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地分析
區位
安慶,安徽省地級市,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區城市,位於長三角及安徽省的西南部,八百裡皖江的源頭。長江下遊北岸,皖河入江處,長三角城市群向中西部輻射的重要戰略支撐點,是長江中遊城市群與長三角城市群融合的門戶城市。長江經濟帶與合安高鐵形成十字交通線。
文化
安慶是中國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安徽之源:安慶別稱皖城,以安慶為代表的古皖文化,加諸於安徽之身,故安徽簡稱為「皖」,並安徽由「安慶」和「徽州」首字疊加而來。
京劇之祖:徽劇產生於安慶一帶。徽劇的繁榮對中國近代戲曲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特別對國粹「京劇」的誕生起了重要推動作用,因此四大徽班領袖安慶人程長庚被譽為「京劇鼻祖」。
禪宗之地:安慶是中華禪宗聖地,安慶境內保留著名禪堂和佛教活動場地,有迎江寺、二祖禪堂、三祖寺、四祖寺等。
黃梅之鄉:安慶是黃梅戲發源地和傳承的地方,是中國五大劇種之一,第一批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規劃
基地處在安慶東部新城濱江區段,位於沿江發展帶核心地帶,緊鄰老城和臨港產業片區。
交通
南臨濱江大道,北至人民路東延伸段,東起油港路,西至文苑路。在北邊相鄰地塊西北角,有地鐵2號線站農研站,南側為規劃中的市民中心。基地東側700米左右,即為濱江區CBD。會有大量人流從東,東北,和西北來到本地塊。
現狀
場地平整,場地中心有工業遺址三座油罐,以及地塊南部有六層高的海軍俱樂部,除此之外還有四棟廠房作為保護建築遺留。西側沿文苑路有約32米寬的河流延伸至本地塊。
2
設計概念
外部城市山水格局:安慶西北靠大別山區,南臨長江,城市格局借山傍水。同時在城市總體整體規劃上,城市主城區採用」東進北擴」戰略。北為北部新城,靠近山區;東為東部新城,南臨長江。本地塊正處於東部新城的沿江地帶。
內部空間組織原則:建築為正空間,陽空間,寓意山;場地為負空間,陰空間,寓意水。兩種空間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形成豐富的場地空間組織原則。陰陽又正好暗合了中國的傳統哲學思想。
生態無界:向公眾開放的,容城市山水的,無界的生態公園。
化整為零 - 將建築體塊打斷,讓周圍景觀滲透進入場地。
化零為整 - 使用圓環連接各個建築體塊,滿足功能需求。
3
總體設計
總平面:油罐地處場地中心,圖書館體量採用化整為零的手法,分成三個體量和原有分散的油罐形成中心橢圓圍合的庭院,巧妙的處理了新建建築和油罐的結合形式。圖書館分解成三個,又將北側報考廳入口從下沉廣場進入,也是消解了一部分圖書館的體量,就是為了最大限度的凸出油罐的形象。
西側的公園引入文苑路的水景,形成若干有著柔軟曲線的綠島,其上布置輕盈的由金屬屋面構成的白色連廊,宛如一朵朵白雲飄在綠地上,欲意打造一個夢幻的結合藍天大地白雲河水的生態公園。每個綠島結合安慶城市文化和場地工業歷史的主題,舉辦各種文化活動,有戲劇、文化、工業歷史、親子等多種主題。形成一個多樣化,無間隙的城市休閒生態文化中心。
流線:圖書館從東側油港路進入。報告廳從西北角下沉廣場進入。青少年和婦幼活動中心從南側沿江大道進入。車行入口以及工作人員入口從北側人民路進入。生態公園在基地南北側還有單獨的入口,是全天候向公眾開放的公園。
景觀設計:結合文苑河水,形成各個綠島。局部地勢起伏,形成變化的有趣味性的場地空間,同時有輕質白色連廊隨地勢起伏,兩者有機聯繫在一起。
4
圖書館
設計策略
三個體量用硬朗直面和折面結合,並採用耐候鋼板為外表面飾面,體現硬朗穩固的造型效果,和山的主題呼應。三個體塊分別解決了入口門廳及配套,報告廳及工作後勤區,以及主動閱覽室的功能。
油罐:和場地以及建築的結合分別採用了局部堆土,屋頂挖天窗,穿插體塊,附加坡道等多種處理手法,形成豐富的特色的空間,容納了特色展覽、特色餐飲,以及特色閱覽室的功能。
用圓環將分散的油罐和新建體量有序的圍合在一起,並形成中心庭院。
屋頂打造花園,與生態公園融為一體。通過增加形體及覆土,為油罐創造更多可使用空間。
通過外部坡道及構架,增加更多綠色空間。通過LED顯示屏及異形構架,增加空間趣味性。
下沉廣場匯聚並引導人流,同時作為多功能廳的獨立出入口,打造室內外互動的觀演場景。將多功能廳設置於地下一層,降低新建建築高度,凸顯油罐建築體量。設置大型坡道連接地下一層、地面層、一層屋頂,使室外空間連續。
5
婦女兒童及青少年活動中心
設計策略
新舊結合:此部分將原有建築完全保留。並增加具有工業風味的連廊,將所有分散的舊建築圍合在一起,形成中心庭院。對原有廠房外立面採用現代建築手法恢復原有模數的簡潔處理手法。
雙層立面:對海軍俱樂部,在原有外廊的基礎,增加一層金屬格柵,並間隔布置百葉或者淺色玻璃,遮掩和修飾了原有簡陋的立面。
綠色低碳:在格柵立面上種植綠植,生態低碳,呼應了整體生態綠色的主題。這種立面處理方式是一種容易操作,又能控制好效果的策略。
6
效果圖
供稿:思納設計股份 方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