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智慧校園行業仍處於發展初期。這一時期的市場增長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長,技術漸超定型,產業特點、產業競爭狀況及用戶特點已經比較明朗,企業進入壁壘提高,產品品種及競爭者數量增多。形成供應鏈整合,差異化策略為主,成本領先為輔,盈利水平提升。
智慧校園指的是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化的校園工作、學習和生活一體化環境,其實現形式以各種應用服務系統為載體,將教學、科研、管理和校園生活進行充分融合,實現數據化、網絡化、協作一體化的教學、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務,並能對教學管理、科研管理及後勤保障進行洞察和預測的智慧學習環境。
教育信息化2.0來臨智慧校園高速發展
近年來教育投入和信息化建設越來越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2012-2018年,教育信息化呈現波動增長趨勢;2019年我國教育信息化投資金額為541295億元。其中在2018年投資金額最多,達886652億元。
自從2018年國家教育部發布《教育信息化 2.0 行動計劃》,是我國教育信息化從1.0時代邁入2.0時代的開端,可以說教育信息化2.0是教育信息化1.0的升級,是由「專用資源服務」向「大資源」服務的轉變,在教育信息化 2.0 年代,教育信息化將作為教育系統性革新的內生變量,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開展,推進教育理念更新、形式革新、系統重構。教育信息化2.0的目標是2022年根本完成「三全兩高一大」的方針,即教育使用覆蓋整體教師、學習使用覆蓋整體適齡學生、數字學校建造覆蓋整體學校,信息化使用水平緩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建成「網際網路++教育」大渠道。在這樣有利的宏觀政策環境下,為智慧校園的成長提供了有利的土壤。
智慧校園是指通過利用雲計算、虛擬化和物聯網等新技術來改變黨校學員、工作人員和校園資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將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與校園資源和應用系統進行整合,以提高應用交互的明確性、靈活性和響應速度,從而實現智慧化服務和管理的校園模式。智慧校園是指一種以面向師生個性化服務為理念,能全面感知物理環境,識別學習者個體特徵和學習情景,提供無縫互通的網絡通信,有效支持教學過程分析、評價和智能決策的開放教育教學環境和便利舒適的生活環境。
市場規模突破750億元主硬體輔軟體
根據教育部於2020年5月20日發布的《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3.01萬所,比上年增加1.13萬所,增長2.17%;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82億人,比上年增加660.62萬人,增長2.40%;專任教師1732.03萬人,比上年增加59.18萬人,增長3.54%。
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國智慧校園行業的市場規模也不斷擴大。2012年中國智慧校園市場規模(不含智慧課堂)突破200億元,2018年達到621億元。前瞻推算,2019年,我國智慧校園市場規模(不含智慧課堂)約為750億元左右。
註:1)上述測算未考慮留存教室數量;2)智慧校園建設滲透率是各類學校建設滲透率的加權平權。
根據上文對智慧校園的市場規模測算,2019年我國智慧校園主要以硬體為主,智慧硬體的市場規模佔比超過70%。
加快建設速度
由於智慧校園建設由地方教育局布局,且各個地方教育局的對智慧校園的公示程度不同,故前瞻選擇智慧校園服務方的學校覆蓋規模進行闡述。
截至2019年底,騰訊教智慧校園已經覆蓋了全國300餘家教育局,服務了17000餘所學校。2019年3月,阿里釘釘推出了基於「校園數位化管理平臺+校園智能硬體」的智慧校園解決方案。宣布啟動了千校計劃,通過整合釘釘的軟、硬體優勢,面向全國幼兒園、中小學推出數位化運營管理平臺,共建1000所「未來校園」示範學校。依靠強大的品牌影響力,釘釘未來校園在學校端的推進速度相當之快。方永新介紹,截至2019年底,釘釘未來校園已服務500家區縣教育部門,4萬所中小學校。而早就進入教育信息化賽道的科大訊飛,目前公開的服務學校數量是2.5萬所。
截至2019年,新開普已累計接入國內1000多所高校,累計上線註冊1400萬大學生用戶,累計實名認證用戶數量接近1200萬人。
2012年教育部公布根據《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名單》,共有626家學校入選。教育部2018年2月公示的《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優秀單位名單》,其中共有29家單位主要針對智慧校園進行試點工作。
註:1)截至2020年12月3日,教育部未公示第二批;2)數字校園是智慧校園的基礎,智慧校園是數字校園的衍生,故將數字校園統計進智慧校園中。
(文章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