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國家公布的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門塔、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巖寺,均在這片土地上默默佇立千年。濟南,誕生了許多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醫扁鵲、名將秦瓊、名相房玄齡……著名詩人李白、杜甫、黃庭堅,詞人李清照、辛棄疾,著名小說家劉鶚,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濟南生活工作遊歷,故有「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之佳譽。
濟南,不僅人傑輩出,更有天賦地靈,風景秀麗,泉水眾多,城內72名泉爭湧,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群久負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之譽。千佛山峰巒秀麗,守護南界;大明湖潤物無聲,滋潤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為濟南的獨特風光。
濟南,在4000多年的歷史長河裡,留下諸多古老建築、千年大樹、特色名吃、名家橋段、奇人軼事、雋永典故。
濟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書畫卷。即日起,大眾網濟南站推出人文地理類新聞欄目——《城·事》,在現實中勾勒濟南背影,在往事中講述濟南印象,在歷史、現在、未來的穿越交錯之間,記錄濟南,愛上濟南。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孟彤暉 濟南報導
11月10日,濟南市再次奪得「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繼續位列省會、副省級全國文明城市第一,實現了自2018年以來,年度測評「三連冠」。而這座靚麗的「文明之城」也記錄了城管人「創城之路」的每一步。近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來到槐蔭區,了解槐蔭城管人如何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臉部清潔」+「皮膚護理」,做好「城市美容」第一步
創建靚麗文明城,為街道「美容」是關鍵。作為「城市美容師」,槐蔭城管人清楚美容的第一步是「臉部清潔」。洗臉要洗全面,保潔工作也要做全面。今年來,槐蔭區積極推進城市家具一體化全面保潔,在做好道路清潔的同時,做好諸如:環衛設施、路名牌、指示牌、道路護欄等「城市家具」的清潔工作。
深夜,在經十路槐蔭段,一輛灑水車正在工作,灑水車調整水槍位置,以確保水流最大面積覆蓋主幹道。同時,保潔人員站在車上手拿水槍向人行道、輔道噴水。據槐蔭區城市管理局市容環衛科科長張鵬介紹,為保證清潔工作的全方位、無死角,保潔人員除「一日兩普掃、全天守崗撿拾」的工作流程外,還要「人機結合」配合灑水車、小型機掃車、電動衝洗車等機械,對人行道及輔道進行衝洗。「但這個畫面一般見不到,因為我們凌晨3點左右開工,6點前就完成清潔。」張鵬說。
「皮膚問題」是城市美容的又一難題。隨處可見且種類繁多的街頭小廣告是城市最易發的「皮膚病」。它們像「青春痘」一樣易出現、數量多,又如「牛皮癬」一般難清除、易反覆。為持續做好街頭小廣告亂塗亂寫的清理工作,槐蔭城管人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時,選擇向社會「招兵買馬」,壯大小廣告清理隊伍,對全區主要道路範圍內亂貼亂畫的小廣告進行清除、塗蓋。
由於外聘人員沒有執法權,所以在工作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不法人員阻撓,為保證工作人員的安全,槐蔭城管開通「小廣告清潔」微信群。如果外聘人員在工作過程中遇到阻撓,只需在「小廣告清潔」微信群內發布公告通知,執法大隊很快便會「登門拜訪」解決問題。自清理工作開展以來,共出動1492人次,清理街頭小廣告41587處,覆蓋2306平米。
