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別稱禾城,是浙江省地級市,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旅遊城市。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2個區、2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總面積4275.05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5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72.6萬人,城鎮人口311.91萬人,城鎮化率66.0%。
嘉興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浙江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處江河湖海交會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是長三角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浙江大灣區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與上海、杭州、蘇州、寧波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裡,作為滬杭、蘇杭交通幹線中樞,交通便利。
嘉興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制始於秦,有兩千多年人文歷史,自古為繁華富庶之地,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美譽。嘉興名人輩出,湧現出茅盾、金庸、徐志摩、陳省身、王國維、豐子愷、張樂平等名家大師。
嘉興自然風光以潮、湖、河、海並存馳譽江南,擁有南湖、烏鎮、西塘三個5A級景區,以及鹽官(錢江潮)、南北湖、綺園、月河歷史街區、梅花洲、九龍山、東湖、莫氏莊園、茅盾故居、徐志摩故居等著名景點,構成江南水鄉特色;中共一大在嘉興勝利閉幕,是中國共產黨誕生地,成為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紀念地。
2013年起,每年舉辦烏鎮戲劇節和西塘漢服文化周。2014年,嘉興烏鎮成為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永久會址。2018年9月,榮獲「2018中歐綠色智慧城市獎」。2019年生產總值5370.32億元,人均GDP為112751元
嘉興是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的發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從事農牧漁獵活動。春秋時,此地名長水,又稱槜李,吳越兩國在此風雲角逐。戰國時,劃入楚境。秦置由拳縣、海鹽縣,屬會稽郡。兩漢時煮海為鹽,屯田為糧。三國時吳國雄踞江東,析由拳縣南境、海鹽縣西境置鹽官縣。吳黃龍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吳大帝孫權以為祥瑞,改由拳為禾興,赤烏五年(242)改稱嘉興。
以原汁原味的水鄉風貌和千年積澱的文化底蘊成為烏鎮的東南西北四個區塊中的佼佼者。 由12座小島組成,70多座小橋將這些小島串連在一起,河流密度和石橋數量均為全國古鎮之最。 夜幕降臨時,喝著小酒,看對岸樓臺上唱戲,到水邊放幾盞花燈,都會令人沉醉於這迷人的江南景色中。
十字形的內河水系將烏鎮劃分為東柵、南柵、西柵、北柵。 完整保存著晚清和民國時期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 觀西柵夜景,乘搖櫓船漫遊水巷,看民俗表演等都是來烏鎮不錯的體驗。 如果想一天遊覽完,上午要早到烏鎮,先去東柵,午後遊西柵,晚上在西柵看夜景。
石皮弄是王家子孫兩宅第之間形成的一條弄,地面用216塊石板鋪成。全長68米,最窄處僅0.8米。 古鎮在明代以前大戶人家有唐、王、趙、陸四姓,明以後又有倪、蔣、朱、卜、陸等大戶,故多建有深宅大院。宅深形成長長的弄,鎮上現仍長短不一的弄122條,其中百米以上的宅弄有5條,最有特色的一條露天弄名叫石皮弄。
茅盾故居(紀念館)位於浙江省桐鄉市烏鎮鎮觀前街17號,於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2月被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7月被中共浙江省委黨史研究室公布為浙江省黨史教育基地。
宏源泰染坊始創於宋元年間,原址在南柵,清光緒遷址於此,現已改成一個參觀旅遊景點。 這裡是藍印花布的製作基地,也是藍印花布製品集散中心。展示著傳統的技藝和染布。 在這裡可以看到傳統工序的全過程演示,也可以在前面的店鋪中買一些藍印花布的成品做伴手禮。
「天下第一鍋」,鍋口直徑10米、最大直徑15米、高3米,由60張3米長、1.22米寬的不鏽鋼板,以及近10噸重的角鋼焊接而成。已經申請吉尼斯記錄。
月老廟位於烏鎮旅遊區中,在遊覽車經過的路邊,可以說是一個不起眼的建築,門面雖不大,名氣卻十足。門前的大樹上都系滿了紅絲帶,可以買個紅帶寫上心願掛上去,據說非常靈驗。
綺園,位於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武原鎮,綺園原為「馮氏花園」,為江南典型私家園林風格。清同治九年(1870年),園主馮纘齋於此建宅三進;清同治十年(1871年),馮纘齋綜合其嶽父黃燮清經營的明代故園拙宜園、硯園兩廢園之精華,在自己住宅「馮三樂堂」後闢地修建園林,建成綺園。
鹽官觀潮景區位於浙江省錢塘江北岸海寧市中南部,是一個既有自然景觀又有歷史文化底蘊的旅遊景區。 這裡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動人的傳說和壯觀的湧潮,可謂一日遊千年,滿城盡奇觀。
景區大致可分為鹽官古鎮和觀潮勝地公園兩部分,來到鹽官的遊客大多是衝著錢塘潮而來的。 如果只是在古鎮逛逛,不進宅院是不用購票的,如果要去觀潮勝地公園看潮水,可單買公園門票,也可直接購買景區聯票。
莫氏莊園位於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當湖鎮南河頭東首。作為江南六大廳堂之一,至今己經歷了三個世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五級旅遊資源地、嘉興市文明旅遊景區。 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的莫氏莊園,它是清末大地主莫放梅祖孫三代居住的大型封閉式古民居建築群。 整項工程前後歷時三年,耗資十萬兩白銀,於1899年竣工,系大型封閉式古民居建築群,莫放梅祖孫三代相繼在此居住了半個多世紀。
東湖景區位於平湖市區東側,總佔地面積62.88公頃,其中水域面積27公頃。東湖由九條河流匯聚而成,古時喻為「九龍港」,俯瞰猶如一幅「九龍戲珠」圖。環湖風景秀麗,名勝古蹟林立,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都十分豐富,是平湖市的城中湖。古詩讚曰:「九裡湖光九裡城,九川環碧靄煙生,支流遠帶群龍合,巨浸中開一檻平。」2007年2月14日東湖景區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浙江三大名湖之一,與杭州西湖、紹興東湖齊名,素來以「輕煙拂渚,微風欲來」的迷人景色著稱於世。 不僅以秀麗的風光享有盛名,還是我國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紀念地。 分為東西兩湖,兩湖相連形似鴛鴦交頸,古時湖中常有鴛鴦棲息,因此又名鴛鴦湖。 這裡是開放式的,沿湖逛逛免費,但若要上湖心島和參觀景點則需購票。
江南六大古鎮之一,生活著的千年古鎮,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古鎮內多處種福堂、尊聞堂、薛宅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群。 西塘素以橋多、弄多、廊棚多而聞名,民風淳厚,櫓聲悠揚。 傍晚夕陽斜照,漁舟唱晚,燈火閃耀,酒香飄溢,整座水鄉古鎮似詩如畫。
南湖風景名勝區位於嘉興市區,是AAAAA級旅遊區[1],規劃區域總面積276.3公頃,其中水域面積98公頃。南湖因地處嘉興城南而得名,與西南湖合稱鴛鴦湖。嘉興南湖與南京玄武湖和杭州西湖並稱江南三大名湖,素來以「輕煙拂渚,微風欲來」的迷人景色著稱於世。
南湖革命紀念館是嘉興南湖中共一大會址的宣傳、保護、管理機構,屬於近現代紀念性專題紀念館,隸屬嘉興市南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 南湖革命紀念館成立於1959年10月,1960年,在黨中央和浙江省委的直接關懷下,南湖革命紀念館成立了。建館之初,館址設在湖心島。1992年中國改革開放轉型後,南湖成為旅遊風景區。2006年建立新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