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牛奶過敏不能吃?有「過度診斷」之嫌!

2021-01-21 騰訊網

《美國醫學會雜誌·兒科學》刊文稱

嬰幼兒牛奶過敏有「過度診斷」之嫌

嬰幼兒牛奶過敏是個讓父母異常頭疼的難題。不少母乳餵養的媽媽更是因此連奶製品都不吃了,甚至完全停止母乳餵養。然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和莫斯科國立謝東諾夫第一醫科大學的研究小組發現,牛奶過敏存在過度診斷現象,孩子的某些異常表現並非源自牛奶過敏。而官方的牛奶過敏診斷與護理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可能是過度診斷的原因之一。該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兒科學》上。

牛奶過敏或存在過度診斷

研究小組發現,在最近的一項歐洲出生隊列研究中,9個國家的1.2萬名嬰兒中只有不到1%對牛奶過敏,但多達14%的家庭認為自家孩子患有這種疾病,暴露出了過度診斷問題。

研究人員分析了2012~2019年發布的9份官方牛奶過敏診斷與護理指南。這些指南主要來自歐洲的醫療組織。研究小組發現,許多指南中判斷嬰兒是否牛奶過敏的標準很寬泛,諸如將總是哭鬧、腸脹氣、拒絕進食、吐奶、稀便和皮膚紅疹等症狀列為牛奶過敏的跡象。但研究者認為,其中的很多症狀即便在正常健康的嬰兒中也在所難免。

該分析還表明,2000~2018年,澳大利亞和英國等國家的牛奶過敏嬰兒配方奶粉處方數量顯著增加,但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牛奶過敏症狀增加。

無獨有偶。2018年12月《英國醫學雜誌》(BMJ)刊登研究稱,2006~2016年,因牛奶過敏開出的特殊配方奶粉處方增長了500%,從每年10萬增長到了60萬,但是流行病學調查並未發現牛奶過敏出現大流行。

研究人員據此分析稱,之所以會出現過度診斷,可能是受到了配方奶粉公司的利益驅動。

因牛奶過敏而盲目停母乳不利於母嬰健康

研究小組還發現,在9份指南中,有7份建議母乳餵養的女性,如果其孩子疑似對牛奶過敏,就應停止食用所有奶製品。然而,研究人員對13項母乳成分進行了研究,並分析了一種名為β-乳球蛋白(會引發過敏反應)的牛奶蛋白的含量。結果顯示,1升母乳中這種蛋白質的含量僅為1微克,即百萬分之一克。研究小組還計算出,對於99%以上的牛奶過敏兒童來說,這個量太低,根本不足以通過母乳餵養誘發過敏反應。

羅伯特·博伊爾博士是過敏症顧問專家,也是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他進一步介紹說:「對牛奶過敏的誤診可能會耽誤其他病情的診斷,還會導致母乳餵養的母親採取限制奶製品攝入的飲食方式,甚至完全停止母乳餵養,而這些對母嬰雙方的健康都是不利的。

對純母乳餵養的母親來說,如果孩子出現疑似牛奶過敏的症狀,要及時就醫並明確原因,不要擅自盲目停止母乳餵養;即便孩子真的屬於牛奶過敏,也可以諮詢醫生,可否在保障母乳餵養的基礎上,一起制定治療方案和安全的飲食方案。(李子沐編譯整理)

連結

抽血驗出「牛奶過敏」 結果未必作準

檢測金標準:食物迴避+食物激發試驗

牛奶蛋白過敏診斷的第一步是查看病史和體格檢查。包括父母有無過敏史,每天進食種類,最近一兩個月體重的增長情況,大便性狀,有無嘔吐、噁心、哭鬧、溼疹、喘息、鼻塞、長期咳嗽等疑似過敏症狀等。

當懷疑孩子過敏時,常用的一種檢測手段是抽血檢測過敏原,也就是血清特異性IgE檢測,以及皮膚點刺試驗。但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消化科主任醫師耿嵐嵐表示,對於過敏原檢測結果的解讀,不少家長存在誤區,認為「陽性就是過敏,陰性就是不過敏」。「門診總有家長會問:『為什麼測出來我沒有牛奶過敏,卻讓我孩子換水解奶粉?』或者『為什麼明明測出來我孩子是過敏的,醫生又說沒過敏?』其實,如果檢測出的結果是陽性,不代表孩子一定過敏,而陰性結果也不代表孩子一定不過敏,醫生還是需要結合上述的病史判斷。」

