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丹東警方首次披露「11.03」殺人碎屍案細節 女子將同居男子殺害分屍)
一個包裝整齊的黑色塑膠袋出現在自家院牆外,居民好奇地打開查看,結果嚇出了一身冷汗——袋子裡掉出來的好像是人腿!
案發當天,丹東大霧鎖城,位於城郊的第一現場監控條件不好,破案困難重重。嫌疑人一個接一個地出現,卻又被一一排除,在警方的不懈努力下,一個曾在案發現場附近徘徊、背著雙肩包的紅衣女人成了重點嫌疑對象。
經過4天5夜的縝密偵查,警方終於找到了背著雙肩包的紅衣女人,案情水落石出……
11月21日,丹東警方首次披露了整個案件的偵破經過。
黑色塑膠袋中驚現屍塊
11月3日下午6時20分許,丹東振安公安分局同興派出所接到報警——在某路公交總站附近,一個黑色塑膠袋中發現了疑似人體下肢的碎塊!
接警後,民警迅速趕到現場,核實情況後立即上報。6時30分,市區兩級刑偵部門接到通知後馬上趕往現場。
報警市民稱呼,黑色塑膠袋是其在自家院外不遠處發現的,發現時包裝外觀整齊,不像是廢棄物。他以為是有人遺失的,便打開想看看裡面是什麼,可是這一眼讓他嚇得差點坐到了地上,因為裡面的東西居然是人的腿和腳!
經法醫現場勘驗,黑色包裝袋內確為人體下肢,經鑑定為男性屍塊。丹東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孟煒當即要求全力攻堅、限期破案。隨後由丹東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田立新指揮,抽調刑偵支隊、視頻支隊、刑事技術、網安支隊、振安分局等80餘名警力成立了「11·03」故意殺人碎屍案專案組,全力開展偵破工作。
案發現場大霧 監控條件不好
發現屍塊的地點位於城郊,視頻監控條件本就不算好,當天還趕上附近區域間歇性停電。同時,當日丹東大霧鎖城,可以查看到的監控畫面都不清楚,一個又一個的不利因素給辦案帶來了很大難度。
自然條件差,就用人力克服。專案組民警開始在附近挨家挨戶走訪,從住戶和商戶開始進行外圍視頻排查,並結合拋屍地點在公交總站附近這一點,將公交公司當天20餘輛經過該地的公交車車內監控視頻全部取來,逐一排查對比。
鎖定多名嫌疑人 但都被排除
警方進行大量工作後,第一條線索出現了——11月3日凌晨,一輛三輪車在大霧中慢慢靠近拋屍現場,騎車人下車停留了4分鐘左右,而且在車前車後徘徊。
警方迅速對該車進行鎖定追查,最終在同興鎮發現了這輛三輪車。然而經過調查,發現車主是一個70多歲的農民,每天帶著貨物去趕早市。因為老人年紀大了,體力不足,經常騎一會兒就下車歇一會兒,順便理貨。警方通過進一步的物證對比,最終排除了老人作案的可能。
第一條線索斷了,但第二條線索很快出現——案發當日天亮前,一輛摩託車曾出現在拋屍現場附近,而且有所停留,離開時還關掉了車燈。
經過鎖定追查,警方很快找到了該摩託車。但在進一步調查中發現,騎摩託的人是一名送奶工,而現場附近確實也有人訂奶,他離開時關掉車燈只是一個巧合。
此後,警方又發現了多個線索,但在後續調查中一一排除了嫌疑。
背雙肩包的紅衣女和消失的同居男
案件一時陷入僵局,警方開始以第一現場為圓心,擴大篩查範圍。
11月7日,一個紅衣女人的身影進入了警方的視線。監控顯示,該女子曾在11月3日下午出現在附近,她在拋屍地點徘徊了一會兒,來到公交總站等車。
細心的民警注意到,女子前往拋屍地點時,身上背了一個較鼓的雙肩包,從包的下墜程度來看,裡面的東西重量不輕。可當她回到公交總站等車時,雙肩包卻改為拿在了手裡,拿起來起來並不吃力。
對比前後監控,女子應該在拋屍地點附近從雙肩包裡拿出了什麼!
經過鎖定追查,警方找到了女子所在的小區,並秘密地對小區居民進行走訪。有居民稱,該女子是10月底才搬來的,和女子一起住的還有一名男子,但這幾天只見女人進進出出,再沒人見過同居男子。
女子家中發現血跡和剮痕
紅衣女子身上的疑點越來越大,警方開始集中調取案發當天其所住小區附近的監控視頻,發現其當日曾經頻繁進出小區。每次出小區時,她都會背著包或拎著黑色袋子等物品;而回小區時,其身上的包明顯變小了,手裡的東西也沒了。
經過進一步的證據收集,警方確認,紅衣女子張某某為嫌疑人的可能性極大。
11月8日上午9時許,警方以入戶走訪的名義敲響了張某某的家門,張某某開門後迅速被控制。隨後,警方發現其屋內的牆面被剮蹭過,同時還發現了疑似殘留血跡的痕跡。
嫌疑人供述:因被迫同居起了殺念
經審訊,張某某很快就交代了作案經過——11月2日上午,她趁著被害人休息,將其殺害並分屍,隨後陸續將被害人的屍塊、衣服和作案工具拋棄到不同地點。
張某某稱,她並非自願與被害人同居,還受到了被害人的威脅,所以覺得只有殺了對方,自己才能解脫。
目前,犯罪嫌疑人張某某已經被刑事拘留,案件還在進一步工作中。
遼瀋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