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出門前看黃曆,發現今天是世界環境日!喲西,果斷決定中午吃個低碳的有機沙拉慶祝一下,但是,這是正常的價格嗎?
哎,平時為了低碳環保走路坐公交已經夠累了,現在想吃得環保還那麼貴?
看來這年頭你若不是個布爾喬亞信仰者,像環保這種費錢又費力的事還真是難堅持,不是口袋裡的錢太少,就是有為環保獻身的時間也可能寧願拿去補996欠下的覺。
這就是我們普通人在日常環保面前經常會遇到的兩難問題,做還是不做?等等,你想不做?先問問幾千年前的老祖宗們同不同意!
01
來,先聽聽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大帝怎麼說。
可能因為出身草原的關係,他非常關注草原的生態,畢竟沒有草就沒有牛和羊,帝國何以為繼?!
於是,他頒布了《成吉思汗法典》,其中明確規定:
保護草原。草長出來後損壞草原的,失火或放火燒草原的,對全家處死刑。
保護水源。說你吶,不許在河流中洗手,不得死在水裡。
瞧見沒有,你不想做環保是吧,前一招違者處死刑,你可願意為此赴黃泉?後一招貌似還能做到,不過溺水而亡這種意外誰又能控制呢……
當然啦,你可能會說你不住在草原,成吉思汗管不了你。別急啊,這不還有呢嘛。你以為在城鎮生活就能隨心所欲?雖說古代不用垃圾分類吧,但垃圾也不是你想倒就能倒的。
漢朝規定「商君之法,棄灰於道者,黥。」,也就是你亂扔垃圾是吧,來,抓去臉上刻字!
這還不是最恐怖的,回到秦朝,如果你亂丟垃圾,哪只手丟的就砍哪一隻(殷之法,棄灰於公道者,斷其手),這才是真正的「剁手」啊!
到了唐朝就好一點了,只要打你60大板就可以了,《唐律疏議》清楚地告訴你:其穿垣出穢汙者,杖六十。
現在看來,是不是覺得盯著你垃圾分類的大爺大媽們對你春風拂面,非常和藹可親呢?環保做不做還是個難題嗎?
其實,古人之所以那麼重視環保,是因為從茹毛飲血到城市初立的進程中,當時的資源替代品幾乎為0,大家的生存與發展極度依賴自然資源,如果不保護環境,王朝的繁榮無以為繼。而城市衛生等生活環保行為,不一定是現代我們強調的維護市容,更多是為了減少傳染病,畢竟在古代,瘧疾來了就可能 「屠村」。
所以那時候的環保,雖說看起來很有機很現代,卻是為了生存不得已而為之,還稱不上是人類精神文明的覺醒。
就因為沒有覺醒,所以一到現代社會,當發達的工業創造了太多的資源替代品,生活變得更加便利時,汙染環境、破壞環境在很長一段時間就沒有像古代那樣受到嚴重處罰,反而是一切給經濟讓路。
直到上世紀70年代,國家看不下去了。
02
70年代的中國,人均GDP只有區區100多美元,但是環境汙染的威力已經在部分城市開始釋放。
· 1972年,成都青白江工業區每天排出有害氣體五百多萬立方米,大氣中的氟化氫、二硫化碳、二氧化硫等超過標準幾十倍到一百多倍,嚴重影響當地人的身體健康和農業生產。
· 1972年3月,河北省懷來縣、北京市大興縣的群眾吃了官廳水庫有異味的魚後,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事後調查發現水庫已受嚴重汙染。
· 1974年的夏天,蘭州市西固區出現了「光化學煙霧」,用當地群眾的話來說,這種大氣汙染 「霧茫茫,眼難睜,人不傷心淚長流「。
種種跡象表明,對比其他國家,我們雖然經濟沒跟上,但環境汙染可是並駕齊驅、毫不示弱。對此,國家決定必須做好環保工作。
於是在1972年,國家派出中國代表團參加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還在1973年召開了新中國第一次環境保護會議,正式開始中國的環保工作。
不過環保很難做,它需要時間的積累才能看到成效,也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支撐才能做好。所以我國的環保雖然一直在做,但也飽受質疑。
