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茶藝茶文化

2020-12-15 以壺惠友

中國人創造了多樣的品茗方式,以人數分,有獨飲,對飲,品飲,聚飲,古人云: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則為施茶。

杯茶獨酌,慰孤獨,益神思,得茶之神韻。寒夜與友對飲,促膝相淡,可得茶之趣。「茶三酒四」,品茶以三人同桌為佳,可領略茶之美味。

多人聚飲,辦茶會,茶宴,以茶會友,亦可止渴,小慈,開展社交、獲取信息,茶在此處又成為人見人愛的公關飲料。飲茶方式若以人數多寡論,有獨飲,對飲,品飲和聚飲幾種。

一人喝茶,兩人論茶,三人品茶,而三人以上皆為聚茶施茶。而喝酒一般也是,一人獨飲喝悶酒,兩人對飲喝寡酒,而三人以上就為聚飲了屬於喝鬧酒。而喝酒醉人,越喝越醉,而且容易酒後亂性易生事端。所以古代文人雅士在社交聚會的時候常常是以茶代酒,這就避免了一些社交禮儀上面的無禮及失態。

而我們今天雖然有酒後誤事之說但很多時候恰恰相反是以酒代茶進行社交聚會,雖說與時俱進但也確實因此而誤事者甚多,既傷身體也有失禮儀更有違傳統社會價值觀。雖說現代餐桌文化以酒代茶盛行但三五知己以茶會友坐而論道的情趣雅事酒還是無法取代的。

原因很簡單,酒越喝越醉即使是海量千杯不倒也架不住幾個小時的小聚,後面就更沒法兒交談更不可能坐而論道了,酒品好的醉了要麼睡覺要麼一個人發呆,而酒品茶差的人呢就容易生事鬧事,某些情況下就算是親兄弟也因為酒後吵架甚至是大打出手的也有諸多。

一壺清茶,三五知己,以茶會友,坐而論道即可縱談宇內亦可海闊天空不失為趣事。一人獨處時一壺清茶也可安神讓人安靜思索規劃人生。

而喝茶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人獨飲,茶有三品,一人獨品得神,兩人對品得趣,三人論品得味。而對品,論品,聚品,對於飲茶來說相對的比較容易,因為兩人以上對品邊喝邊聊奇聞趣談會讓時間很快就打發了,無形之中的樂趣不言而喻。

而一人獨飲需要的可就不僅僅是茶的好壞或者是茶藝的精湛甚至是情趣等等了,而一人獨飲需要的是對茶道的了解及茶道的精髓,更加需要的是個人的修養和見解見識及見聞了,想想,能一個人品茶還能把茶喝的有味道的人可就不是一般人浮誇的品茶言論可比的了,這就不可言傳只可意會了。所以自古以來飲茶的最高境界就是一人獨飲。

不管是獨飲還是對飲或者是品飲及聚飲,能坐在一起飲茶的茶友都可以說是同道中人可以相交深交的,而懂得茶道的人不管是修養還是品性相對來說都是非常不錯的。多交茶友總比多交酒肉朋友來的好吧?所以說人的一生之中能有三五知己以茶會友那就應該且行且珍惜!

