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要點:
· 掌握音符、休止符的時值
· 理解拍和拍速的概念
· 了解速度的兩種表示方法(拍速、速度術語)
1 時值
上回我們介紹了音樂當中的節拍,也就是所謂「拍號」的含義,如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八六拍等等,那麼上回我們還留了一個問題,我們講了(以四三拍為例),四三拍的含義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三拍,這個「四分音符究竟是什麼呢?」
所以本期我們要來探討時值的問題。我們知道通常說的幾拍,是沒有指明多長時間的,所以其實是無法進行音樂演奏的,因此音樂裡有了時值以及拍速的概念,也就是音符延續的時常,進而「節拍」才會有絕對意義上的速度。
因為只有規定了速度(或者大致的速度),拍數才是有絕對意義的。
我們先來學習各種各樣的音符,同時音樂演奏中間可能會有停頓,因此休止符也必不可少。而且演奏幾拍呢?休止幾拍呢?這個「幾拍」的相對時間長度便是「時值」。
我們先來學習一下音符,上圖:
拍是一個相對概念,既然是相對概念,那肯定有參照標準,對吧?所以單位「1」就是第二小節的那個「空心圓圈」一樣的符號,稱為「全音符」,它是音符時值的單位「1」,於是在它的基礎上有了以下變換:(下文相對時值指「相對全音符時值」)
1)倍全音符,在全音符基礎上兩側加兩道豎線,相對時值為2
2)全音符,不用說啦,單位「1」,相對時值為1
3)二分音符,在全音符的基礎上拖出一根豎線,相對時值為0.5
4)四分音符,在二分音符的基礎上把空心填實,相對時值為0.25
5)八分音符,在四分音符的基礎上再拖一個「小尾巴」,相對時值為0.125
6)十六分音符,在四分音符的基礎上拖兩個「小尾巴」,相對時值為0.0625
一般最多用到三十二分音符和六十四分音符,剩下的就大家以此類推啦~
對於圖1,小編還要做一些補充:
1)音符的組成:一個音符由符頭、符幹和符尾三部分組成;
2)符幹的方向:在單聲部樂譜中,一般第三線及其以上符幹朝下;其餘符幹朝上。多聲部樂譜一般低聲部符幹朝下,高聲部符幹朝上(為了讀譜方便);
3)符尾的方向:符尾總是在符幹末端右側,且彎向符頭。
4)符尾連寫:從八分音符開始有符尾,所以經常為了數拍方便,所以整拍數的八(十六、三十二等)分音符符尾會連寫,此時整體符幹朝上朝下應該說較為隨意,甚至也可以分別朝上或朝下,並不影響時值的表達。
而與音符時值相等的還有一組對應的休止符,表示如圖3: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記號叫做「附點」,也就是在音符旁加一個小點,表示「該音符時值×1.5」,如圖4:
例如在四四拍中,四分音符本來只有一拍,加了附點之後,稱為「附點四分音符」,那麼它的時值就變為:1×1.5=1.5拍。
這對任何音符和休止符都適用。
以上,基本的音符、休止符時值的問題我們就介紹完了。事實上在樂譜中還會遇到連音線、三連音、延長記號等特殊記號會對時值產生影響,而這些細節都是建立在對基本時值的理解之上進行的,將在我們後續的內容中娓娓道來,敬請期待!
2 拍速
話說,有了時值,你知道一拍演奏多長時間嗎?