比如在過去環保尚未有起色時,外界就一直說我國只顧經濟不顧環境。但每個環保做得好的國家都有這個階段,像現在環保666的日本,在上世紀60年代因環境汙染嚴重,就被稱為「公害列島」 ,甚至美國1970年還在 「地球日」活動上喊出了「不許東京悲劇重演」的口號。
比如近年來我們終於有實力搞環保大事件了,2019年一紙禁令「禁止進口洋垃圾」發布,卻直接讓西方國家亂了陣腳,而這些一直以來喜歡指責我們不環保的國家,在這一刻選擇了在國際各大媒體上詆毀中國太自私。
不過,無論外界怎麼說,也不管環保有多難,它始終是為國為民的大好事,既然經濟條件允許了,我們就要徹底執行。所以環保最難的幾十年過去了,我國終於在2019年,正式開始了直達民生的環保事業:垃圾分類。
03
第一個垃圾分類試行城市上海,不僅靠著眾多大爺大媽把垃圾分類執行到位,還把它變成去年最火的一個現象。
首先,是垃圾分類主題的潮品一個接一個地出。
然後明星也積極響應垃圾分類,推動垃圾分類成為高居不下的熱搜話題。
大家都怕跟不上這個潮流,有一陣子抖音快手上全是垃圾分類的各種實拍、搞笑、創意視頻。
這一年過去了,你以為垃圾分類沒有熱點,該歇歇了,結果北京垃圾分類開始了!不過這次的弄潮兒不再是垃圾分類本身,而是環保再生的BBD!👇👇👇
所謂BBD,就是金典垃圾分類幫幫袋。它不僅可以幫你進行垃圾分類,還是由金典牛奶盒回收製成。因為牛奶盒採用的是FSC環保包材,可以回收再利用,非常環保。
其實,這幾年金典一直堅持做包裝循環再生,也就是說喝完奶,原本被丟棄不用的牛奶盒搖身一變,成為對我們大有用途的日用品,比如:
✅ 6個牛奶盒=1個環保袋
✅ 20個牛奶盒=1個小筆筒
✅ 200個牛奶盒=1張小凳子
✅ 2000個牛奶盒=1張小桌子
單單在2019年,就有8億多個空的金典牛奶盒被回收,最後製成了書本、環保袋、健身器材等物品。現在這個金典垃圾分類幫幫袋,就是由6個金典牛奶盒做成的,不得不說,還挺潮的。
要是古人有這個幫幫袋,也不至於因為粗心亂丟垃圾而被剁手、杖六十了。畢竟這袋子是回收製成,對自然資源很友好,不僅非常符合古人保護資源的有機生活方式,還讓垃圾處理變成一件很簡單的事兒。
所以,做環保雖然很難,但我們可以從舉手之勞的小事做起,比如說垃圾分類,只需人手幾個金典垃圾分類幫幫袋,你再也不用想什麼是可回收物還是有害垃圾了,跟著袋子上的指示走就可以了。
去年垃圾分類的潮流沒跟上,今年這個幫幫袋你可得有一個了吧,即日起北京全渠道限量配送,你在餓了麼、指定門店( 北京物美玉蜓橋店、華聯太陽宮店 )及金典天貓旗艦店購買金典有機純牛奶即有機會獲得哦👇 👇👇
淘口令
¥JPNi1H1MRhi¥
轉移至τаo寶аρρ,【金典旗艦店】
這麼環保又時髦的有機生活體驗,一舉三得,領個幫幫袋一起來唄~
1、《成吉思汗法典》
世界上第一部具有憲法意義、包含憲政內容的成文法典,在當時的大蒙古國具有最高權威性,是蒙古國的根本大法。其中包含保護草原、水源等對生態友好的相關規定。
2、漢朝亂丟垃圾處罰
《漢書》記載:商君之法,棄灰於道者,黥。也就是,亂丟垃圾者,處罰臉上刻字。
3、秦朝亂丟垃圾處罰
「殷之法,棄灰於公道者,斷其手!」,也就是,亂丟垃圾者,處罰剁手。
4、唐朝亂丟垃圾處罰
《唐律疏議》記載:其穿垣出穢汙者,杖六十。也就是,亂丟垃圾者,打60大板。
5、新中國環保啟動
1972年,國家派出中國代表團參加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1973年,召開了新中國第一次環境保護會議。
6、2019年環保大事件
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2019年,宣布年底徹底執行洋垃圾「零進口」。
2019年6月,上海啟動垃圾分類,成為國內第一個垃圾分類試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