也就是說,皮膚點刺試驗和血清特異性IgE檢測,假如結果是陽性,說明孩子發生牛奶蛋白過敏的可能性增加;但是,其結果不能確診也不能排除診斷。

既然這樣,血清特異性IgE檢測還有意義嗎?她進一步解釋,牛奶蛋白過敏分為IgE介導和非IgE介導兩種不同的介導機制,前者是速發的過敏反應,而表現為胃腸道症狀的過敏很多是非IgE介導的。「如果要抽血檢測過敏原的話,還是建議做特異性IgE檢測,雖然即使結果高出兩倍也可能有50%的人是不過敏的,但假如結果很高的話,還是有提示意義的,過敏的機率會比其他人更高。從目前結果來說,測IgG抗體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只要不斷吃某種食物,血液內IgG水平就會很高。」

目前,包括牛奶在內的食物過敏,檢測的金標準是食物迴避+食物激發試驗。如果懷疑牛奶蛋白過敏,嬰兒需要迴避牛奶蛋白2~4周(IgE介導的症狀)或至6周(非IgE介導的症狀)。如果迴避牛奶蛋白後症狀沒有改善,高度排除牛奶蛋白過敏,有改善的則需要通過激發試驗來確認診斷,如果激發試驗陽性,則可以確診過敏。(摘自《廣州日報》,伍仞/文)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李璐 李娜

