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遠昭 黃鴻飛
當前,我軍正處在強軍興軍的加速推進期、轉型發展的攻堅克難期、履行使命的嚴峻考驗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只有具備責任在我、發展靠我的使命擔當,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進取精神,功崇惟志、業廣惟勤的勇毅前行,才能在強軍徵程上攻堅克難、闖關奪隘。
擔當源於信念,須堅定執著、深思篤行。信念是行動的前提,唯有理想信念清醒堅定,才能積聚起擔當的底氣,不辜負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這就需要我們以高舉旗幟聽黨指揮的堅定立場,時刻保持和傳承革命先烈那種「革命理想堅如鐵」的堅定信念,面對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腐朽思想的侵蝕、錯誤思潮的衝擊和社會複雜現實的影響,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堅守政治立場,廓清思想迷霧,確保任何時候都能看透本質、壓住陣腳、掌控局面;堅決服從大局,跳出利益藩籬看改革,在改革大勢中找準位置、站穩立場、堅定信心,切實擔當起推動改革強軍的時代重任。
擔當需要膽識,須敢於亮劍、破解難題。長徵路上紅軍為什麼能夠一次次轉危為安?就是因為紅軍有著前赴後繼的不怕死精神、狹路相逢的軍人血性和橫刀立馬的英雄氣概。在強軍新徵途上,每一名軍人都要敢於迎難而上,把主要精力放在啃硬骨頭、打攻堅戰上,拿出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勇氣,直面考驗、勇迎挑戰,在闖關奪隘中打開新局面、取得新進步;面對風險要敢於承擔責任,須始終懷有「有人負責我服從,沒人負責我負責」的擔當境界,在危急時刻豁得出來、頂得上去,在失誤面前正視問題、主動攬責,站好崗、守好位;面對歪風要敢于堅決鬥爭,始終保持無私無畏的膽氣勇氣和敢于堅持原則的韌勁,敢抓敢管、敢於較真,營造清風正氣,實現政治生態的綠水青山。
擔當彰顯能力,須創新超越、引領發展。「責重山嶽,能者方可當之。」如果說敢於擔當是態度、勇氣,那麼能夠擔當就是實力、底氣。正是有了錢學森、鄧稼先、錢三強、朱光亞等人的敢為人先,才成就了「兩彈一星」的驚天偉業。歷史充分證明,照搬照抄沒有出路,因循守舊只能被動挨打。新時代,我們走的是前人未走過的新路,只有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敢為人先,才能排除萬難、奮勇前行。首先要主動在思維理念上「破冰」,來一場思想解放的頭腦風暴,勇於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真正樹立新思想、轉變新觀念、確定新思路、拿出新舉措,做到創新於改革之機、轉型於決勝之前。其次要主動在關鍵領域上「突圍」,善於運用未來戰場標準來衡量自身短板,狠抓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究攻關和顛覆性技術的捕捉探索,積極鍛造制勝強敵的「尖刀鐵拳」。再次要主動在方法路徑上「求變」,針對力量編成體系化、武器裝備信息化、戰場環境多樣化等實際,優化革新現有管理模式、指揮流程和運轉方式,確保體系科學、職能明晰、運行高效。70年前,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發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抵禦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展,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後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 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裡程碑,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將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永遠銘刻在人類的和平、發展、進步的史冊上!
新中國剛剛成立,人民解放戰爭還沒有完全結束,百廢待興,久經戰爭磨難的中國人民企盼和平建設和休養生息。面對美國悍然武裝幹涉朝鮮內戰和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的嚴峻形勢,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作出偉大戰略決策: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作戰,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
1950年8月27日開始,美國不斷侵入中國領空,對東北邊境吉林輯安(今集安)、遼寧安東(今丹東)等地城鎮、鄉村進行偵察、轟炸和掃射,並在公海上武裝截擊中國商船。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召開,強烈譴責美國侵略中國的罪行,毛澤東發表講話指出:「帝國主義是外牆中幹的,因為它沒有人民的支持。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
1950年9月30日,周恩來在全國政協慶祝國慶節大學上警告美國政府,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10月3日,又發出明確警告,美國軍隊正企圖越過三八線,擴大戰爭。美國軍隊果真如此做的話,我們不能坐視不管,我們要管。
1950年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將南朝鮮軍和美軍壓縮到洛東江以東地區,戰爭形成僵持局面。9月15日,美第10軍7萬餘人在朝鮮半島西海岸仁川實施登陸,28日佔領漢城,截斷了朝鮮人民軍主力的後路,戰爭形勢發生逆轉。
1950年10月7日開始,美國地面部隊大舉越過三八線,向中朝邊境推進,企圖佔領全朝鮮。
1950年10月1日,朝鮮請求中國出兵援助。10月上半月,在毛澤東的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次舉行會議,討論是否援助朝鮮的問題。經過全面權衡利弊,分析研究參戰困難和有力條件後,做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偉大戰略決策:抗美援朝,保家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