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在肥正式揭牌,這標誌著安徽自貿區開始啟動運行,長三角三省一市實現自貿區全覆蓋。與此同時,合肥、蕪湖、蚌埠三個片區同步啟動運行。當日下午,記者從安徽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安徽自貿試驗區建設已有「計劃表」,省自貿辦將與三個片區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體系,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
目標明確打造高標準高質量自由貿易園區
記者從會上獲悉,安徽自貿試驗區將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積極探索,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在加快優化營商環境上,推進政府監管體制改革,創新政務服務方式;在深化投資領域改革上,加大科研和技術服務、電信、教育等領域對外開放力度;在加快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上,優化貿易監管服務體系、培育發展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在推進科技金融創新上,探索設立金融資產公司,鼓勵保險公司發展科技保險。
「推動建成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框架體系,推進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發揮產業優勢,支持高端製造業發展,大力培育新興產業,超前布局量子計算與量子通信、生物製造、先進核能等未來產業,加快數字賦能,推進先進位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據了解,安徽自貿試驗區將全面對接滬蘇浙自貿試驗區,推動長三角地區自貿試驗區協同發展,加強與長江經濟帶、中部地區其他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探索在長江流域上下遊之間開展資金、產業、人才培養等多形式合作。」
擴大開放
先行先試推出系列開放舉措
自貿試驗區是全國開放水平最高的區域,安徽將在投資、貿易、科創、金融等方面,開展一系列先行先試,推出一系列開放舉措。
「比如,我們將適用自貿試驗區的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外商投資的自由度便利度將進一步提升;通過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進口貿易促進創新工作,進一步培育安徽外貿新優勢;通過落實放寬金融機構外資持股限制等,擴大金融領域對外開放力度,推動更多金融類服務企業落戶安徽自貿試驗區。」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在發布會上透露,自貿試驗區建設賦予了安徽「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的權力,安徽將積極發揮改革探索的主動性。
未來,安徽將圍繞總體方案,在投資領域改革方面,簡化外商投資項目核准程序;推廣市場化招商模式,探索成立企業化招商機構。在貿易領域改革方面,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探索建設國際郵件、國際快件和跨境電商進出境一體化設施。
另外,在科創改革方面,安徽還將加快打造「政產學研用金」六位一體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等。「儘早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能體現安徽特色的『安徽經驗』。」
民生紅利 「海淘」、購買進口藥將更便捷
在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中,安徽將努力把試點改革的動力轉化為企業和群眾能感受到、享受到的紅利。
在服務企業方面,省級將向自貿試驗區下放更多審批權限,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實施優化海關監管模式,試點內銷選擇性徵收關稅等政策,進一步便利外貿企業;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提升科研團隊積極性。
在服務群眾方面,通過開展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 「海淘」將更加方便;支持建設首次進口藥品口岸和生物製品口岸,購買進口藥將更加豐富便捷;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資旅行社從事出境旅遊業務(除臺灣地區),出境遊的選擇將更加多元;支持與境外機構合作開發跨境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未來安徽人將有更豐富的保險產品選擇。
三個片區合、蕪、蚌片區發展將各具特色
目前,安徽已決定設立高規格的自貿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商務廳。另外,安徽還將成立專項組,實施專項推進行動。
「安徽自貿試驗區將立足三個片區產業基礎、資源稟賦,明確功能定位,深入開展差別化探索,推動形成各具特色、片區聯動、協同高效、競相發展的新模式。」記者從會上獲悉,合肥片區重點發展高端製造、集成電路、人工智慧、新型顯示、量子信息、科技金融、跨境電商等產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引領區;蕪湖片區重點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智慧家電、航空、機器人、航運服務、跨境電商等產業,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先導區、江海聯運國際物流樞紐區;蚌埠片區重點發展矽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打造世界級矽基和生物基製造業中心、皖北地區科技創新和開放發展引領區。
把握機遇合肥劍指「產業創新中心引領區」
建設安徽自貿試驗區是合肥發展的又一重大機遇,具有裡程碑意義,也標誌著在擴大改革開放方面,合肥再次迎來了跨越發展的高光時刻。合肥片區總面積64.95平方公裡,涵蓋合肥經開區、高新區和蜀山區三大區塊,這是合肥經濟發展最活躍、創新資源最豐富、產業基礎最雄厚、生態環境最優美的區域。
「創新」是合肥最靚麗的名片,也是最鮮明的城市氣質。突出科技創新的優勢,合肥將科學島布局建設12平方公裡大科學裝置集中區,目前已建成3個大裝置,在建3個、預研3個,用於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發。同時堅持「科創+產業」同頻共振、良性互動,與中國科大、中科院物質院、清華、哈工大等大學大院大所共建26個創新研發平臺,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讓更多創新成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讓科技之光點燃科技策源新供給。
另外,合肥還將發揮新興產業集聚的優勢,聚焦國家戰略產業方向,把握科技革命趨勢和產業發展規律,發揮市場與政府「兩手」作用,選準發展新賽道,全鏈條布局戰新產業,形成了以「芯屏器合」「集終生智」為標誌的產業地標。合肥還將發揮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拓展開放合作新領域,讓 「朋友圈」更多更大。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樂天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