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唐雅倩 | 來源:化妝品財經在線 2016-10-05 訪問量:2454
評論近日,資生堂又推出了一針對輕熟齡女性的「親生的」美妝品牌PLAYLIST。對於這個新聞,小編只有一個想法——資生堂你「許三多」的外號真的不是蓋的。這個140多歲的企業,業務覆蓋了美妝、個護、香水、男士甚至餐廳,旗下品牌有大幾十個。真是一個全面發展的能手。
CBO資深記者 唐雅倩 綜合編輯
資生堂在中文官網上很謙虛地表示,它有40個品牌。但實際上,小編查閱發現,這裡面還有許多「隱藏菜單」。從為貴婦定製的奢華護膚,到小女生鍾意的可愛彩妝,你可知道這些品牌都是資生堂的?
奢華篇——貴婦の最愛
這三個品牌處於資生堂集團價格金字塔的頂端,頂級系列的面霜基本都能賣到大幾千。陽春白雪的品牌調性也讓這三位的曝光度並不高,還隱隱的透著三個字——買不起。
首先是中國的小夥伴們最耳熟能詳的CPB肌膚之鑰。CPB護膚大致分為2個系列——基礎護理和高端護理(也就是富裕層),也可以粗暴的按顏色分為黃線和黑線。
這個貴婦品牌誕生於1982年,走的是國際路線,已經進入了全世界十幾個國家,在2001年進入中國。低調十多年之後突然成為了「網紅」,也成為了資生堂集團的新增長點,在資生堂不久前發布的2016年上半年財報顯示,CPB的增速達到了60%,遠高於IPSA、Shiseido等中高端品牌。
在渠道上,CPB今年6月大膽進駐天貓,並宣布將重視市場營銷並在門店體驗方面大下工夫。
接下來是DICILA 蒂思嵐了。它定位於日本美容院線專業沙龍,產品線分為三類——基礎護理、熟齡護理和高端密集護理。該品牌比起CPB渠道更少,在2010年進入中國後選擇了少量優質專櫃及專營店,也針對中國市場開發了一些新系列,卻並未帶入沙龍服務,或是因為品牌戰略的原因,還未在中國大展拳腳。
最後,是走隱藏路線的THE GINZA(意為銀座),多年來只在銀座總店和帝國酒店以及各大機場販賣,而且一直未出現在資生堂的對外宣傳中(據說現在有了)。產品線單一,基本都屬於基礎護理,也有一款密集修護產品——黑白雙煞日夜精華,走的就是「閱盡繁華,純潔無暇」(也是品牌理念)路線,據說是一直內推給日本皇室使用的品牌。
那麼到底有多貴呢?已經是貴婦品牌的CPB的黃線比銀座系列低了一大截,CPB黑線的價格才能和銀座一戰,直接點說的話,90ml的日夜精華折合人民幣約為11807元。
高端篇——親生女聚集,洋女兒還在增加
說完了貴婦品牌,再說說介於買得起與買不起之間的高端品牌。
首先是SHISEIDO(資生堂專櫃產品線),也就是國內常見的紅櫃。這可說就是資生堂的親女兒,共有8個系列,其中主打抗老的時光琉璃御藏價格可與上文中的貴婦品牌們一戰,其次還有紅妍肌活(俗稱紅腰子)、悅薇 、盼麗風姿、百優 、新透白美肌、新漾美肌和紅色蜜露。其中,紅色蜜露就是資生堂創始人福原有信踏入化妝品界的第一支產品。
IPSA茵芙莎,這個屬於「散養」的親女兒,在1987年誕生之時,資生堂就將其定位為第一個完全脫離資生堂專櫃的獨立品牌。旗下產品從護膚到彩妝、男士應有盡有,其中自律循環保溼乳液和三色遮瑕膏是經久不衰的爆款。該品牌在2004年進入中國,並在2014年開設了天貓旗艦店,比SHISEIDO旗艦店還早了一些,可見資生堂對於該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運營頗為上心。
碧麗妃BENEFIQUE是資生堂繼CPB之後又推出的一個以法語命名的高端護膚和彩妝品牌,也是資生堂少有的還未引進中國的綜合產品線,在中國不算大熱,但在代購界中,洗護、防曬和粉餅還頗為走俏。
倆彩妝品牌bareminerals礦物彩妝和NARS,都屬於資生堂在外收購的洋女兒。資生堂在2010年以17億美元購入了美國公司Bare Escentuals,這個價碼在當時是資生堂所有收購中付出最多的,2012年資生堂推出了BareMinerals護膚系列,2014年該品牌進入中國。