相關焦點

  • 過敏不能吃雞蛋牛奶?別再讓孩子的成長被耽誤
    有幾點需要注意。食物過敏原檢測陽性,孩子還能吃牛奶和雞蛋嗎?過敏原檢查結果陽性不一定都是過敏。當前食物過敏原檢測方法主要有食物特異性IgE檢查、食物皮膚點刺試驗和口服食物激發試驗3種方法。食物激發試驗因臨床符合度高被稱為食物過敏診斷的金指標,但因為操作實施困難,又存在較大的風險,國內開展的醫院很少。
  • 1/4兒童受過敏折磨,嬰幼兒牛奶過敏得這樣防治!
    現狀:0~3歲嬰幼兒6.54%自報食物過敏「中國八城市0~36月齡嬰幼兒6.54%自報食物過敏,而且發生過敏的年齡,7~12月齡或者13~24月齡,這兩個年齡段發病率最高。」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過敏免疫科主任陳同辛教授介紹。為什麼有的小孩容易過敏,而有的小孩不容易過敏呢?
  • 雀巢肽敏舒深度水解奶粉,嬰幼兒牛奶蛋白過敏的放心之選
    在生活真,有的寶寶會對牛奶蛋白過敏,這對於正處在生長發育黃金時段的嬰幼兒來說,很大地影響了正常發育的,是寶寶成長路上的一隻攔路虎,為了有效解決嬰幼兒中輕度牛奶蛋白敏感問題,醫生專家們建議給敏寶們餵養深度水解奶粉來改善過敏症狀。
  • 改喝牛奶要慎重,牛奶是3歲以下嬰幼兒最常見的食物過敏原之一!
    儘管兩種觀點都提到「1歲後可以喝純牛奶」,但都有一定前提條件:美國寶寶要求對牛奶不過敏,且能保證均衡飲食(穀物、蔬菜、水果和肉類);中國寶寶除了對牛奶不過敏,還建議少量進食,且不能以此完全替代母乳或配方奶粉。為什麼權威機構對寶寶喝牛奶有以上限制呢?
  • 牛奶蛋白過敏怎麼辦?(大薈萃)
    怎麼診斷牛奶蛋白過敏?2、牛奶蛋白過敏的診斷不能單純依賴實驗室檢查需要做什麼檢查來診斷呢?其實檢查並不能百分之百確診過敏。一方面,過敏源檢查需要體內對過敏源有了反應值之後才能測到,剛出生的孩子過敏值幾乎是零的水平,從發生過敏到產生能被測到的反應值,需要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測的結果就可能是陰性的。
  • 應對牛奶蛋白過敏,看這篇就夠
    據統計,過敏性疾病影響著全球範圍內約25%的人口,其中嬰幼兒牛奶蛋白過敏(CMPA)是兒科常見的食物過敏性疾病,平均每100個兒童中約有2~3個患病。雖然90%的患兒在3歲內可以獲得自發性耐受,但也有一部分患兒會持續反覆發作,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基於此,我們今天和大家談談CMPA的診斷及相關治療。
  • 寶寶是牛奶蛋白過敏嗎?需要喝「特醫奶粉」嗎?
    這些孩子因被診斷為「牛奶蛋白過敏」被醫生建議食用「特醫奶粉」,沒想到買到的卻是根本不符合嬰幼兒食品要求的「固體飲料」!這次事件的真相尚有待調查,但牛奶蛋白過敏作為幼兒最常見的食物過敏類型,也的確是近年來家長關注度越來越高的話題。 「寶寶長溼疹了,是不是因為牛奶過敏?」 「寶寶總吐奶,是牛奶過敏嗎?」
  • 尋常食物不尋常系列之三,牛奶腹脹、雞蛋芒果菠蘿過敏、山藥手癢
    需要注意的是,乳糖不耐受與牛奶蛋白質過敏完全不是一回事,有時需要醫生鑑別。乳糖不耐受者迴避奶類就能避免出現症狀,但這並不是可取的做法,畢竟奶類是非常重要的營養來源。乳糖不耐受者可取的做法有以下幾個:❶飲酸奶或吃奶酪,酸奶在發酵過程中,乳糖大部分被乳酸菌分解了,可以明顯減輕乳糖不耐受者的症狀。❷選擇飲低乳糖或無乳糖牛奶。❸少量多次飲奶,與穀類或其他食物一起攝入,不要空腹喝。
  • 食物過敏會伴隨孩子終生嗎?要做哪些檢測才能確診?孩子食物過敏...
    吃蛋糕沒事,吃蛋羹卻起了風團;一喝牛奶就嘔吐、拉肚子……食物過敏兒童的一日三餐令家長倍感焦慮。食物過敏會伴隨孩子終生嗎?要做哪些檢測才能確診?如果致敏食物不能吃,如何保證營養?一些未經論證的檢測,如過敏原特異性IgG檢測、生物共振/生物電檢測、細胞毒性測試等,不但不能用於食物過敏的評價,還會干擾診斷、加重家長的焦慮情緒。專家介紹,食物過敏正確的檢測方法是皮膚點刺試驗和血清特異性IgE檢測。不過,這兩個檢測並不完美,存在交叉過敏反應問題。例如,有人吃蝦蟹並不過敏,但因為塵蟎過敏,他的蝦蟹的皮試反應也會呈陽性。
  • 牛奶不能與10種食物同吃 選擇牛奶有妙招
    點擊上方「巨會」可以免費訂閱!牛奶不能和什麼一起吃呢?牛奶的營養成分是眾所周知的,不過想要更充分的吸收牛奶的營養成分,就要選擇正確選擇適合的牛奶。同時,清楚的知道牛奶不能和什麼一起吃也很重要。牛奶不能和什麼一起吃?牛奶與菠菜相剋:同食會引起痢疾。
  • 恩敏舒胺基酸奶粉——牛奶蛋白過敏寶寶的守護者
    隨著兒童過敏疾病發生率逐年升高,嬰幼兒牛奶蛋白過敏問題引起了寶爸寶媽們的高度關注。為了降低寶寶們牛奶蛋白過敏風險,避開過敏原,近些年,市面上也出現了多種胺基酸奶粉和適度水解奶粉應對CMPA(牛奶蛋白過敏症),滿足因各種原因無法得到母乳餵養的嬰幼兒營養需求,而雀巢恩敏舒也成為了重度CMPA和多種食物過敏嬰幼兒首選的胺基酸配方奶粉。
