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昌海:從《論語》 看,孔子是個可愛的人

2020-12-26 網易新聞

「孔子不僅關注國家政治大事,也關心人們的日常生活。所以《論語》裡的內容非常廣泛,非常豐富。但今天我們主要聊一下,孔子跟學生的關係。」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池昌海開宗明義,為孩子們講述起他眼中的孔子。

12月19日,「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攜手浙江大學,走進貴州湄潭浙大小學。5位來自浙江大學的教授,與25名當地小學生共讀人文經典,希望讓孩子們在閱讀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池昌海講讀《論語》故事)

池昌海選取《論語》中孔子和學生之間的故事,為孩子們展現了孔子獨具特色的人師形象。

池昌海介紹,孔子教學有三個特點:因材施教、因時施教、平等民主。比如,當孔子的弟子子路問道「聞斯行諸」——是不是聽到一個說法就要去實踐呢?孔子回答他:「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翻譯成白話文意思是,你的父親和兄長都在,你怎麼能夠聽到什麼就去實踐呢?你要首先考慮你的父兄,然後再考慮自己。而冉有向孔子提出了同樣的問題,孔子卻說「聞斯行之」,意思是聽到了就可以去做了。

池昌海解釋說,在孔子看來,冉有平時性格比較柔弱,所以孔子要故意要去激勵他、鼓勵他。子路則不一樣,他遇事好強,有衝勁兒,但經常思慮不周,所以孔子就要約束他,把他壓一壓。「這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

因時施教體現在孔子的日常教學中,為弟子們講解思想時,孔子並不是簡單地平鋪直敘,他會首先把問題提出來,讓學生自己思考。學生感到很納悶,想不通的時候,孔子才啟發他,即「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因時施教。

「你們知道嗎?孔子還是一個很有性格的人。在我看來,他是一位很可愛的老爺爺。」此話一出,讀書會現場的孩子們都不約而同地挺了挺背,更認真地聆聽。

池昌海笑著說,孔子向來倡導禮儀文明。有一次,子路質疑孔子拜見衛國夫人南子,認為孔子這個行為與他所提倡的禮儀相悖,子路表現出很不高興的臉色來。孔子就向他「發誓」說:「你批評的那件事我沒有做,如果做了,就讓老天爺討厭我、懲罰我。」

「你們看,孔子先生是不是很可愛。他當時年歲已高,聲望卓著了,但並不固執僵化,而是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思想,並且與學生平等相待,隨和地交流,很有親切感。」池昌海說,孔子有思想,又有原則和立場,還可以平等地對待學生,這就是他的為師之道。

池昌海表示,希望通過自己故事化地解說,給孩子們展開一點學習傳統文化的新視野。他坦言,自己年幼時能接觸的讀物很有限,這一代孩子卻有豐富的書籍可讀,這對他們來說是很幸福的事情。「閱讀,始終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通道,這條道路越寬廣越好」。

據了解,「都來讀書」計劃由抖音、今日頭條、番茄小說、西瓜視頻聯合8所211高校、30家文化機構共同發起,助力大眾讀好書、好讀書。計劃吸引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歷史學家閻崇年等60多位作家、學者、文化文藝名人加入並擔任「領讀人」,以抖音短視頻、直播或微頭條、頭條號文章的形式,發布讀書建議、讀書感悟,與閱讀者廣泛交流、幫助閱讀者深入閱讀。