NARS 是資生堂高端品牌線中唯一的專業彩妝品牌,1994年創立於美國,2000年被資生堂收購。這個網紅的各項產品一直被各大美妝博主推崇,豆沙色號的唇筆與唇膏更是經常賣斷貨。據說這個品牌或將在今年底明年初進入中國,而且還未進入市場,中國網友們就已經為這個品牌操碎了心,原因就是它的樣樣產品名都頗為撩人,比如Dolce Vita(放蕩)唇膏筆、Super Orgasm(高潮)腮紅等,看來產品的中文譯名要花點心思了。
說到洋女兒,今年資生堂又以2.6億美元收購了高級化妝品牌Laura Mercier 和奢華抗衰老護膚品牌RéVive ,高端陣營還在擴大中。
大眾消費篇——從少女到奶奶,你想要的我都有
資生堂官方表示自己的大眾部門有16個品牌,其中想必中國小夥伴最為熟悉的就是四個中日混血女兒——歐珀萊、泊美和悠萊。1981年,資生堂進入中國,1991年與北京日化三廠正式成立合資公司資生堂麗源,1994年推出歐珀萊,1998年,在上海創建合資企業卓多姿中信化妝品並推出ZA,2001年推出泊美,2006年推出悠萊。
歐珀萊主攻百貨渠道並且遍地開花,長期與歐萊雅和Olay佔據百貨渠道排頭兵地位,但從近年的數據來看已經被雅詩蘭黛等一線進口品趕超。悠萊、泊美和za則混戰百貨及CS渠道,但因消費升級等原因,定位大眾的悠萊們連年下滑,不過去年11月上任資生堂中國區總經理的藤原憲太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泊美和悠萊進行品牌升級,包括櫃檯升級、庫存管理、BA教育等。從資生堂上半年的財報來看,這樣的改革開始奏效,大眾化妝品部門實現了13%的增長。
再來就是已經進入中國的怡麗絲爾,主要定位於預防和改善衰老,水之印主攻導入式護膚,安耐曬主攻防曬,年輕人彩妝品牌Maquillage心機彩妝。還沒進入中國的艾杜紗 ETTUSAIS定位年輕人,主要針對痘痘和毛孔肌膚;還有專業美白淡斑的HAKU,以及防霧霾特性的D-program,針對50以上熟齡肌膚的prior等,此外還有倆定位相似的開架彩妝品牌INTEGRATE和戀愛魔鏡。
順便提一句,為什麼資生堂把法國品牌雅漾納入自己陣營裡了呢?因為雅漾的日本市場銷售已經授權給了資生堂,而且雅漾在日本的防曬產品也是由資生堂代工。
還有,吃瓜群眾還發現了許多資生堂未列入官網的品牌,比如針對敏感肌膚的蒂珂 D-Q,走醫美藥妝路線的NAVISION,草本植物提取物路線的草花木果,倡導護膚彩妝二合一的FWB,敏感肌專用防曬品牌SUNMEDIC等。
個護及香水篇——個護面面俱到,香水偏愛小眾
資生堂官網顯示其共有7個個人護理品牌、2個專業美髮沙龍品牌以及4個香水品牌。
官網顯示,個人護理品牌中僅有水之密語、絲蓓綺、洗顏專科進入中國,但吃瓜群眾又要問了,可悠然、惠潤怎麼不在7個中呢,這又是隱藏關卡嗎?
同時,個人護理品類也延續了資生堂面面俱到的個性,除基本洗護之外,還有針對體味的Ag DEO 24,降溫清爽的SEA BREEZE和資生堂少有的男士專門線——吾諾等。
香水系列是資生堂較為低調的品類,原因也在於資生堂頗為看好小眾香水。三宅一生 ISSEY MIYAKE、narciso rodriguez和ELIE SAAB三個設計師品牌的香水授權交給了資生堂,去年資生堂還納入了Burberry的香水授權,今年7月原寶潔的最大香水品牌杜嘉班納,也將香水及美妝授權給了資生堂。此外,資生堂還於去年收購了法國高端小眾品牌Serge Lutens蘆丹氏。
「不務正業」篇——蛋糕做成地標美食
一口氣細數幾十個美妝品牌之後,你可不要以為資生堂只生產化妝品。在位於東京銀座的資生堂大廈,有一家高級食店「資生堂Parlour」,這裡有各種曲奇及蛋糕禮盒,每月會推出不同的季節限定,店內最出名的是芝士蛋糕還能被評為去東京十大必吃美食。
除了蛋糕,資生堂旗下還有一子公司——資生堂專業美容美髮株式會社,從1922年起提供日本和服穿衣技巧,美發彩妝和化妝品的銷售,到現在仍在從事專業美容、按摩沙龍服務等。
小編有話說:
大致數下來,官網顯示的40個品牌在內,本文大約統計了50多個品牌,但網上傳言說資生堂有100多個品牌,那麼還差哪些,熱烈歡迎向我拍磚吧。
不僅上面這些,這個讓小編膜拜的全能公司,還在不斷地收購、擴線。如此全面的市場戰略、對自身文化和理念的堅守,以及對消費者的洞察力,應該正是資生堂發展140多年捍守亞洲第一化妝品公司的不竭動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