  • 牛奶蛋白過敏&乳糖不耐難判定?如何餵養?一文讀懂!
    粉哥導讀:近年來,越來越多小孩子出現牛奶蛋白過敏或者乳糖不耐症,因兩種反應的症狀有交叉,對於寶媽而言,很難準確判定。從事臨床婦幼營養工作長達15年之久的孫海嵐主任就曾表示,不少醫生在遇到過敏或者乳糖不耐的患兒時也常常出現誤診。事實上,這些症狀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誤判導致寶寶無法及時就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該怎麼判定以及如何餵養吧!
  • 這種過敏竟可成為嬰幼兒致命殺手,很多父母都不知道
    02嬰幼兒牛奶蛋白過敏問題日益凸顯過敏性疾病的防治是醫學界的難題,來自歐洲的醫學研究顯示,很多過敏反應都是由食物過敏引起的。根據世界過敏組織(簡稱WAO)的統計數據,全球範圍內約有2.4~5.5億人深受食物過敏的困擾。
  • 男孩吃葡萄過敏成嘟嘟嘴:幫孩子避開90%食物過敏,父母要知道
    對於那些牛奶過敏和大豆過敏寶寶,父母可以根據兒科醫生的建議,給孩子選擇恰當的低過敏嬰幼兒配方奶。而一旦開始添加輔食,情況就開始變的複雜。所以添加輔食時,建議父母按照科學的添加程序,一種一種地添加,並且每隔1-5天再添加新的食物。
  • 你不知道的食物過敏真相
    近年來,食物過敏症越來越常見,發病率越來越高,以往只有有過敏體質的人會發病,現在誰都可能是患者,尤其是嬰幼兒,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對食物過敏的認識又是否足夠呢?疑問1:食物過敏越來越多是環境變化導致的?然而,近幾十年來,嬰兒食物過敏病例上升超過5%,成人也上升了1%~2%,有嚴重過敏反應的人的數量一直在穩步增長,單是遺傳的作用並不能解釋這個現象。除了基因這個罪魁禍首,過敏症的另一個發病因素是環境,例如,全球氣候變暖,延長了植物生長和授粉的時間,進而增加了哮喘等過敏症的發作機率。
  • 如何區分牛奶蛋白過敏和乳糖不耐受症?
    牛奶配方奶粉或羊奶配方奶粉中同樣含有致敏性的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研究表明羊奶中含量稍低,輕微過敏的孩子在選擇羊奶後,過敏反應減輕;嚴重者建議選擇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胺基酸配方奶粉等;有家族過敏史,又不能母乳餵養的寶寶,從出生開始就可以選擇這類不含完整牛奶蛋白的奶粉。
  • 寶媽千萬注意寶寶飲食,小心嬰幼兒食物過敏!
    1、起碼帶孩子看一次過敏專科(有的醫院是變態反應科或哮喘專科):專科醫生的檢查對明確診斷是很有意義的,家長要注意的是選擇就診的時機: (1)咳嗽,尤其是伴有氣喘發作但不伴有發熱時。 (2)持續遷延的流涕、咳嗽超過2周,尤其是曾使用多種抗生素效果不佳時。
  • 孩子的這些過敏症狀,千萬不能忽略
    在這些講座中,不但有專業疾病的診斷治療,他們更給我們帶來了患者、家長及醫生三位一體的,全方位醫療服務及教育。所以我們北京京都兒童醫院推出關於過敏系列講座,跟家長朋友一起把我們過敏孩子診療好、教育好、管理好、呵護好,給他們一個很好療效和未來。 很榮幸我也拿到了這份由WAO主席籤署的畢業證書,我也一直致力於兒童呼吸過敏的診斷治療和研究。
  • 導購:如何為過敏寶寶推薦配方奶粉?
    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寶寶很可能是對配方奶粉過敏或者不耐受,頻繁換奶粉並不能解決問題。這種情況下,給寶寶選擇特殊配方奶粉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那麼,如何為過敏寶寶選擇和餵食特殊配方奶粉呢?「牛奶是給牛喝的,人奶是給人喝的。用牛奶餵養的小孩,吃了肯定會出現不適應。」廣州市兒童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龔四堂在談及目前的配方奶粉時表示,「近十年內,配方奶粉都無法完全複製母乳。」
  • 牛奶過敏怎麼辦?選對奶粉,呵護寶寶的健康
    >牛奶過敏怎麼辦?  遺傳因素也可能導致過敏,如果父母雙方均有過敏表現者,寶寶過敏的可能性為50%-70%。此外,環境惡劣、剖宮產、牛奶餵養等都容易使寶寶發生過敏。  牛奶過敏常發生在出生2個月以內的嬰兒,大多數寶寶到2歲時會自然好轉,當然也有少數兒童持續至6個月仍不好轉。嚴重的過敏寶寶可能導致生長發育遲緩、貧血、營養不良等。  所以,寶寶牛奶過敏究竟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