從裡到外更新升級,公廁附加「變色龍」屬性
木桶裝水多少取決於短板,而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便是公廁,為改變人們對於公廁髒亂臭的刻板印象,提升槐蔭區的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槐蔭城管對公廁進行了「顛覆性」改造。
今年以來,槐蔭區新建公廁4處。其中建寧路公廁緊鄰南辛康養公園,該公園是目前槐蔭區內佔地最大的一處社區公園,周邊居民、遊客來去匆匆,入廁需求強烈。
為解決「入廁難、出廁亦難」的問題,建寧路公廁採取男女廁所分流的措施。在建寧路公廁,記者看到該公廁南北兩側均設置了出入口,並且在出入口處都設置有醒目的男女衛生間標識。「我以前經常在景區裡看到公廁前大排長龍,而這裡卻不一樣,因為它有四個口,所以很少發生擁堵現象。」濟南市市民李磊說。
記者注意到,該公廁男女衛生間南北兩區各設置有獨立的盥洗區,具有一大一小洗手臺,以方便大人和兒童同時使用。而在廁所鏡子的下方位置則閃爍著一些數字信息。「這裡的鏡子很特別,它可以自動顯示時間和溫度等消息。」濟南市民楊毅一邊使用智能鏡子一邊對記者說,「不僅如此,它還可以通過藍牙連接手機來播放音樂。」
據了解,男衛生間設置有5個廁位,4個小便鬥,女衛生間則設置6個廁位,每個廁位均配置「有人無人」顯示系統,以提高高峰期服務能力。除「標配」的男女衛生間外,該公廁還配備有服務於媽媽們的暖心小屋——母嬰室與解決多層面家庭如廁需求的第三衛生間。母嬰室內設有休息座椅、護理臺、兒童安全座椅等設備。第三衛生間則配置有殘疾人馬桶、兒童馬桶、嬰兒護理臺和兒童安全坐椅等設備。
除新建公廁外,槐蔭區還對部分老舊公廁的內部設備進行了檢查升級,同時進一步完善無障礙設施,並對廁所內牆、廁位隔板以及防蚊蠅簾進行清洗、擦拭,更換、安裝公共衛生間指示、導示牌50餘處。今年來,槐蔭區修繕提升老舊公廁完工4處。
比起內在,外在也是槐蔭區公廁的一大亮點。據槐蔭區城市管理局設施科科長戴海平介紹,部分槐蔭區公廁在內部設備升級的同時,在外觀方面還附加了「變色龍」屬性。「我們的公廁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傳統外觀,而是根據其周邊環境單獨設計的,每所公廁都有獨自的外觀,和周邊環境融為一體,美觀而不突兀。」戴海平說。
人性化調整執法強度、措施,溫暖執法過程每一步
深夜時分,本該是萬籟俱寂,市民養精蓄銳的時間,可偶爾會有建築工地違規施工,震耳欲聾惹人清夢。為解決這一問題,槐蔭區城市管理局直屬一中隊夜間不「下線」,四名執法隊員和兩名協勤人員分兩組共同值班以加強監督檢查力度。
槐蔭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直屬一中隊中隊長王者聖說:「我們在接到舉報來到現場後,會根據工地的建設進度來靈活改變執法方式。人性化執法,與建設單位、施工單位一起分析案件,以明確違法行為和責任主體。」
據了解,對於新建工地,執法隊員到達施工現場後,會向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宣傳夜間建築施工的規章制度,同時明確責任主體。
同時,該中隊會提前對槐蔭區新建工地信息進行登記,建立管理臺帳,隨時做好建築工地的動態管理工作。在建築施工關鍵期,例如:混凝土澆築不宜留施工縫的作業等耗時較長的建築施工,執法隊將提前告知該施工單位辦理夜間建築施工許可手續,以減少夜間施工擾民現象的發生。
除夜間施工外,渣土運輸也是一大睡眠殺手。2020年以來,槐蔭區共有渣土處置工地35處,目前涉及20餘家運輸企業的200餘輛建築渣土運輸車輛在槐蔭區進行處置運輸。
為提高工作效率,槐蔭城管開展「部門聯動」,加強與交警、交通等部門聯動,堅持每周開展不少於2次聯合執法行動,在出現違法違規情況後,交警部門追溯車輛,執法部門跟進處罰,渣土管理部門行業處理,一案三罰,橫向聯動,形成合力。截止11月底,渣土管理部門已配合交警、交通部門,開展聯合執法檢查行動130餘次,查處違規車輛 112輛。
槐蔭區渣土辦隊長鄭世文說:「除了與其他部門合作,我們與周邊市民也達成了合作關係。在渣土運輸前,我們會與工地周邊市民開座談會,耐心詢問市民意見,並據此調整運輸時間,做好降噪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