相關焦點

  • 談中國茶文化「泛化」現象及對茶藝、茶道、茶文化概念的思考
    首先表現為對「茶文化」、「茶藝」、「茶道」等概念區分不清、模糊混淆。由於部分社會人士、學者、研究人員缺乏對茶文化的相關學理、內涵界限、基本特徵與特質的清晰而準確的認識,憑藉其對茶文化的主觀認識,因時因事因需而論,出現將「茶之道」與「茶道」、「茶道」與「茶文化」等同,以茶藝來論述茶道或以茶道來代指茶文化,任意誇大茶道的內涵,將茶道凌駕於茶文化之上,將茶道視為的茶文化的代名詞等現象。
  • 茶文化|臺灣的茶藝及其發展
    後來有人提出「茶道」,一聽到茶道大家就想到日本,如果臺灣也來用茶道,可不容易被推廣,人們會認為是日本的那種很嚴肅、很嚴格的方式,是上流社會的人才能夠享受的,為了更容易普遍化,就提出了「茶藝」這個詞,在當時是很新鮮的,現在大家覺得很習慣,回過頭去看,創造推廣這個詞是很不容易的,現在翻翻辭典都還沒有這個詞。但是有「茶道」這個詞,因為茶道在唐朝就提出了。
  • 普洱:學習茶藝文化 感受茶道魅力——寧洱縣直屬小學開展初級茶藝...
    本網訊(通訊員 張 倩 向 宇 付 鉉 李 雲)為了營造全民識茶懂茶愛茶、合力興茶的良好氛圍,提升普洱茶品牌效應,在寧洱縣總工會的組織下,寧洱縣直屬小學53名茶藝愛好者在學校茶藝室參加了「初級茶藝師」培訓。
  • 福利|茶藝沙龍體驗券上架 龍珠商城帶你體驗茶文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31日11時訊(記者 蘇楨淇)茶文化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從制茶煮茶到品茶的過程別有一番韻味,「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道出人們對茶的喜愛。今日,新重慶客戶端龍珠商城上架三件和「茶藝」相關的新品,邀請你來品茗聞香,感受茶文化的魅力。本次的三件產品由品牌「本物茶文化」提供。市場價168元的成人生活茶藝沙龍免費體驗券僅需要1000龍珠即可兌換。
  • 茶文化傳承與傳播
    茶文化在我國文明傳承源遠流長。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徵,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藝、茶故事等等。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內涵的一種具體表現。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謂,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與中國的文化內涵和禮儀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
  • 孫機: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
    《封氏聞見記》在敘述了陸羽和常伯熊提倡飲茶之後說:「於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明代陳繼儒在《白石樵真稿》中說:當時茶的蒸、採、烹、洗「悉與古法不同」,但有些人「猶持陸鴻漸之《經》、蔡君謨之《錄》而祖之,以為茶道在是」。這些「茶道」的含義相當於茶事或茶藝,有別於日本所稱「茶道」。
  • 中韓茶文化:透過《茶經》,聊聊中韓之間的茶道文化交流
    茶道受到儒道「簡約」理念的影響,茶文化由奢入儉,被作為日常飲用品推行到了平民層,普通民眾得以接觸茶文化。朝鮮後期儒生和佛家僧人交流逐漸增多,對於茶文化的積極交流也使茶道得到了發展。二十世紀清朝滅亡後,中國茶文化跌入低谷。
  • 聚焦2020年首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海絲茶道萬裡飄香
    「海絲茶韻」文藝演出 東南網記者 陳佳麗 攝東南網12月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11月30日,由福建日報社主辦、東南網承辦的「海絲茶道 萬裡飄香」2020年首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在福州開幕。與會者希冀,藉助論壇平臺,架起海絲國際合作新橋梁,加強國際茶文化交流互鑑及茶業貿易合作,進一步推動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國際合作。與世界共享東方茶道茶起源於中國,盛行於世界,是海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建將茶作為「一帶一路」人文交流與經貿合作的重要內容。
  • 每日一學|25.為什麼要強調茶藝是在美學理論指導下的生活藝術?
    點擊藍字默默關注問:為什麼要強調茶藝是在美學理論指導下的生活藝術?答: 因為自從人猿相揖別後,人類就執著追求美麗的人生。茶藝是唯美是求的生活藝術,它要求茶人不僅要善於發現美、欣賞美,還要善於用美陶醉自己,以美感染他人。
  • 從《茶經》中,探尋唐代茶道的流派發展
    唐代在當時社會環境中屬於世界性的大國,其綜合國力、經濟實力、文化繁榮程度都佔據世界前列,並將茶文化作為一種文化輸出,向世界各地傳播。根據史料表述,世界各地最初飲用的茶葉、所種植的茶葉、飲用方式以及茶道文化都是直接或者間接由中國向外輸出。茶文化正是在此大背景下孕育而生,隨著經濟的發展出現了茶文化高潮,形成特色而源遠流長。
