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大棚黃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有效防治舉措
張 丹
黃瓜本身具有果菜兼備的特點,營養元素豐富,富含纖維素、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元素等,具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如今,在溫室大棚內進行黃瓜種植,能有效地消除了氣候問題給黃瓜種植與生產帶來的影響,極大地緩解了生產季節內的市場供應情況,由此取得了高產及高效的農業經濟收益 [1] [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然而,在溫室大棚中,由於環境溫度非常適宜,因此很容易滋生病菌,從而導致大棚黃瓜很容易面臨相應的病蟲害問題。所以,必須在強化研究溫室大棚黃瓜種植技術的同時,不斷強化黃瓜的病蟲害防治舉措,才能切實保障溫室大棚黃瓜的生產及質量。
1 溫室大棚黃瓜種植技術
1.1 優選品種
品種選擇是溫室大棚黃瓜種植的重要起步,而品種選擇的好壞則直接影響後續黃瓜生長和收穫的品質。目前一些品質較高的品種包括新泰密刺、山東密刺等,此類品種結果後瓜密且耐低高溫,屬於業內口碑相對較好的品種類型,非常適合大棚種植。天津黃瓜所的津優系列和中國農科院的中農系列在北方溫室生產中都表現突出。
1.2 幼苗嫁接與培育
具體需要在實際播種操作前,應對所選取的接穗種子做好溫燙處理,然後在此基礎上做好催芽、播種操作,需注意應將其放置於富含營養土及溫熱水浸泡後的木屑上,並將其存於木箱中。建立溫室大棚後,一般在大棚中採用腹切接法進行嫁接,在最終嫁接成功後,需做好遮光處理,比如蓋上草蓆、幕布等 。
以上操作完成後,最重要的步驟就是處理幼苗。在嫁接苗處可噴施藥物乙烯利,能夠增加雌花數量,進而實現高產目標。而當嫁接苗長至 3 葉 1 心狀態時,可實施移苗操作,但需注意控制好溫度。比如白天可稍低於 30℃,晚上需控制在18℃以下。幼苗定植前 1 周,需要將溫度控制在 7~8℃,由此實施煉苗操作。
1.3 栽種定植
栽種定植階段需要處理大棚內地間操作,在地面溫度回升時,需提前 1 個月做好施肥、鬆土操作,也可在此基礎上添加適量的糞肥,同時也可施用磷酸二銨。對土壤的處理,要求在土深 15cm 的溫度需控制在 12℃,土壤的鬆軟度必須適宜,才能更加方便定植操作。在最終實施定植時,需將種距控制在 60cm,株距控制在 33cm,種植密度控制在 3500~4000株 /667m 2 。後續地膜設置,可採用三膜覆蓋,大棚四周使用草蓆遮圍。
1.4 溫度及水肥控制
由於黃瓜在生育期內存在一定的晝夜溫差問題,因此,白天大棚內溫度需控制在 25~30℃,而到晚上大棚內溫度需控制在 13~18℃。這種溫差控制能夠有效抑制植株徒長,同時也能預防黃瓜落花落果。定苗後,需同步追施 15~20kg/667m 2 的氮肥,進入抽蔓及開花結果期後,要求施用磷鉀肥 20~25kg/667m 2 。此外,還需做好澆水操作,播種與移栽初始階段需做好水分管理,才能切實保障成活及出苗質量。在黃瓜收穫階段,應嚴格控制澆水施用量,整個過程要求始終堅持除草淺耕原則,注重整個過程的排水防澇工作。
2 溫室大棚黃瓜病害有效防治舉措
2.1 黑腐病防治
黑腐病屬大棚黃瓜種植中較常見的病害類型,主要表現為葉片產生淡褐色及黃褐色圓形病斑,且蔓上的病斑呈現出菱形狀態,並時常滲透出透明色膠狀物,情況嚴重時,將產生蔓爛問題。因為黑腐病的病原主要是藉助子囊座藏於土中,或直接附著於棚架過冬。黑腐病的防治需及時處理病株,可通過深埋焚燒的方式,從無病株上選取的種子需做好消毒工作 。然後在此基礎上施用酵素菌所漚制的堆肥。最主要的是需掌控好不同發病期內科學用藥,並且嚴格控制好用藥的濃度及時間。一般在發病後可採用高效無毒殺菌劑進行處理,常用的殺蟲劑為大生 M-45。劑量配比為 80%大生 M-45 與50%多菌靈嚴格按照 1∶1 的比例混合稀釋 600 倍液噴施防治。
2.2 猝倒病防治
在黃瓜種植中,猝倒病多發於幼苗期,每當幼苗感染猝倒病都將重創幼苗根莖部,從而致使後續秧苗不立,甚至嚴重的直接導致秧苗難以成活。對猝倒病的防治:首先應採用無毒殺菌劑做好充分的處理準備,一般都是使用大生 M-45。具體可將大生 80%M-45 聯合 50%多菌靈,嚴格按照 1∶1 的比例混合稀釋 600 倍液後做好噴施操作。此種藥物防治配方具有明顯的真菌防治效果,也被稱為無公害殺菌劑。
2.3 花打頂防治
所謂花打頂,是指黃瓜種植中,苗期至結瓜初期在植株頂部生難以形成心葉,並由此形成雌雄花雜糅的花簇狀況。這一病害將致使黃瓜發育延遲,最終導致黃瓜產量驟減,並影響黃瓜本身的食用口感。若打頂防治,具體需要將地溫控制在 10℃以上,在必要情況下可進行開溝曬土操作,具體在於設法降低土壤中的含水量。還可摘掉小瓜,在此基礎上保秧促根,嚴格控制大棚內溫度,尤其夜晚溫度,上半夜需控制在 15℃,下半夜需控制在 10℃。
3 溫室大棚黃瓜蟲害有效防治
3.1 蚜蟲防治
在溫室大棚黃瓜種植中,蚜蟲屬於較常見的蟲害類型,針對蚜蟲的防治,需在早期階段做好採摘處理。必要時可實施噴藥防治,如果在蚜蟲孵化階段中,可採用 1.3%煙參鹼乳油稀釋 500~800 倍液,並需要在此基礎上,聯合 10%的吡蟲啉 1000 倍液稀釋後,再進行植株噴施處理。此外,整個過程需要注意做好修枝處理工作,要求在此基礎上切實保障溫室大棚內的良好通風性。
3.2 紅蜘蛛防治
針對紅蜘蛛防治,可採取克蟎特 1300 倍稀釋液的方式噴施處理,要求在此基礎上儘可能地保障噴施處理的均勻性。並且還可聯合施用其他相關藥物,如天王星乳油、愛福丁等都屬於滅殺紅蜘蛛的重要藥物類型 [5] 。此外,也可將木棍等作為燃料實施燻蒸消毒處理工作,並要求在此基礎上去除枯葉,才能切實保障蟲源的徹底消除。
3.3 潛葉蠅防治
潛葉蠅對黃瓜苗期生長為害較大,其主要是在幼蟲孵化後長期潛藏在葉片中不斷蠶食葉肉,由此嚴重危害苗期黃瓜,最終導致黃瓜葉片發黃乃至脫落。對潛葉蠅蟲害的防治,通常可選用生物防治方法,在實際操作中,可以釋放姬小蜂等寄生蜂的形式達成生物防治的目標。同時還可採用藥物防治法,比如選用抑太保類生長調節劑,致使潛蠅科內成蟲變得不孕,有效地降低成蟲孵化率,起到預期防治效果。