃一植根在公園四周的小松柏滿目蒼翠,公園西側築有一座站立著7位戰士的銅像,他們身著軍裝,手握鋼槍,槍尖如刺,目光炯炯有神,象徵著當年革命先烈舉槍吶喊,誓要推翻舊世界,解放勞苦人民大眾翻身當主人的決心。

通過參觀考察,懷集縣老領導對革命老區「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和紅色教育基地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表示今後要大力支持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積極建言獻策加快老區建設,為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農副產品集散基地,建設灣區西大門、打造肇慶副中心發揮餘熱多作貢獻。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於敢勇

通訊員:譚揚漢、陳奮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於敢勇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童丹

相關焦點

  • 葉縣段莊村:革命老區煥新顏
    進入村內,水泥道路平坦筆直,路旁綠植和紅燈籠交相輝映。村內牆體整潔,處處都是「紅色歷史」的牆畫。小坑塘裡一汪碧水,幾隻大白鵝在水裡肆意遊動。村文化廣場的牆上寫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歌譜,不少村民家門口還掛有「革命之家」牌匾,這些都昭示著這是個革命紅色堡壘村,擁有著光輝燦爛的紅色歷史。 「以前俺村可不是這樣的。」今年69歲的老黨員段佔華說。
  • 山根鎮荔枝坎村養殖山泉水小龍蝦,開闢村集體經濟新路徑
    山泉水養的小龍蝦,肉質厚實多膏,生態養殖健康零用藥,這山泉水原生態養殖的小龍蝦,是山根鎮荔枝坎村集體經濟產品,該村黨支部和鄉村振興工作隊在山根鎮委鎮政府的大力指導和支持下,積極創新特色產業發展模式,引進小龍蝦養殖,開闢發展集體經濟新路徑,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 市老促會深入茂南老區養殖脆肉羅非魚示範點調研
    茂名網訊 近日,市老促會組織調研組深入茂南區漁稻家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調研養殖脆肉羅非魚情況,並分別到合水村和羊角鎮養殖脆肉羅非魚示範點實地參觀調研。據介紹,茂南區漁稻家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熱心扶持老區發展脆肉羅非魚養殖,在茂南區老促會的鼓勵下,積極聯繫老區合水村和羊角鎮養殖戶,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開展脆肉羅非魚養殖。現已成立五個合作社,均開始投料養殖脆肉羅非魚。老區合水村養殖專業合作社,指導養殖脆肉羅非魚53畝,投料養殖脆肉羅非魚每條已有4斤多,春節前可上市,每畝約產6000市斤,收入可觀。
  • 百折不回 滿園春色——老區百色脫貧攻堅紀實
    富裕起來的百穀村建起了講述紅色故事的村史陳列室,還成立了紅軍歌曲合唱團。合唱歌本裡,《扶貧路上》《我們百穀的夢想》等一首首新歌列入其中。   百色市逾90%的面積屬於山區,2015年精準識別時,全市仍有貧困人口68.2萬人,貧困發生率為20.25%。和百穀村一樣,在許多昔日革命者拋頭顱灑熱血的地方,先輩們當年追尋的夢想如今已變為現實。
  • 五福田迎來「幸福天」丨吾土吾鄉·紅色村VR巡禮
    2017年底,廣東省啟動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經過3年的探索建設,全省各地打造出一批紅色資源豐富、時代特色鮮明、社會影響廣泛的基層黨建示範點。南方雜誌社推出《吾土吾鄉·紅色村VR巡禮》全景報導專題,選取亮點突出的「廣東省紅色村黨建工程示範點」,深入挖掘當地傳承紅色基因,築牢黨建基石,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的好經驗、好做法。
  • 四川革命老區綠色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
    12月12日,由四川文理學院主辦,四川革命老區發展研究中心、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研究院、巴文化研究院、巴山作家群研究院聯合承辦的「四川革命老區綠色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在四川文理學院蓮湖校區召開,與會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研討四川革命老區綠色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
  • 林西鎮黃土坎村:精心打造新時代紅色老區
    在我縣組織開展的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中,林西鎮黃土坎村根據本村革命老區紅色文化底蘊豐富的特點,精心打造新時代紅色老區。 為傳承紅色文化,弘揚革命精神,這村建設了紅色文化廣場和黃土坎戰鬥文化街,較為完好地保存了彈坑遺址、彈藥庫遺址、指揮部遺址、碌軸砸坦克遺址等冀東抗戰黃土坎戰鬥遺蹟。
  • 杜林到塘頭鎮、邵家橋鎮指導市域社會治理和平安建設實訓基地建設...
    據思南縣人民政府網消息 為增強黨員幹部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打造一批富有時代特徵、實踐特色、開放共享的實訓基地。9月2日下午,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杜林先後到到塘頭鎮青槓壩村、邵家橋鎮漁溪溝村、珠池壩村指導調研市域社會治理和平安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工作,縣委常委、鎮黨委書記吳廷彪;邵家橋鎮黨委書記吳光友、鎮長李書軍、縣委政法委副書記袁智勇等人同志陪同調研。 杜林同志先後調研了青槓壩村、漁溪溝村、珠池壩村、邵家橋社區4個村。