當然不知道,你只知道演奏一拍,但一拍演奏幾秒,並不知道,於是我們必須還要知道另一個要素——拍速。
拍速,也就是節拍的速度,在英語中稱為「tempo [tempu]」(義大利語中的「時間」),其實也就是所謂的「bpm」,即「beats per minute」(每分鐘節拍數)
拍速可以通過拍速(tempo)或速度術語(tempo markings)表示,即
1)直接數字:準確的數字或數字範圍;
2)間接術語:用「速度術語」表示一定速度範圍。
我們先來看兩張譜例:
這是一個吉他長笛二重奏譜的示例,我們看到拍號是「C」,我們說過這是四四拍的特殊記號(複習:「從0學五線譜」21. 四三拍和八六拍一樣嗎?拍號大解密!),所以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四拍」,而我們看到左上角有一個「四分音符=116」的標記,這正是速度的表示法之一——直接法:用數值或數值範圍表示。
「四分音符=116」,表示每分鐘演奏116個四分音符。而四四拍中,四分音符表示1拍,所以此時1拍的時常就有了絕對值,即60/116≈0.517秒,通常我們為了表述方便,就默認說「每分鐘116拍」,但背後的含義希望讀者留意。
總之,在直接數值法「X音符=Y」的表達中,它表示「一分鐘演奏的Y個X音符」,所以「四分音符=116」意思就是每分鐘演奏116個四分音符,至於這首曲目是不是四分音符為1拍還要根據拍號來確定。
簡單說,有了拍號的基礎上再加上速度,就可以演奏了。
不過,並不是所有時候都會用四分音符來作為基準,例如下面的譜例:
圖示的是《西西里舞曲》某長笛版的一部分,我們看到速度給的是「附點四分音符=54」,而拍號是「八六拍」,也就是說此曲「以八分音符為1拍,每小節有6拍」,而附點四分音符相當於1.5個四分音符,也就是3個八分音符,所以如果按照八分音符一拍打拍子,那麼就要一分鐘打54×3=162拍,所以「附點四分音符=54」相當於「八分音符=162」,
那前面的一行「Allegretto molto moderato」是什麼意思呢?沒有它只有後面的可以嗎?
其實,在音樂世界裡這兩者都是可以的。前面的一串外語,是義大利語,由於義大利語在音樂中廣泛使用,所以如今早已約定俗成,默認指「四四拍中的拍速」。「allegretto」中文叫「小快板」,而「moderato」有兩個意思,作為形容詞中文叫做「中板,中速」,作為副詞中文一般譯為「有節制、中庸」但是根據語法規則,修飾的定語都在後面,所以第一個單詞起主要作用,也就是說此曲是「allegretto」的速度,後面的是修飾,「molto」表示「很」,
於是「Allegretto molto moderato」的意思是「很有節制的小快板」。
意思就是說比小快板要慢點,而小快板大概是多快呢,小快板的速度在「四分音符=120~156」左右,而你折算一下就會發現「附點四分音符=54」是等於「四分音符=81」的,所以確實是比小快板的一般速度慢了許多,真的是「很有節制了」。
不過速度這個東西有時候並不能,也不應該用準確數值定死,不然音樂就顯得機械呆板了,所以,具體的數值只是給了一個大概的範圍,即便稍有快慢波動也是正常的,畢竟還是要融入演奏者自己的情感對吧!
所以,對於我們這個系列節目是介紹五線譜的,而對於看五線譜的人來說,看這些陌生的義大利語音樂術語確實頭疼,小編的建議是先記住基礎的幾個,然後再慢慢讀譜拓展就可以了,基礎的主要是:(均指四四拍中,即「四分音符=x」)
「Grave(莊板,25-40)」,
「Largo(廣板,40-60)」,
「Lento(慢板,45-60)」,
「Adagio(柔板,66-76)」,
「Andante(行板,76-108)」,
「Moderato(中板,108-120)」,
「Allegro(快板,120-156)」,
「Vivace(活板,156-176)」
「Presto(急板,168-200)」
這幾個是最基礎的,在此基礎上還有小廣板、小行板、小快板等等茫茫多的衍生術語,當然掌握了基礎的,拓展的也就不難了嘛!我們作為初學五線譜,小編覺得掌握上述幾個基本就夠用了,之後隨著我們閱譜越來越多,相信大家會自覺認識的。
小編希望讀者可以掌握這些術語的外語讀法,我會在下期詳細介紹。
事實上,一般大家看的吉他譜多使用數字(或數字範圍)直接表示速度,而傳統的五線譜一般會使用速度術語(有時也輔以數字),所以無論如何,希望讀者掌握知識,這樣我們才能在讀譜路上暢行無阻~
歡迎後臺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