  • 帶你認識真正的日本茶道
    茶葉最早發源於中國,而中國人對茶的喜愛也推動了茶文化的發展,當然日本對現代茶文化的發展也是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的。那麼中日兩國的茶文化究竟有著怎樣的不同呢?聽小編給你講講吧!而最終,中國茶文化在這三方共同的影響下呈現出了後來包容、糅合的特性。● 日本一位日本僧人,在唐朝時遠渡重洋來到中國,並將中國茶文化帶回了日本,使得日本茶文化從開始便帶有強烈的禪宗色彩,並隨之發展開來。在日本,談茶必然談禪,禪道與茶道是統一的。
  • 傲慢與謙卑的對抗:日本茶道文化裡折射出的日本民族矛盾性格
    也從此日本茶文化的歷史開始了。至宋朝時期,日本的榮西禪師兩次前往宋朝,傳播了中國天台禪宗和茶藝,並寫下了《吃茶養生記》,標誌著日本已經完成了完全照搬和模仿中國茶文化的過程,為日本茶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吃茶養生記》成熟之後,日本開始發展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茶道。
  • 濟源第一家專業茶文化體驗館,茶文化帶回家,茶道技法班循環開課!
    通一點茶史,悟一點茶道,備一點茶具,識名茶、學茶藝、做茶點,烹茶膳,讀茶詩,賞茶畫,一點點積累,日久天長,如點點茶葉滑入水中,沏出一壺醇香的好茶。上海 青少年茶道源於對茶道精神的信仰,多年來致力於茶文化的推廣,希望通過一杯茶把內心的美好、善良、公平與公正傳遞給更多人 。個人寄語始終相信,茶藝師是距離茶友最近的我們希望通過專業的茶藝師帶動年輕人飲茶和引導全民健康飲茶。
  • 雲南省第六屆茶藝師大賽暨雲南民族茶文化形象大使選拔賽圓滿落幕
    雲南省第六屆茶藝師大賽暨雲南民族茶文化形象大使選拔賽圓滿落幕(供圖)雲南省第六屆茶藝師大賽暨雲南民族茶文化形象大使選拔賽圓滿落幕(供圖)近日,「一帶一路」雲南省第六屆茶藝師大賽暨雲南民族茶文化形象大使選拔賽在雲南建水縣舉行。
  • 你心心想學的茶藝課程開課了
    茶藝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修為。體現的是一種和諧、優雅、仁、德、誠、真。
  • 各國茶道
    只是到了20世紀八十年代以後,隨著茶文化熱潮的興起,許多人覺得應該對中國的茶道精神加以總結,歸納出幾條便於茶人們記憶、操作的「茶德」。       已故的浙江農業大學茶學專家莊晚芳教授在1990年2期《文化交流》雜誌上發表的《茶文化淺議》一文中明確主張「發揚茶德,妥用茶藝,為茶人修養之道 」。他提出中國的茶德應是「廉、美、和、敬」,並加以解釋:廉儉有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
  • 中國與日本茶藝美學的表現特點!
    中國與日本的茶道有很多的相同之處,也有很多的不同之處,關於「茶藝美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中國與日本的表現特點,日本的茶道美學主要有七點,「不均其美」,日本茶道認為「不均起」才是茶藝的最好形式,這樣不僅讓人們有很多的想像空間,而且可以隨意發揮,很有情趣。
  • 中國四大茶道之雅士茶道,飲茶成為文人雅士一種重要寄託
    隨著我國茶文化的發展,茶從一種飲品逐漸升華為具有文化內涵事物。在這其中,雅士茶道的誕生無疑與中國茶文化起到了相輔相成的作用。在幾代文人雅士的傳承和發揚之下,雅士茶道已經成為茶道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流派,而且成為四大茶道中最為源遠流長和影響最大的一種。在文人雅士看來,喝茶不僅僅只是提神、消食和止渴,而是激發文思和得出感悟的重要手段,也就是飲茶之意在與山水、風月、詩文、名利,飲茶甚至是他們的一種寄託。
  • 《大益八式》茶道,將茶藝與茶道區別開來,打造全新職業-茶道師
    前言: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臺灣茶藝快速傳入大陸,一時間大江南北茶室林立,茶藝興起。然而有些茶藝卻很顯膚淺,只重表演不重內涵,只重花拳繡腿不重修身養性,並不能完全體現我中華幾千年的茶道精神。2010年初,吳遠之先生(雲南大益茶業集團董事長)首次分享了他多年以來對 「中國茶道」 的思考與理解,系統的提出了:「大益茶道」 的基礎理論、 全新的 「茶道師」 職業職稱、職業 「茶道師」 的資格認證、「大益八式」 茶道的8個步驟及32個動作。01.
  • 2020年首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在福州舉辦 海內外嘉賓論道茶文化的...
    頒獎儀式 東南網記者 林先昌 攝東南網11月30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今日上午,以「海絲茶道萬裡飄香」為主題的2020年首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在福州開幕。論壇包含開幕式、主旨演講和「茶農的幸福生活」「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茶文化的海外傳播」3個分論壇,還配套舉辦武夷山茶旅文化品牌福州宣介、「海絲茶韻」文藝演出、茶藝品鑑會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