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肚呦個手巾三道道藍,咱們見面面容易拉個話話難。……」隨著脆生生的一聲聲嗩吶吹響,一曲曲陝北信天遊迴蕩在10月31日的北京音樂廳。來自北京民族樂團的年輕民歌手杜朋朋將十多首陝北民歌帶到音樂廳舞臺,一場「我的信天遊——杜朋朋陝北民歌賞析會」吸引了數百位觀眾。
一首首地道的陝北民歌,杜朋朋樸實深情的演唱和中國音樂學院教授李天彤的講述,迎來了觀眾們陣陣掌聲。
從一隻嗩吶到阮加打擊樂,再從三面大鼓到小民樂隊,最後到民族管弦樂隊的伴奏,以全民樂形式伴奏民歌手的音樂會現場演出,在今年國內音樂會的舞臺上並不多見。而杜朋朋的歌聲在音色上具有較強的辨識度,高亢而不乏深情,真假聲運用自如,聲音裡帶著陝北民間特有的滄桑和韌勁。
他演唱的《黃河船夫曲》在三面大鼓的伴奏下,具有強勁的動感;一首《一對對鴛鴦水上漂》則在兩隻阮和打擊樂的伴奏下演唱得十分深情;小樂隊伴奏的《走西口》被杜朋朋演唱得悽涼悲傷;《一個姐兒好人才》和新民歌《天邊邊個紅》則在民族管弦樂隊的伴奏下演唱出陝北特有的質樸氣質。
此外,杜朋朋還從老師的藝術中繼承了秧歌劇《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當他請出師妹、延安歌舞團的民歌手張麗一同唱起《黃河划槳》,倆人邊唱邊舞,深情款款。這場回歸民族樂隊伴奏民歌演唱的演出,讓觀眾領略到民歌獨有的藝術魅力。
杜朋朋出生在陝西榆林的普通農民家裡,因為從小喜歡唱民歌,被著名作曲家趙季平發現,招收至西安音樂學院民歌班學習。此後他又考入湖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師從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偉攻讀碩士學位。王宏偉告訴記者:「當初趙季平老師發現他的時候,就說他的聲音十分難得,自然音域跨度極大,真假聲轉換自然,是很多年都難遇到的唱民歌人才。而我就是讓他的歌聲更有文化和內涵,演唱更輕鬆、更加細緻純正。」
陝北民歌在我國民族音樂領域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其風格與當地的風土人情極為吻合,是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勞動中創造的。杜朋朋專注演繹自己家鄉的民歌,在演唱中著力打造自己獨特的歌聲,在今天娛樂泛濫的時代仿佛一股純淨的清風。
趙季平慧眼識珠、王宏偉因材施教攜手將杜朋朋打造成風格獨特的民歌手,而北京民族樂團吸納人才將杜朋朋收入囊中,都是希望杜朋朋能繼承傳統的民歌文化,為民歌的傳播和發展助力。
杜朋朋是一個特別樸實的年輕人,在規定曲目演唱中,傳統民歌、新民歌、秧歌劇等應有盡有,演唱結束時,他還不忘問觀眾是不是喜歡,聽他演唱累不累,甚至自曝「普通話說的不好」,憨厚的性格招人喜歡。
演出最後,杜朋朋和師妹張麗演唱起《山丹丹開花紅豔豔》與觀眾互動,當全場觀眾和杜朋朋一起一聲聲「哎嘿哎嘿呦」地唱響,音樂廳的氛圍達到熱烈的頂點。民歌的獨特魅力感染了每一位觀眾,歌聲在這裡久久迴蕩。
文/特約記者 倫兵
圖片/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