  • 解放軍第113醫院「重走紅色路·健康送老區」
    信息 解放軍第113醫院「重走紅色路·健康送老區」 2016-07-01 19:18:0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冠城記|冠縣革命老區趙建民故裡 永不消逝的紅色記憶
    在民政部1953年、1979年、1995年的三次統計中,聊城8縣(市、區)全部列入革命老區名單,成為山東省為數不多的全市「一片紅」的革命老區。民政部公布的首批、第二批抗日英烈中,山東有41名英烈和1個英雄團體與聊城有關。在聊城,革命戰爭時期的每一個歷史階段都有代表性的歷史遺蹟留存,這些紅色歲月遺留下來的舊址,當年也曾千軍萬馬,根植於這座城市,鐫刻著永不消逝的歷史記憶。
  • 開江縣永興鎮龍頭橋村:打造「雙帶雙千」循環種養示範基地 荒山變...
    開江縣永興鎮龍頭橋村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帶動和能人示範帶動,發展產業2000餘畝,打造「雙帶雙千」循環種養示範基地,讓荒山變果林,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四川綠然春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唐繼云:我們在修枝的時候,主要是修密枝,枯枝,再就是修回收枝。眼下,正是柑橘樹冬季修枝的時節。
  • 特別的節日 特別的「禮物」7月1日《衡山縣革命老區發展史》出版
    《衡山縣革命老區發展史》這一精品力作由湘潭大學出版社出版,並在此日印刷成書,送達衡山縣。衡山縣歷史悠久,素有「文明奧區」美譽,是湖湘學派發源地,更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誕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兒女。
  • ...信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熊開程:奮力寫好信陽老區振興發展的...
    據熊開程介紹,2020年,信陽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殷殷囑託,圍繞信陽高質量發展,忠誠履職盡責,奮力寫好老區振興發展的人大答卷。組織常委會委員和全市人大系統幹部到紅色教育基地何家衝集中學習培訓。協助召開市委人大工作會議並督導會議精神貫徹落實。
  • 幸福瀰漫楊家溪村——張家界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駐村扶貧紀實
    2019年,楊家溪村實現整村脫貧,評為永定區三創五美「鄉村振興特色村」,被省農業農村廳列入「村集體經濟重點培育村」。做好頂層設計,打下脫貧基礎澧水繞村過,產業富山鄉。走進楊家溪村,莓茶、無花果基地,果蔬園等一個個產業基地,佔領了曾經的荒山野嶺,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法寶。「法寶」源於腳踏實地,也源於頂層設計。
  • 百色將攜手這些地方建立左右江革命老區紅色文化旅遊聯合體
    為搭建左右江革命老區紅色文化旅遊交流合作平臺,打造廣西、雲南、貴州跨區域紅色旅遊核心圈, 12月17日,由百色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的左右江革命老區紅色文化旅遊聯合體(以下簡稱紅聯體)籌建工作研討會在我市召開。
  • 看乳山市下石硼村如何玩轉「調色板」:用「綠色」和「紅色」調出...
    看乳山市下石硼村如何玩轉「調色板」:用「綠色」和「紅色」調出「金色」 2020-05-22 22: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就是他們,將懷集美食走出懷集, 推廣懷集味道,讓更多人認識
    懷集餐飲行業協會將以懷集特產 甘灑六十日,閘崗紫薯、洽水南瓜等為主材料製作而成的參展品現場製作參賽,將懷集特產推廣出去,讓更多人認識,懷集縣人社局領導及懷集餐飲行業協會梁日飛會長親臨現場指導工作,為懷集廚師加油鼓勵。
  • 普寧市廣太鎮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精品村,濃墨書寫美麗鄉村建設新篇章
    為做大做強綠化苗木這一傳統產業,廣太鎮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培養和技術型人才的引進,通過技術手段縮小區域苗木企業發展差距,實現全鎮綠化苗木產業整體發展;加快綠化苗木種植產業集群發展,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龍頭企業,走龍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產業化發展路子,發揮地方苗木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提高鎮域綠化苗木產業的整體經濟效益;搭上「網際網路」快車,形成「公司+種植基地+網際網路」三位一體的綠化苗木種植貿易結構
  • 揭陽這個「紅色堡壘村」,值得一看!
    南僑二校誕生在瑞聯(當時也稱瑞來村、水流埔),並非偶然。早在1925年大革命時期,這裡的村民就開始投身於革命洪流。彭湃、顏漢章、古大存等革命先驅都曾在這裡開展過農民運動。1926年,瑞聯村成立了揭陽縣最早期的農民協會和農民赤衛隊。
  • 中國石油集團在京召開老領導座談會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陳玉強)1月10日下午,集團公司在京召開老領導座談會,通報2019年主要工作進展和2020年重點工作安排,聽取老領導對集團公司發展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