截至2020年6月,抖音上讀書內容累計播放量為2657億次,今日頭條上讀書類內容累計閱讀量為6138億次。

(原標題:池昌海:從《論語》 看,孔子是個可愛的人)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淺談《論語》:孔子的偉大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今河南),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集,成書於戰國初期。
  • 論語心解 | 孔子發誓,怎麼回事?
    孔子去見了南子,子路很不高興。孔子發誓說:「如果我做了什麼不正當的事,就讓上天厭棄我吧!就讓上天厭棄我吧!」這一章記敘簡略,但人物形象生動。牽扯到三個非常著名的人物:孔子、子路、南子。有這麼幾個問題需要思考:一是孔子為什麼去見南子?二是孔子見南子子路為什麼不悅?三是孔子為什麼還要起大誓?據說孔子見南子是出於政治目的,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孔子也不例外。
  • 孔子·論語·儒家·心學(一)
    《論語心讀》拿起不願放下!《論語心讀》能夠改變命運!《論語心讀》養心養神養人!歷時十年,研究數十個版本的《論語》,寫出了唯美的、充滿激情的《論語心讀》;拙著顛覆了孔子,顛覆了論語,顛覆了儒學,顛覆了心學。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程的意見》,從國家層面做出了復興優秀傳統文化的決策。我一直堅信:沒有文化認同,就沒有文化自信;沒有文化自信,就沒有文化復興;沒有文化復興,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切問近思:讀《孔子的學問——日本人如何讀<論語>》
    作為當代日本最重要的一位思想史家,子安宣邦先生歷時六年,與市民一道重讀《論語》,從而完成《思想史家が読む論語——「學び」の復権》(巖波書店2010年),其中譯本《孔子的學問——日本人如何讀<論語>》於2017年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印行。切問近思:以古學之法重讀《論語》大概可以說,《論語》是先秦諸子中最容易讀進去的一部典籍。
  • 孔子論語名句:10個眉清目秀的女孩名字,你想擁有嗎?
    《論語》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於戰國初期。現存《論語》共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二、眉清目秀的女孩名字人非名不榮,非字不彰。從孩子上幼兒園、有社交活動開始,名字大概會構成他一半的自尊、一半的自我意識,這些會從源頭上影響他寶貴的一生。中國傳統認為名字會對孩子將來的氣運發生影響的,民間有看名字測命運的說法。不管怎樣,好聽、典雅、吉利的名字,不僅自己喜歡,別人聽著也舒服。
  • 給孩子看看一個可愛的孔子
    周末,和孩子共讀了國學漫畫《孔子曰》,兩人興致勃勃地看完,都喜歡上了這個孔子與他可愛的弟子們:仁德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雄辯的子貢被稱為「瑚璉之器」,白天睡覺的宰予「朽木不可雕」……作者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孟琢老師之前曾多次給中學生講
  • 用嘴巴聽《論語》孔子卡通形象論語棒棒糖超炫酷
    這款人見人愛的小商品叫「論語棒棒糖」,一種用嘴巴聽《論語》的高科技糖果。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文化體驗是旅遊業的靈魂,而創新則是實現從文化到體驗的橋梁。近年來,人們的旅遊觀念發生了轉變,旅遊者已不僅僅滿足於傳統的「有物可看,有話可說」的觀光式遊歷,而更希望通過視覺、味覺、嗅覺、聽覺等全方位的參與或體驗。
  • 對話孔子|如何用哲學方式去思考和閱讀《論語》?
    因此,要《論語》(或《論語》裡的孔子)在一項哲學探究中獨自擔綱領銜主演,是比較困難的。較為適宜的是讓它或孔子作為兩個或數個主角之一,跟其他主角對照。像我近來讀過的《席勒與孔子的美育思想探析》一書(作者為李宗澤),便頗有得著,儘管作者似乎較為偏重德國哲學(席勒、康德等)一邊。
  • 每日論語——錯了?三思而後行,其實並不是孔子提倡的
    「三思而後行」的古訓出於《論語》,這句話的意思非常明確,就是教我們要養成做事前多思考的好習慣。「三思而後行」並不是膽小怕事、瞻前顧後,而是成熟、負責的表現。過去,我也是屬於做事比較衝動的那種類型的人,做事情的時候往往憑第一感覺,憑一時的衝動,結果有很多時候考慮問題不是很周全。比如有的事,是自己找當事人去說,還是讓領導出面去說,效果就有很大的不同。
  • 孔子論語大全:20個簡單好聽的男孩名,為孩子起個自在前行的名字
    《論語》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於戰國初期。《論語》成於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義」。
  • 學習《<論語>十二章》,感受孔子人格魅力,學習孔子為人處世之道
    先秦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論語》及宋代記載程顥、程頤言行的《二程遺書》,均堪稱語錄體的典範。圖片展示:《二程遺書》二、題目解說:《<論語>十二章》是從《論語》中節選的有關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的十二條語錄,是孔子及弟子的談話記錄
  • 《論語》16則,孔子的為政觀和禮樂觀,修身處世的法則
    論語5、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釋義:(要了解一個人),應看他所做過的事,觀察他做事的原因,考察他安的是什麼心,那麼,這個人還能隱藏什麼呢?怎樣能隱藏得了呢?孔子強調「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那如何去知人呢?這裡就是孔子給出的一個識人方法。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釋義:在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和新發現、就可以當老師了。7、君子不器。釋義:君子不像器具那樣,只有某一種用途,應該具有多種技能。8、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 孔子論語大全:30個眉清目秀的女寶名字,個個都是逃不掉的心動
    《論語》是中國人的智慧源泉,其中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許多樸素的人生觀點都是在前人的成敗得失中淬鍊出來的經久不衰的智慧。一、《論語》智慧古語,字字珠璣,讀懂受益一生!更可以作為起名參考1.
  • 經典導讀之論語:孔子論孝
    是因為其他的關係未必人人都有,比如,有人無子,所以,父親的慈就不是所有人通用。有人無妻或無夫,所以,夫婦之道的義不是對所有人通用。但人人皆有父母。人人皆有對父母的情感。所以孝就是通用的大道。儒家以孝的基本情感出發,感而旁通,發展出其他的情感。論語把孝提到成就仁道的根本的這個地位。邏輯推論非常有說服力。
  • 《論語》裡的「君子不器」,如何理解?為何孔子說君子不器?
    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子曰:「君子不器。」這簡短的一句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出來的,很多人也是眾說紛紜。我來談談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器】是什麼意思?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到:「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守之。」
  • 常有人曲解《論語》,而孔子罵人的髒話,流傳千年卻成精句
    《論語》是孔孟之道的代表作,孔子作為中國的至聖先師,他講過的許多話都被奉為圭臬,放到今天依舊是行為準則。孔子尚儒,講求事事以禮服人,以德育人。而《論語》中許多經典的句子卻常常被人誤解,認為孔子在罵人。被故意曲解的《論語》《論語》中有許多話都被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故意曲解或者斷章取義,以髒話流行語的形式流傳下來。如《論語》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被曲解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讀完之後有這些感悟
    最近這段時間我看了很多古代的經典文章,尤其是重點看了《論語》,給我帶來了很大的觸動,也有一些感悟。論語不愧為經典,蘊含著做人的道理,蘊含著閃光的思想。讀懂了《論語》,能夠讓我們取得更大的收穫。我們在追求智慧,智慧在哪裡呢?就在這些經典著作中,主要我們去品讀就可以發現。
  • 孔子《論語》名句:20個德才兼備的女孩名字,驚豔了時光,溫柔了歲月
    《論語》一書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非常之高。北宋政治家趙普曾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反映出《論語》在中國古代社會影響力和所發揮的作用非常之大。一、《論語》中的精華,句句精闢,古人智慧的結晶,尤其適合給寶寶起名字!1.
  • 孔子《論語》起名:15個美若天仙的女孩名字,一眼就讓你心動
    《論語》作為孔子及門人的言行集,內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一、《論語》裡的名言,中華由來已久的智慧,特別適合給寶寶起名!1.孔子說:「君子不憂愁,不恐懼」。司馬牛說:「不憂愁,不恐懼,這樣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嗎?」孔子說:「自己問心無愧,那還有什麼憂愁和恐懼呢?」二、美若天仙的女孩名字選擇《論語》取出來的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是歷史的見證,文化的積澱,就像一股暖流衝洗著我們的心靈,相信這樣的名字隨時隨地都能激勵我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